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南理窟"指的是哪儿?

1."道南理窟"指的是哪儿?

武夷山晚对峰上有一处引人注目的摩崖石刻:“道南理窟”(易斋马负书题)。

这四个擘窠大字每字两米见方,苍郁古雅,内涵深奥,既有艺术价值,又是概括武夷山系“理学渊薮”的历史徽志。 “道南理窟”这四个字的真正涵义是什么?让我们打开浩瀚的宋明理学史,来阐释一下它的真谛吧! 中国历史发展到北宋时期,进入了封建社会后期。

从这个时候起,州县学校如雨后春笋,书院林立,促进了学术思想的发展。整个学术思想领域出现了新情况。

首先是当时士子对传统经说的怀疑,表明了唐朝钦定的经学笺注已走向没落,新的学术思想正在酝酿替换旧的学术思想;其次是在学术思想领域里大量渗透了佛学和道教思想;第三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印刷术的广泛应用,造就了学术空气的格外清新和活跃。 以全国范围来说,数学、天文、历法、地理、地质、医药、生理学、农学等方面的新成就与探索,达到了可喜的水平。

北宋以来,武夷山毗邻建阳县所属的书坊、麻沙,印刷业十分兴旺,许多学术著作在此行销全国,促进了学术思想的迅速发展。以上三点是理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理学是在儒学、道教与佛教相结合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起来的。宋明理学统治封建社会后期达700年之久,比诸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的时间都要长,由此可以看出宋明理学在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摩崖石刻“道南理窟”的涵义是什么呢?“理窟”意即武夷山乃理学荟萃之宝地。 “道南”源于北宋理学奠基人程颢。

当时,程颢在家乡河南颖川送别他的得意门徒杨时、游酢学成南归福建时说:“吾道南矣!”意即:“我的理学造诣和成果从此可以向南方传播了!”杨时、游酢后来讲学著述于武夷,终老于斯。他们的理学一派在武夷一带植根繁衍,历南宋、元、明、清数代,经久不衰。

历代著名的理学家接踵而来,藏修著述,满载而归,播扬硕果。胡安国、胡宏和“东南三贤”朱熹、吕祖谦、张?蛞约安淘ضā⒉躺颉⒒聘伞⒘趸鹇亍⒄娴滦恪⑽毫宋痰榷汲て谠谡饫锎²ダ硌АL乇鹗抢硌У募蟪烧咧祆湓谖湟纳缴畲?0年之久,他的师友门徒在理学研究上一枝独秀,号称闽学。

元朝学者、朱熹门徒熊禾在武夷山的理学阵地上极力弘扬理学,并对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推崇备至。他在《考亭书院记》中写道:“周东迁而夫子出,宋南渡而文公生”,称朱熹为“百世之师……公之文,如日丽天;公之神,如水行地。”

(引自《重建朱文公神道门疏》还撰联曰:“宇宙间三十六名山,地未有如武夷之胜;孔孟后千五百余载,道未有如文公之尊。 ”在他和其他理学学者不懈地弘扬和创新之下,理学受到了朝廷的重视。

元仁宗年间,朝廷诏颁武夷山学者胡安国的《春秋传》,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诗集传》,蔡沈的《书集传》为科举取士的经文定本,从此武夷山在学术上长期处于全国领先的地位。民国《崇安县新志》对此不无自豪地写道;“自此,本邑学术执全国之牛耳而笼罩百代矣!” 明代,理学在武夷山有长足的发展,王守仁(阳明)先生曾两度到武夷山讲学。

他的学术思想师承陆九渊。远溯南宋时期,朱熹和陆九渊曾在武夷山毗邻的江西铅山鹅湖寺进行著名的学术论辩——“鹅湖之会”,为武夷山添了浓厚的学术色彩。

明朝王守仁(阳明)对陆九渊主观唯心主义“心学”作了新的发展。这位在古代哲学史上享有盛誉的明代理学巨子曾两度游学武夷。

特别是正德十五年(1526年)他奉旨巡抚江西,再至武夷游学。遍览山中奇秀山水后,他赋诗感怀,有“山中又遇武夷君”的佳名,随后他在武夷宫冲佑观传授义理之学。

颇有佳名。武夷山中历史上曾有两座为纪念他而构建的王文成公祠。

明朝万历年间,著名理学家李材长期在武夷山讲学授徒,留下题为“修身为本”的摩崖石刻。 它是水光石的石刻群中刻字最大、最引人注目的兼具学术性与艺术性的精品。

他的讲授理学之所“见罗书院”座落在九曲平旷之所,倍受青睐。明末著名理学家黄道周在武夷山茶洞构筑书室讲学两年。

这位从祀孔庙的抗清英烈是位文武全才,他的寓居遗址荟萃了武夷景观的大部分特色,令人留连忘返。 清朝,极受康熙皇帝恩宠的文渊阁大学士、大理学家李光地来到武夷,这位大学者编纂过卷帙浩繁的《朱子大全》。

他曾到武夷山虔诚拜谒朱子等先贤遗址,他惊叹武夷“跨越四方之名胜……聚一时之人豪,著千秋之大业!”(清董天工《武夷山志》卷七一) 一些在中国理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儒者,也在畅游武夷山中留下了他们的语录和一、二首诗词,因篇数不多,很难寻踪觅求他们在武夷山探究理学的事迹。 但《武夷山志》留下了他们的大名。

范仲淹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所写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极力赞赏武夷岩茶,在拟人化的比喻中,他赋予武夷岩茶以理性和灵性。

《武夷山志》把他列为理学名贤之冠,应在情理之中。 朱熹的学术成就和这座理学名山一样,名闻遐迩。

关于这一点,海峡两岸的学者颇有共识。台湾著名学者钱穆先生高度评价了朱熹在中国理学史上的地位。

他说:“在中国历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此两人皆在中国学术思想史及中国文化史上发出最大声光,留下莫大。

评价王阳明的诗句,赞王阳明的诗句,形容王阳明的诗句

2.王阳明的诗作

1.《西园》 年代: 明 作者: 王守仁 方园不盈亩,蔬卉颇成列。

分溪免瓮灌,补篱防豕蹢。芜草稍焚薙,清雨夜来歇。

濯濯新叶敷,荧荧夜花发。 放锄息重阴,旧书漫披阅。

倦枕竹下石,醒望松间月。 起来步闲谣,晚酌檐间设。

酣时藉草眠,忘与邻翁别。 2.《水滨洞》 年代: 明 作者: 王守仁送远憩岨谷,濯缨俯清流。

沿溪陟危石,曲洞藏深幽。花静馥常瑀,溜暗光亦浮。

平生泉石好,所遇成淹留。好鸟忽双下,鯈鱼亦群游。

坐久尘虑息,澹然与道谋。 3.《别希颜》 年代: 明 作者: 王守仁 后会难期别未轻,莫辞行李滞江城。

且留南国春山兴,共听西堂夜雨声。 归路终知云外去,晴湖想见镜中行。

为寻洞里幽栖处,还有峰头双鹤鸣。 4.《书庭蕉》 年代: 明 作者: 王守仁 檐前蕉叶绿成林,长夏全无暑气侵。

但得雨声连夜静,何妨月色半床阴。新诗旧叶题将满,老芰疏桐恨转深。

莫笑郑人谈讼鹿,至今醒梦两难寻。 5.《舟夜》 年代: 明 作者: 王守仁 随处看山一叶舟,夜深霜月亦兼愁。

翠华此际游何地,昼角中宵起戍楼。 甲马尚屯淮海北,旌旗初放楚江头。

洪涛滚滚乘风势,容易开帆不易收。

诗句,王阳明

3.求王阳明的诗如题

王守仁不只是哲学家、教育家,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

他非常热爱故乡的山山水水,回故乡时,常游览名胜古迹,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如他写的《忆龙泉山》: 我爱龙泉山,山僧颇疏野。

尽日坐井栏,有时卧松下。 一夕别云山,三年走车马。

愧杀岩下泉,朝夕自清泻。 王守仁的游足还到奉化雪窦山,他写的《雪窦山》诗明丽、秀拔。

数百年来被人们传诵不息。穷山路断独来难,过尽千溪见石坛。

高阁鸣钟僧睡起,深林元暑葛衣寒。壑雷隐隐连岩瀑,山雨森森映竹竿。

莫讶诸峰俱眼熟,当年曾向画图看。 王守仁的一生,著作甚丰。

他死后,由门人辑成《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其中在哲学上最重要的是《传习录》和《大学问》。 他将心学凝成四句话: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余姚“四碑亭”,留有纪念他的碑亭。

碑文是:明先贤王阳明故里。 楹联:曾将大学垂名教,尚有高楼揭瑞云。

横额:真三不朽。

4.芙蓉茶的传说是怎样的

明朝永建年间,湖广益阳知县到安化考察民情。

一天,他来到芙蓉山下,见天色已晚,便想寻农家住宿这时,迎面过来了一个和尚,知县迎上前去施礼并求借宿之意。长老道:“我是芙蓉寺中的长老,寺院就在山腰上,请随我来,一路上,长老身挎的竹篓里装的翠嫩茶叶不时散发出阵阵清香。

到了芙蓉寺,长老亲自泡茶敬客。只见,这茶叶似松树针叶,待沸水冲泡,热气绕碗边转了一圈,然后自碗中心升起,约莫二尺来高时,又在空中转一圆圈,变成一朵白色的芙蓉花,少顷,白芙蓉又慢慢上升化成了一团云雾,最后散成一缕热气飘荡开来。

霎时,清香充满禅房。 知县看得目瞪口呆,连声称赞:“真是山中珍品,世上稀奇之物。”

知县双手捧碗细细品尝,觉得这茶香纯浓高,味醇鲜爽,便问长老,这茶叫什么名称Q长老说,此茶乃芙蓉山特产,叫芙蓉茶。接着,长老便向知县讲述了关于芙蓉茶来历的故事。

很早以前,芙蓉山上住着一位面如芙蓉的美貌姑娘,她和年迈的母亲以种茶为生。 姑娘种的茶特别香,远近的人都喜欢喝她的茶。

可是,她种的茶只给穷人喝,不给财主喝。一年春天,芙蓉姑娘正在采茶,山下财主王员外带了一帮狗腿子上山,逼她为员外制茶。

脾气倔强的芙蓉姑娘拒绝了他,气得王员外猴脸铁青,命令狗腿子毒打了她一顿,并把她扔到了茶树林中。 村里有一个名叫智明的小伙子上山来帮芙蓉姑娘采茶,却发现她血淋淋地躺在茶树林中,姑娘的伤实在是太重了,看见智明来了,只说了一句话:“就将我埋在这块茶园里。”

便离开了人世。智明按照姑娘的遗嘱,在茶园里安葬了她,不久,芙蓉姑娘的母亲因为气病交加也去世了。

第二年春天,芙蓉姑娘的坟上长出了一株茶叶苗,下端出现了一眼泉水。一天晚上,智明梦到芙蓉姑娘托要他谷雨那天,采她坟头的那棵苗制茶,说是喝了会长命百岁。

智明依姑娘梦中指点,采回茶叶一泡,只见热气升腾后,竟变成了一朵芙蓉花,一口喝下去,只觉味醇鲜浓……故事讲到这里,长老已经双眼含泪,他继续说道:“我就是那个智明,我发誓终身不娶,从此削发为僧,在芙蓉姑娘坟墓边修了这个寺庙王知县在芙蓉寺住了一夜,第二天就要回县衙。 临行前,长老赠给他一包芙蓉青茶和一葫芦泉水,并再三嘱咐道:“芙蓉茶只有用芙蓉泉水冲泡,才会出现芙蓉奇迹。”

王知县回县衙的第二天,正好湘阴的知县求访。王知县立即命书僮取芙蓉茶水招待同窗。

只见沸水冲入茶碗内,芙蓉花的奇迹便出现了。湘阴知县连称其为仙茶!王知县又将此茶的来历告诉了他/临行时,王知县把芙蓉茶的一半送给了同窗好友。

谁知,这湘阴知县是个官迷心窍之人,他得了芙蓉茶后,如获至宝,连夜赶着去京城,向皇上邀功请赏去了。皇上闻此奏,即宣献茶人上殿,问明底细后,马上命人泡茶试验。

湘阴知县急忙冲泡,谁知开水入杯后,茶叶上下沉浮,并不见得有芙蓉奇观出现。龙颜瞬时大怒,湘阴知县吓得浑身发抖,战战兢兢说道:“此茶乃好友益阳知县王守仁所献,我不过是跑腿而已,乞望万岁宽容。

可传王守仁进京来便知分晓。”皇帝听了,便传旨命王守仁火速进京。

王知县接到圣旨,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便日夜兼程赶来京都。金銮殿上的皇上怒发冲冠,禁军上前要绑王知县。

王知县挺立殿上说:“死要死得清白,不知小人犯了何罪? ”这时,皇帝从龙案上抛下一包茶叶说道:“欺君之罪,不可不斩。 ”王知县这才恍然大悟,奏道:“芙蓉仙茶乃清高之物,只有那圣洁的芙蓉泉水才能出现奇观。

若陛下恩准小人去芙蓉山取来泉水,定会出现奇观,皇帝听了,准他一个月时间去取泉水,如果不成,灭他九族。王知县日夜兼程地赶往安化芙蓉寺,将事情的经过告诉了长老,于是长老将盛着芙蓉泉水的一个葫芦交给了知县。

知县回到京城后,带着葫芦里的泉水上金銮殿试茶,他亲自取葫芦中泉水烧开,将芙蓉茶放入白玉杯内,一冲沸水,芙蓉奇观出现了,百官们齐声祝福皇上洪福齐天。皇帝的龙颜大悦,当即任命他为江南巡抚。

王知县回到驿馆,心中感慨万千,仰慕这芙蓉茶品的清高气节,遂辞官为僧,拜智明和尚为师,一直活到一百多岁。

5.谁有有关"茶"的诗词\文章\歌曲\谚语\和故事等

1、芙蓉茶的故事 (一) 王知县品尝芙蓉茶 明朝永建年间,湖广益阳知县王守仁至安化考察民情,一天黄昏,来到芙蓉山下。

想寻农家住宿,见迎面来了一个和尚。王知县迎上施礼并求借宿之意。

长老道:"我乃芙蓉寺中长老,寺院就在山腰上,请随我来。"一路上,长老身挎的竹篓里装的翠嫩茶不时散发出阵阵清香。

到了芙蓉寺,长老领着知县进禅房,亲自泡茶敬客,王知县接茶一看恰似松树针叶,待沸水冲泡,只见热气绕碗边转了一圈,然后自碗中心升起,约莫二尺来高时,又在空中转一圆圈,变成一朵白色的芙蓉花,少顷,白芙蓉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团云雾,最后散成一缕热气飘荡开来。顿时,幽雅清香充满禅房。

知县看得目瞪口呆,连声称赞:"真是山中珍品,世上稀奇之物。" 长老端起瓷杯道:"客官请用茶"。

王知县双手捧碗细细品尝,觉得这茶香纯浓高,味醇鲜爽,松针在汤中竖立,欣欣向荣。笑道:"请问长老,这茶叫什么名称?"长老长叹:"此乃芙蓉山特产,叫芙蓉茶。

它的来历还有一段伤心的故事呢?" (二) 芙蓉茶的故事 长老讲述芙蓉茶伤心的故事:早年,芙蓉山上住着一位面如芙蓉的美貌姑娘,和年迈的母亲种茶为生。她种的茶特别香,远近的人都喜欢喝她的茶。

可是,她茶只给穷人喝,不给财主喝。有年春天,芙蓉姑娘正在采茶,山下财主王员外带了一帮狗腿子上山,逼她做茶。

脾气倔强的芙蓉姑娘坚决拒绝,气得王员外猴脸铁青,命狗腿子毒打她,扔到茶树林中。村里一个名叫智明小伙子上山来帮芙蓉姑娘采茶,发现她血淋淋地躺在茶树林中,因伤重只说了一句话:"智哥,就将我埋在这块茶园里。

"便离开了人世。智明按照遗嘱,在茶园里安葬了她,不久,芙蓉姑娘的老母因气病交加也去世了。

第二年春天,芙蓉姑娘坟上长出一株茶叶苗,下端出现一眼泉水。有天晚上芙蓉姑娘托梦智明,要他谷雨那天,采她坟头的那棵苗,喝了会长命百岁。

智月依梦中指点采回茶叶一泡,热气升腾后,变成一朵芙蓉花,端杯喝茶,只觉味醇鲜浓……长老含泪续说:"我就是那个智明,发誓终身不娶,削发为僧,在芙蓉姑娘坟墓边修了这个寺庙。" (三) 湘阴知县邀功请赏失败 王知县在芙蓉寺住一夜,第二天就要回县衙。

临行前,长老赠给一包芙蓉青茶和一葫芦泉水。并再三嘱咐道:"芙蓉茶只有用芙蓉泉水冲泡,才会出现芙蓉奇迹。

" 王知县回县衙的第二天,正好湘阴知县求访。王知县立即命书僮取芙蓉茶水招待同窗。

只见沸水冲泡茶碗内,芙蓉奇迹便出现了。湘阴知县连称:"仙茶,仙茶!"王知县又将其来历告诉了他。

临行时,王知县把芙蓉茶送一半给同窗好友。却说这湘阴知县是个官迷心窍之人,得了芙蓉茶后,如获至宝,连夜赶往京城,向皇上邀功请赏去了。

皇上闻奏即宣献茶人上殿,问明底细后,命马上泡茶试验。湘阴知县急忙冲泡,谁知开水入杯后,茶叶上下沉浮,并不见芙蓉奇观。

龙颜大怒:"小小知县,竟敢戏弄寡人,罪该万死!"湘阴知县吓得浑身发抖,战战兢兢说道:"此茶乃好友益阳知县王守仁所献,我不过是跑腿而已,乞望万岁宽容。可传王守仁进京来便知分晓。

" (四) 王知县试芙蓉茶现奇观 皇帝听了,传旨命王守仁火速进京。王知县接到圣旨,象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日夜兼程赶来京都。

金銮殿上,皇上怒发冲冠,禁军上前要绑王知县。王知县挺立殿上说:"死要死得清白,不知小人犯了何罪?"这时,皇帝从龙案上抛下一包茶叶说道:"欺君之罪,不可不斩。

"王知县这才恍然大悟,忍住怒火奏道:"芙蓉仙茶乃清高之物,只有那圣洁的芙蓉泉水才能出现奇观。若陛下恩准小人去芙蓉山取来泉水,定会出现奇观。

"皇帝听了,准他一个月假期去取泉水,如果不成,灭他九族。王知县日夜兼程赶往安化芙蓉寺,将经过情况告诉长老,长老将盛着芙蓉泉水的一个葫芦交给知县,他拜谢长老后赶来京城。

知县一手提葫芦,从容上了金銮殿试茶,他亲自取葫芦中泉水烧开,将芙蓉茶放入白玉杯内,一冲芙蓉奇观出现了,百官们翘首踮脚观望,齐声祝福皇上洪福齐天。皇帝高兴地说:"念你献茶有功,升为江南巡抚。

"王知县回到驿馆,感慨万千,芙蓉茶品质清高,我何不效仿,遂辞官为僧,拜智明和尚为师。一直活到一百岁时才圆寂。

芙蓉茶的故事也流传至今。 2、松罗茶的传说 安徽省休宁县有座松罗山,山上产茶颇为有名,叫松罗茶。

松罗茶不仅香高味浓,而且真能够治病,至今京津济南一带的老中医开方用松罗茶的仍然很多。松罗茶主治高血压、顽疮,还可化食通便。

至于松罗茶的来历,传说是明太祖洪武年间,松罗山的让福寺门口摆有两口大水缸,引起了一位香客的注意,水缸因年代久远,里面长满绿萍,香客来到庙堂对老方丈说,那两口水缸是个宝,要出三百两黄金购买,商定三日后来取。香客一走,老和尚怕水缸被偷,立即派人把水缸的绿萍水倒出,洗净搬到庙内。

三日后香客来了见水缸被洗净,便说宝气已净,没有用了。老和尚极为懊悔,但为时已晚。

香客走出庙门又转了回来,说宝气还在庙前,那倒绿水的地方便是,若种上茶树,定能长出神奇的茶叶来,这种茶三盏能解千。

6.天下第一泉在哪里

天下第一泉有七处,分别是:济南的趵突泉、镇江的中冷泉、北京的玉泉、庐山的谷帘泉、峨眉山的玉液泉、安宁碧玉泉、衡山水帘洞泉,其中以趵突泉、中冷泉、玉泉和谷帘泉最为著名。

泉水是大自然的产物,但与饮茶文化相结合,便带上文化色彩了。中国的饮茶文化与「茶圣」陆羽关系密切,他周游各地,细心品嚐天下名泉,并根据其品位的高低排成名次,据说由他排列名次的泉水有二十处。

陆羽定江西庐山的谷帘泉为「天下第泉」。 被陆羽列为「天下第一泉」的谷帘泉,在江西庐山大汉阳峰南面的康王谷中,人们认为谷帘泉的泉水具有八大优点,即清、冷、香、柔、甘、净、不噎人、可预防疾病。

王禹偁在《谷帘泉序》中说,谷帘泉水送来已有一个多月了,但至今水味不变;取水煮茶,其蒸气如浮云蔽雪,与井泉水完全不同。 中泠泉位於江苏镇江金山以西的石弹山下,池畔石栏上有清人王仁堪题写的「天下第一泉」五个大字。

此泉曾被陆羽排为天下第七泉,后来刘伯刍根据此泉特有的优点,定为「天下第一泉」。中泠泉又名中濡泉,泉水清澈,水味甘醇清冽,沸水注入杯中可高出杯口而不溢出。

唐宋时,中泠泉还在长江中,汲取泉水须在每日子、午两个时辰,将带盖的铜瓶用绳垂下泉中,迅速拉开盖子,才能汲到中泠泉水。 宋人陆游有诗句提及汲取泉水之难:「铜瓶愁汲中濡水,不见茶山九十翁。

」后来因长江主干北移,令金山与南岸相连,中泠泉才移至陆地上。 北京玉泉位於颐和园以西的玉泉山,因此地随地皆泉,故名为玉泉山。

玉泉泉水水清而碧,澄洁似玉,自石雕的龙口中喷出,白如雪花,曾名为「喷玉泉」。 而「玉泉垂虹」曾是「燕京八景」之一,清代康熙皇帝在玉泉山修建静明园,影响到玉泉山的地理环境,导致宛若彩虹倒垂的泉水变成了「喷薄如珠」,所以乾隆皇帝将它改名为「玉泉趵突」。

玉泉水质优良,用此泉水沏茶,色、香、味俱佳。 乾隆皇帝取全国名泉之水,用特制的银斗进行鉴定,结果玉泉泉水最轻,含杂质最少,水质最好,便命名为「天下第一泉」。

还写了《御制天下第一泉记》,刻碑立石,其中有「水之德在养人,其味贵甘,其质贵轻。朕历品名泉,实为天下第一。

」 清代皇宫饮水都是从玉泉取来,运水车每天清早就从西直门运水入城,车上插著龙旗,故北京西直门有「水门」之称。趵突泉在山东济南,明代在泉侧建有观澜亭,并竖有石碑,刻有「观澜」和「第一泉」。

趵突泉又名槛泉,位于济南市中心,是一座以泉水为主的自然山水公园。济南素以泉水多而著称,有“济南泉水甲天下”的赞誉。

趵突泉位列济南72泉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泉”,是泺水的源头,如今已有二千七百年的历史。“趵突泉,三窟并发,声如隐雷”,“泉源上奋,水涌若轮”是趵突泉的真实写照。

趵突泉被誉为“第一泉”始见于明代晏璧的诗句“渴马崖前水满川,江水泉迸蕊珠圆。济南七十泉流乳,趵突洵称第一泉”。

后来还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途经济南时品饮了趵突泉水,觉得这水竟比他赐封的“天下第一泉”玉泉水更加甘冽爽口,于是赐封趵突泉为“天下第一泉”,并写了一篇《游趵突泉记》,还为趵突泉题书了“激湍”两个大字。 此外,蒲松龄也把天下第一的桂冠给了趵突泉。

他曾写道:“尔其石中含窍,也下藏机,突三峰而直上,散碎锦而成绮垂……海内之名泉第一,齐门之胜地无双”。 天下第一泉 - 相关信息 趵突是最早见于古代文献的济南名泉。

近据专家考证,趵突泉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上溯至我国的商代,迄今长达3543年。趵突泉是古泺水之源,古时称"泺",宋代曾巩为其定名为"趵突泉"。

亦有"槛泉"、"娥英水"、"温泉"、"瀑流水"、"三股水"等名。所谓"趵突",即跳跃奔突之意,反映了趵突泉三窟迸发,喷涌不息的特点。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趵突泉曰:"泉源上奋,水涌若轮"。 趵突泉周边的名胜古迹枚不胜数,尤以泺源堂、娥英祠、望鹤亭、观澜亭、尚志堂、李清照纪念堂、沧园、白雪楼、万竹园、李苦禅纪念馆、王雪涛纪念馆等景点最为人称道。

历代文化名人诸如曾巩、苏轼、元好问、张养浩、王守仁、王士祯、蒲松龄、何绍基、郭沫若等,均对趵突泉及其周边的名胜古迹有所题咏,使趵突泉的文化底蕴更加深厚,成为海内著名的旅游胜地。 趵突泉公园位于济南市中心,东临泉城广场,南临泺源大街,面积10.5公顷,是以泉水为主的自然山水园。

济南自古被誉为泉城,素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杨”之称。而趵突泉则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趵突腾空”为世界独特景观。

其历史悠久,据今已有二千七百年历史。泉水清冽、甘美,盛期涌水量达1.5立方米/秒,被称为“天下第一泉”。

园内名泉荟萃,漱玉泉、金线泉、马跑泉、柳絮泉等二十多处名泉分布其中。公园名胜古迹众多,始建于宋代的“泺源堂”、“娥英祠”气势雄伟,元代万竹园精巧典雅,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纪念堂庄重古朴,国画大师李苦禅、王雪涛纪念馆设于园内。

趵突泉自1956年辟为公园,几经扩建,已成为环境优美、步移景异、格调高雅,融合中国南北园林特点的著名公园。

王阳明有关茶的诗句

上一篇:赞美五月的诗词 下一篇:天气的诗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