描写山东的诗句

1.描写山东的诗句

1、张养浩《登泰山》

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平生有此观。

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三竿。

向来井处方知隘,今后巢居似觉宽。

笑拍红崖咏新作,满空笙鹤下高寒。

译文:

伴着和风、轻云一口气登上了南天门,平生能有如此美妙的游览令人多么高兴。

终于看到了“齐烟九点”的古老奇观,也一睹了“泰山日出”的壮丽美景。

以前居住狭窄知识浅薄犹如井底之蛙,今后就算住到鸟巢好像也会觉得海阔天空。

笑拍着洪崖仙人的肩膀咏唱新歌,满天的仙乐飘然而下与大地、与泰山共鸣。

2、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分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陵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

泰山到底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

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于泰山,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为一明一暗两部分。

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我的心灵,睁大眼睛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山林,眼角好像要裂开一样。

一定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在我眼中是多么的渺小。

3、杜甫《望岳》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译文:

西岳高耸似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群峰在其周围则像他的儿孙。

怎么才能求得仙人杖,拄着它登上华山去玉女祠呢?

可进了车箱谷就难以回归了,而山峰像通天的箭尾直抵天门,难以登爬。

稍稍等待天气转凉后,登上山顶去,看山本貌。

4、李东阳《望岳》

紫爱沾岚湿,青怜泼黛浓。

长原随迤逦,高树助蒙茸。

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5、陈沂《南天门》

望入天门十二重,然飞舞半虚空。

千寻不假钩梯上,一窍惟容箭栝通。

译文:

雨前初次见到新开花朵的花蕊,雨后连叶子底下也不见一朵花。

蜜蜂和蝴蝶纷纷地飞过了墙去,让人怀疑迷人的春色尽在邻家。

2.关于山东省风景名胜古迹的对联、诗句

1、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

出自:元·赵孟頫《趵突泉》。译文:云雾蒸腾而去,滋润着华不注,波澜声声而起,震撼了大明湖。

2、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出自:唐·杜甫《望岳》。译文: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3、上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下联: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这是悬挂在山东曲阜孔府大门两旁明柱上的一副蓝底金字对联。

清朝第一才子纪晓岚在参拜孔子墓时,为孔府题写了一副楹联。上联写孔子府第安富尊荣,富荣同国盛大,气魄非凡。

下联赞美孔子的文章流传千古,与天齐老。4、落日天边见二峰,平临湖上出芙蓉。

西来水窦缘王屋,南去山根接岱宗。出自:清·顾炎武《济南二首》。

译文:太阳落下,余晖映出天边的两座山峰,那是临湖而起状似莲花的华不注山。济水西来,从王屋山源头一路奔流,顺着南边山脚看过去是绵延的泰山山脉。

5、山对济南城,人言帝舜耕。出自:清·翁方纲《千佛山》。

译文:千佛山正对着济南老城,人们都说远古时期的舜帝曾在千佛山下躬耕。

3.描写山东的优美语言诗句

岭南大雪

年代:【宋】 作者:【区仕衡】

海冻珊瑚万里沙,炎方六出尽成花。

洛阳纵有行春令,谁问袁安处士家

春日岭南

年代:【宋】 作者:【孙正平】

窗前修竹霭如云,巧语春禽只听闻。

睡起蒲团趺坐稳,惟将茗椀对炉薰。

客居岭南

年代:【宋】 作者:【张子龙】

天风吹白波,归客欲如何。

炎国逢花早,春船载雨过。

畏蛇焚瘿木,防蛊种衰荷。

洞口商人妇,时时送夜歌。

庚午腊中苦寒不雪不雪岭南之常而苦寒为希有

年代:【宋】 作者:【郑刚中】

檐风动修竹,终夜玉相戛。

晓望山头松,孤瘦冻欲折。

欣然发茅亭,准拟看飞雪。

待之既逾时,脚硬冷如铁。

青山全不老,暮雨空凄绝。

岂非地气偏,湿浊旧不泄。

剪水下云来,祗向虚空歇。

今年腊中寒,万口称凛冽。

此是雪先声,荡洗岭南热。

蜒叟且莫惊,造化无差别。

会须烟瘴林,都有琪花结。

草色润如酥,看取焦枯活。

岭南鞭春

年代:【宋】 作者:【范端臣】

一辞湖上月,三见岭南春。

怪鸟呼如鬼,痴猿立似人。

蛮商通海舶,渔户杂江滨。

尚有鞭牛扑,纷拿起路尘。

岭南道中

年代:【唐】 作者:【曹松】

百花成实未成归,未必归心与志违。

但有壶觞资逸咏,尽交风景入清机。

半川阴雾藏高木,一道晴霓杂落晖。

游子马前芳草合,鹧鸪啼歇又南飞。

岭南荔枝不可寄远龙眼新熟辄以五日颗奉晦叔

年代:【宋】 作者:【张栻】

荔子如今尚典刑,秋林圆实著嘉名。

虽无赪玉南风面,却耐筠笼千里行。

谪岭南道中作

年代:【唐】 作者:【李德裕】

岭水争分路转迷,桄榔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畲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

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

送人游岭南

年代:【唐】 作者:【戴叔伦】

少别华阳万里游,近南风景不曾秋。

红芳绿笋是行路,纵有啼猿听却幽。

岭南江行

年代:【唐】 作者:【柳宗元】

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

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

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送周愿判官归岭南

年代:【唐】 作者:【姚系】

早蝉望秋鸣,夜琴怨离声。眇然多异感,值子江山行。

由来重义人,感激事纵横。往复念遐阻,淹留慕平生。

晨奔九衢饯,暮始万里程。山驿风月榭,海门烟霞城。

易绡泉源近,拾翠沙溆明。兰蕙一为赠,贫交空复情。

当然最出名的句子还是“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苏轼的原句是“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惠州一绝

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4.描写山东风光的好句

山东自然要爬山。五岳独尊的泰山,以及五镇之首的沂山,道教名山的崂山,都在山东境内,一个在泰安,一个是临沂,一个在青岛。

接着是山东的水,这里要说的水,自然指的是济南。素有泉城的美誉,天下第一泉的趵突泉。还有即墨的温泉。

还有山东的文化底蕴。首都济南自然不说了,孔子的故乡曲阜,连日本首相福田康夫都特意来祭孔。还有多处春秋战国时期的遗迹,包括在泰安历代帝王祭天用的岱庙。

说自然风光,青岛的海景是国内数一数二的,泰山极顶的日出、云海,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蓬莱,蓬莱仙境是出了名的,如果运气好,还可以看到海市蜃楼。

最后再来说说山东的吃。山东的小吃很多,而且吃的东西也是,山东本来就是一个农业大省。吃的东西又便宜又好吃。山东煎饼可是很有名的。还有青岛的海鲜有北派海鲜之称,和粤菜潮汕菜的海鲜齐名。

这里我只是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

5.关于山东的精美文章、语言诗句

从北平来,从上海来,从中国任何的一个都市中到青岛来,你会觉得有另一种的滋味。

北平的尘土,旧风俗的围绕,古老中国的社会,使你沉静,使你觉到匆忙中的闲适,小趣味的享受。在上海,是处处模仿着美国式的摩天楼,耀目的红绿光灯,街市中不可耐的噪音;各种人民的竞猎,凌乱,繁杂忙碌,狡诈,是表现着帝国主义殖民地的威风派头。

然而青岛,却在中国的南方与北方的都会中独自表现着另一副面目。 “青山,碧海,红瓦,绿树。”

康有为的批评青岛色彩的八个字,久已悬悬于一般旅行者的记忆之中。讲青岛的表现色,这几个形容字自然不可移易。

初到那边的人一定会亲切地感到。 我早有几次的经验,不是初来此地的生客。

然而这一个春季,我特别在这个美丽的地方借住于友人的家中,过了几个月。有许多很好的机会,使我看到以前所未留心的事物。

这地方的道路,花木,房屋的建筑,曾经有不少的人写过游记,似乎不必详谈。然而从另一种的观察上看去,这里一切的情形是混合着德国人的沉重,日本人的小巧,中国固有的朴厚。

经过重要街道,你如果是个留心的观察者,可以从街头所有的表现上看得出。 譬如就建筑上来说。

这是最能显示一国的民风与其文化的。青岛在荒凉的渔村时代,什么也没有。

自从世界上震惊于德国兵舰强占胶州湾以后,一年一年的过去,这里完全变象了。为了德人强修胶济铁路,沿铁路线的强悍的山东农民作了暴征的牺牲者,人数并不很少;可是在另一方面,为了金钱,为了新生路的企图,靠近胶州湾几县的农民,工人,用他们的汗血与聪明,在德国人的指挥之下,把青岛完全改观。

深入大海中的石壁码头,平山,开道,由一砖,一木,造成美好坚固德国风的高大楼房。他们有的因此得了奇怪的机会,由一个苦工后来变为有钱有势的人物,有的挣得一份小家私,不在乡间过活,也有的一无所得,或者伤了生命。

但青岛的建设事业如其说是凭了德国人的头脑,还不如说是胶东穷民的血汗。自然,一般人都颂扬德国人的魄力。

然而我看到这几十年前的海滨渔场,现在居然变为四十多万人口的中等都市,这期间的辛苦经营,除掉西方的机器文化以外,我们能忍心把中国一般苦工的力量全个抛去? 欧战之后,乖巧的日本人承袭了德国人强占的军港,于是太阳旗子,木屐的响声,到处都是;于是又一番的辟路,盖屋;又一番的指挥,压迫。无量的日本货物随着他们的足迹踏遍山东的全境。

而一般在这个地方辗转求生的中国人,只好把以前学会的德语抛却,从新学得日本言语,文字,再来做一次的奴隶。 这是有什么法子!“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头!”于是中国人的心目中觉得这回非前时可比了。

德国人像一只掠空的鸷鹰,他单拣地面上随时可以取得的肥鸡,跑兔;至于小小虫豸则不足饱他的口腹。他是情愿把小小的恩惠赏给奴隶们的。

可是x x人却不然了。挟与俱来的:街头的小贩,毒品的制造者,浪人,红裙队,什么都来了。

一批一批的男女由大阪,神户向这个新殖民地分送。于是以前觉得尚有微利可求的中国居民也渐渐感到恐慌。

因为对x x人的诅恨,更感到德国人的优容。直到现在,与久居青市的人民谈起话来,说到这两位临时主人,总说:“德国人好得多,x x最下三烂!”这是两句到处可以听到的话。

主人是换过了,虽然待遇不比从前好,怎么样呢?因为各种事业的开展仍然最需要苦工。而山东各县的景况恰与这新开辟的都市成了反比例。

连年内战,土地跌价,一般农民都想从码头上找生路。于是蓝布短衣,腰掖竹烟管,戴围笠的乡民也如一般x x的找机会的平民一样,—批一批地由铁路,由小帆船运到这可以憧憬着什么的地方中来。

从那时起,军港的青岛一变而为纯粹的商港。聪明的x x人知道这里还不是久居之地。

也不作军港的企图。把德人的修船坞拖回他们的国内,德人费过经营的沿海要塞的炮台,内部完全破坏,只要有利可图,能够继续占有德人在沿铁道的企业,如煤矿,林业,房舍,种种,他们一心一意来做买卖。

直待至太平洋会议时,摆了许多架子,在种种苛刻的条件下,算是把这片土地付还中国。 历史,自有不少的聪明历史家可以告诉后人的,现在我要单从建筑上谈一谈青岛的混合性。

看一个国家或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善于观察者从一方面即可推知其全体。即就建筑上说,很明显的如爱司基摩人的雪屋,热带地方人住的树皮草叶的小屋,近而如日本人好建木板房子,而中国北方就有火炕。

由于气候,习惯,建筑遂千差万别。从这上面最易分别出一国家一地方的民性。

至于更高尚的,如东方西方古代的建筑,何以意大利有许多辉煌奇异的教堂,而埃及则有金字塔?正如中国有著名的长城一样。所以有此的缘故,并不简单,要与其一国的地理,历史,风尚,人民的性质俱有关系。

这不是几句话可以说明的。 德国的建筑移植到中国来,当然青岛是—个重要地方。

在初时一般人只知道德国人在大清府(这是—个不见于历史的名词,乃是山东胶东一带人民在二十年前叫青岛的一个自造专名词,到底是大青还是大清,却无从知道。)盖洋楼,自然是在几层上面,有尖角,有石柱,有雕刻,有突出嵌入的种。

6.山东山水古诗词请问谁知道古代的一些描写山东山水的诗词

到03年8月为止,山东省共有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5处,分别是泰山风景区、崂山风景区、胶东半岛海滨风景区、博山风景区和青州风景区。

这些地方都有古人歌咏山水的遗迹。实在不胜枚举。

其中博山风景区范围 73平方公里,包括原山、鲁山、金牛山、五阳山、樵岭前、泉河头、白石洞、石门八大景点。 淄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齐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淄博还是齐文化的发祥地。

淄博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一处发祥地,经历了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三个阶段。西周建立后,姜尚封齐,开创"泱泱大风"的齐国文化。

淄博地区作为齐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数百年,被誉为"海内名都",至西汉前期仍"钜于长安"。 淄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临淄作为春秋战国时期"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冠"的齐国都城长达800年之久。在此期间,风云变幻,波澜壮阔,姜太公、齐桓公、齐威王、管仲、孙武、晏婴、田单、司马穰苴等名君贤相、英帅良将,不仅创建了"临淄之中七万户,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如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的这个海内外闻名的东方名都,也创建了一部雄壮曲折的齐国史。

在先秦的历史舞台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悠久的历史,为淄博遗留了大量的文物古迹,临淄故城及其周围地带文物古迹浩繁,被誉为"地下博物馆"。

临淄的后李文化在我国北方属首次发现,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殷商文化在淄博皆有迹可寻。清代文坛大家蒲松龄和他的巨著《聊斋志异》以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关注,淄川区蒲家庄,也成为一个风光优美、宛若仙居的聊斋文化旅游区。

清代文坛领袖王渔洋、赵执信和蒲松龄被后人并称为孝妇河畔三名人,蕴藏深厚的齐文化,使淄博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积淀深厚的文化旅游之都。 临淄为周代齐国故都,汉代齐王首府,三国为青州治所,隋、唐为大郡驻地,此后为县。

临淄原名营丘,因东临淄河,被齐献公更名为临淄。 1970年改称临淄区。

淄川之地,夏商为青州之域,秦属齐郡。西汉初建般阳县,南北朝·元嘉五年(公元428 年)为贝丘县。

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为淄川县, 唐初置淄川郡。宋置淄川郡属京东东路。

元设般阳路,治所在淄川城。明初设般阳府,洪武九年(1376年)升淄川县为淄川州,洪武十年(1377年)又改为淄川县,属济南府。

清沿明制。辛亥革命后,废府设道,淄川县属济南道。

民国17年(1928年)撤道,民国20年(1931年)县辖十路改为九区。历史悠久。

淄川蒲松龄先生的故居。 济南自不必说。

把临近淄博的章丘介绍给您。 章丘与淄博连接。

境内有百脉泉、白云湖、七星台、锦屏山等自然景区和城子崖遗址、东平陵故城、齐长城等历史遗迹,近年发现的洛庄汉墓、危山兵马俑名扬海内外。 历代名人辈出,是战国时期哲学家邹衍、唐代名相房玄龄、宋代词人李清照、近代著名商业资本家孟洛川的故乡。

章丘八大景诗(近代) 高耸危山圣井澄,绣江春涨流水声。百脉寒泉珍珠滚,黉堂夜雪粉妆城。

锦川烟雨时时润,龙洞熏风日日清。白云棹罢归来晚,卧看东岭晓月明。

7.关于济南景色的诗句

唐朝诗人李贺《梦天》诗曰“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齐烟九点”即由此诗句演化而来。

诗中“齐州”本指中国,清代人因济南古称齐州,便借用该诗句描绘济南的山景。 海右古亭--历下亭位于明湖水面诸岛中最大的岛子上,年代久远,几多变迁。

它挺拔端庄,古朴典雅,红柱青瓦,八角垂檐,亭内嵌有杜甫绝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大明湖园中之园--铁翁祠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园内杨柳垂荫,藤萝攀缘,院外南临一湖碧水,北枕幽密松林,环境清幽旷远,建筑古朴典雅,其中小沧浪亭更是独具秀色。

著名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一盏寒泉荐秋菊,三更画舫穿藕花”就镶嵌在这里。 济南自古以来,是个风景胜地,尤以泉水、垂杨取胜;“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比起江南美景,有过之而无不及,是以人才荟萃,犹如天地山川间之灵气全都独钟于此似的。

历下故城之西南方,有斛泉水,涌自地面,汇集成潭,潭边垂柳依依,微风轻佛时,柳絮若绵,处处飘扬,蔚为奇观,遂称“柳絮泉”。泉畔有屋十数楹,我国词中才媛李清照,即诞生于此。

而后高宅旸与廖炳奎皆曾写过咏怀“柳絮泉”古迹之诗: 一斛清泉柳絮扬,萧萧故宅但斜阳; 风流不独词人尽,金石飘零亦渐亡。 龙潭西去趵泉东,锦绣人才住此中; 过眼烟云金石录,年年恼恨是春风。

不将牙慧拾前人,谱出新词字字新; 一盏寒泉分柳絮,瓣香合供藕花神。

8.描写济南美景的诗句

《趵突泉诗》(元)赵孟頫

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谷虚久恐元气泄,岁旱不虞东海枯。

云雾蒸润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时来泉水濯尘土,冰雪满怀清与孤。

《趵突泉》(宋)曾巩

一派遥从玉水分,暗来都洒历山尘。滋荣冬茹温尝早,润泽春茶味更真。

已觉路傍行似鉴,最怜沙际涌如轮。层城齐鲁封疆会,况托娥英诧世人。

《登千佛山寺》 (明)边贡

窈窈寺门敞,苍苍山径微。风轻不落帽,云近忽凝衣。

《泛湖次暮春佛寺韵》 (明)边贡

湖上扁舟寺里登,水云如浪白层层。横桥积雨斜仍断,卧石临溪净可凭。

《观珍珠泉》(清)爱·玄烨

一泓清浅漾珠圆,细浪潆洄小荇牵。偶与诸臣闲倚槛,堪同渔藻入诗篇。

《济南二首》(清) 顾炎武

落日天边见二峰,平临湖上出芙蓉。西来水窦缘王屋,南去山根接岱宗。

《济南杂诗》 (金)元好问

白烟消尽冻云凝,山月飞来夜气澄。且向波间看玉塔,不须桥畔觅金绳。

《鹊山亭》(宋) 曾 巩

大亭孤起压城颠,屋角峨峨插紫烟。泺水飞绡束野岸,鹊山溪黛入晴天。

《题珍珠泉》 (清)爱·弘历

济南名泉多,岳阴水新潴。其中敦巨擘,趵突与珍珠。

《咏趵突泉》(明) 胡缵宗

王屋流来山下泉,清波聊酌思泛然。云含雪浪频翻地,河涌三星倒映天。

《游历下亭》(清) 黄景仁

城外青山城里湖,七桥风月一亭孤。秋云拂镜荒蒲芡,水气销烟冷画图。

《珍珠泉》 (清)蒲松龄

稷下湖山冠齐鲁,官寮胜地有佳名。玉轮滚滚无时已,珠颗涓涓尽日生。

《白云湖夜泛》(明)李开先

夹岸人烟水四围,苏堤景物亦依稀。中流击楫鼋鼍出,树底鸣榔鸟雀飞。

《北渚亭》 (宋)苏辙

西湖已过百花汀,未厌相携上古城。云放连山瞻岳麓,雪消平野看春耕。

《登汇波楼》(元)张养浩

何处登临思不穷?城楼高倚半天风。鸟飞云锦千层外,人在丹青万幅中。

《陪段侍御登灵岩绝顶》(明) 王世贞

径折全疑尽,峰回陡自开。苍然万山色,忽拥岱宗来。

《五龙潭七十三泉》(清)郝植恭

潭西精舍听泉声,七十三泉新得名。润物始知流泽远,出门无失在山青。

《北珍珠泉》(明)晏 譬

白云楼下水溶溶,滴滴泉珠映日红。渊客泣来无觅处,恐随流水入龙宫。

《登历下古城》(唐)杜甫

新亭结构罢,隐见清湖明。迹籍台观旧,气冥海岳深。

《赋得秋柳》(清)顾炎武

昔日金枝间白花,只今摇落向天涯。条空不系长征马,叶少难藏觅宿鸦。

《华不注》(清)黄景仁

卓地青莲忽千仞,虎牙森立羊肠纡。更无山附始知峻,尚许客登何患孤!

《灵岩寺》 (宋)苏辙

青山何重重,行进士囊底。岩高曰气薄,秀色如新洗。

《客有询济南风景者》(清)王苹

湖干烟乱柳毵毵,是处桃花雨半含。七十二泉春涨暖,可怜只说似江南。

《千佛山》(清)翁方纲

山对济南城,人言帝舜耕。登临记晚秋,几案与云平。

《送道光法师住持灵岩》(宋)王安石

灵岩开辟自何年?草木神奇鸟兽仙。一路紫苔通东窕,千岩青霭落潺丢。

《昔我游齐都》(唐)李白

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兹山何峻秀,绿翠入芙蓉。

描写家乡山东美景的有关诗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