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苏祠来凤轩里的苏锦绣

1.三苏祠来凤轩里的苏锦绣

来凤轩,位于三苏祠古祠堂后一宇,建筑面积222.2平方米,歇山式屋顶,穿斗木结构,与启贤堂的走廊组成第三进四合院,据说来凤轩原系苏轼兄弟青少年时期的寝室,又是其读书房。

苏洵为勉励苏轼兄弟二人勤学上进,博学多才,将它取名为“来风轩”。嘉佑二年(1057)苏轼兄弟二人同榜考中进士后,名震京师。

诗人梅尧臣于嘉佑三年(1058)写了《题老人泉寄苏明允》诗,诗中有“日月不知老,家有雏凤凰;百鸟戢羽翼,不敢呈文章”的诗句。他热情称赞苏洵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年少博学,进士及弟,声震天下,犹如两只神奇的“雏凤凰”。

后人以此便将“来风轩”改为“来凤轩”,喻意苏洵家中飞来了两只可爱的凤凰。现存的来凤轩系清代康熙年间重修,其时因苏宅木假山房遣址难寻,又无力另修,便以此堂名为木假山房,嘉庆十七年(1812)重建木假山堂后,又更名为济美堂。

1982年维修后复更名为来凤轩。轩前两株铁树,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如果一个对苏东坡顶礼膜拜的人没有去过三苏祠,定像是从事考古研究的人没有去过敦煌莫高窟一样可怕,是巨大的遗憾和疏漏。

己亥猪年春节,我终于到了眉山,拜谒了三苏祠,实现了圆梦之旅。三苏祠一瞥 说三苏,离不开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苏轼。

披风榭旁的溪畔石上,苏东坡斜倚散坐,头带学士帽,胸前长髯自然飘逸,神情悠远而略带沉思。来凤轩内,苏轼、苏辙两兄弟“南轩苦读”的蜡像栩栩如生,宛如让人穿越,却又不敢出声,必须得屏气凝神生怕惊扰了他们。

各种关于三苏尤其是苏东坡的传记、评述、诗词集等多达上百种,各种文创产品也让人目不暇接。那一刻,我仿佛看到,穿越历史迷雾,兼有众多身份和标签的苏东坡,正站立在我面前——他可以像侧门的Q版像那样生动有趣,可以像先哲那样通达,用智慧的目光凝视我们,可以像朋友那样和我们平等的沟通对话。

从元代延祐年间改居所为祠,经明、清、民国而至今,历代帝王、官员、学者、读书人推崇的三苏与其代表人物苏东坡,终于在此刻,走下神坛,用这种润泽和亲近的方式,贴近了苍生大众。三苏祠正大门(网络图) 千百年来,在历史的“大人物”中,苏东坡始终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一个集合多种身份和标签的“斜杠青年”。

求学习文,诗词妙文数不胜数,千古文章辉耀古今。出仕为官,以兼济天下俯察百姓疾苦为己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他坚决反对王安石“新派”的激进变法,开罪一帮权臣,“保守派”上台,心想你反对新派,那一定是我们这边的,而他却又反对完全废除“新法”,导致两头不讨好。这样的性格,为他一生的浮沉埋下了悲情的基调。

他是痴情的丈夫,一首《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唱尽悼亡词的凄婉之声,响彻千古。他是敦厚的兄长,对弟弟苏辙极尽照顾,关爱有加,在认为自己即将命绝之时写的“与君世世为兄弟,再结来生未了因”让我们泪目。

他开一代豪放词风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雄视千古,令后人面对赤壁顿时失语,不敢再下笔。深受小朋友喜欢的Q版东坡塑像 同时,他是洒脱的智者,面对风雨突袭,淡然吟出“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是经历了何等坎坷的人才能达到的人生智慧和超脱的境界。

他是具有开拓精神的美食家,东坡肉、东坡肘子、羊蝎子……,众多的美食要找寻最早的代言人,非他莫属。他也是第一流的画家、书家,开创了文人画的先河,信手写就的《黄州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他还研究佛理,首次将佛理入诗,他还一定研究过水利,猎炼过丹术,探寻过月亮的黑斑,在古代医学上他算是公认的权威…… 试问,这样的人,两千年来有几?披风榭旁的苏东坡雕像 我查阅资料,发现除了眉山的三苏祠,海口有苏公祠,黄州有东坡祠……。他一生停留过的重要的十多个地方,几乎都有纪念他的场馆。

这立马让我想到,几年前在江津一个小镇上,我居然见到了祭祀李冰父子的二王庙。秦代之后的两千多年,天府之国的四川亿万民众因受李冰父子所建都江堰恩泽建庙祭祀理所当然,但是,在遥远的重庆一个不起眼的小镇,二王庙因何而建?因何而存在数百年?我一时费解,后来,又彻悟。

——因为功德。正月初一我陪母亲去了大足石刻。

在千手观音殿,我录下了殿内的一副长联:“行深般若照见五蕴皆空普度众生看殿上菩萨千只金手炳世界,修大手印彻悟六字真言欲登彼岸问座下施主几许功德留人间”。是的,千百年来,三苏祠和众多受到一代代后人供奉、祭拜的古代先贤,他们的人格力量、精神操守和文治武功,在后世百姓看来,都是“功德”,百姓看重、敬重的,是“获得感”。

历史幸甚,出了一个苏东坡;眉山幸甚,出了一个苏东坡。宋代以后的文人墨客幸甚,有一位先贤、一名导师、一个朋友、一杆标尺苏东坡。

来凤轩内各种有关三苏的书籍和文创产品,其中以和苏东坡相关的最多 正殿内的三苏像龛,身着朝服,体型伟岸威武。苏洵居中为尊,他左侧的苏东坡神态威严,宛如神明。

正殿外,香火正盛,香烟袅袅。这里没有佛家的善男信女,他们所拜祭的,是以苏东坡为代表的三苏,是已经转化升华为另一种层面的“神”,是从抽象转为。

2.求眉山三苏祠里所有对联

三苏祠大门:北宋高文名父子, 南州胜迹古祠堂 “三苏祠”大殿有清人杨庆远题的一副对联: 宦迹渺难寻,只博得三杰一门,前无古,后无今,器识文章,浩若江河行大地; 天心厚有属,任凭他千磨百炼,扬不清,沉不浊,父子兄弟,依然风雨共名山 “三苏祠”三个黑匾镀金大字,是清人何绍基所书,门两边是张鹏翮的题联: 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 蜀中多才子; 三苏天下奇。

方毅。三苏祠,位于城西南隅,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及其子苏轼、苏辙祀祠。

原为苏氏故宅,明初改建为祠,清代屡有重建和修葺,现存主要建筑有大殿、启贤堂、木假山堂、启贤堂碑亭等 萃父子兄弟于一门,八家唐宋占三席; 悟骈散诗词之特征,千变纵横识共源。 郭绍虞。

八家唐宋:唐宋时期八位散文作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骈散:骈体文和散文 谁吹孤鹤南飞笛; 人唱大江东去词。

刘孟伉。 孤鹤南飞:苏轼《李委吹笛》诗“山头孤鹤向南飞,载我南游到九疑。

下界何人也吹笛,可怜时复犯龟兹。” 大江东去: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

张鹏翮题大殿。 四大家: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

一说指欧阳修及三苏 江山故宅空文藻; 父子高名重古今。 大殿。

江山句:出自杜甫《咏怀古迹》诗 拜堂堂父子,三君文章与北宋争传,中原雄视无他手; 看滚滚江流,一代人物是西川特出,山水英奇在此眉。 陈钟祥题大殿 地接锦江,看君君臣臣,有昭烈壮武西乡,一样大名垂千古; 文称苏海,叹父父子子,如蓬莱瀛洲方丈,三峰并峙是神仙。

陈逢元题大殿 是父生是子,家学一门,自昔名声弥宇宙; 难兄更难弟,象贤两弟,至今俎豆重乡邦。 蔡宗健题大殿 宦迹渺难寻,只博得三杰一门,前无古,后无今,器识文章,浩如江河行大地; 天心原有属,任凭它千磨百炼,扬不清,尘不浊,父子兄弟,依然风雨共名山。

杨庆远题大殿。 宦迹:做官所留下的踪迹。

天心:天意。 扬不清,尘不浊:意为任何的人为都不可改变 似此兄弟父子,萃于一门,哪许忌才归造物; 能以经济文章,传之千载,何妨讲学让儒家。

樊榕题大殿 参谒觉殊迟,公昔辅宋摅忠,媲美韩欧,谨慕英风披大箸; 从戎嗟太早,我愿投戈讲艺,再携铅椠,来游此地拜先生。 陈国栋题大殿。

摅忠:竭尽忠诚,摅,抒发。 韩欧:唐代韩愈和宋代欧阳修。

披大箸:披,披览;大箸,大著,指苏轼的作品,箸通“著”。 铅椠:古人写字之具,铅指铅粉笔,椠指木质书板 谟议轩昂开日月; 文章浩渺作波澜。

大殿。 谟:计谋、谋略 眉山巍峨三峰碧; 岷水苍茫一片兰。

臧克家题大殿 古木种何年,祠畔风来香柏叶; 先生呼不起,池头月上白莲花。 陈钟祥题聊中隐斋 除却读书无所好; 恍如造物与同游。

聊中隐斋 云气拍江来,却沙帆可数,渡口花浓,望大小峨峰,高横一线眉山外; 花荷摇树起,正衙鼓初闲,楼头酒熟,论古今人物,都在三苏眼孔中。 陈钟祥题远景楼 北宋高文名父子; 南州胜迹古祠堂。

远景楼 萃父子兄弟于一堂,谠论忠规,总以爱君为本; 牟董贾扬班之巨制,行云流水,初无定质成文。 远景楼。

谠论句:《宋史·苏轼传》:“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 董贾扬班:指汉代学者董仲舒、贾谊、扬雄、班固 静者所怀,相与无与; 贤哉真乐,自然而然。

远景楼 从岭海间拥节南来,每怀鹤观游踪,画图笠屐空千载; 向纱豰行驱车西去,喜挹蟇颐秀气,忠义文章萃一门。 马维骐题远景楼。

岭海间:指两粤之地,岭指五岭,海指南海。 鹤观:指苏轼晚年谪贬为宁远军(今广西容县)节度副使、惠州(今广东惠阳县西)安置时在古白鹤观地基上所构白鹤峰新居。

画图笠屐:苏轼晚年从惠州再贬海南儋州(今海南儋县),与当地父老结交为友,某日访友归途遇雨,他便就近向农民求借斗笠和木屐,有《东坡笠屐图》记之。 纱谷行:在眉山城内,三苏故居所在地。

蟇颐:山名,位于眉山城东,林峦特秀,为游览胜地 墨池烟润花间露; 茗鼎香浮竹外云。 披风榭 书窗正对云洞启; 丛菊初傍幽篁载。

木假山堂 瑞莲花作科名草; 木假山开文笔峰。 陈钟祥题木假山堂 乡云在霄,挺此和淑; 高风冠世,集其清华。

木假山堂 多情明月邀君共; 无主荷花到处开。 瑞莲亭 傥仙魄归来,湖山亦觉故乡好; 与邦人偕乐,亭子何妨以雨名。

陈钟祥题瑞莲亭 奈宋运衰何,倘竟能恢复壮猷,真成元佑匡时相; 非长公志也,不乃已出其余绪,犹是文章大作家。 启贤亭。

3.三苏祠来凤轩里的苏锦绣

来凤轩,位于三苏祠古祠堂后一宇,建筑面积222.2平方米,歇山式屋顶,穿斗木结构,与启贤堂的走廊组成第三进四合院,据说来凤轩原系苏轼兄弟青少年时期的寝室,又是其读书房。

苏洵为勉励苏轼兄弟二人勤学上进,博学多才,将它取名为“来风轩”。 嘉佑二年(1057)苏轼兄弟二人同榜考中进士后,名震京师。

诗人梅尧臣于嘉佑三年(1058)写了《题老人泉寄苏明允》诗,诗中有“日月不知老,家有雏凤凰;百鸟戢羽翼,不敢呈文章”的诗句。他热情称赞苏洵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年少博学,进士及弟,声震天下,犹如两只神奇的“雏凤凰”。

后人以此便将“来风轩”改为“来凤轩”,喻意苏洵家中飞来了两只可爱的凤凰。现存的来凤轩系清代康熙年间重修,其时因苏宅木假山房遣址难寻,又无力另修,便以此堂名为木假山房, 嘉庆十七年(1812)重建木假山堂后,又更名为济美堂。

1982年维修后复更名为来凤轩。轩前两株铁树,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如果一个对苏东坡顶礼膜拜的人没有去过三苏祠,定像是从事考古研究的人没有去过敦煌莫高窟一样可怕,是巨大的遗憾和疏漏。

己亥猪年春节,我终于到了眉山,拜谒了三苏祠,实现了圆梦之旅。 三苏祠一瞥 说三苏,离不开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苏轼。

披风榭旁的溪畔石上,苏东坡斜倚散坐,头带学士帽,胸前长髯自然飘逸,神情悠远而略带沉思。来凤轩内,苏轼、苏辙两兄弟“南轩苦读”的蜡像栩栩如生,宛如让人穿越,却又不敢出声,必须得屏气凝神生怕惊扰了他们。

各种关于三苏尤其是苏东坡的传记、评述、诗词集等多达上百种,各种文创产品也让人目不暇接。那一刻,我仿佛看到,穿越历史迷雾,兼有众多身份和标签的苏东坡,正站立在我面前——他可以像侧门的Q版像那样生动有趣,可以像先哲那样通达,用智慧的目光凝视我们,可以像朋友那样和我们平等的沟通对话。

从元代延祐年间改居所为祠,经明、清、民国而至今,历代帝王、官员、学者、读书人推崇的三苏与其代表人物苏东坡,终于在此刻,走下神坛,用这种润泽和亲近的方式,贴近了苍生大众。 三苏祠正大门(网络图) 千百年来,在历史的“大人物”中,苏东坡始终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一个集合多种身份和标签的“斜杠青年”。

求学习文,诗词妙文数不胜数,千古文章辉耀古今。出仕为官,以兼济天下俯察百姓疾苦为己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他坚决反对王安石“新派”的激进变法,开罪一帮权臣,“保守派”上台,心想你反对新派,那一定是我们这边的,而他却又反对完全废除“新法”,导致两头不讨好。这样的性格,为他一生的浮沉埋下了悲情的基调。

他是痴情的丈夫,一首《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唱尽悼亡词的凄婉之声,响彻千古。他是敦厚的兄长,对弟弟苏辙极尽照顾,关爱有加,在认为自己即将命绝之时写的“与君世世为兄弟,再结来生未了因”让我们泪目。

他开一代豪放词风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雄视千古,令后人面对赤壁顿时失语,不敢再下笔。 深受小朋友喜欢的Q版东坡塑像 同时,他是洒脱的智者,面对风雨突袭,淡然吟出“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是经历了何等坎坷的人才能达到的人生智慧和超脱的境界。

他是具有开拓精神的美食家,东坡肉、东坡肘子、羊蝎子……,众多的美食要找寻最早的代言人,非他莫属。他也是第一流的画家、书家,开创了文人画的先河,信手写就的《黄州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他还研究佛理,首次将佛理入诗,他还一定研究过水利,猎炼过丹术,探寻过月亮的黑斑,在古代医学上他算是公认的权威……试问,这样的人,两千年来有几? 披风榭旁的苏东坡雕像 我查阅资料,发现除了眉山的三苏祠,海口有苏公祠,黄州有东坡祠……。他一生停留过的重要的十多个地方,几乎都有纪念他的场馆。

这立马让我想到,几年前在江津一个小镇上,我居然见到了祭祀李冰父子的二王庙。秦代之后的两千多年,天府之国的四川亿万民众因受李冰父子所建都江堰恩泽建庙祭祀理所当然,但是,在遥远的重庆一个不起眼的小镇,二王庙因何而建?因何而存在数百年?我一时费解,后来,又彻悟。

——因为功德。正月初一我陪母亲去了大足石刻。

在千手观音殿,我录下了殿内的一副长联:“行深般若照见五蕴皆空普度众生看殿上菩萨千只金手炳世界,修大手印彻悟六字真言欲登彼岸问座下施主几许功德留人间”。是的,千百年来,三苏祠和众多受到一代代后人供奉、祭拜的古代先贤,他们的人格力量、精神操守和文治武功,在后世百姓看来,都是“功德”,百姓看重、敬重的,是“获得感”。

历史幸甚,出了一个苏东坡;眉山幸甚,出了一个苏东坡。宋代以后的文人墨客幸甚,有一位先贤、一名导师、一个朋友、一杆标尺苏东坡。

来凤轩内各种有关三苏的书籍和文创产品,其中以和苏东坡相关的最多 正殿内的三苏像龛,身着朝服,体型伟岸威武。苏洵居中为尊,他左侧的苏东坡神态威严,宛如神明。

正殿外,香火正盛,香烟袅袅。这里没有佛家的善男信女,他们所拜祭的,是以苏东坡为代表的三苏,是已经转化升华为另一种层面的“神”,。

4.与四川名胜古迹有关的诗词或对联

启草昧而兴,有四百兆儿孙、飞腾世界;

问龙蹻何道,是五千年文化、翊卫神州。

——青城山黄帝祠对联 于右任

世外人,法定无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四川新都宝光寺正殿对联 何元普书

试问世间人,有几个知道饭是米熟?

请看座上佛,亦不过认得田自心来。

——宝光寺对联

古今来不少美人,问她瘦燕肥环,几个红颜成薄幸?

天地间尽多韵事,对此名笺旨酒,半讲明月放酣歌。

——成都望江楼石刻对联

引袖拂寒星,古意苍茫,看四壁云山,青来剑外;

停琴伫凉月,予怀浩渺,送一蒿春水,绿到江南。

——顾望初题望江楼联

东流不尽秦时水;

西望长陪太守祠。

——四川灌县二王庙联

水鸟风林成妙谛;

晨钟暮鼓是梵音。

——四川峨眉山白龙洞联

墨池烟润花间露;

茗鼎香浮竹外云。

——眉山三苏祠快雨亭联 郭尚先书

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成都武侯祠联 游俊书

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

草堂三千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成都杜甫草堂对联

三苏祠有关的诗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