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诗三国魏

1.七步诗三国魏

《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人曹植的名篇。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感情。版本一:七步诗【三国·魏】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1]版本二:七步诗【三国·魏】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④菽:豆。这句的意思是说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做羹。

菽一作豉。[1]⑦本:原本,本来。

⑧相煎:煎,煎熬,这里指迫害。相,典故出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曹植七步作诗,不成者行《七步诗》诗意图大法。

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曹植是曹操的三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因此受到曹丕嫉妒。曹操死后,曹操大儿子,他的哥哥曹丕继承当上了魏王,后篡位当了皇帝。

因为曹丕担心留曹植和曹熊(第四子)会有后患,所以便以在其父亡故时没来看望为由,追问逼迫他们俩。曹熊因为害怕,自杀了。

而曹植则被押进朝廷。最终曹丕四兄弟的母亲卞氏开口求情,曹丕勉强给了曹植一个机会,让他在七步之内脱口一首诗,否则杀无赦。

曹植就作了这首七步诗。曹丕明白了曹植这首诗的道理:如果自己杀了曹植便会被世人耻笑,可是心中的贪念却依然让他理智不清,于是他将曹植软禁了起来,最终,曹植在哥哥的软禁下忧郁而死。

终年40岁。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是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

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通过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现象,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真实度七步诗的真假向来为人所争议。

其中郭沫若说的比较有理。他认为曹植的《七步诗》:“过细考察起来,恐怕附会的成分要占多数。

多因后人同情曹植而不满意曹丕,故造为这种小说。其实曹丕如果要杀曹植,何必以逼他作诗为借口?子建才捷,他又不是不知道。

而且果真要杀他的话,诗作成了依然可以杀,何至于仅仅受了点讥刺而便‘深惭’?所以此诗的真实性实在比较少。然而就因为写了这首诗,曹植却维系了千载的同情,而曹丕也就膺受了千载的厌弃。

这真是所谓‘身后是非谁管得’了。”但是他的说法也有人质疑,有人说,当初曹丕让曹植七步成诗只是作为一个借口,想杀他,他认为曹植肯定不能成功,但他没料到,曹植才华如此出众,当时,就连曹丕本人也被感动了些许,并且为了保住名声,以安天下,他才放过了曹植。

曹植(192~232),三国时魏国诗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字子建,为曹操之子。

妻卞氏所生第三子。曹植自幼颖慧,年10岁余,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深得曹操的宠信,而他的兄长曹丕则颇能矫情自饰,终于在立储斗争中渐占上风,并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得立为太子。

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立他为世子。然而曹植行为放任,屡犯法禁,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继魏王位,不久又称帝。

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他从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公子,变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

曹植黄初七年(226),曹丕病逝,曹叡继位,即魏明帝。曹叡对他仍严加防范和限制,处境并没有根本好转。

曹植在文、明二世的12年中,曾被迁封过多次,最后的封地在陈郡,232年12月27日曹植逝世,卒谥思,故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思王”。诗歌是曹植文学活动的主要领域。

前期与后期内容上有很大的差异。前期诗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表现他贵介公子的优游生活,一类则反映他“生乎乱、长乎军”的时代感受。

后期诗歌,主要抒发他在压制之下时而愤慨时而哀怨的心情,表现他不甘被弃置,希冀用世立功的愿望。今存曹诗的创作上贡献尤大。

首先,汉乐府古辞多以叙事为主,至《古诗十九首》,抒情成分才在作品中占重要地位。曹植发展了这种趋向,把抒情和叙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五言诗既能描写复杂的事态变化。

又能表达曲折的心理感受,大大丰富了它的艺术功能。曹植作为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对于后世的影响是不小的。

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他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曹植生前自编过作品选集《前录》78篇。

死后,明帝曹叡曾为之集录著作百余篇,《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30卷,又《列女传颂》1卷、《画赞》5卷。然而原集至北宋末散佚。

今存南宋嘉定六年刻本《曹子建集》10卷,辑录诗、赋、文共206篇。明代郭云鹏、汪士贤、张溥诸人各自所刻的《陈思王集》,大率据南宋本稍加厘定而成。

清代丁晏《曹集铨评》、朱绪曾《曹集考异》,又对各篇细加校订,并增补了不少佚文□句,为较全、较精的两个本子。近人黄节有《曹子建诗注》,古。

2.魏国的诗是写什么朝代

1、是西晋。

2、简介

西晋(公元266年—316年)是中国历史上短暂的大一统封建王朝。西晋为时仅51年,如果从灭吴开始算起,则仅立朝37年。共5个皇帝。

西晋的开国君主司马炎出身于河内司马氏的世族,祖父司马懿乃三国时曹魏的大将军、太尉、太傅,其伯父司马师、父亲司马昭都是曹魏时权倾一时的权臣,权势超过君主。

司马炎于265年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国号晋,定都洛阳,区别于五代时的后晋,史称逗西晋地,又称为司马晋。西晋代魏后,期间发生西陵之战,280年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

西晋一大特色是大量游牧部落内迁。自东汉光武帝刘秀允许边民内迁以来,大量游牧民族因各种方式被迁入,到西晋时关中和凉州一带的外族已占当地人口一半。这些外族本身都是被世家大族收作奴婢。由于迁入人口数目相当多,与关中一带晋人相差不远,形成割据势力,为西晋亡国和五胡十六国埋下伏笔。

八王之乱后西晋元气大伤,内迁的诸民族乘机举兵,造成五胡乱华的局面,大量百姓与世族开始南渡。316年,西晋被前赵所灭,北方从此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西晋是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时期中的短暂统一,所谓逗昙花一现地。317年司马睿在建康即晋帝位,改元建武,中原的西晋王朝宣告结束,东晋就此开始。

西晋时期以仿铸造青铜器的高温烧制的青瓷闻名。西晋墓穴中除了青瓷,还发现有墓穴模型、铜镜等。西晋的文化程度也很高,名医王叔和著有《脉经》,地理学家裴秀编有《禹贡地域图》,史学名著《三国志》即由陈寿所著。

魏国,诗句

3.东周列国时期,关于魏国的成语有哪些

东周列国时期,关于魏国的成语

狡兔三窟

【出处】《战国策》的名篇《冯谖客孟尝君》。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皮之不存:“臣爱其毛;原指战国时期齐国用围攻魏国国都大梁(今河南开封)的方法。

围魏救赵

【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指战国时期的赵,孟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孟: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魏文侯出游:“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邪,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邯郸(今河北邯郸)部队而使赵国得救、魏两国。今有一窟,仅得免其死耳:“胡为反裘而负刍:“狡兔三窟。”

鸡鸣狗盗

【出处】 《史记·孟尝君列传》载。”文侯曰。孟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孟得以逃回齐,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毛之焉附

【出处】《新序·杂事第二》。文侯曰。冯谖说,未得高枕而卧也。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皮之不存,毛之焉附

【出处】《新序·杂事第二》: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邪?”

4.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侠客行中的诗句

《侠客行》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描写和歌颂侠客的古体五言诗,是李白“乐府三十首”之一,收录于《李太白集》中。

侠客行

李白

赵客缦胡缨②,吴钩霜雪明③。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④。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⑤。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⑥,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⑦。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⑧。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⑨。

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⑩。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⑾。

有关魏国的诗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