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金谷的诗句

1.金谷 ① 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小题1:借咏春草抒发离愁别绪。(2分)上片写荒园、暮春、残花、细雨,无一字写草,却令人自然联想到草:园既无主,草必与花争春;花随雨去,草便更盛。如此荒芜之状渲染了浓郁的离别氛围。下片“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一句描绘了草接天涯、蔓连阡陌的情景,表现了绵绵不尽的离愁。(3分)

小题2:前两句用典,写人去园空、草木无情、年年逢春而生的情景。“谁为主”设问,点明园的荒凉无主,蕴含着词人对人世沧桑的慨叹。三、四句渲染烘托,虽写雨中落花,却含草盛人稀、无可奈何的惆怅,为写离别奠定感情基调。“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句情景交融,词人抓住特定时刻,刻画出黯然销魂的长亭送别画面。结尾以景结情,烘托了无限惆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给人留下无穷的想象。

试题分析:

小题1:林逋的《点绛唇》是一首咏草的杰作。以拟人手法,写得情思绵绵,凄楚哀婉。语言美,意境更美。为历代读者称诵。此为咏物词中的佳作。全词以清新空灵的笔触,物中见情,寄寓深意,借吟咏春草抒写离愁别绪。整首词熔咏物与抒情于一炉,凄迷柔美的物象中寄寓惆怅伤春之情,渲染出绵绵不尽的离愁。

小题2:1、起句运用拟人的手法。2、最后“王孙”三句,活用《楚辞》意,是全词之主旨。“王孙”本是古代对贵族公子的尊称,后来诗词中,往往代指出门远游之人。此处为用典。3、结尾处词人以景结情,渲染了无限惆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给人留下无穷的想像。

点评:一、本题从诗歌的情感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进行考查,这是诗歌鉴赏中的常考点。由于本诗的作者学生不熟悉,所以理解本诗的情感有一定的难度。二、本诗的表现手法比较多,估计考生能指出拟人手法,但用典、渲染的手法及其好处学生可能有难度。三、由本题考生可得到启示,表现手法一定要熟练掌握。

2.金谷诗序的原文

余以元康六年,从太仆卿出为使持节监青、徐诸军事、征虏将军。

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去城十里,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莫不毕备。又有水碓、鱼池、土窟,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

时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当还长安,余与众贤共送往涧中,昼夜游宴,屡迁其坐,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及住,令与鼓吹递奏。

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故具列时人官号、姓名、年纪,又写诗著后。

后之好事者,其览之哉!凡三十人,吴王师、议郎关中侯、始平武功苏绍,字世嗣,年五十,为首。

3.《金谷诗序》译文

自己翻译的,坑定有许多不妥之处,敬请包涵。

(其中一句不知甚意:道路并作) 我在元康六年,从太仆卿外任为使持节监青、徐诸军事、征虏将军。有别居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离城有十里。

居处有的地方高,有的地方低,还有清澈的泉水、繁茂的树木,及各种果树竹子松柏草药之类。善田十顷,羊二百只,鸡猪鹅鸭之类的,没有不具备的。

此外还有水碓、池塘、土窟,用来赏心悦目的东西都具备了。 在其时,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要回长安,我和诸贤人一同送他,往涧中。

白天黑夜的游宴,并且多次变动地方。有时登高临下,有时分序坐在水边。

有时把演奏音乐的乐人一起载在车中,道路并作。等到到达后,令乐人即鼓吹乐依次奏乐。

于是便都赋诗来记述心中感怀。又不能做成的,罚酒三斗。

感叹道生命的短暂,害怕死亡的没有预知。于是列当时与人的官位称号、姓名、年纪,又写诗在后面。

后世的爱好诗文的人,可以尽情阅读啊。游宴的一共有三十人,吴王的老师、议郎、关中侯、始平武功苏绍,字世嗣,五十岁了,是其中为首的。

4.关于碣石山的诗句

下面是曹操《观沧海-碣石篇》的全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提问者说“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很明显是“以观沧海”。不过看起来,曹操当初是东征乌丸而写的这一系列诗,还有特经典的“望梅止渴”也在这一时期发生。其实想一下,作为一个政治家、军事家兼诗人的人物,绝不仅仅是为了看看沧海。其实他真实的愿望是剿除袁氏残党,平定东北,稳固汉朝北方这个大后方。英雄登碣石,看沧海也抒发自己的志向。大概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吧。

有关金谷的诗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