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写的表达为百姓着想的诗词有哪些

1.苏轼写的表达“为百姓着想”的诗词有哪些

《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苏轼。

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

但令人饱我愁无,翠袖倚风萦柳絮。

绛唇得酒烂樱珠。樽前呵手镊霜须。

《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此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冬。词的上片描写雪景和作者由此而想象的来年丰收景象,以及因人民有希望获丰收、饱暖而喜悦的心情,下片回叙前一日酒筵间的情景,抒发了词人对于民生疾苦的深刻忧思。

注释

⑴苏:即江苏苏州市。旧注云:“公有薄田在苏,今岁为风涛荡尽。“这句是指自己在苏州的田地被风潮扫荡但却并不介意。

⑵这两句想象黄州一带由于大雪而第二年将获得“麦千车”的大丰收,而“人饱”将使“我愁”消除;说明自己的“愁”是对国计民生的忧念。

⑶翠袖:指穿翠绿衣裳的歌女。绛唇:红唇。樱珠:樱桃。这两句是说歌女的舞袖上萦绕着随风飘来如同柳絮般的雪花,当她举杯饮酒时双唇好似烂熟的红樱桃。

⑷镊:拔除。霜须:白须。

译文

只记得昨夜风声一片,却不记得何时醒来,看江上大雪纷飞,想这瑞年,明年麦子定能丰收,只要百姓吃饱我就不愁了。歌女林临风而立,身边飞舞的雪花如柳絮,喝下美酒的红唇,如樱桃绚烂,我则在酒杯前吁气措手,摸着白胡须。

2.古代诗歌中表现民生疾苦之情的诗句有哪些

浣溪沙

苏轼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白居易的 《观刈麦》

“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重赋》)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红线毯》)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杜陵叟》)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杜甫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杜甫的《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三吏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李绅 《悯农》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3.苏轼表达他为百姓着想的诗词

《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全文如下:

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

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樽前呵手镊霜须。

【前言】

《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此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冬。词的上片描写雪景和作者由此而想象的来年丰收景象,以及因人民有希望获丰收、饱暖而喜悦的心情,下片回叙前一日酒筵间的情景,抒发了词人对于民生疾苦的深刻忧思。

【注释】

⑴苏:即江苏苏州市。旧注云:“公有薄田在苏,今岁为风涛荡尽。“这句是指自己在苏州的田地被风潮扫荡但却并不介意。

⑵这两句想象黄州一带由于大雪而第二年将获得“麦千车”的大丰收,而“人饱”将使“我愁”消除;说明自己的“愁”是对国计民生的忧念。

⑶翠袖:指穿翠绿衣裳的歌女。绛唇:红唇。樱珠:樱桃。这两句是说歌女的舞袖上萦绕着随风飘来如同柳絮般的雪花,当她举杯饮酒时双唇好似烂熟的红樱桃。

⑷镊:拔除。霜须:白须。

【译文】

只记得昨夜风声一片,却不记得何时醒来,看江上大雪纷飞,想这瑞年,明年麦子定能丰收,只要百姓吃饱我就不愁了。歌女林临风而立,身边飞舞的雪花如柳絮,喝下美酒的红唇,如樱桃绚烂,我则在酒杯前吁气措手,摸着白胡须。

【鉴赏】

整首词境界鲜明,形象突出,情思深婉,作者以乐景表忧思,以艳丽衬愁情,巧妙地运用相反相成的艺术手法,极大地增强了艺术的形象性,深刻地揭示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词的首句,若据傅引旧注,则“万顷风涛不记苏”的“苏”,当指苏州,旧注中的“公”,当指苏轼。这一句说的是苏轼未把苏州为风灾荡尽的田产记挂心上。

但据现有资料,苏轼被贬黄州时无田产苏州,只熙宁七年(1074)曾于堂州宜兴置田产。从词前小序得知,苏轼此词乃徐君猷过访的第二天酒醒之后见大雪纷飞时所作。联系前一首写的“半夜银山上积苏”与“涛江烟渚一时无”的景象来看,又知徐君猷离去的当天夜晚,即由白天的“微雪”转为大雪。这样,“万顷风涛不记苏”,应为实写十二月二日夜酒醉后依稀听见风雪大作及苏醒时的情景,“苏”,似宜作苏醒解。依此可知,词上片写词人酒醉之后依稀听见风声大作,已记不清何时苏醒过来,待到天明,已是一片银装世界。词人立刻从雪兆丰年的联想中,想象到麦千车的丰收景象,而为人民能够饱食感到庆幸。下片回叙前一天徐君猷过访时酒筵间的情景。歌伎的翠袖柳絮般洁白、轻盈的雪花萦绕中曳,她那红润的嘴唇酒后更加鲜艳,就像熟透了的樱桃。而词人却酒筵歌席间,呵着发冻的手,捋着已经变白了的胡须,思绪万端。

值得一提的是,词人摄取“呵手镊霜须”这一富有典型特征的动作,极大地增强了艺术的形象性和含蓄性,深刻地揭示了抒情主人公谪贬的特定环境中的忧思。这一忧思的形象,衬以白雪萦绕翠袖和鲜艳的绛唇对比强烈,含蕴更丰。

总体来看,上片比较明快,下片更显得深婉,而上片的情思抒发,恰好为下片的无声形象作提示。上下两片的重点是最末的无声形象。它们彼此呼应,互为表里,表现了词人一个昼夜的活动和心境。遣词、用字的准确形象,也是这首词的特点。如“不记”二字,看来无足轻重,但它却切词序“酒醒”而表现了醉中的朦胧。“但令”一词,确切地表达了由实景引起的联想中产生的美好愿望。“烂樱珠”,着一“烂”字,活画出酒后朱唇的红润欲滴。

4.说明苏轼关心百姓的诗词

黄牛庙 ① 江边石壁高无路,上有黄牛不服箱②。

庙前行客拜且舞,击鼓吹箫屠白羊。 山下耕牛苦硗确③,两角磨崖四蹄湿。

青刍半束长苦饥④,仰看黄牛安可及! [注释] ①黄牛庙:在今湖北宜昌市西北八十里的黄牛峡上。峡因山石状 若人牵牛而得名,庙中奉祠神牛。

②服箱:驾车,语出<诗·小雅·大东>。 ③硗确:(qiāoqǖè敲雀):瘠硬多石的土地。

④刍(chǘ除):喂牲畜的草。 [点评] 嘉祜四年(1059)冬,苏轼与弟苏辙随父洵由眉山赴汴京途中作此诗。

诗中写黄牛庙里的神牛高高在上,既不拉车负重,反受人祭祀膜拜;山下的耕牛却终年累月,劳苦饥寒。两相对比,表达出诗人对尸位素餐、不劳而获的统治者的愤慨,对饱受苦难的劳动者的同情。

诗人妙用比兴寄托,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两角磨崖四蹄湿”的细节描写,生动展现了耕牛“苦硗确”的情状;而在“长苦饥''后又添上“仰看黄牛”、无奈叹息的镜头,使耕牛这一象征性形象形神栩栩,跃然纸上。

吴中田妇叹① 今年粳稻熟苦迟,庶见霜风来几时。霜风来时雨如泻,把头出菌镰生衣②。

眼枯泪尽雨不尽③,忍见黄穗卧青泥!茅苫一月陇上宿④,天晴获稻随车归。汗流肩赪载入市⑤,价贱乞与如糠粞⑥。

卖牛纳税拆屋炊,虑浅不及明年饥。官今要钱不要米,西北万里招羌儿⑦。

龚黄满朝人更苦⑧,不如却作河伯妇⑨。

5.关心民生疾苦的诗句

1、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二首》唐代李绅

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释义:

其一: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却仍有劳苦农民被饿死。

其二: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2、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 墨竹图题诗》清代: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释义:

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见竹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3、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雪》唐代:罗隐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释义:

都说瑞雪兆丰年,丰年情况将如何?在长安还有许多饥寒交迫的人,即使是瑞雪,也还是不宜多下。

4、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蒿里行》两汉:曹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释义:

关东的仗义之士都起兵讨伐那些凶残的人。最初约会各路将领订盟,同心讨伐长安董卓。讨伐董卓的各路军队汇合以后,因为各有自己的打算,力不齐一,互相观望,谁也不肯率先前进。势利二字引起了诸路军的争夺,随后各路军队之间就自相残杀起来。

袁绍的堂弟袁术在淮南称帝号,袁绍谋立傀儡皇帝在北方刻了皇帝印玺。由于战争连续不断,士兵长期脱不下战衣,铠甲上生满了虮虱,众多的百姓也因连年战乱而大批死亡。尸骨曝露于野地里无人收埋,千里之间没有人烟,听不到鸡鸣。一百个老百姓当中只不过剩下一个还活着,想到这里令人极度哀伤。

5、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唐代:曹松

其一: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其二:

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 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

释义:

其一:

富饶的水域江山都已被战云笼罩,百姓想要打柴割草度日都不能实现。请别再提什么封侯的事情了,你们可知,一位将领功成名就要牺牲多少士卒生命!

其二:

传说一旦开战连众神灵都发愁,两岸军队连年混战一直不停休。谁还说沧江总是太平没有祸事,近来江水混着鲜血争先向东流。

6.写关心民生疾苦的诗句

李绅《悯农1》赏析

(李 绅)

春 种 一 粒 粟,

秋 收 万 颗 子。

四 海 无 闲 田,

农 夫 犹 饿 死。1.悯:怜悯。

2.粟:(sù)

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第一、二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春种”“秋收”,概写农民的劳动。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互相补充,进而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

作者简介:李绅(772-846),字公垂,泣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唐代诗人。

悯农

作者:【李绅】 年代:【唐】 体裁:【五古】 类别:【未知】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注释】:

禾:禾苗。 日当午:太阳当头直晒的时候,指中午。

餐:饭。 皆:都是。

【简析】:

这首悯农诗,写出了农民劳动的艰辛和对浪费粮食的愤慨。在盛夏的正午,农民顶着火辣辣的太阳锄地,汗水淼淌滴在庄稼地里。可是谁又知道,碗中的每一粒饭都包含着农民的辛苦啊!

7.古代诗歌中表现民生疾苦之情的诗句有哪些

朱门骨肉臭,路有冻死骨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联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苏轼有关民生疾苦的诗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