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与朝代更替有关的诗句

1.李商隐的诗和朝代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

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2.李商隐的诗和朝代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

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3.李商隐关于历史的诗有哪些

李商隐——咏史 历览前贤国与家, 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 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 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遇南薰曲, 终古苍梧哭翠华。

李商隐(约813—约858),唐怀州河内人。在朋党倾轧的夹缝中,他仕途失意,潦倒终身,45岁抑郁而死。

在诗歌艺术上卓有成效,是晚唐诗坛的一颗明星,对宋初西昆体诗歌创作有较大的影响。 说明:这首诗深刻总结了历代兴衰的经验教训,道出了“成由勤俭破由奢”的警句,很值得人们深思。

果能勤俭建国、勤俭持家,则廉洁之风必兴,国必强、家必盛。 在晚唐的诗坛上,李商隐的咏史七绝可以说是独树一帜。

这些通过独特的艺术技巧,以暗喻寄托的方式表达出了诗人的内心感受,形成了李商隐咏史的独特风格。 李商隐咏史七绝艺术技巧主要是:1、选取典型的历史事件和场景,叙议结合,以古鉴今;2、将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巧妙结合,在深婉含蓄的笔法中透露出辛辣的嘲讽;3、自出机杼,公故为新;4、借历史兴衰的变化,喻示历史演变的规律及教训,抒发沉重的历史感慨;5、精心选材,以小见大,借一斑而窥全豹;6、善用、巧用典故。

关键词:诗歌 晚唐 咏史七绝 李商隐 艺术技巧 在晚唐诗坛上,能够有敏锐的政治眼光,展示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又能以细腻的情感方式,独辟诗歌艺术的蹊径者,李商隐是首屈一指的人了。 李商隐一生经历了唐后期的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和宣宗六代王朝,目睹了曾经繁荣强大的唐帝国无可挽回地没落和衰颓。

李商隐出于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对最高统治者荒淫无度,小人专权,国家社稷日趋衰落等忧心忡忡,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失望和痛心,尤以咏史七绝最为突出。这些诗往往以暗喻寄托的方式写出,形成了李商隐咏史诗的独特风格。

一、选取典型的历史事件和场景,叙议结合,以古鉴今。 面对着封建统治者的荒淫无度,一心沉醉于酒色,不务朝政,国势日趋衰落,江山社稷飘摇欲坠。

李商隐内心充满失望和痛心,对统治者十分痛恨,在当时,这种情感不便明言又不能不说,因此,李商隐只有追述历史往事。以此影射时事,以古鉴今。

如《北齐二首》: 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 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其一) 巧笑知堪敌万机,倾城最在著戎衣。 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

(其二) 这两首诗中,诗人通过北齐后主高纬宠幸冯淑妃而淫亡国的历史事实,予当权者以一定的讽刺。《北齐书》记载:公元577年,北周武帝攻破晋阳,然后向齐都邺城进军,北齐后主高纬被周师所虏,北齐于是灭亡。

在这两首诗中,诗人选取了典型的历史事件和场景,在叙述史实中生发议论,在生动具体的形象和强烈的色彩对比中表现了深刻的寓意,以古鉴今。 二、将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巧妙结合,在深婉含蓄的笔法中透露出辛辣的嘲讽。

在道教的传说中,西王母和周穆王、汉武帝和西王母都有爱情故事。周穆王和汉武帝都是神仙之道的迷信者,他们服食仙丹,祈求长生,传说周穆王还吃了西王母送给他的蟠桃和琼浆玉液,但最终谁也没有逃脱死亡的命运。

在西王母与周穆王、汉武帝的爱情中,和求仙是分不开的。李商隐的《瑶池》:“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就是依据关于他们爱情的传说,讽刺了他们求仙的虚亡与荒唐。在巧妙的构思中,诗歌的主旨完全融化在西王母的形象描写和心理活动的揣摩中。

在委婉的语言表达中透露出尖刻的讽刺意味,特别是诗歌的结尾以诘问的形式作结,更发人深思,余味无穷。再如《汉宫词》: 青雀西飞竟未回,君王长在集灵台。

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赐金茎露一杯。 诗歌借汉武帝祈求长生不死而迷信求仙却不知爱惜贤才的历史故事,讽刺了汉武帝的昏庸。

武宗在会昌五年,于南郊筑望仙台,并且服食求仙。而诗人渴求仕进,常以司马相如自况,却无所遇合,因此对唐武宗的昏庸不重贤才极为不满。

在诗中,诗人将历史故事与神话传说巧妙地纺织在一起,委曲婉转地讽刺了唐武宗,将不便明言而又不能不言的内容委婉地表达出来,在深婉含蓄的笔法中透露出辛辣的嘲讽。这种写法,正是李商隐“寄托深而措辞婉”的诗风的具体表现。

三、自出机杼,化故为新。 在李商隐的咏史七绝中,也不乏翻新历史题材、化故为新的作品。

据史书记载:贾谊曾被汉文帝贬往长沙,做长沙王太傅,后被汉文帝召回,在宣室召开他。两人谈话到深夜,谈得很投机,以致汉文帝竟把座席靠近了贾谊。

许多文人将此作为君臣遇合的盛事而大肆渲染,而李商隐却独辟蹊径,“宣室求贤访逐,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紧紧把住汉文帝与贾谊宣室对“不问苍生问鬼神”之事,翻出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的议论。从此讽刺了汉文帝所谓的“求贤”和“访逐”,同时也寓讽了当代的帝王,从而含蓄沉地流露出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四、借历史兴衰的变化,喻示历史演变的规律及教训,抒发沉重的历史感慨。 李商隐的咏史诗,往往不同于前人的托古述怀,发“思古之幽情”,而是着眼于历史的经验教训来指陈时政,评击。

4.李商隐是什么朝代的诗人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唐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其中李商隐的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王安石语),杜牧的诗风则更近似李白。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唐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其中李商隐的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王安石语),杜牧的诗风则更近似李白。 李商隐与李贺一样,都是唐室宗亲,然而因为年代久远,家境已经十分贫寒;他从小颖悟,十六岁即以《才论》、《圣论》两篇古文“出诸公间”,并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令狐楚是当时骈文章奏高手,李商隐得他悉心指点,很快青出于蓝,这一技之长成为他后来谋生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种技能。 二十六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次年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后娶其女为妻,琴瑟和谐。但当时的牛(僧孺)李(德裕)党争激烈,令狐楚属牛党,王茂元则属李党。李商隐此举被视为投靠王茂元,因此被令狐楚之子令狐绹指责为“放利偷合”,此后一生在牛、李两党的倾轧中度过,困顿凄凉,辜负了“欲回天地入扁舟”(《安定城楼》)的壮志和才华,终年四十六岁。 李商隐在艺术上有杰出的成就,他的诗以七律成就为最高,其他五言、绝句、七古、五古等也多有名篇、多出警句。 他的诗重意境,幽微含蓄,深情绵邈,隐晦曲折,寄托极深,秾艳绮丽,金玉其外,精粹其中;善于利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通过想象、联想和象征,构成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他的“比兴”取法《诗经》,“美人香草”效仿《离骚》,深厚沉浑得杜甫诗神髓,绮丽的想象、用语则直接得益于李贺。如果说李贺的诗偏于想象,则李商隐的诗重于象征。 李商隐的诗于宋初十分流行,“西昆体”仿效义山诗的用典,后成为西昆诗派,但只是机械地学到了堆砌辞藻,而不能得义山诗的神髓。 李商隐的咏史诗借古讽今,毫无顾忌,如《马嵬》二首直指唐明皇“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这样“指斥乘舆”的勇气在政治宽松开明的唐朝也并不多见;而《咏史》中“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北齐》中“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等诗句都是对唐敬宗奢靡之风的直斥和讽喻;名篇《贾生》:“夜半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斥责晚唐诸帝求仙访道炼丹图长生,并因此误国的荒唐行为。《行次西郊一百韵》则真实地描写了甘露之变三年后兵祸旱灾后民不聊生的情形,并追述了百余年来国家的一系列重大变化,从今昔对比中探求政治的出路,忧国忧民,颇似杜甫的《北征》。 李商隐的爱情诗成就极高,他的《无题》诗十余首,取前两字为题而实质是无题的诗又有十余首,如《锦瑟》、《碧城》、《为有》等,其他似有题而实无题的诗若干首,写缠绵悱恻的爱情,写幻想,写伤感:“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他的《锦瑟》文字锦绣华美,字面意义易于理解而内容极深,历来有“一篇锦瑟解人难”之称。此外的“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晚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等也都给人以极深的印象。 与李贺一样,李商隐也善于写梦;人生如梦,梦如人生,在李商隐的诗中,这两种境界水乳相溶,借梦寻得对痛苦人生的解脱,借梦寻得灿烂美丽快乐的人生。如“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牡丹》);“十年长梦采华芝”(《东还》)等。 李商隐的诗固然是诗苑奇葩,文也是文囿异卉。他的诗情真意切,绵邈曲折,散文却峭直刚劲,独出机杼,锐不可当,驳尽世俗定见,直抒胸臆;工本章奏则典丽公整,才情富瞻,不受文体所限而善于表情达意,对后世影响很大,被奉为四六文的金科玉律。 《李商隐全集》以清人冯浩的《玉溪生诗集笺注》三卷、冯浩详注《樊南文集》八卷、钱振伦钱振常兄弟笺注《樊南文集补编》十二卷汇合成全集,并删除笺注而成,内容全而篇幅不长,价格较低,并在书后附以李贺诗集,适合有一定古文基础而又喜爱晚唐诗文的读者阅读。

5.李商隐流传至今的诗共有多少首

李商隐的诗大约有600多首,流传下来的诗歌共594首 从吟咏的题材来看,李商隐的诗歌主要可以分为几类: 政治和咏史。作为一个关心政治的知识分子,李商隐写了大量这方面的诗歌,留存下来的约有一百首左右。其中《韩碑》、《行次西郊作一百韵》、《随师东》、《有感二首》等,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作品。李商隐早期的政治诗指陈时局,语气严厉悲愤,又含有自我期许的意味,很能反应他当时的心态。在关于政治和社会内容的诗歌中,借用历史题材反映对当代社会的意见,是李商隐此类诗歌的一个特色。《富平少侯》、《北齐二首》、《茂陵》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抒怀和咏物。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心中的抱负无法得到实现,于是就通过诗歌来排遣心中的郁闷和不安。《安定城楼》、《春日寄怀》、《乐游原》、《杜工部蜀中离席》是流传得较广的几首。值得注意的是,这类内容的作品中许多七言律诗被认为是杜甫诗风的重要继承者。 感情诗。包括大多数无题诗在内的吟咏内心感情的作品是李商隐诗歌中最富有特色的部分,也获得了后世最多的关注。《锦瑟》、《燕台诗》、《碧城三首》、《重过圣女祠》等,保持了与无题诗类似的风格。而《柳枝五首》、《夜雨寄北》、《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等,则反映出李商隐感情诗另一种风格的意境。 应酬和交际。在李商隐用于交际的诗作中,写给令狐绹的几首(《酬别令狐补阙》、《寄令狐郎中》、《酬令狐郎中见寄》、《寄令狐学士》、《梦令狐学士》、《令狐舍人说昨夜西掖玩月因戏赠》)特别引人注意,为解释他与令狐绹的关系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李商隐与朝代更替有关的诗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