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十首与历史有关的古诗,并对其中的历史知识作相应的介绍

1.至少十首与历史有关的古诗,并对其中的历史知识作相应的介绍

姓曹的,有人提问过

1. 金铜仙人辞汉歌

李贺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历史背景:汉武帝刘彻晚年国富兵强、妻妾成群、儿女众多,由於当皇帝的日子太好过了,刘彻越来越舍不得死。为求长生不老,他轻信方士的胡言,在长安建章宫造神明台,作仙人承露盘,以酿制仙药。建章宫内的承露盘高达三十丈(约 70米),这是一个高大的铜人,双手高举过头托一铜盘,以接由北斗星降下的仙露。用此仙露调美玉碎屑一起喝,可延年益寿。曹操的孙子魏明帝曹睿听说汉武帝能长寿是因为承露盘,就命人到长安拆下铜制承露盘运往邺城(今河北临漳)。据说拆时狂风大作,声闻数十里,铜柱倾倒,压死十余人。铜人居然“潸然泪下”。在从长安搬迁到洛阳的途中,由於铜仙承露盘过於巨大,不利於搬运,而被彻底损坏了。最后破损的部件也被丢弃得不知所终了。

2.在中国古代诗与史的关系

若说文学本质上从属于历史,这可能是既无人反对又无人深究的一个问题。

目前论坛的平静,只能说明现代人理论上的麻木。其实,这个问题不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有过争论。

明代的王廷相、杨慎对杜甫以诗为史的做法都颇有微词,而清代王夫之则更为激烈,他在评《古诗十九首·上山采蘼芜》时写道:诗有叙事叙语者,较史尤不易,史才固以隐括生色,而从实著笔自易。诗则既事生情,即语绘状,以用史法,则相感不在永言和声之中,诗道废矣。

……杜子美放之作《石壕吏》,亦将酷肖,而每于刻画处,犹以逼写见真,终觉于史有余,于诗不足。论者乃以“诗史”誉杜,见驼则恨马背之不肿,是则名为可怜悯者。

[1]王夫之由于主张情感本质观,所以偏执得可爱。文学与历史虽在形式上判然有别,但在历史真实的高度上,并非没有同一性。

特别是那些有意反映社会生活本来面貌的文学作品,它所表现的历史真实的程度,常常是惊人的。杜甫以诗歌的形式表现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历史的真实面貌,给我们留下了形象的历史画面,因而享有发展中片面强调以文为诗,而模糊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抹煞文学的美学特征之典型表现。”

[2]看来,文学的历史属性,实有认真讨论之必要。同样,关于文学历史属性的争论,在西方也有发生。

例如,席勒在《论悲剧艺术》中写道:由此可见,严格注意历史真实性往往损害诗意真实,反之,严重破坏历史真实性,就会使诗意真实性更能发挥……因而谁若想把悲剧诗人召唤到历史的法庭之前,并想向他学习知识,真是对悲剧——其实对全部诗艺都是如此——极其缺乏了解。[3]席勒将诗意与历史完全对立起来,显然是对历史和文学的双重误解。

假如悲剧的创作要以 “破坏”历史真实为代价,那么“诗意真实”还有什么意义;如果悲剧经不起历史法庭的检验,那么,悲剧还有诗意的魅力吗?所以,在西方文论史上,极少有人同意席勒的观点。相反,文学的历史属性,却得到了较充分的讨论。

但是,由于这个问题的复杂性,无论中西都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和讨论。一、中国古代对文学历史属性的讨论中国最早的历史的文学观,一般表现为诗、史混同论。

这可能与中国上古的杂文学观念有关,既然诉诸竹帛者都是文学,那么,诗与史自然为一家了。关于诗与史的关系,敏泽先生在他的《中国美学思想史》中,有比较醒目的勾勒,现在,让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再作比较详细地梳理和研究。

最早将文学与历史等而视之并诉诸文字的是孟轲(前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

在孟子看来,《春秋》等史书的出现,乃是《诗经》延续和补充,诗于史几乎具有相同的性质和功能。由此开创了中国诗、史不分的文艺观。

其实,这种思想并非孟轲首创,很可能是他对上古诗学传统的总结。请看,孔子提出的“兴观群怨”说中的“观”的意思,不就包含着历史的文学观的内核吗?所谓“观风俗之盛衰”(郑玄注),所谓“考见得失”(朱熹注),都必须承认这样一个理论前提,即诗歌是对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

而这就是文学历史属性的表现。孔子这样看待诗歌,也非凭空产生,而是从当时官方对待民间诗歌的态度和做法中自然而然地归纳出来的。

孔子之前,许多文献记载了宫廷和贵族“观乐”的活动。这些都是孟子点破诗与史关系的基础。

在汉代,司马迁作为一个真正的历史学家,却以《诗经》为楷模,为自己制定写作原则,他写道: 《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作为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4] 显然,司马迁是继承了孟子的观点,按《诗》的原则去写历史,《史记》成了他的发愤之作。这样,《史记》中充满了浓郁的诗情,具有鲜明的文学性便不足为怪了。

同时,司马迁写《史记》还秉承了《春秋》以来的史学传统。他说:“上明三王之道,下辩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疑,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5]这样他又把“不虚美”,“不隐恶”的秉笔直书精神,带进了史传文学,开启了中国文学的写实传统。这种思想与先秦诗学的“美刺讽谏”说合流,形成了《诗大序》的文学观,它对《诗经》作了新的诠释。

其云:是以一国之事 ,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

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这里将《诗经》之风、雅、颂全都系之于社会生活,称为“四始”,认为它是《诗经》达到艺术至境的原因,明显是一种历史的观察视角。这种视角在扬雄、班固那里也有表现。

扬雄(前[6]总之,文章虽为心声,而实际上,它却是历史时空中的客观世界在心灵上的反映。班固(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才,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7]班固对司马迁的这一评价,既树立了史学原则,又树立了一条文学原则,而影响深远,几乎贯穿中国文学史。他。

3.与“铭记历史”有关的古诗词有哪些

1. 《关山月》2.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3.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4. 《南园》5. 《塞下曲》6. 《金错刀行》7. 《过零丁洋》8. 《自题小像》9. 《狱中题壁》 10. 《金陵驿》1、《关山月》 唐代: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译文: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

浩荡的长风吹越几万里,吹过将士驻守的玉门关。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

这里就是历代征战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戍守兵士远望边城景象,思归家乡不禁满面愁容。

此时将士的妻子在高楼,哀叹何时能见远方亲人。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译文: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

高兴之余,泪满衣裳。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

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代:陆游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译文:天空黑暗,大风卷着江湖上的雨,四周的山上哗哗大雨像巨浪翻滚之声。溪柴烧的小火和裹在身上的毛毡都很暖和,我和猫儿都不愿出门。

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4、《南园》 唐代: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译文: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带上锋利的吴钩,去收复那黄河南北割据的关山五十州?请你且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又有哪一个书生能被册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5、《塞下曲》 唐代: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译文:五月的天山仍是满山飘雪,只有凛冽的寒气,根本看不见花草。

只有在笛声《折杨柳》曲中才能想象到春光,而现实中从来就没有见过春天。战士们白天在金鼓声中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战斗,晚上却是抱着马鞍睡觉。

但愿腰间悬挂的宝剑,能够早日平定边疆,为国立功。6、《金错刀行》 宋代:陆游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译文:用黄金镀饰、白玉镶嵌的宝刀,到夜间,它耀眼的光芒,穿透窗户,直冲云霄。大丈夫已到了五十岁,可建功立业的希望渺茫,只能独自提刀徘徊,环顾着四面八方,祈求能一展抱负,小试牛刀。

我在京城里结交的都是些豪杰义士,彼此意气相投,相约为国战斗,同生共死。不能在流传千年的史册上留名,我感到羞耻;但一颗丹心始终想消灭胡虏,报效天子。

近来,我来到汉水边从军,每天早晨都对着参差耸立的终南山,遥望着布满晶莹似玉般积雪的峰峦。啊,楚国虽然被秦国蚕食,但即使剩下三户人家,也一定能消灭秦国,难道我堂堂中华大国,竟会没有一个能人,把金虏赶出边关?7、《过零丁洋》 宋代: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8、《自题小像》 近代:鲁迅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译文:我的心无法逃避爱神射来的神箭,我炽爱着仍遭受侵略和封建压迫的家园。

这份情感寄托给天上的星星却没有人明了,我誓将我的一腔热血报效我的祖国。9、《狱中题壁》 近代: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译文:逃亡生活是如此紧张,看到有人家就上门投宿,我希望出亡的康有为、梁启超能像张俭一样 受到人们的保护。

也希望战友们能如杜根一样忍死待机完成变法维新的大业。我横刀而出,仰天大笑,因为去者和留者肝胆相照、光明磊落,有如昆仑山一样的雄伟气魄。

10、《金陵驿二首》 宋代: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万里金瓯失壮图,衮衣颠倒落泥涂。空流杜宇声中血,半脱骊龙颔下须。

老去秋风吹我恶。

4.和书有关的诗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熟读胸中有本,勤写笔下生花.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春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

腹有诗书气自华 (陆游)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能读懂无字之书,方可得惊人妙句。(林语堂)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书到用处方恨少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顾宪成)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按】以理入诗,是宋诗的特点;而于形象中寓深刻的道理,正是宋诗的成功之处。这首小诗借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现象,比喻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

【半亩】言其小也

【鉴】镜子

【影】水中倒影

【徘徊】流动不绝貌

【渠】水,指方塘

【如许】这样

【为】一作“谓”,答词

“尽信书,不如无书”

《尚书》《汉书》《后汉书》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晋书》《北齐书》《新唐书》

《回乡偶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天星。 (清·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明·顾宪成)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宋·陆游·书愤)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宋·陆游· 病起书怀)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朱熹·观书有感)

5.中国的古代 名言 诗句 (写的是中国近代及古代的历史)

满江红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6.宋词三百首 中有哪些诗词与历史有关

与欧阳公席上分题

范仲淹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

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

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

人世都无百岁。

少痴呆、老成玌悴。

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

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六州歌头·项羽庙

李冠

秦亡草昧,刘、项起吞并。

鞭寰宇,驱龙虎,扫欃枪,斩长鲸。

血染中原战。

视余、耳,皆鹰犬,平祸乱,归炎汉,势奔倾。

兵散月明。

风急旌旗乱,刁斗三更。

共虞姬相对,泣听楚歌声,玉帐魂惊。

泪盈盈。

念花无主,凝愁苦,挥雪刃,掩泉扃。

时不利,骓不逝,困阴陵,叱追兵。

呜咽摧天地,望归路,忍偷生!

功盖世,何处见遗灵?

江静水寒烟冷,波纹细、古木凋零。

遣行人到此,追念益伤情,胜负难凭!

●菩萨蛮

李师中

子规啼破城楼月,画船晓载笙歌发。

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

佳人相对泣,泪下罗衣湿。

从此信音稀,岭南无雁飞。 高中必修4中大都也是。

与古代出版史有关的诗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