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明月抒发思乡怀人之情的诗句
1.借明月抒发思乡怀人之情的诗句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好水好山看未足,马蹄催趁明月归。——岳飞《登池州翠微亭诗》
明月随良椽,春潮夜夜深。——王昌龄《送郭司仓》
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杨炯《夜送赵纵》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沈铨期《古意》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来一味凉。——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
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子夜秋歌》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左思《杂诗》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
明月春风三五夜,万人行乐一人愁。——白居易《长安正月十五》
明月照高楼,想见余光辉。——《别诗》
2.借明月抒发思乡怀友之情的诗句
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译文: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
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唐.李白《静夜思 》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译文: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4、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五代.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译文: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5、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译文: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6、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译文: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
扩展资料: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时所作。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望月怀远》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此诗是望月怀思的名篇。开头紧扣题目,首句写“望月”,次句写“怀远”;接着直抒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五、六句承接三、四句,具体描绘了彻夜难眠的情境;结尾两句进一步抒写了对远方亲人的一片深情。全诗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情意缠绵而不见感伤,意境幽静秀丽,构思巧妙,情景交融,细腻入微,感人至深。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词,堪称绝命词。此词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全词语言明净、凝练、优美、清新,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泊船瓜洲》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首句通过写京口和瓜洲距离之短及船行之快,流露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第二句写诗人回望居住地钟山,产生依依不舍之情;第三句描写了春意盎然的江南景色;最后以疑问语气结尾,再一次强调了对故乡的思念。全诗不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而且在叙事上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
《生查子·元夕》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词的上片写去年元夜情事。头两句写元宵之夜的繁华热闹,为下文情人的出场渲染出一种柔情的氛围。后两句情景交融,写出了恋人在月光柳影下两情依依、情话绵绵的景象,制造出朦胧清幽、婉约柔美的意境。下片写今年元夜相思之苦。“月与灯依旧”与“不见去年人”相对照,引出“泪湿春衫袖”这一旧情难续的沉重哀伤,表达出词人对昔日恋人的一往情深。
3.关于诗人借明月抒发思乡怀人之情的诗句有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 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李白《静夜思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 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 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 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 黄庭坚《登快阁》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 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 刘禹锡《望洞庭》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孟浩然《宿建德江》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 白居易《暮江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王昌龄《出塞二首》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4.借明月抒发思乡怀友之情的诗句有哪些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出自唐代:张九龄《望月怀古》
白话文释义: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2,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出自唐代:孟浩然《宿建德江》
白话文释义: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只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3,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出自唐代: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白话文释义:长安城内一片月光,千户万户都在捣衣。秋风吹送捣衣声声,家家怀念戍边之人。
4,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出自唐代: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白话文释义: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
5,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出自唐代: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白话文释义: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月光映上露珠晶莹剔透,好像被露水打湿了一样。在如此美丽的月光下,寒鹊不知道该到哪里栖息。而萤火虫也不敢和月光争一点光亮。随着卷起的门帘飞进了房间。院子里只剩枝丫的槐树落在月光下的影子,稀疏凄凉。而这个时候从邻居那边传来的杵声在寂静的秋夜里显得那么清晰急促。相隔遥远。如何去约定相聚的日子,只能惆怅地望着同样遥远的月亮,什么事也做不了,就那样傻站着。
5.借明月抒发思乡怀友之情的诗句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好水好山看未足,马蹄催趁明月归。
——岳飞《登池州翠微亭诗》明月随良椽,春潮夜夜深。——王昌龄《送郭司仓》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
——杨炯《夜送赵纵》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沈铨期《古意》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来一味凉。
——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子夜秋歌》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中秋月》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左思《杂诗》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王昌龄《送柴侍御》明月春风三五夜,万人行乐一人愁。——白居易《长安正月十五》明月照高楼,想见余光辉。
——《别诗》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古诗十九首》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怨歌行》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曹丕《燕歌行》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
——曹丕《杂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曹植《七哀诗》夜长不得眠,明月何灼灼。
——《子夜歌》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李白《把酒问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李白《秋浦歌》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李白《宣州谢脁楼鉴别校书叔云》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李冶《明月夜留别》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温庭筠《菩萨蛮》知君用心如明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张籍《节妇吟》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临江仙》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还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惟有画楼,当时明月,两处照相思。——秦观《一丛花》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倚枕钗横鬓乱。
——苏轼《洞仙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苏轼《虞美人》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晏几道《临江仙》明月好因缘,欲圆还未圆。——晏几道《菩萨蛮》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蝶恋花》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小楼间,第一夜相思泪弹。
——刘燕歌《太常引》本待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凌蒙初《拍案惊奇》两座楼头钟鼓响,一轮明月满乾坤。
——吴承恩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纳兰性德《临江仙》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白居易《夜筝》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李贺《写情》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李白《忆东山》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张先《青门引》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黄庭坚《水调歌头》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苏轼《永遇乐》赖明月曾知旧游处,好伴云来,还将梦去。——贺铸《伴云来》选自/z/q1701775959.htm。
6.古人借月抒发思乡怀友之情的诗句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诗文解释】
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远在天涯的人与我同样望月,思念对方。多情的人埋怨漫漫长夜,整个晚上想念亲人。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的月光,披上衣服觉得露水渐渐重了。不能把这满手的月光赠给你,还是回去睡觉吧,希望与你在梦里相见。
【词语解释】
遥夜:漫漫长夜。
竟夕:通宵
披衣:表示出户。
露滋:露水打湿。
还寝:回卧室再睡。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望月怀人的诗。由望月引起相思,竟彻夜不眠,月光是引起相思的原因,又是相思的见证。诗人通过写主人公的动作表达了主人公的内心情感。
全诗意境雄浑而又幽清,语言形象真切,情与景有机地交融在一起,温婉缠绵,回味无穷。
李白《静夜思》赏析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艺圃撷馀》)怎样才算“自然”,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个样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诗歌中所经常看到的。例如梁简文帝萧纲《玄圃纳凉》诗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觉飞”来写空明澄澈的月光,给人以立体感,尤见构思之妙。可是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修辞的手段而在诗中出现的。这诗的“疑是地上霜”,是叙述,而非摹形拟象的状物之辞,是诗人在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不难想象,这两句所描写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净!这时,他完全清醒了。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从这里,我们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7.借月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有那些
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诗文解释】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远在天涯的人与我同样望月,思念对方。
多情的人埋怨漫漫长夜,整个晚上想念亲人。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的月光,披上衣服觉得露水渐渐重了。
不能把这满手的月光赠给你,还是回去睡觉吧,希望与你在梦里相见。【词语解释】遥夜:漫漫长夜。
竟夕:通宵披衣:表示出户。露滋:露水打湿。
还寝:回卧室再睡。【诗文赏析】这是一首望月怀人的诗。
由望月引起相思,竟彻夜不眠,月光是引起相思的原因,又是相思的见证。诗人通过写主人公的动作表达了主人公的内心情感。
全诗意境雄浑而又幽清,语言形象真切,情与景有机地交融在一起,温婉缠绵,回味无穷。李白《静夜思》赏析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
(《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李更自然,故居王上。”
(《艺圃撷馀》)怎样才算“自然”,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个样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诗歌中所经常看到的。
例如梁简文帝萧纲《玄圃纳凉》诗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觉飞”来写空明澄澈的月光,给人以立体感,尤见构思之妙。可是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修辞的手段而在诗中出现的。
这诗的“疑是地上霜”,是叙述,而非摹形拟象的状物之辞,是诗人在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不难想象,这两句所描写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
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
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净!这时,他完全清醒了。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
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
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
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
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从这里,我们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