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首是九拜中最隆重的礼仪吗

0 2024-09-11 20:40 xswz 来源:xuanchuanyuan.com

1.叩首 稽首 顿首的区别

1、“稽首”与“顿首”的区别是前者头到地是舒缓的 ,后者则是快速叩地。

2、叩首法,即俗话说的"磕头"。

叩首,旧时汉族交际礼仪。祭祀天地祖宗,晋谒君长父老,一种较重的跪拜礼。伏身跪下,两手扶地,以头近地或着地。

稽首(qǐ shǒu),指古代汉族跪拜礼,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常为臣子拜见君父时所用。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

顿首,指磕头。古代汉族的一种交际礼仪。跪拜礼之一,为正拜。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书简表奏用语。表示致敬。常用于结尾。

2.跪拜礼中最为古老的“九拜”是什么

《周礼》是中国古代关于政治经济制度的一部著作,是古代儒家主要经典之一。包括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等六篇,故本名《周官》,又称《周官经》。按照《周礼》记载,古代“拜礼”有九种: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

日常的跪拜礼不止这九种形式,最初的“九拜”是用于祭祀的惯用礼节。后来其中的几种慢慢的演变成古人日常生活中惯用的跪拜礼。

稽首:

古代汉族跪拜礼最隆重的一种。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掌心向内),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后来,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礼。

顿首:跪而头叩地为顿首(就是常见的磕头)。“顿”是稍停的意思。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也常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

空首:《周礼》载:“头不至于地为空手。‘空手者,对于稽首、顿首之头着地而言也’”。行礼时,屈膝跪地,拱手于胸前,与心相平,然后举手到地,接着俯头至手。

振动:双手相击,振动身体而拜,还要哭天喊地,顿足捶胸,表示对丧者悲痛哀悼的感情。关于振动礼,没有很明确的解释,也可能是跪在地上较快地、不停地磕头。

吉拜:先拱手高举,然后磕头。

凶拜:先磕头,然后再拱手高举。

奇拜:奇为单数,即一拜。

褒拜:古人行礼,通常用一拜,再拜表示更有敬意,三拜以上称为“褒拜”。也是行拜礼后为回报他人行礼的再拜。

肃拜:拱手礼,并不下跪,俯身拱身行礼。推手为揖,引手为肃,其实也就是揖。是古代军人的军礼,军人身披甲胄,不便跪拜,所以用肃拜。也专用于妇女,见举首下手,而不跪拜。《说文》曰:“举首下手也。”立而拱手行礼,不跪拜(或者是只跪着拱手弯身行礼,而不磕头)。古代军人身披甲胄和古代妇女带的首饰多不便跪拜,所以立而拱手行礼,不跪拜(或是只跪着拱手弯身行礼,而不磕头)。

古人讲究“不跪不叫拜”。在周代严格到对跪拜的动作和对象都有规范,共分稽首、顿首、空首,称为“正拜”。

“九拜”礼必须拱手。凡拱手,右手在内,左手在外,叫做尚左;左手在内,右手在外,叫做尚右。左为阳,阳主生,所以吉拜之礼尚左,凡常时稽首、顿首、空首、肃拜、振动诸礼都尚左手。右为阴,阴主杀,所以凶拜之礼尚右,居丧期间稽首、顿首、空首诸礼都尚右手。女子相反。

3.为什么小说里修道之人见面就行稽首礼,我百度了一下稽首是九拜当

作为礼仪之邦的我国,古代人们相互见面时,有许多不相同的的礼节。

揖: 拱手行礼,是为揖。这是古代宾主相见的最常见的礼节。揖让之礼分为三种:一专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二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而致于前;三专用于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

长揖:这是古代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

拱:古代的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如“子路拱而立”(《论语》)。

拜:古代表示恭敬的一种礼节。古之拜,只是拱手弯腰而已,两手在胸前合抱,头向前俯,额触双手,如同揖。如《孔雀东南飞》中的“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这儿的“拜”就是焦仲卿对母亲行的这种礼节。后来亦指将屈膝顿首、两手着地或叩头及地称为“拜”。如《鸿门宴》中的“哙拜谢,起,立而饮之”,这儿的“拜”应是这种跪拜礼。

拜手:古代的一种跪拜礼。行礼时,跪下,两手拱合到地,头靠在手上。《周礼》中作“空首”;也作“拜首”。如“ 光明呀,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稽首”(《屈原(节选)》)。

再拜:拜两次为再拜,表示礼节之隆重。如“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鸿门宴》)。过去书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

顿首:跪而头叩地为顿首。“顿”是稍停的意思。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也常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如“……丘迟顿首”(《与陈伯之书》)。

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 跪而头触地作较长时间停留为稽首。“稽”是停留拖延的意思。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手在膝前,头在手后。头在地必须停留一段时间。稽首是最重的礼节,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如“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崤之战》)。

4.“三叩九拜中的九拜是连续拜九次吗

古代的大礼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就是 “三叩九拜”,在一般的理解中,“九拜”就是 连续拜九次,而礼法上的“九拜”真是这样子 吗?所谓“九拜”其实是古代行礼时的九种 礼拜方式。

这九种礼拜方式分别叫“稽首、顿 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 拜”。 这九种礼拜方式不仅仅是名称不同,更 重要的是它们的动作要领不同。

“稽首”是拜礼之中最隆重的一种礼仪, 一般用在君臣之间。在古装电视中,朝堂之 上文武百官对皇帝所行之礼即为此礼。

稽首 的基本要领是:先跪下,再拜手,然后手至 地,首亦至地。稽首也是吉礼之中最为重要 的礼仪。

“顿首”是丧事之拜中最重要的礼节。顿 首的基本要领如下:即先跪拜手,然后手至 地,首亦叩地。

顿首与稽首不同之处在于,稽首头至于地而不叩,顿首头至于地而叩。“空首”的动作要领为:跪而拱手,头俯 至于手,与心平。

“振动”的动作要领是:先拜而后踊。 踊 是丧礼中最哀恸的表现,顿足,跳跃,以示哀 之至也。

“吉拜”的动作要领如下:先拜手,而后 重复九拜中的“顿首”动作。也是丧礼之拜。

“凶拜”是古人的凶事之礼,其要领是先 做“九拜”中的“顿首”而后再拜。“奇拜”之“奇”表示单数,在这里是拜一 次的意思。

“褒拜”指拜的次数在再拜以上。“肃拜”是女性常用的礼拜方式,拜而不 跪,俯首两手下垂。

因此,“九拜”是一个非常笼统的说法, 它涵盖了古时全部的礼拜方式。“九拜”中既 包括了吉礼,又包括了凶礼,既包括了男人行礼的方式,也包括了女人行礼的方式。

很 显然,在任何一次仪式之上,都不可能穷尽 这九种礼拜方式,因为,“九拜”中包含了性 质完全不同的礼拜形式。 所以,九拜不仅不 是拜九次的意思,而且也不可能在任何一次 仪式上听到“行‘九拜’之礼”。

5.“三叩九拜是一种怎样的礼仪

在古代礼仪中,“九拜”是明确的,礼制对其行礼方式和使用场合都有详细的规定,但 “三叩”却不是古礼,只是民间对“跪拜”礼的俗称。

由此可见,“三叩九拜”只是人们对隆重大礼的民间称谓而已。具体说来,“三叩九拜”便是指上文“拜”礼中的“稽首”礼。

古代“九拜”包括:稽首、顿首、振动、吉拜、凶拜、空首、奇拜、褒拜、肃拜。 九拜中最隆重的要算是稽首了。

这种礼,不仅要求行礼人头触地,而且要“头至地多时”,是“拜中最重,臣拜君之拜”。具体行礼细节为:行礼的时候,行礼者首先屈膝跪地,左手按在右手上,然后拱手于地。

接下来,行礼人的头慢慢触地。头触地的具体位置是在膝盖之前、双手之后。

头触地后,要停留一段时间。 上述动作为一次行礼,古人为了表示尊重,有时候这样的礼节要反复做几次,通常以三次或九次居多,于是便有了 “三叩九拜”的说法。

由这些动作和次数,我们不难看出,这一礼节是何等的庄重。 因此,这个礼常在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

后来,儿子拜父亲,祭祀时拜天拜神、拜祖拜庙,新婚夫妇拜天地、拜父母,扫墓时拜墓等,也都用这样的大礼。 九拜中的其他几项具体如下: 顿首,和稽首礼叩拜方式相差不多,只是头要轻叩地面,而非俯首。

空首,施礼人跪拜,拱手俯身行礼。 振动,丧礼用,顿首恸哭,浑身振颤,以哀逝者。

吉拜,宾客在丧家守制三年后见丧家时施行,先施空首礼,再施顿首礼。 凶拜,居丧者拜宾客之礼,和吉拜礼相反,先行顿首礼,后施空首礼。

奇拜,指拜一次。 褒拜,指拜了又拜。

肃拜,身体呈跪姿,以手触地,抬头。

6.在周礼中,九种跪拜的礼仪分别都是怎样的呢

说起中国古代的跪拜礼,很多读者朋友可能都会表示:这谁不知道啊?两膝着地为跪,跪而躬腰为拜。

跪拜不就是双/单膝着地,身体俯伏,叩头至地的跪姿吗?在现在拍摄播映的古代的影视剧中,大臣、民众见到皇上,不都是这样跪下行礼,然后口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吗?这种说法,虽然不能说完全错误,但没有表现出古代中国人,因身份、场合、事宜的不同,跪拜礼仪也应有所不同的史实。作为古代中国礼仪渊薮的周代,因人因事差异,导致跪拜礼有九种不同的姿势,即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被后世称为“九拜”的礼仪。

今天,文史君就来说说,周代的“九拜”礼,各种跪拜礼究竟是怎样行礼的?每种跪拜礼的适用对象和场合,又有怎样的具体礼仪规定?一、稽首、顿首礼《周礼·春官·大祝》记载“九拜”的名称分别是:“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 郑玄画像 稽首是怎样行礼的呢?汉代儒者郑玄解释说:“拜头至地。”

意思是说,稽首就是跪拜时,头触地,停留片刻。不过,考古发现的周代青铜器铭文中,常常见到“拜手稽首”的记载,表明稽首礼应是跪而拱手,头俯至手,与心平,谓之“拜手”。

然后拱手下触地,头亦下垂触地,两手不分开,这就是“稽首”礼。很多文献之所以不说“拜手”,大概是省略的缘故。

《琅琊榜》剧照 静嫔向太皇太后行稽首礼 在周代“九拜”礼中,稽首礼最重,一般用于帝王举行祭祀天、地的郊祀礼、臣(包括各国卿、大夫、士等,及卿、大夫的家臣)拜国君、子拜父等重要礼仪场合。例如,春秋时,晋国大夫士季向晋灵公进谏时,即行稽首仪。

如果是诸侯国国君之间相见,通常不行稽首礼,而是行躬腰拜手礼。鲁哀公与齐侯会盟时,齐侯向鲁哀公行稽首礼,鲁哀公却只是简单地行回拜礼,而没有向齐侯同样行稽首礼。

参盟的齐国人很愤怒,鲁国大臣孟武伯却只用“非天子,寡君无所稽首”一句话,就让齐国君臣哑口无言。当然,若有特殊缘由,国君之间亦可行稽首礼。

春秋时,鲁襄公到晋国,向晋君行稽首礼。晋国君臣被搞得一脸懵。

晋国大臣知武子觉得不妥,提醒鲁襄公说:“周天子尚在,您向我国国君行稽首礼,不符合礼仪吧?”鲁国大臣孟献子向晋国君臣解释说:“我国与宿仇齐国,密迩相近。一旦二国交战,鲁国只能寄希望于晋国的援助。

因此,我国国君应该向晋君行稽首礼。” 虽然从理论上来说,卿、大夫的家臣,应该向自己的主人(即卿、大夫)行稽首礼,但在周代,家臣们不能向卿、大夫行稽首礼。

这并不意味着,家臣们的地位尊贵,而是因为,卿、大夫及其家臣们,都必须向国君行稽首礼。如果家臣也向自己的主人卿、大夫行稽首礼,则有混淆国君、卿、大夫尊卑之嫌。

因此,家臣们要向主人行礼,只需简单跪拜即可。顿首或许是看过一些古籍的读者朋友们比较熟悉的一个术语。

比如说,在古人的书信落款中,常常说“顿首再拜”等。那么?如何行顿首礼呢?郑玄解释说:“拜头叩地。”

意思是说,跪拜时,先下跪,拜手,而后拱手下触地,头亦随之下俯,以额叩地,叩而即起。如果额部触地后,不立即抬起,就是“稽颡[sǎng]”(颡,额头)礼,是主要用于丧葬场合的跪拜礼。

顿首礼一般用于平辈,或地位、身分相同、相近者间。诸侯国的大臣若拜见他国君主,应行顿首礼。

春秋时,吴国攻破楚国首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楚王逃亡。楚国大臣申包胥到秦国求救。

得知其来意的秦哀公不愿自寻麻烦,拒绝接见他。申包胥就倚着秦国王宫墙壁,“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

秦哀公被其诚意感动,于是接见他。申包胥见到秦哀公后,“九顿首而坐”,向秦哀公陈说利害,秦哀公最终同意出兵救楚。

申包胥剧照 特殊场合下,女子若有重大急事求助于人,偶而会违背常规礼仪,向被求助者行顿首礼。春秋时,晋襄公去世后,太子夷皋(即后来的晋灵公)年幼。

晋国执政诸卿围绕嗣君人选,发生激烈争议。赵盾想拥立晋襄公的弟弟、德高贤能的公子雍为君;贾季则想立公子雍的弟弟公子乐。

赵盾一面派人去秦国迎接公子雍,一面派人刺杀了公子乐。秦康公派兵护送公子雍回国即位。

此时,太子的母亲穆嬴抱着太子,日夜在朝堂上号泣。然后,太子母又抱着太子到赵盾家哭闹。

她向赵盾行顿首礼,指责赵盾违背晋襄公临终嘱托。赵盾等无奈,只好背弃初衷,改立太子即位。

二、空首、振拜、吉拜、凶拜 空首礼,郑玄解释说:“拜头至手,所谓拜手也。”综合其它文献有关记载,郑玄的注释应细化为:行空首礼时,跪拜时,头不叩地,仅向对方拱手,同时头俯至手。

这种跪拜礼,是君答臣、上答下的礼仪。也就是说,是尊长者对卑幼者先行的稽首礼或顿首礼而作出的回拜礼。

因此,《琅琊榜》中,梅长苏和靖王对拜时,在礼仪上出现了失误:梅长苏先向靖王行空首礼,靖王回礼。从姿势看,靖王行的是稽首礼。

依前述,梅长苏应向靖王行稽首礼,以示臣拜主君;靖王应以空首礼回拜,作为答礼。《琅琊榜》剧照 振拜礼,唐代儒者孔颖达解释说:“战栗变动之拜,谓有。

7.古人所称的“顿首”之礼是指什么

古人所称的“顿首”之礼是指 跪而头叩地 顿首的意思是磕头;叩头下拜(常用于书信、名帖中的敬辞)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

——《周礼·大祝》丘迟顿首。—— 南朝齐· 丘迟《与陈伯之书》。

磕头。旧时礼节之一。

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2. 书简表奏用语。

表示致敬。常用于结尾。

谓整理头发。 顿首:跪而头叩地为顿首。

“顿”是稍停的意思。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

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

也常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如“……丘迟顿首”(《与陈伯之书》)。

顿首即叩首,九拜之一。古人席地而坐,姿势和跪差不多,行顿首拜时,取跪姿,先拱手下至于地,然后引头至地,便立即举起。

因为头触地时间很短,只是略作停顿,所以叫顿首。顿首是平辈之间的拜礼。

稽首是称扬之辞,顿首是请罪之辞。后来,又因其拜礼至重,人们在有重大的事情请求时也用“顿首”。

如《左传》记楚人申包胥因为国家危亡,在秦适九顿首于赵宣子,以求秦国援兵。 “与稽首略同为顿首。

顿首者何?头顿地之。稽首,言其首舒迟至于地:顿首,言其首急遽至于地。

稽顿之别,乃在下首迟速之分,此段玉裁之说也。”“与揖类似,甚至误会其相同者,则为厌礼,前谓推手者,拱其手于前,引手者,剑其手于胸,前为揖,后为厌,本不一致……叶与厌音同,古文礼,厌与揖不同,胜于今文礼,故郑从古文,而后人乃合揖厌。

三者为一,其谬甚矣。

顿首是九拜中最隆重的礼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