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洪名的诗词(298首)
141
《满庭霜(和前)》 宋·葛郯
归去来兮,家林不远,梦魂飞绕烟峰。
洞房花木,只在小池东。
谁道云深无路,小桥外、一径相通。
功名小,从教群蚁,鏖战大槐宫。
142
《满庭霜(和前)》 宋·葛郯
归去来兮,家林不远,梦魂飞绕烟峰。
洞房花木,只在小池东。
谁道云深无路,小桥外、一径相通。
功名小,从教群蚁,鏖战大槐宫。
143
《感皇恩(寿王节使)》 宋·李廷忠
昨夜一星明,太微西畔。
应得良朝诞名将。
豹韬龙节,谈笑坐清江汉。
年年梅雪里、开华宴。
铁券高勋,金钟洪算。
要同宗社流芳远。
玺书褒异,自得君王深眷。
看看登剑履、明光殿。
144
《括贺新凉》 宋·林正大
环滁皆山也。
望西南、蔚然深秀,者琅邪也。
泉水潺潺峰路转,上有醉翁亭也。
亭、太守自名之也。
147
《沁园春(寿程丞相)》 宋·姚勉
崧岳降神,昴宿宣精,挺生伟人。
整淳佑乾坤,浸如嘉佑,太平事业,了却端平。
扶日中天,拱辰北极,一洒某霖埃雾清。
春寰海,听农歌载路,边析沈声。
148
《石钟山记》 宋·苏轼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是说也,人常疑之。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
古文观止纪游写景写山
149
《亲政篇》 明·王鏊
《易》之《泰》:“上下交而其志同。
”其《否》曰:“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
”盖上之情达于下,下之情达于上,上下一体,所以为“泰”。
下之情壅阏而不得上闻,上下间隔,虽有国而无国矣,所以为“否”也。
古文观止奏议
150
《天问》 先秦·屈原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谁能极之?
冯翼惟象,何以识之?
楚辞
151
《九叹》 两汉·刘向
逢纷
伊伯庸之末胄兮,谅皇直之屈原。
云余肇祖于高阳兮,惟楚怀之婵连。
原生受命于贞节兮,鸿永路有嘉名。
楚辞
153
《西都赋》 两汉·班固
汉之西都,在于雍州,实曰长安。
左据函谷、二崤之阻,表以太华、终南之山。
右界褒斜、陇首之险,带以洪河、泾、渭之川。
众流之隈,汧涌其西。
叙事议论
154
《梅花岭记》 清·全祖望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
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然仑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
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
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
战争歌颂爱国
155
《西京赋》 两汉·张衡
有冯虚公子者,心侈体忲,雅好博古,学乎旧史氏,是以多识前代之载。
言于安处先生曰:夫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此牵乎天者也。
处沃土则逸,处瘠土则劳,此系乎地者也。
惨则鲜于欢,劳则褊于惠,能违之者寡矣。
叙事抒情赞扬国家
156
《狱中杂记》 清·方苞
康熙五十一年三月,余在刑部狱,见死而由窦出者,日四三人。
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此疫作也。
今天时顺正,死者尚稀,往岁多至日数十人。
”余叩所以。
叙事
157
《益州夫子庙碑》 唐·王勃
述夫帝车南指,遁七曜於中阶;华盖西临,藏五?於太甲。
虽复星辰荡越,三元之轨躅可寻;雷雨沸腾,六气之经纶有序。
然则抚铜浑而观变化,则万象之动不足多也;握瑶镜而临事业,则万机之凑不足大也。
故知功有所服,龟龙不能谢鳞介之尊;器有所归,江汉不能窃朝宗之柄。
158
《益州夫子庙碑》 唐·王勃
述夫帝车南指,遁七曜於中阶;华盖西临,藏五?於太甲。
虽复星辰荡越,三元之轨躅可寻;雷雨沸腾,六气之经纶有序。
然则抚铜浑而观变化,则万象之动不足多也;握瑶镜而临事业,则万机之凑不足大也。
故知功有所服,龟龙不能谢鳞介之尊;器有所归,江汉不能窃朝宗之柄。
159
《咏怀》 魏晋·阮籍
炎光延万里,洪川荡湍濑。
弯弓挂扶桑,长剑倚天外。
泰山成砥砺,黄河为裳带。
视彼庄周子,荣枯何足赖?
捐身弃中原,乌鸢作患害。
岂若雄杰士,功名从此大。
* 关于洪名的诗词 描写洪名的诗词 带有洪名的诗词 包含洪名的古诗词(298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