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倦鸣玉”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金门倦鸣玉”出自宋代司马光的《送王校理守琅琊》,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jīn mén juàn míng yù,诗句平仄:平平仄平仄。

“金门倦鸣玉”全诗

《送王校理守琅琊》
金门倦鸣玉,千骑出东方。
封略依沧海,枌榆近故乡。
秦碑苔蚀字,鄅稻日翻芒。
国吏遥应识,当年丞相郎。

分类:

作者简介(司马光)

司马光头像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送王校理守琅琊》司马光 翻译、赏析和诗意

《送王校理守琅琊》是宋代司马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金门倦鸣玉,
千骑出东方。
封略依沧海,
枌榆近故乡。
秦碑苔蚀字,
鄅稻日翻芒。
国吏遥应识,
当年丞相郎。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司马光送别王校理出任琅琊守的情景。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历史遗迹,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赏析:
首句“金门倦鸣玉”,描绘了金门疲倦地敲击着玉石的声音,意味着王校理即将离开。接着,“千骑出东方”,形象地描绘了王校理离开东方的壮丽场景。

下一句“封略依沧海”,表达了琅琊的地理位置,位于沧海之畔。而“枌榆近故乡”,则表达了琅琊离司马光的故乡很近,增加了离别的伤感。

接下来的两句“秦碑苔蚀字,鄅稻日翻芒”,描绘了历史遗迹的景象。秦碑上的字已经被苔藓侵蚀,而鄅稻则在阳光下摇曳生姿,象征着历史的变迁和生命的延续。

最后两句“国吏遥应识,当年丞相郎”,表达了司马光对王校理的赞赏和祝福。他相信王校理将成为一位优秀的官员,就像当年的丞相郎一样。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历史遗迹,表达了离别的情感和对友人的祝福。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故乡和历史的深厚感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金门倦鸣玉”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sòng wáng xiào lǐ shǒu láng yá
送王校理守琅琊

jīn mén juàn míng yù, qiān qí chū dōng fāng.
金门倦鸣玉,千骑出东方。
fēng lüè yī cāng hǎi, fén yú jìn gù xiāng.
封略依沧海,枌榆近故乡。
qín bēi tái shí zì, yǔ dào rì fān máng.
秦碑苔蚀字,鄅稻日翻芒。
guó lì yáo yīng shí, dāng nián chéng xiàng láng.
国吏遥应识,当年丞相郎。

“金门倦鸣玉”平仄韵脚

拼音:jīn mén juàn míng yù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韵脚:(仄韵) 入声二沃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金门倦鸣玉”的相关诗句

“金门倦鸣玉”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金门倦鸣玉”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金门倦鸣玉”出自司马光的 《送王校理守琅琊》,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