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蚂蚱的诗词

1.关于蚂蚱的诗词

1、《白雀群飞益高》——明代陈献章

安能随蚱蜢,跳踯在泥涂。

译文:怎么能跟蚱蜢一样,在污泥中上下跳跃。

2、《春日闲居》——明代钱宰

草晴跳蚱蜢,花暖困狸狌。

译文:春暖花开,天气晴朗,蚱蜢在草地上跳跃,野猫在花下睡觉。

3、《比那莲山杂诗·山中即事》——近现代·汪精卫

小妹捉蚱蜢,荆棘创其指。

译文:小妹去捉蚱蜢,结果山野间的带刺小灌木使她手指受伤。

4、《早起》——宋代杨万里

霜中蚱蜢冻欲死,紧抱寒梢不放渠。

译文:在寒霜中的蚱蜢都快要冻死了,还紧紧抱着挂着霜的树梢不放。

5、《戏题常州草虫枕屏》——宋代杨万里

黄蜂作歌紫蝶舞,蜻蜓蚱蜢如风雨。

译文:黄蜂嗡嗡的叫着,紫色的蝴蝶给它伴舞,蜻蜓低飞蚱蜢跳预示着大雨到来。

2.关于“蚱蜢”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蚱蜢”的诗句有:

1、畦叟浇花蚱蜢飞 —— 宋 · 方回《秋日》

译文:菜地里的农夫浇花使得蚱蜢飞走。

2、但闻畦陇间,蚱蜢如风雨 —— 宋 · 苏轼《东坡八首其一》

译文:只听说田垄之中,蚱蜢多如风雨。

3、秋田蚱蜢横—— 宋 · 舒岳祥《十虫吟》

译文:秋季畋猎之时蚱蜢横行。

4、安能随蚱蜢,跳踯在泥涂。——明·陈献章《白雀群飞益高》

译文:怎么能跟蚱蜢一样,跳跃在淤泥中。

5、只无蚱蜢与蜻蜓 宋·杨万里《寒食前一日行部过牛首山七首》

译文:只是少了蚱蜢和蜻蜓。

6、蚱蜢翅轻涂翡翠 宋·杨万里《谢人送常州草虫扇》

译文:蚱蜢的翅膀轻薄就像染了翡翠的颜色。

7、霜中蚱蜢冻欲死 宋·杨万里《早起》

译文:冰霜的天气蚱蜢将要被冻死。

8、禾秋蚱蜢飞 —— 宋 · 方回《六月二十日雨》

译文:秋天的成熟的稻谷田里蚱蜢到处纷飞。

9、纷纷蚱蜢肆跳梁、—— 宋 · 仇远《草虫图》

译文:蚱蜢肆意地到处乱蹦乱跳。

10、草晴跳蚱蜢—— 明 · 钱宰《春日闲居》

译文:青青的草丛中蚱蜢蹦蹦跳跳。

3.描写“蚂蚱”的诗句有哪些

1、安能随蚱蜢,跳踯在泥涂。——明·陈献章《白雀群飞益高》

译文:怎么能跟蚱蜢一样,跳跃在淤泥中。

2、暗想田塍上,禾秋蚱蜢飞。——《六月二十日雨》宋代诗人方回

译文:心中想着在田埂之上,秋天收割水稻蚂蚱就飞出来。

3、霜中蚱蜢冻欲死,紧抱寒梢不放渠。——《早起》宋代诗人杨万里

译文:在冬天的霜雪中蚂蚱将要冻死了,但是还紧紧的抱着枝头不放手。

4、但闻畦陇间,蚱蜢如风雨 —— 宋 · 苏轼《东坡八首其一》

译文:只听说田垄之中,蚱蜢多如风雨。

5、小妹捉蚱蜢,荆棘创其指。——《比那莲山杂诗·山中即事》近现代·汪精卫

译文:小妹去捉蚱蜢,结果山野间的带刺小灌木使她手指受伤。

6、安能随蚱蜢,跳踯在泥涂。——《白雀群飞益高》明代陈献章

译文:怎么能跟蚱蜢一样,在污泥中上下跳跃。

4.关于蝗虫的诗一首,并解释整首诗的含义

君王有意诛骄虏,椎破铜山铸铜虎。

联翩三十七将军,走马西来各开府。南山伐木作车轴,东海取鼍漫战鼓。

汗流奔走谁敢后,恐乏军兴污质斧。保甲连村团未遍,方田讼牒纷如雨。

尔来手实降新书,抉剔根株穷脉缕。诏书恻怛信深厚,吏能浅薄空劳苦。

平生学问止流俗,众里笙竽谁比数。忽令独奏凤将雏,仓卒欲吹那得谱。

况复连年苦饥馑,剥啮草木啖泥土。今年雨雪颇应时,又报蝗虫生翅股。

忧来洗盏欲强醉,寂寞虚斋卧空AA8。公厨十日不生烟, 更望红裙踏筵舞。

故人屡寄山中信,只有当归无别语。方将雀鼠偷太仓,未肯衣冠挂神武。

。展开君王有意诛骄虏,椎破铜山铸铜虎。

联翩三十七将军,走马西来各开府。南山伐木作车轴,东海取鼍漫战鼓。

汗流奔走谁敢后,恐乏军兴污质斧。保甲连村团未遍,方田讼牒纷如雨。

尔来手实降新书,抉剔根株穷脉缕。诏书恻怛信深厚,吏能浅薄空劳苦。

平生学问止流俗,众里笙竽谁比数。忽令独奏凤将雏,仓卒欲吹那得谱。

况复连年苦饥馑,剥啮草木啖泥土。今年雨雪颇应时,又报蝗虫生翅股。

忧来洗盏欲强醉,寂寞虚斋卧空AA8。公厨十日不生烟, 更望红裙踏筵舞。

故人屡寄山中信,只有当归无别语。方将雀鼠偷太仓,未肯衣冠挂神武。

吴兴丈人真得道,平日立朝非小补。自従四方冠盖闹,归作二浙湖山主。

高踪已自杂渔钓,大隐何曾弃簪组。去年相従殊未足,问道已许谈其粗。

逝将弃官往卒业,俗缘未尽那得睹。公家只在霅溪上,上有白云如白羽。

应怜进退苦皇皇,更把安心教初祖。评论|赞同02013-05-06 10:31lxylanhe|三级刘孝叔即刘述,湖州吴兴(今属浙江)人。

熙宁(1068-1077)初期任侍御史,弹劾王安石“轻易宪度”,出知江州,不久提举崇禧观。苏轼所谓“白简(弹劾官员的奏章)威犹凛,青山兴已多”(《刘孝叔会虎丘》)即指此事。

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赴密州任途中与刘孝叔等六人会于吴兴,著名词人张先作“六客词”,成为文坛佳话。1075年(熙宁八年)四月十一日苏轼作此诗,对王安石变法作了相当尖锐的讥刺,并抒发了自己在仕途上进退维谷之情。

这首诗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自首句到“吏能”句,是讥时,讥刺宋神宗,王安石对外开边,对内变法,本想富国强兵,结果事与愿违。

神宗即位不久,鉴于宋王朝同辽国和西夏的屈辱和约,有增强兵备,“鞭笞四夷”之意,先后对西夏和南方少数民族用兵,故此诗前八句首先讥刺开边。为了铸造铜制虎符,调发军队。

已“椎破(以椎击破)铜山”,大量采铜,可见征调军队之多,这是夸张的写法;但1074年(熙宁七年)九月置三十七将,皆给虎符,则史有明文记载;这一年八月遣内侍征调民车以备边,十一月又令军器监制造战车,“伐木作车轴”也是事实;取鼍(扬子鳄)皮以张战鼓,虽史无明文,但征集牛皮以供军用却与此相似。而这一切征调,谁也不敢怠慢,否则就有资斧(利斧)之诛。

苏轼并不反对抵抗辽国和西夏,他青年时代就表示要“与虏试周旋”(《和子由苦寒见寄》),就在写这首诗前不久还表示“圣朝若用西凉簿,白羽就能效一挥”(《祭常山回小猎》);但是,他反对“首开边隙”,反对为此而开矿、置将、伐木、取鼍,加重百姓负担,闹得鸡犬不宁。 “保甲”四句是讥刺新法的。

团,聚集。“团未遍”,指保甲法因遭到一些老百姓的抵制(有人为了不作保丁而截指断腕),还未完全组织起来。

“方田”指方田均税法,丈量土地,均定献税,引起民间诉讼纷纭。“手实”指手实法,令民自报土地财产,作为征税根据,“尺椽寸土,检括无余”(《宋史·吕惠卿传》),这就是“抉剔(搜求挑取)根株穷脉缕”的具体内容。

“诏书”二句是对第一部分的小结。这些诏书表现了宋神宗对民间疾苦有深厚的哀怜同情之心,但这些新法一个接一个地颁布,事目繁多,吏能浅薄,并未取得实效。

纪昀称这两句是“诗人之笔”,意思是说它怨而不怒,哀而不伤,没有把矛头直接指向皇帝。但却深刻地揭示了宋神宗、王安石的主观愿望同客观效果的矛盾。

第二部分自“平生”句至“更望”句,是自嘲。1069年(熙宁二年),苏辙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罢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神宗问王安石:“苏轼如何,可使代辙否?”王安石不赞成,认为他们兄弟“学本流俗”。

“众里笙竽”,即《韩非子·内储说》所载滥竽充数一典的活用。《凤将雏》是汉代乐曲名。

第二部分的前四句是说:他早被王安石判为“学本流俗”,像滥竽充数一样,平庸得无可比拟(“比数”指相提并论);现在突然要他担任密州知州,作地方长官,独奏一曲,这就像要南郭先生单独吹竽一样,怎么吹得好呢?这是从主观上说的,接着又以“况”字领起,进一步讲客观上的困难:密州仍然旱灾、蝗灾不断,老百姓饿得以草木泥土充饥,作为知州的诗人自己也“斋厨索然,不堪其优,日与通守刘君廷式,循古城废圃,求杞菊食之”,过着“揽草木以诳口”的生活(《后杞菊斌》),更谈不上置酒宴、赏舞听歌了。“红裙踏筵舞”,是从韩愈《感春》“艳姬踏筵舞,清眸刺剑戟”句化出。

“故人”句至末句为诗的最后一部分,是答“故人”(刘孝叔)。

5.和昆虫有关的诗有哪些

广为流传、脍炙人口的当推《唐诗三百首》。

在这三百首光辉篇章中,有一些与昆虫有关的诗句,是诗人以虫寓意、抒发情怀的。 |例如,“夜深静卧百虫绝, 清月出岭光入扉。”

(韩愈《山石》)描写一片万籁无声的宁静夜色;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戴叔伦《江乡故人偶集客舍》)以此比喻过路客人投宿时的情景; “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刘方平《月夜》)勾画出一幅春意盎然的图画! |颂蚕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传说养蚕是黄帝的元纪螺祖首创,已有5200年以上的历史。

总之,蚕儿浑身都是宝,对人类贡献极大。 诗人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名句抒发情怀,表示“老骥伏枥”之志和“鞠躬尽瘁”之心。

唐代张籍《田家行》诗:“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 描述了蚕作茧化蛹、茧中出蛾的现象。

|咏蝉 |蝉羽化期多在夏季,所以有“蝉鸣空桑叶、八月萧关道”(王昌龄《塞上曲》)的诗句。雄蝉的腹基部两侧有发音器,依靠振动发音器来“蝉鸣” 、“蝉唱”,如果清晨有露或大雨将至,蝉鸣则止、蝉唱暂休。

故有“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 (李商隐《落花》)的诗句。 |虽然有“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的诗句,来抒发诗人清闲悠然的心境。

但有的诗句却是借蝉声来表达诗人清高与思怀的。 如,“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骆宾王《在狱中咏蝉》)。

作者的高风亮节在其序中,以蝉喻之,描写得淋漓尽致!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孟浩然《秦中寄远上人》,抒发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戴叔伦《画蝉》诗:“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斜阳千万树,无处避螳螂。”

可算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成语的艺术再现。 |梦蝶 |庄周梦蝶就成了文人墨客借物言志的重要题材,蝶梦也就成了梦幻的代称。

|杜甫诗《曲江二首》中写道:“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将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觅食、交配、产卵和蜻蜓点水产卵,一触即飞之状,描绘得栩栩如生。 |北宋谢逸在《蝴蝶》中描述到:“狂随柳絮有时见,舞入梨花何处寻。”

|南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二首》诗云:“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扑萤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这是唐诗中的绝妙佳句,早已脍炙人口。

萤属于鞘翅目萤科,幼虫常在腐草堆中觅食小虫,故有“腐草为萤”之误。 |萤具有昼伏夜出的习性,所以有“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白居易《长恨歌》)的诗句,写的是唐明皇夜不成寐思念杨玉环的情景。

|防虫 |唐代戴叔伦《屯田词》:“新禾未熟飞蝗至,青苗食尽余枯茎。捕蝗归来守空屋,囊无寸帛瓶无粟。”

|白居易《捕蝗》:“荐食如蚕飞似雨,飞蝗蚕食千里间,不见青苗空赤土。” |北宋苏轼有诗:“今年春暖欲生蝻,地上戢戢多于土。

预忧一旦开两翅,口吻如风哪肯吐。” |明代郭敦也有名句描述:“飞蝗蔽空日无色,野老田中泪盈血,牵衣顿足捕不能,大叶全空小枝折。”

说到中国的昆虫文化,不得不提到唐代的欧阳洵。有专家考证,在公元641年,欧阳洵编撰的《艺文类聚》就是最早将散落在中国民间的昆虫文化史料汇集起来的。

其中包含了关于蝉、蝶、蚊、蝇、蛾、蚁、蝗、蜂、蟋、尺蠖、螳等昆虫的诗赋。后来有关昆虫的诗词歌赋不断出现于诗作之中。

如2000多年前的《诗经·国风·七月》里载有“五月螽斯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左思的《巍都赋》中有“清戎绵幕,无异蛛蝥之网,弱卒锁甲,无异螳螂之卫”;古人扬雄的“雕虫小技,壮夫不为”;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记录有关虫类药物的70多条款中,就有不少生动的描述,如蜣螂“其虫深目高鼻,状如羌胡,背负黑甲,状如武士,故有蜣螂、将军之称”等等。

古代仅养蚕、养蜂就有相当多的专著,如淮南王的《蚕经》;宋元明的《蚕书》、《艺桑总论》;清朝的《蚕桑辑要》;后魏的《齐民要术》;唐宋的《尔雅翼》有“蜜蜂蛰人,芒入人肉,不可复出,蜂亦寻死。”等等,其中不仅体现了相当的科学水平,而且涉及有不少昆虫文化的素材。

据《中国农书》记载,我国古代放养白蜡虫首次被国外知晓的是英国耶稣传教士N.特里高尔特,他在1651年对此做了记述。此后消息传到了欧洲,W.洛克哈特于1853年将白蜡样品连同白蜡虫从上海送到英国供作研究。

1913年,美国的E.H.威尔逊特地亲临我国,对四川的白蜡进行了考查。由此可见,昆虫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在国际民间和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

还有许多昆虫在远古时期,就已默默无闻地在民间装点着人民生活。如蝉在晋、汉时代就饲养用作娱乐,陶毂的《清异录》记载了唐代长安有赛蝉的风俗,聚蝉较鸣,称为“仙虫社”。

金龟子在七八百年前已经用来作装饰品和玩具,“金龟子,体绿色,光若金,里人取之,以佐妇钗环之饰”记录于《益州方物记》中;在《癸辛杂识》有“甲能飞,其色如金,绝类小龟,小儿多取以为戏”的记载。几丁虫也同样被用于装饰品,陈常器的“吉丁虫,甲虫也,背正绿,有翅。

6.关于昆虫的古诗句

3、绘虫的诗句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

——宋·乐雷发《秋日行村路》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马寅识路真疲路,蝉到吞声尚有声。

——清·黄景仁《杂感》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唐·刘方平《月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清·朱景素《樵夫词》 未悉前头花好否,且令蜂蝶作前驱。——宋·杨万里《寒食相将诸子游翟园》 南窗一枕睡初觉,蝴蝶满园如雪飞。

——明·华幼武《睡起》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唐·杜甫《曲江对酒》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唐·杜牧《秋夕》。

跟蝗虫有关的诗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