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逢故人》 陈陶

十年蓬转金陵道,长哭青云身不早。
故乡逢尽白头人,清江颜色何曾老。
分类:

作者简介(陈陶)

陈陶头像

陈陶(约公元812—约885年):字嵩伯,号三教布衣。《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陈陶”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

《江上逢故人》陈陶 翻译、赏析和诗意

《江上逢故人》是唐代诗人陈陶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长时间离乡的心情和再次相逢故乡老友的感受。

诗人形容自己十年来颠沛流离,像蓬转金陵道一样,一直在金陵(指南京)的道路上奔波。他以青云为自己的身份,意思是他渴望在朝廷中得到重用,但事与愿违,迟迟未能实现。由于自己的悲愤和失意,诗人长时间地哭泣,导致他如今的身体早已不再年轻。

然而,当他回到故乡时,他在这个美丽的江河上偶遇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友。他们在故乡相逢,意味着诗人重新回到了他生长的地方,重温了自己年少时的友情。诗人描述了江河的颜色,并说它并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而变老,而是依然清澈明亮。这可以视作诗人对故乡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长期离乡漂泊的心情和渴望回归家园的愿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在故乡逢人时的欣喜之情。诗中所描绘的江河和故乡的景象,以及诗人对友情的真挚赞美,使读者感受到了一种深情和温暖。通过诗人的感叹,读者也可以体味到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辛酸。

中文译文:
十年漂泊在金陵道,我长时间地哭泣,青云的身份已不再年轻。
如今我回到了故乡,尽情地和白发苍苍的老友聚会。
这清江的颜色并未变老,它依然清澈明亮。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江上逢故人》陈陶 拼音读音参考

jiāng shàng féng gù rén
江上逢故人

shí nián péng zhuǎn jīn líng dào, zhǎng kū qīng yún shēn bù zǎo.
十年蓬转金陵道,长哭青云身不早。
gù xiāng féng jǐn bái tóu rén, qīng jiāng yán sè hé zēng lǎo.
故乡逢尽白头人,清江颜色何曾老。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江上逢故人》专题为您介绍江上逢故人古诗,江上逢故人陈陶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