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寒衣节的诗句

1.寒衣节相关诗句有哪些?

1、青烟日落更黄昏,路火千堆处处痕。寄与亡魂焚币尽,冥途冷远念家尊。--《七绝·寒衣节》

2、新麻裁出锦衣妆,跪向西南黯神伤。故人泉城且莫待,满把纸钱寄冥乡。--《七绝·黯神伤》

3、街头今夜送寒衣,亏欠亲情心自知。忽忆人间房股事,聊将一并寄哀思。--《七绝·寄哀思》

4、从来此节无关我,今岁奈何煎碎心。十字街头西北望,三更露下梦魂侵。星因朔气寒椿树,儿送棉衣并羽衾。化去纸钱时绕我,依依应是两牵襟。--《七律·寒衣节》(十月初一)

5、想张郎,空僝僽,缄书在手,写不尽绸缪。修时节和泪修,嘱咐休忘旧。寄去衣服牢收授,三般儿都有个因由:这袜儿管束你胡行乱走,这衫儿穿的着皮肉,这裹肚常系在心头。--关汉卿《远寄寒衣》

6、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柯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春蚕既无食,寒衣欲谁待!本不植高原,今日复何悔。--陶渊明《拟古其九》

7、凉风度秋海,吹我乡思飞。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芳草歇柔艳,白露催寒衣。梦长银汉落,觉罢天星稀。含悲想旧国,泣下谁能挥。--李白《秋夕旅怀》

8、人间万事阴阳隔,但能前知不会痴。 悲苦自当君自晓,欢欣可共故人思。 悲泪但随寒衣寄,冷雾惟怯纸箔湿。 莫诉人间凄苦状,惹得离人泉下哭。--《七律·思故人》

9、幽明隔两界,冷暖总凄凄。 处处焚火纸,家家送寒衣。 青烟升浩渺,别绪入云霓。 旧貌应难忘,慿谁问老衢?--《五言·寒衣节》

10、七律雪忧鹅毛久见折天颜, 鸿雁何曾过北关。怎奈雪娥扬海浪, 难为单橹破冰患。寒衣可到孤门暖? 赋象依然百树弯。袖手大言争桂魄, 襄王再莫恋巫山!--《七律·雪忧》

2.寒衣节有什么风俗传统?

十月一日,为送寒衣节。

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

民间传说,孟姜女新婚燕尔,丈夫就被抓去服谣役,修筑万里长城。秋去冬来,孟姜女千里迢迢,历尽艰辛,为丈夫送衣御寒。

谁知丈夫却屈死在工地,还被埋在城墙之下。孟姜女悲痛欲绝,指天哀号呼喊,感动了上天,哭倒了长城,找到了丈夫尸体,用带来的棉衣重新妆殓安葬。

由此而产生了“送寒衣节”。 春夏秋冬往复循环,十月为孟冬。

十月一日是进入寒冬季节的第一天。由生者的御寒加衣,想到死者的防冷需要。

晋南地区送寒衣时,讲究在五色纸里夹裹一些棉花,说是为亡者做棉衣、棉被使用。 晋北地区送寒衣时,要将五色纸分别做成衣、帽、鞋、被种种式样。

甚至还要制作一套纸房舍,瓦柱分明,门窗俱备。这些纸制工艺品除体积缩小之外,看上去比真房院还要精致漂亮。

凡属送给死者的衣物、冥钞诸物,都必须烧焚,只有烧的干干净净,这些阳世的纸张,才能转化为阴曹地府的绸缎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银铜钱。只要有一点没有烧尽,就前功尽弃、亡人不能使用。

所以十月一日烧寒衣,要特别认真细致。这种行动虽然看来好笑,却也反映了生者对亡人的哀思与崇敬,属于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民间送寒衣时,还讲究在十字路口焚烧一些五色纸,象征布帛类。用意是救济那些无人祭祖的绝户孤魂,以免给亲人送去的过冬用物被他们抢去。

焚烧寒衣,有的地方在亡者坟前进行,讲究在太阳出山前上坟。有的地方习惯在门前焚烧祭物。

雁北许多地方及晋中的平遥等县,傍晚妇女要在门外放声大哭。 临县旧日传有一诗:“粘纸成衣费剪裁,凌晨烧去化灰埃。

御寒泉台果否用?但闻悲声顺耳来!”既描述了送寒衣的情景,又对其传说效应提出了质疑。 儿女们守孝,穿三年孝服。

孝满之年的十月初一日换穿常服。 先人的迁坟合葬等仪式,民间也总是习惯在十月一日进行。

民间在十月一日,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就是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妇女们要在这一天将做好的棉衣拿出来,让儿女、丈夫换季。

如果此时天气仍然暖和,不适宜穿棉,也要督促儿女、丈夫试穿一下,图个吉利。男人们则习惯在这一天整理火炉、烟筒。

安装完毕后,还要试着生一下火,以保证天寒时顺利取暖。十月一日,妇女忌出行。

民间改善生活,山区兴吃荞面、莜面。 。

3.送寒衣节有何寓意?

人们把送寒衣节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

为使先人们在阴曹地府免掉挨冷受冻之苦,这一天,人们要焚烧五色纸,为其送去御寒的衣物,并连 带着给孤魂野鬼送温暖。十月一,烧寒衣,寄托着今人对逝去之人的怀念,承载着生者对逝者 的悲悯。

随着时间的推移,“烧寒衣”的习俗在有些地方慢慢有了一些变迁,不再烧寒衣,而是“烧包揪”。人们把许多冥纸装进一个纸袋里,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这就叫“包袱”。

人们认为冥间和阳间一样,只要有钱就可以买到许多东西。

4.寒衣节的诗词

七绝·寒衣节

青烟日落更黄昏,

路火千堆处处痕。

寄与亡魂焚币尽,

冥途冷远念家尊。

七绝.黯神伤

新麻裁出锦衣妆,

跪向西南黯神伤。

故人泉城且莫待,

满把纸钱寄冥乡。

七绝.寄哀思

街头今夜送寒衣,

亏欠亲情心自知。

忽忆人间房股事,

聊将一并寄哀思。

七律·寒衣节(十月初一)

从来此节无关我,今岁奈何煎碎心。

十字街头西北望,三更露下梦魂侵。

星因朔气寒椿树,儿送棉衣并羽衾。

化去纸钱时绕我,依依应是两牵襟。

七律.思故人

人间万事阴阳隔,但能前知不会痴。

悲苦自当君自晓,欢欣可共故人思。

悲泪但随寒衣寄,冷雾惟怯纸箔湿。

莫诉人间凄苦状,惹得离人泉下哭。

七律.雪忧

鹅毛久见折天颜,鸿雁何曾过北关。

怎奈雪娥扬海浪,难为单橹破冰患。

寒衣可到孤门暖?赋象依然百树弯。

袖手大言争桂魄,襄王再莫恋巫山!

五言.寒衣节

幽明隔两界,

冷暖总凄凄。

处处焚火纸,

家家送寒衣。

青烟升浩渺,

别绪入云霓。

旧貌应难忘,

慿谁问老衢?

寒衣节(之一)

总是在这样的日子

让灵魂相见

寒气从树梢而来

深入我们的内心

直至脚下的土地

踩着枯叶的脆响

在如水的夜凉里行走

我们的亲人在寒风里

衣衫单薄形容枯槁

他们的天堂干净而冷

是阳光照不到的地方

我们只能在梦里伸手

与他们相握

在若有如无中寄托我们

的爱和忧伤

他们含辛茹苦

留下我们在这个世界

延续梦想留下我们

在寒冷到来的时候

为他们送上御寒的衣裳

我们的亲人付出生命

付出大爱

我们的亲人索取简单

简单的一些纸张

然后是纸张的火苗

在火苗里教育我们

怎样把亲情

温习铺张

送寒衣(之二)

风,卷起十月的伤痛

漫过山川河流

从故乡一路赶来

听的见父亲沉重的脚步和

母亲轻轻的咳嗽

城市的高楼被

泥土的味道熏染

满街的花花绿绿

是要送给亲人的寒衣

虔诚地捧在手里

仿佛触摸到了他们

冰凉的身体

我们的亲人总是

逆光而行在太阳的背面

隐藏他们的艰难和奢望

在无月的今夜赶来

和我们无语相对

夜已沉静

谁在和着一支伤感的曲子

迎风念诵虔诚的经文

点燃纸张,让温暖

镶裹那些美丽的衣裳

阵阵火苗象一只只

快乐的鸟儿

向着父母的家园飞翔

5.寒衣节是什么意思,寒衣节是什么时候,寒衣节的由来

时间及意思寒衣节,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秋祭”,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汉族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

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寒衣节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

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父母爱人等为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由来传说因先秦的迎冬礼仪脱胎而成。

据《礼记·月令》记,农历十月是立冬的月份。这一天,天子率三公九卿到北郊举行迎冬礼,礼毕返回,要奖赏为国捐躯者,并抚恤他们的妻子儿女。

已经死去的人怎么受赏呢?为他们"送寒衣"当是题中应有之义,上行下效,遂相沿成习。不过这种观点只能停留在推论上,因为有关汉族民间于十月初一"烧献""冥衣靴鞋席帽衣段"的记载,直到宋代才出现于文人的风土记述中,如果说寒衣节是先秦时就形成的,那就很难对这么长一段时间内的记录空白作出合理解释。

所以,也有人推断寒衣节俗的形成不会早于宋代。朱元璋“授衣”传说农历十月在古代是一个重要的月份,此时正是稻谷收获进仓之际,“是月也,天子始裘”(《礼记·月令》),天子以穿冬衣的仪式,昭告庶民:冬天已经来临。

相传明初朱元璋在南京称帝,为了显示顺应天时,在十月初一这天早朝,行“授衣”之礼,并把刚收获的赤豆、糯米做成热羹赐给群臣尝新。南京民谚说:“十月朝、穿棉袄,吃豆羹、御寒冷。”

“寒衣节”由此而来。人们还在加衣避寒的同时,也将冬衣捎给远在外地戍边、经商、求学的游子,以示牵挂和关怀。

孟姜女千里送寒衣相传,秦时江南松江府孟、姜两家,种葫芦而得女,取名孟姜女,配夫范杞良。后来,杞良被抓去修筑北疆长城,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寻到长城脚下,不想丈夫已死,被埋筑城墙里。

孟姜女悲愤交加,向长城昼夜痛哭,终于感天动地,哭倒长城,露出丈夫尸骨。 千百年来,这段忠贞爱情故事广为流传。

孟姜女哭倒长城八百里后,与秦始皇面对面地抗争,为夫报仇、替己出气,最后怀抱丈夫遗骨,纵身跳海殉夫。就在跳海的刹那,海上波涛澎湃,缓缓拱起两方礁石。

据说海上姜女坟,海潮再大也不曾没顶。由于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的故事,长城内外便将农历十月初一这天,称作“寒衣节”。

“十月初一烧寒衣”,早已成为北方凭吊已故亲人的风俗。[1] 商人促销伎俩还有说法,认为“十月一烧寒衣”起源于商人的促销伎俩。

据不完全可靠消息,这个精明的商人生逢东汉,乃是造纸术的发明人——蔡伦的大嫂。 这位大嫂芳名慧娘,她见蔡伦造纸有利可图,就鼓动丈夫蔡莫去向弟弟学造纸。

蔡莫是个急性子,工夫还没学到家,就张罗着开了家造纸店,结果造出来的纸质量低劣,乏人问津,夫妻俩只好对着一屋子的废纸发愁。眼见就得关门大吉了,慧娘灵机一动,想出了个鬼主意。

一天深夜,惊天动地的鬼哭声冲出了蔡家大院。邻居们吓得不轻,次日一早,赶紧跑过来探问究竟,这才知道慧娘昨晚暴病身亡。

只见当屋一口棺材,蔡莫一边哭诉,一边烧纸。烧着烧着,棺材里忽然传出了响声,慧娘的声音在里面叫道:“开门!快开门!我回来了!”众人呆若木鸡,好半天才回过神儿来,上前打开了棺盖。

只见一个女人跳出棺来,可不是慧娘是谁?那慧娘摇头晃脑,高声唱道: “阳间钱路通四海,纸在阴间是钱财,不是丈夫把钱烧,谁肯放我回家来!”她告诉众人,她死后到了阴间,阎王发配她推磨。她拿丈夫送的纸钱买通了众小鬼,小鬼们都争着替她推磨——有钱能使鬼推磨啊!她又拿钱贿赂阎王,阎王就放她回来了。

蔡莫装出一副莫名其妙的样子,说:“我没给你送钱啊!”慧娘指着燃烧的纸堆说:“那就是钱!在阴间,全靠这玩意儿换吃换喝。”蔡莫一听,马上又抱了两捆纸来烧,说是让阴间的爹娘少受点苦。

夫妻俩合演的这一出双簧,可让邻居们上了大当!众人见纸钱竟有让人死而复生的妙用,纷纷掏钱买纸去烧。 一传十,十传百,不出几天,蔡莫家囤积的纸张就卖光了。

由于慧娘还阳的那天是十月初一,后世的人们便都在这天上坟烧纸,祭奠死者。这两个传说一悲一喜,道具虽有不同(一个是烧棉衣,一个是烧纸钱),却都是拿死人做文章,拨的都是人们心中那根亲情弦。

江苏“红豆饭”传说?后人把十月初一当悼亡节来过时,以红豆饭为奠。迄今江苏大丰一带还有个传说,大意为:从前有个放牛娃,因与地主抗争,被地主砍死,鲜血把撒在地上的米饭染得通红。

这一天正是十月初一。此后,穷人在十月初一都要吃红豆饭纪念他,尚有童谣为证:"十月朝,看牛娃儿往家跑;如若不肯走,地主掴你三犁担子一薄刀。

"望采纳~。

6.关于“紫藤”的诗句有哪些

1、《都尉山亭》

年代: 唐 作者: 杜审言

紫藤萦葛藟,绿刺罥蔷薇。

下钓看鱼跃,探巢畏鸟飞。

叶疏荷已晚,枝亚果新肥。

胜迹都无限,只应伴月归。

2、《紫藤树》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密叶隐歌鸟,香风留美人。

3、《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潭上紫藤》

年代: 唐 作者: 李德裕

故乡春欲尽,一岁芳难再。岩树已青葱,吾庐日堪爱。

幽溪人未去,芳草行应碍。遥忆紫藤垂,繁英照潭黛。

4、《忆平泉杂咏·忆新藤》

年代: 唐 作者: 李德裕

遥闻碧潭上,春晚紫藤开。水似晨霞照,林疑彩凤来。

清香凝岛屿,繁艳映莓苔。金谷如相并,应将锦帐回。

5、《秋思》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一篇旧草天台赋,六幅新传太华图。

占尽人间清绝事,紫藤香起竹根炉。

6、《自上灶过陶山》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宿雨初收见夕阳,纵横流水入陂塘。

蚕家忌客门门闭,茶户供官处处忙。

绿树村边停醉帽,紫藤架底倚胡床。

不因萧散遗尘事,那觉人间白日长。

7、《竹杖》

年代: 宋 作者: 艾性夫

一枝九节称身长,扶得衰翁气力强。

色点湘妃红泪雨,骨凝王屋紫藤霜。

结交最与芒鞋密,寄友应含荜拨香。

独有探梅时节苦,相随江路雪茫茫。

有关寒衣节的诗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