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知不识的诗词(2069首)

541 《缘识》 宋·宋太宗

慕道焚修万法通,一心清淡奉真宗。
方知异境人难见,见即虚无事不空。

542 《缘识》 宋·宋太宗

大道常恭谨,明灵不降威。
少言知有信,多事自招非。
年寿看松柏,冠簪短布衣。
我心忙也乐,清净得同归。

543 《缘识》 宋·宋太宗

寂静人歌咏,愚情岂易知。
但求心自乐,不怕面相欺。
枉直回邪灭,颠狂道德持。
高明常鉴照,方寸欲何之。

544 《缘识》 宋·宋太宗

天界殊胜理,凡愚不易知,曩因谁可究,浅近故怀疑。
的实归真性,回邪入正持。

545 《缘识》 宋·宋太宗

形影随人得,精修道不迷。
研穷深理路,造化隐端倪。
云引龙吟穴,风生虎啸溪。
少知愚岂解,南北与东西。

546 《缘识》 宋·宋太宗

知之修炼法,便是圣中人。
有象虚无境,邪缘不见真。
恒持功行益,响应甚平均。
浑然天地理,大道遍乾坤。

547 《缘识》 宋·宋太宗

如水澹交疏,寻思道更殊。
乖张颠覆易,知己便相於。
路坦如平掌,风传语不书。
烟霄明月静,负志话清虚。

548 《缘识》 宋·宋太宗

雅澹玄中得,常人故不知。
幽深无远近。
道外细推之。
碧落神仙境,烟霞日月随。

549 《缘识》 宋·宋太宗

世上多虚饰,方知一切心。
不群终是异,僻学古同今。
逸士宽怀释,为官理道深。
移时非独见,今我思沈吟。

550 《逍遥咏》 宋·宋太宗

灵草灵砂起自然,却将非外乱烹煎。
黄牙成土堪名药,秋石为胎本是铅。
乐道逢来忻且喜,周知体认更完全。
阳施阴授宜消息,不识时人在眼前。

551 《天问》 先秦·屈原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谁能极之?
冯翼惟象,何以识之?

楚辞

552 《劝学》 先秦·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高中文言文议论学习勉励

553 《报刘一丈书》 明·宗臣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 将何以报焉?书中情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
至以「上下 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
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於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且今之所谓孚者,何哉?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

古文观止议论劝慰书信

554 《问说》 清·刘开

君子之学必好问。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
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

小学文言文学习哲理

555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代李敬业讨武曌檄》 唐·骆宾王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
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
洎乎晚节,秽乱春宫。
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

古文观止檄文讽刺写人

556 《琵琶行/琵琶引》 唐·白居易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唐诗三百首高中古诗乐府写人愤懑

557 《孔雀东南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两汉·佚名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高中文言文乐府民谣写人爱情

558 《滕王阁序》 唐·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咏史怀古辞赋精选高中文言文古文观止写景抒情典故励志

559 《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 两汉·司马迁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
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
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

古文观止叙事议论抒怀

560 《治安策》 两汉·贾谊

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
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本末舛逆,首尾衡决,国制抢攘,非甚有纪,胡可谓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数之于前,因陈治安之策,试详择焉!夫射猎之娱,与安危之机孰急?使为治劳智虑,苦身体,乏钟鼓之乐,勿为可也。

古文观止策略公文

* 关于知不识的诗词 描写知不识的诗词 带有知不识的诗词 包含知不识的古诗词(2069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