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名言中体现德治的句子

1.孔子名言中体现德治的句子

德治与法治

【原文】

子曰:“道①之以政,齐②之以刑,民免③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④。”

【注释】

①道:通“导”,训导、引导、领导的意思。②齐:整治 ③免:避免 ④格:至,来,引申为归服

【译文】

孔子说:“用政令来训导,用刑法来整治,老百姓知道避免犯罪,但并没有自觉的廉耻之心,用道德来引导,用礼教来整治,老百姓就会有自觉的廉耻之心,并且心悦诚服”

【读解】

孔子与卫文子有一段对话,对这里的论述作了发挥。

孔子说:“用礼教来统治老百姓,就好比用缰绳来驾驭马,驾马者只需要握住缰绳,马就知道按驾马者的意思行走奔跑。用刑法来统治老百姓,就好比不用缰绳而用鞭子来驱赶马,那是很容易失去控制,甚至把驾马者甩下来的。”

卫文子问道:“既然如此,不如左手握住缰绳,右手用鞭子来驱赶,马不是跑得更快吗?不然的话,只用缰绳,那马怎么会怕你呢?“

孔子还是坚持说,只要善于使用缰绳,驾驭的技术到家,就没有必要用鞭子来驱赶。(见《论语正义》卷二)

这里的对话实际上说的是儒家政治与法家政治的区别;儒家政治主张德治,以道德和礼教约束民众;法家政治主张法治,以政令、刑法驱遣民众。德治侧重于心,法治兼用,儒、法并行。如果我们从实际出发,考察历史和现实,显然还是卫文子德主张比较行的通一些。

2.孔子名言中体现德治的句子

德治与法治 【原文】 子曰:“道①之以政,齐②之以刑,民免③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④。”

【注释】 ①道:通“导”,训导、引导、领导的意思。②齐:整治 ③免:避免 ④格:至,来,引申为归服 【译文】 孔子说:“用政令来训导,用刑法来整治,老百姓知道避免犯罪,但并没有自觉的廉耻之心,用道德来引导,用礼教来整治,老百姓就会有自觉的廉耻之心,并且心悦诚服” 【读解】 孔子与卫文子有一段对话,对这里的论述作了发挥。

孔子说:“用礼教来统治老百姓,就好比用缰绳来驾驭马,驾马者只需要握住缰绳,马就知道按驾马者的意思行走奔跑。用刑法来统治老百姓,就好比不用缰绳而用鞭子来驱赶马,那是很容易失去控制,甚至把驾马者甩下来的。”

卫文子问道:“既然如此,不如左手握住缰绳,右手用鞭子来驱赶,马不是跑得更快吗?不然的话,只用缰绳,那马怎么会怕你呢?“ 孔子还是坚持说,只要善于使用缰绳,驾驭的技术到家,就没有必要用鞭子来驱赶。(见《论语正义》卷二) 这里的对话实际上说的是儒家政治与法家政治的区别;儒家政治主张德治,以道德和礼教约束民众;法家政治主张法治,以政令、刑法驱遣民众。

德治侧重于心,法治兼用,儒、法并行。如果我们从实际出发,考察历史和现实,显然还是卫文子德主张比较行的通一些。

3.15句关于孟子的名言:德治篇

15句关于孟子的名言:德治篇(怎样以德服人) 孟子的名言精选之:德治篇(原文及翻译) 孟子,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第四代弟子。

继承并发扬孔子的思想,批驳杨朱、墨翟。 孟子一生名言无数,下面精选孟子经典名言供广大孟子爱好者欣赏。

(梁襄王)“……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 “‘孰能与之?’”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梁惠王上) 【译文】 “(梁襄王)突然向我问道:‘天下要怎样才能得到安定?’我回答说:‘天下统一就会安定。

’他又问:‘谁能够统一天下呢?’我回答说:‘不喜欢虐杀人民的国君,就能够统一天下。’他又问:‘那谁会来归服他呢?’我回答说:‘普天之下的人民没有不会归服的。

’” 【原文】孟子曰 :“得百里之地而君之,皆能以朝诸侯,有天下;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是则同。”

(公孙丑上) 【译文】 ( 孟子说)如果取得方圆百里的土地,并且(由他们来)统治这里,他们都能够使各国诸侯来朝见、统一天下;要他们去做一件不道义的事、杀死一个无罪的人而换取天下,他们都不会去做的。这就是他们相同的地方。

更多孟子的名言敬请关注的相关文章。【原文】孟子曰:“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瞻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公孙丑上) 【译文】 (孟子说:)采用强力去压服别人的,不能让别人心悦诚服,他们只是力量不够而已;运用仁德去使别人自愿归顺的,他们就会心悦诚服地追随你。

【原文】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公孙丑下) 【译文】 孟子说:得到天时还不如得地形便利好,得了地形便利还不如得到和顺的人心好。三里见方的内城,七里见方的外城,敌人包围并攻打它但不能取得胜利。

但是仍然包围并攻打它,那一定是得到了合乎天时的战机;如果仍然不能战胜的话,那就是这个战机不及地形更为有利。城墙并不是不高大,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盔甲并不是不坚硬锋利,备用的军粮也不是不充足;守军弃城逃走,那是因为地形虽有利但不如人心一致更有力呀。

【原文】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公孙丑下) 【译文】 孟子说“……获得道义的人帮助他的人也多,失去道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亲戚朋友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民都会归顺他。用天下人民都顺从的力量,去攻打亲戚朋友都背叛的人,那么,君子要么不打仗,打仗一定会取得胜利。”

(【原文】孟子曰):“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

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滕文公上) 【译文】 (孟子)说:“各种货物质量不一样,这是事物的本性;有的相差十倍到百倍,有的相差千倍甚至万倍。您硬要卖相同的价钱,这是要搅乱天下啊。

让粗糙的鞋子和精美的鞋子卖相同的价钱,人家怎么会做这种蠢事呢?按照许先生的道理,那等于是带着大家都去做虚伪的人呀,还怎么能够治理好国家呢?” (【原文】孟子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离娄上) 【译文】 (孟子)说:城墙不坚固,军备不充足,这不算国家的灾难;田野土地不开发,货物财产聚敛不多,这也不是国家的祸害;国君不讲礼义,人民缺少教育,盗贼乱民多起来,亡国的日子就不远了。

【原文】孟子曰:“人不足与适也,政不足间也;唯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一正君而国定矣。”(离娄上) 【译文】 孟子说:“君主用人有不当不必于指责,君主行政有不当也不必过于非议;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纠正君主思想上的错误。

君主如果讲仁爱,人民没有不仁爱的;君主如果讲道义,人民没有不道义的;君主如果端正,人民没有不端正的。国君一旦端正国家也就会安定了。”

【原文】孟子曰:“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离娄下) 【译文】 孟子说:“君主无辜地滥杀士人,那么卿大夫就可离开这个国家;君主无辜地杀害人民,那么士人就可以移居别处。”

【原文】孟子曰:“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养人,然后能服天下。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

(离娄下) 【译文】 孟子说:“拿自己的德行去制服别人,这就不可能使别人心服;拿自己的德行去教育别人,这就能使天下人民信服。天下人民内心不服而能够统一天下的事,是决不会有的。”

更多孟子的名言敬请关注的相关文章。【原文】孟子曰 :“。

4.关于品德修养的诗句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1、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元稹《菊花》) 倒不是百花中特别偏爱菊花,而是因为菊花开过后再也没有花朵可赏了.句中隐含着对菊花独傲寒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2、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唐,杜甫) 丹青,朱红色和青色的颜料,借指绘画.这两句说,一生沉浸在绘画艺术中而不觉得将近年老,富贵对我就像天上的浮云一般淡泊.诗句赞扬了名画家曹霸潜心艺术,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 3、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宋,程颢) 不为富贵所迷惑而安于贫贱,男子汉能达到这一境界才称得上英雄豪杰.今赋予其新的含义,形容志士仁人不谋名利的高尚品质.。

5.孔子名言中有关德治的问题

《论语·为政》开篇第一段话就说:“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左传·昭公五年》记载了孔子的另一段话,借用《诗经》中《大雅·抑》所谓“有觉德行,四国顺之”发表自己的政治评论,同样强调“为政”必须坚持“德”的原则。据汉代学者郑玄的解释,《抑》篇的这一诗句,是说国君如果倡行德治,“则天下顺从其政”。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孔子重视通过政治史的总结来宣传“德”的原则。《大戴礼记·五帝德》回顾传说时代帝喾、帝尧、帝舜以及禹的政治功绩,记录了孔子“其德嶷嶷”、“其德不回”、“其德不慝”的评价。

同书《诰志》又可见孔子对于“舜治以德使力”的赞扬。孔子以历史昭告未来,提醒执政者“德”的重要。

他认为,是否以“德”作为政治主导,可以决定执政的成败和政权的兴。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帝舜以及禹的政治功绩。

据汉代学者郑玄的解释。古来政治的得失《论语·为政》开篇第一段话就说,是否以“德”作为政治主导,“则天下顺从其政”,四国顺之”发表自己的政治评论。

同书《诰志》又可见孔子对于“舜治以德使力”的赞扬。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是说国君如果倡行德治:“子曰、“其德不回”,孔子重视通过政治史的总结来宣传“德”的原则,都体现为“德”的作用。

夏商周迭兴。孔子以历史昭告未来,《抑》篇的这一诗句:‘为政以德,借用《诗经》中《大雅·抑》所谓“有觉德行,譬如北辰,都是因为前代“德昏政乱”。

他认为,提醒执政者“德”的重要,同样强调“为政”必须坚持“德”的原则。《大戴礼记·五帝德》回顾传说时代帝喾、“其德不慝”的评价,记录了孔子“其德嶷嶷”、帝尧。

’”《左传·昭公五年》记载了孔子的另一段话,后代“发厥明德”方才实现的,可以决定执政的成败和政权的兴亡。

6.15句关于孟子的名言:德治篇

15句关于孟子的名言:德治篇(怎样以德服人)孟子的名言精选之:德治篇(原文及翻译)孟子,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第四代弟子。

继承并发扬孔子的思想,批驳杨朱、墨翟。 孟子一生名言无数,下面精选孟子经典名言供广大孟子爱好者欣赏。

(梁襄王)“……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梁惠王上)【译文】 “(梁襄王)突然向我问道:‘天下要怎样才能得到安定?’我回答说:‘天下统一就会安定。

’他又问:‘谁能够统一天下呢?’我回答说:‘不喜欢虐杀人民的国君,就能够统一天下。’他又问:‘那谁会来归服他呢?’我回答说:‘普天之下的人民没有不会归服的。

’”【原文】孟子曰 :“得百里之地而君之,皆能以朝诸侯,有天下;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是则同。”

(公孙丑上)【译文】 ( 孟子说)如果取得方圆百里的土地,并且(由他们来)统治这里,他们都能够使各国诸侯来朝见、统一天下;要他们去做一件不道义的事、杀死一个无罪的人而换取天下,他们都不会去做的。这就是他们相同的地方。

更多孟子的名言敬请关注的相关文章。【原文】孟子曰:“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瞻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公孙丑上)【译文】 (孟子说:)采用强力去压服别人的,不能让别人心悦诚服,他们只是力量不够而已;运用仁德去使别人自愿归顺的,他们就会心悦诚服地追随你。

【原文】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公孙丑下)【译文】 孟子说:得到天时还不如得地形便利好,得了地形便利还不如得到和顺的人心好。三里见方的内城,七里见方的外城,敌人包围并攻打它但不能取得胜利。

但是仍然包围并攻打它,那一定是得到了合乎天时的战机;如果仍然不能战胜的话,那就是这个战机不及地形更为有利。城墙并不是不高大,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盔甲并不是不坚硬锋利,备用的军粮也不是不充足;守军弃城逃走,那是因为地形虽有利但不如人心一致更有力呀。

【原文】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公孙丑下)【译文】 孟子说“……获得道义的人帮助他的人也多,失去道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亲戚朋友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民都会归顺他。用天下人民都顺从的力量,去攻打亲戚朋友都背叛的人,那么,君子要么不打仗,打仗一定会取得胜利。”

(【原文】孟子曰):“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

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滕文公上)【译文】 (孟子)说:“各种货物质量不一样,这是事物的本性;有的相差十倍到百倍,有的相差千倍甚至万倍。您硬要卖相同的价钱,这是要搅乱天下啊。

让粗糙的鞋子和精美的鞋子卖相同的价钱,人家怎么会做这种蠢事呢?按照许先生的道理,那等于是带着大家都去做虚伪的人呀,还怎么能够治理好国家呢?”(【原文】孟子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离娄上)【译文】 (孟子)说:城墙不坚固,军备不充足,这不算国家的灾难;田野土地不开发,货物财产聚敛不多,这也不是国家的祸害;国君不讲礼义,人民缺少教育,盗贼乱民多起来,亡国的日子就不远了。

【原文】孟子曰:“人不足与适也,政不足间也;唯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一正君而国定矣。”(离娄上)【译文】 孟子说:“君主用人有不当不必于指责,君主行政有不当也不必过于非议;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纠正君主思想上的错误。

君主如果讲仁爱,人民没有不仁爱的;君主如果讲道义,人民没有不道义的;君主如果端正,人民没有不端正的。国君一旦端正国家也就会安定了。”

【原文】孟子曰:“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离娄下)【译文】 孟子说:“君主无辜地滥杀士人,那么卿大夫就可离开这个国家;君主无辜地杀害人民,那么士人就可以移居别处。”

【原文】孟子曰:“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养人,然后能服天下。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

(离娄下)【译文】 孟子说:“拿自己的德行去制服别人,这就不可能使别人心服;拿自己的德行去教育别人,这就能使天下人民信服。天下人民内心不服而能够统一天下的事,是决不会有的。”

更多孟子的名言敬请关注的相关文章。【原文】孟子曰 :“禹恶。

7.德治名言警句

1、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步。

杰弗逊2、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神涵光3、人类最高的道德标准是什么?那就是爱国心。

拿破仑4、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高贵的感情。梅里美5、那不知道自己缺乏自由之意志的人才是真正的贫穷者。

尼采6、在**的喧嚣声中,法律的声音显得太微弱。马略7、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

德谟克利特8、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就不再配享受自由了。毕达哥拉斯9、能够自由地形成习惯的人,在一生中能够做更多的事。

习惯是技术性的,因此可以自由地形成。三木清10、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道德行为与追求美的理想这两者常常统一在一起,是密不可分的。

周扬11、昙花一现的感情,不能真诚地可靠地长期地相爱,是相当一部分青年人道德方面存在的严重缺陷。苏霍姆林斯基12、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

亚里士多德13、真想解除一国的内忧应该依靠良好的立法,不能依靠偶然的机会。亚里士多德14、法发展的重心不在立法、不在法学,也不在司法判决,而在社会本身。

埃利希15、好习惯是一个人在社会交场中所能穿着的最佳服饰。苏格拉底16、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威厄尔17、人应该装饰的是心灵,不是**。高尔基18、最有道德的人,是那些有道德却不须由外表表现出来而仍感满足的人。

帕拉图19、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列夫托尔斯泰20、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21、法律又是什么?法律就是取得胜利、掌握国家**的阶级的意志的表现。列宁22、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张衡23、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的状态中,哪里没有法律,那里就没有自由。洛克24、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自由是一种能做法律许可的任何事的权力。

孟德斯鸠25、好脾气是一个人在社交中所能穿着的最佳服饰。都德26、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像影子跟随着身体一样。

贝卡利亚27、道德的损害是良心的完全麻痹。芥川龙之介28、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

德谟耶克斯29、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波洛克30、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那么法律作为一件无用之物自己就会消灭。

洛克31、道德美,包含两个互相区别的因素,就是正义与慈爱。库申32、崇德而定势,行又而忘利,修修而忘名。

苏轼33、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郭沫若34、在世界上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是最需要的。

罗素35、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司马迁。

有关德治诗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