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漏雨的诗句有哪些

1.描写漏雨的诗句有哪些

1、《清平乐·断云漏雨》年代: 宋 作者: 赵善括断云漏雨。

依约西山暮。风定樯高须小住。

不忍带将春去。此行抑有求欤。

青衣拟问平都。万里一钩新月,相忘常在江湖。

2、《夜雨屋漏》年代: 宋 作者: 方岳莫怨乖龙横见治,满床诗卷尽淋漓。人间书疏何为者,径挽天河一洗之。

3、《漏屋雨》年代: 宋 作者: 赵崇森官屋无钱可得修,雨来难免震凌忧。墙基有罅相将踣,地杖无钉自在浮。

仆折松枝通夹溜,儿编竹叶学行舟。衣衾漂湿浑闲事,且上书楼把画收。

4、《村居书事》年代: 宋 作者: 陆游过门车马谁曾入,塞路蓬蒿不复锄。雨漏日惟支败屋,鼠余时自缉残书。

5、《闻山步有虎》年代: 宋 作者: 陆游茆屋穿漏雨送春,村路断绝虎咥人。采桑锄麦皆结伴,儿童出门翁媪嗔。

6、《生日又二首》年代: 宋 作者: 方回畏途偶许玩余生,晚节尤难保令句。一秃翁真韩长孺,五男儿可晋渊明。

凄风开户绵重着,漏雨溅应酬酒懒倾。俗事沓来败人意,且须坚坐待天晴。

2.有句诗是怎么说着来的,房顶漏一洞,还天天,下雨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出自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原文

八月秋高风怒号(háo),卷我屋上三重(chóng)茅。茅飞渡江洒(sǎ)江郊,高者挂罥(juàn)长(cháng)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ào)。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hè)。布衾(qīn)多年冷似铁,娇儿恶(è)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gān)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sāng)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chè)!安得广厦(shà)千万间,大庇(bì)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wù)见(xiàn)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句解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八月的秋空,辽远高阔,谁料想忽然刮起一阵狂风,怒吼着,霎时间把我茅屋上的好几层茅草都给掀掉了。茅草飞越了江水,散落在江对岸,有的高挂在林梢,有的沉落在塘坳。起句交代时间,然后用五个开口呼的平声韵脚,句句押韵,给开篇就带来一股气势。“风怒号”三字,写出秋风来势猛,声音大,速度快,力量强。“卷”有连底刮跑的意思,不仅富有动感,而且满含浓烈的感情色彩。诗人好不容易盖起茅屋,刚刚定居,秋风却好像故意和他作对,使他不得安居,这怎能不令诗人万分焦急?“挂罥”,悬挂,缠绕。“坳”,低洼之处。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南村的一群顽童欺我年老无力,竟忍心当面作起了盗贼,公然抱起茅草,躲入竹林里。我唇焦口燥,不能再继续呼喊了,回家来扶着拐杖,空自叹息。这里又从天地写到人。前三句写群童大摇大摆地当面“行抢”,后二句写自己的无可奈何。前后一对照,群童顽皮无赖、诗人体衰无力的神态跃然纸上。“忍能”句表现的是诗人焦躁愤慨的心情,决不是真的给群童加上盗贼的罪名。用诗人《又呈吴郎》诗中的话说,即“不为困穷宁有此”!诗人如果不是十分困穷,就不会对大风刮走茅草那么心急如焚。这一切,都是结尾的伏线。“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愿望,正是从“四海困穷”的现实基础上产生出来的。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过了一会儿,狂风停息,黑云如墨,秋空阴沉迷蒙,一下子就昏暗了。盖了多年的布被冷硬如铁,娇儿的睡相不好,被里被他双脚乱蹬,都蹬破裂了。正当诗人无奈和叹息时,天色又变了,这是风雨的前兆。“俄顷”两句,以饱蘸浓墨之笔,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烘托出诗人的心境。“布衾”两句,写生活的窘困,被子用了多年,又破裂了,已不足以御寒,隐含着诗人难以为家的隐痛和不安。“俄倾”,不久,顷刻之间。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茅屋漏雨,床头被淋湿了,屋子里没有干的地方;而雨仍密密麻麻,不肯停歇。自从变乱以来,我就很少睡眠;在这样漫长的夜晚,湿漉漉的,如何才能捱到天亮?这一段虽是些琐事的絮叨,却能让人清晰地想见诗人独坐床上、仰天长叹的凄苦情景。“自经”两句,一纵一收。一纵,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乱频仍、残破不堪的国家;一收,又回到“长夜沾湿”的现实。“丧乱”,指安史之乱。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高楼大厦,让普天下贫寒的人们都得到庇护,个个欢乐开怀;无论风雨如何吹打,房屋都安稳如山!这几句推己及人,想到百姓的困苦,提出使贫寒者“俱欢颜”的理想。诗句情感愉快,境界阔大,声音宏亮,铿锵有力,从诗人自己痛苦生活的体验中,迸发出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千百年来一直激动着读者的心灵。“安得”句,是欲得而不能的一种想象。“大庇”,全部遮盖、保护起来。“寒士”,本指贫穷的读书人,这里泛指所有贫寒的人们。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唉,什么时候,我眼前能突然见到这样的房屋?到那时,即便惟独我的房子破漏,让我受冻甚至冻死,我也心甘情愿!诗人从安居推及人情,大有民胞物与之意。他宁愿冻死,以换取天下穷苦者的温暖。对比白居易《新制布裘》诗的“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那只是推身利以利人,尚不及杜甫的“宁苦身以利人”。诗人博大的胸襟、崇高的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不过,诗人欲以“吾庐独破”为代价,幻化出“广厦千万间”,这与其说是诗人“不爱一身而爱天下”,倒不如说是诗人激愤郁结之情的体现。

3.有一句古诗,大概意思是说天下雨正好屋檐又漏雨,是什么

该句古诗为“屋漏偏逢连夜雨”。

一、出自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原句为“屋漏偏逢连夜雨 ,船迟又遇打头风”。意思是屋子漏了,可是偏偏又赶上连夜下雨。船本来就迟到了,但是又赶上逆风航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祸不单行。引申为本来已经够倒霉的了,但恰巧还有火上浇油的更大的打击。

二、“屋漏偏逢连夜雨”亦出自唐代爱国诗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1、原诗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代: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释义

八月秋深狂风大声吼叫,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明目张胆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里去了。我费尽口舌也喝止不住,回到家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不久后风停了天空上的云像墨一样黑,秋季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布质的被子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如遇下雨整个屋子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雨点像下垂的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安史之乱后我的睡眠时间就很少了,长夜漫漫屋子潮湿不干如何才能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的大屋,普遍地庇覆天底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喜笑颜开,房屋遇到风雨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扩展资料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八月。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又辗转经同谷(今甘肃成县)到了巴陵。

公元760年(乾元三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

不料到了公元761年(上元二年)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诗人由自身遭遇联想到战乱以来的万方多难,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了作者浓厚的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思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屋漏偏逢连夜雨

4.“屋漏偏逢连夜雨”全诗内容

不是诗歌里的内容,句子出自冯梦龙《醒世恒言》中小说中的一句话。

原句:屋漏更遭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 意思:屋子漏了,可是偏偏又赶上连夜下雨。

船本来就迟到了,但是又赶上逆风航行。 比喻:在处在一个不好境遇的情况下,又遇到了连串的打击。

改编自:《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代·杜甫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翻译:一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

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扩展资料 同类词语: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读音:fú wú shuāng zhì,huò bù dān xíng 意思:指幸运事不会连续到来,祸事却会接踵而至。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七回:“宋江听罢,扯定两个公人说道:“却是苦也!正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引用:清·佚名《说呼全传》第十回:那金莲听了,心里犹如刀割一般,说道:“公子,这叫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总是我王金莲害了公子。”

5.形容屋顶漏雨成语

穷阎漏屋、上漏下湿、上雨旁风。

1、穷阎漏屋

发音:qióng yán lòu wū

释义:穷阎:偏僻的里巷;漏屋:通“陋”,狭小的房屋。指僻陋狭小的住处。

出处:《荀子·儒效》:“虽隐于穷阎漏屋,人莫不贵,贵道诚存也。”

释义:虽然隐藏在穷间漏屋,没有人不贵,贵道确实存在的。

2、上漏下湿

读音:shàng lòu xià shī

解释:上:指屋顶;下:指地面。形容房屋破旧,不能蔽风雨。

出处:战国庄子《庄子·让王》:“上漏下湿,匡坐而弦。”

释义:房屋破旧,不能蔽风雨,正坐像琴弦一样。

3、上雨旁风

读音:shàng yǔ páng fēng

解释:形容家里贫穷,房屋破旧。

出处:唐·韩愈《面海神庙碑》:“上雨旁风,无所盖障。”

释义:上下旁侧风,没有什么是障碍。

扩展资料

形容”屋顶“的成语有:鳞次栉比、美轮美奂、大笔如椽

1.鳞次栉比

读音:[ lín cì zhì bǐ ]

注释:栉:梳篦的总称。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出处:明·陈贞慧《秋园杂佩·兰》:“自长桥以至大街;鳞次栉比;春光皆馥也。”

释义:从长桥以到大街上;像鱼鳞、梳齿一样排列;春光都他了。

2.美轮美奂

读音:[ měi lún měi huàn ]

注释: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出处:《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

释义:晋国赵文子宫室,晋国的大夫发了。张老说:“美啊,这么高大,美啊,这么鲜亮。

3.大笔如椽

读音:[ dà bǐ rú chuán ]

注释:椽:放在檩子上架着屋顶的木条。象椽子那样大的笔。形容著名的文章。也指有名的作家。

出处:《晋书·王珣传》:“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

释义:梦见有人用大画笔像殉椽和的,醒来,对人说:“这将会有大手笔事。

有关房屋漏水的诗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