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说多灵怪”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旧说多灵怪”出自唐代李颀的《杂兴》,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jiù shuō duō líng guài,诗句平仄:仄平平平仄。

“旧说多灵怪”全诗

《杂兴》
沉沉牛渚矶,旧说多灵怪
行人夜秉生犀烛,洞照洪深辟滂湃。
乘车驾马往复旋,赤绂朱冠何伟然。
波惊海若潜幽石,龙抱胡髯卧黑泉。
水滨丈人曾有语,物或恶之当害汝。
武昌妖梦果为灾,百代英威埋鬼府。
青青兰艾本殊香,察见泉鱼固不祥。
济水自清河自浊,周公大圣接舆狂。
千年魑魅逢华表,九日茱萸作佩囊。
善恶死生齐一贯,只应斗酒任苍苍。

分类:

作者简介(李颀)

李颀头像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杂兴》李颀 翻译、赏析和诗意

《杂兴》是唐代诗人李颀创作的一首诗词,内容包括了种种超自然的事物以及一些迷信和民间传说。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沉沉牛渚矶,
旧说多灵怪。
行人夜秉生犀烛,
洞照洪深辟滂湃。

乘车驾马往复旋,
赤绂朱冠何伟然。
波惊海若潜幽石,
龙抱胡髯卧黑泉。

水滨丈人曾有语,
物或恶之当害汝。
武昌妖梦果为灾,
百代英威埋鬼府。

青青兰艾本殊香,
察见泉鱼固不祥。
济水自清河自浊,
周公大圣接舆狂。

千年魑魅逢华表,
九日茱萸作佩囊。
善恶死生齐一贯,
只应斗酒任苍苍。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各种神奇和超自然的事物,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界中神秘力量的好奇和思考。诗中包含了一些迷信文化和民间传说,并呼唤人们要勇敢面对生死,无惧善恶,把握当下。

赏析:

这首诗词以沉重和神秘的语气呈现了一系列关于神灵、魑魅魍魉的传说和意象。牛渚矶是一个地名,同时也象征着诗人揭示的未知世界。诗中的行人拿着生犀烛,揭示了那些鲜为人知的秘密景观和神秘实践。

诗中还出现了一些历史人物和地名,如赤绂、朱冠、武昌等,他们都与民间传说和神怪故事有关。作者通过这些特定的人物和地名,进一步加强了神秘的氛围。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必然,无论是善是恶,生是死,都需要以豁达的心态面对。只有豁达和超越,才能让自己能够任意斗酒,无论是在哪个世界、哪个时刻,都能保持从容自若。

这首诗词通过超自然的描写,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未知和神秘事物的探索和想象,同时也呼唤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勇敢面对一切。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旧说多灵怪”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zá xìng
杂兴

chén chén niú zhǔ jī, jiù shuō duō líng guài.
沉沉牛渚矶,旧说多灵怪。
xíng rén yè bǐng shēng xī zhú,
行人夜秉生犀烛,
dòng zhào hóng shēn pì pāng pài.
洞照洪深辟滂湃。
chéng chē jià mǎ wǎng fù xuán, chì fú zhū guān hé wěi rán.
乘车驾马往复旋,赤绂朱冠何伟然。
bō jīng hǎi ruò qián yōu shí, lóng bào hú rán wò hēi quán.
波惊海若潜幽石,龙抱胡髯卧黑泉。
shuǐ bīn zhàng rén céng yǒu yǔ,
水滨丈人曾有语,
wù huò è zhī dāng hài rǔ.
物或恶之当害汝。
wǔ chāng yāo mèng guǒ wèi zāi, bǎi dài yīng wēi mái guǐ fǔ.
武昌妖梦果为灾,百代英威埋鬼府。
qīng qīng lán ài běn shū xiāng, chá jiàn quán yú gù bù xiáng.
青青兰艾本殊香,察见泉鱼固不祥。
jì shuǐ zì qīng hé zì zhuó,
济水自清河自浊,
zhōu gōng dà shèng jiē yú kuáng.
周公大圣接舆狂。
qiān nián chī mèi féng huá biǎo, jiǔ rì zhū yú zuò pèi náng.
千年魑魅逢华表,九日茱萸作佩囊。
shàn è sǐ shēng qí yī guàn, zhǐ yīng dǒu jiǔ rèn cāng cāng.
善恶死生齐一贯,只应斗酒任苍苍。

“旧说多灵怪”平仄韵脚

拼音:jiù shuō duō líng guài
平仄:仄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十卦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旧说多灵怪”的相关诗句

“旧说多灵怪”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旧说多灵怪”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旧说多灵怪”出自李颀的 《杂兴》,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