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是审美教学与美感教学的结合,通过教育提升人们认识美、理解美、欣赏美、创作美的能力,是新时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着力点,在“立德树人”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艺术是美育最集中、最典型的形态。宣传员分享了9篇浅谈教学中的美育,希望对于您更好的写作美育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孩子的美育教育 篇一
法律没有规定教师对学生享有惩戒权,但是并不妨碍教师对惩戒权的研究。我们都知道,在美国,家长不准体罚孩子,如果家长体罚孩子有可能丧失对孩子的监护权,《刮痧》这部电影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但是,并非所有的家长都不打孩子。我们来看一个“体面地接受肉刑”的故事:
美国《芝加哥快报》的编辑总监道格拉斯先生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委托,来中国做教育援助自愿者,他说了一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他与妻子芭芭拉在女儿琼妮4岁时离婚了,孩子由他抚养。他和女儿多次探讨什么是人的最宝贵的品质。琼妮5岁时,一天她把幼稚园里的拼图游戏板偷偷带回家。道格拉斯发现孩子撒谎后,就让她把玩具送回到幼稚园,并当面向老师道歉。回家后,让她选择惩罚内容:一是一个星期内不能吃冰淇凌;二是取消周日下午在中央公园的滑草游戏和野餐;三是在屁股上狠揍两巴掌。最后,女儿决定接受第三种惩罚。
于是,道格拉斯给前妻芭芭拉打电话,请她回来当肉刑的“监刑官”。说到“监刑官”,道格拉斯说那是他与琼妮一起看电影《勇敢的心》,当华莱士走上行刑架时,行刑宫在一旁高喊:“请这位绅士体面地接受肉刑。”道格拉斯提醒女儿注意这个细节并且进行了探讨——因为过错我愿意接受惩罚,但任何人不能剥夺我的尊严,我有权选择至少一位目击者证实惩罚的过程是否伤害到了我的尊严。这次小琼妮因为撒谎而挨了两巴掌会不会伤害到她的尊严,必须有“监刑官”证实。
此事过后一个星期,道格拉斯因为工作一直忙到凌晨3点。早晨8点闹钟响时,他没起来,过了半个小时,女儿穿戴整齐地来到他的床前,说再不起床就赶不上幼稚园的班车了。结果,他们迟到了。园长微笑地问琼妮为什么迟到。道格拉斯找了个借口。琼妮却大叫是爸爸贪睡。道格拉斯很尴尬,向园长作了解释后又对女儿道歉。女儿说:“我接受你的道歉,但是你因为撒谎也必须接受惩罚。你现在有两个惩罚方式可以选择:一是取消本周末与辛蒂小姐的约会(辛蒂小姐是道格拉斯刚认识的女友);二是接受肉刑。”道格拉斯说,芭芭拉出差去了,没人当“监刑官”。这时,幼稚园园长出面了,说她愿意出任本次肉刑的“监刑官”。最后,道格拉斯向他的女儿——一个年仅5岁的美国女公民撅起了屁股……
这个故事给了我们当教师的什么样的启示?我觉得,首先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公民与公民之间的关系。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正如道格拉斯最后表达的观点,他和女儿之间的关系是两个美国公民间的关系,他不能因为是父亲,因为有学识,有社会地位就对女儿——一个幼稚园的小朋友,大呼小叫不尊重。实际上,教师和学生作为公民在地位止是平等的,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始于出生、终于死亡。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名誉权、荣誉权都是一样的。教师不能因为自己是教师,就可以在学生面前摆尊严,当然也不能因为学生是受教育者、被管理对象,就对他们大声训斥,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
其次,教师对学生的批评、管教、甚至惩戒,都是针对学生的行为,而不是学生的尊严。教育者也会犯错、犯法。犯错、犯法就得接受惩罚甚至法律制裁。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是行为,同样学生受教育、被管理也是行为。有些教师批评、管教甚至惩戒学生,目的却就是要伤伤学生的自尊心。而有些学生对老师的批评不服,倒不是认为老师说得不对,而是觉得老师的批评让他难堪、没面子、下不了台,他的潜意识里感到自己的人格尊严受到了伤害。如果教师批评学生,像道格拉斯先生惩罚他的女儿那样只对行为,不对人,那么我们的学生也许会像小琼妮那样,口服心服地接受批评。
艺术教育与美育范文 篇二
关键词:美术场馆;公共艺术教育;学校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上海市学校艺术科研一般项目“上海美术及文博场馆艺术教育活动评价体系的探索”(HJYS-2019-B11)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美术场馆公共艺术教育的相关内容
现如今的美术场馆担负着艺术作品的展览和保存、提高公众审美意识以及国际文化交流的职责,是艺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美术场馆具有公共教育功能,在20世纪初期,蔡元培先生和鲁迅先生曾大力呼吁和倡导建立我国自己的美术馆,从而提升国民的基本素质。1929年中国近代第一个国家美术馆——天津市立美术馆开始筹建,开启了中国美术场馆公共艺术教育的新篇章。
第一,美术场馆的公共教育。公共教育在中国出现美术场馆之前就已经存在了,这就代表着它自身拥有启迪心智、提升素养、教化人心的重要作用。美术场馆的公共性,体现在对民众的公共教育上,并且满足公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进而使得美术场馆实现社会公共教育效益最大化。
第二,美术场馆公共艺术教育的含义。美术场馆公共艺术教育从学科这一方面来看是属于美术学的,并且承担着美术教育的责任。因此,美术场馆公共艺术教育既不完全属于美术馆学,也不完全属于美术教育学或者社会教育学,其游离在这三类学科之间,有着非常强大的灵活性和跨学科性质。
美术场馆公共艺术教育通过展览活动、讲座活动以及其他艺术活动,对大众进行艺术知识普及和艺术情感传播,这个过程中的媒介就是艺术品。大众进行相应的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艺术思维的接收,并在欣赏的同时完成了审美的亲身体验,从而满足了自身的精神世界,并学习了艺术知识,最终大众的艺术素养得以提升,达到公共教育的目的。美术场馆公共艺术教育项目模式的类型除了以上提及的展览活动,还包括参观导览模式,在馆内通过光、影、色等物质属性与灯光的烘托,在辅助图片和艺术品所处环境的形式空间里突出作品的效果,加之作品介绍,能够让更多的参观者了解艺术品的内涵,展馆按照主题和陈列内容对参观者进行引导,让其从美的建筑、美的陈列和美的藏品中发现美、欣赏美,最后学会思考美。
第一,专题讲座模式。美术馆越来越看重教育功能,首先要把展览推出去才会考虑公共教育。可以邀请艺术导师、现代美术馆策划人、美术馆从业人员等参与专题讲座或交流会,面对面讲座,多教授艺术学科知识,使聆听者受益匪浅。
第二,校园展览模式。美术馆走进校园活动能够将艺术的多元性呈现给学生,给予学生启迪。艺术是丰富且多元化的,美术是更加生动的载体和表现手法。“流动的美术馆”为学生开设专门的课程,还可以给一些展览项目提供平台进行展示,推动年轻一代的美术培育项目发展。这是对美术馆公共教育的一种新的探索和尝试,对青少年的美育培养更加重视,未来以更加多元化的合作方式推广到中小学,在教育上进一步推广。
第三,文化活动模式。举办亲子类公共教育活动,或者“开学起航”等主题公共教育活动,呼吁更多的孩子积极参与。
第四,教育课程模式。美术馆可以为孩子们提供一个轻松而优美的环境,让孩子从小就接触到艺术品,身临其境,感受和欣赏美,领略艺术美,培养艺术敏感度。美术馆公共教育与教育课程模式的融合,就像“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地对未来产生影响,与中小学的美育互动就是第一步,让“参观美术馆”成为学校美术教育的基本环节。
第五,教师培训模式。课程教育不仅是对学生的培养,也是对教师的培养。将老师请到美术馆进行学习,定期组织学生参观体验,让老师作为引导者和讲解员,为学生打开艺术思维的大门。通过一些问答互动活动,普及艺术知识,培养学生的艺术气质,美化心灵,陶冶情操。
第六,校本教材模式。结合学校教育资源将公共教育的主體定位为中小学生,和大学美术专业共同开发公共教育校本教材,通过学校课堂教学推广美育。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设置不同的教育题材,同时与美术馆搭建互通平台,从实践和课堂中自觉练习,感受艺术的魅力。
第七,读物编写模式。美术馆与校方、出版社、幼儿园等多方沟通,针对青少年、学龄前儿童采取绘本式或者读物式的教学模式,在家长和老师的陪伴引导下,发挥艺术的无限想象力,从小进行审美素养的培养、强化和提升,达到美术馆公共教育的目的。
美术场馆应该对社会上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素养的个人或者群体进行艺术知识普及和素养的提升,并借助艺术品展览和知识讲座等,让大众鉴赏、体验、参与制作等,借此提升参与者的艺术实践经验和综合素养,进而完成公共艺术教育。
二、以现代美术场馆为对象,探究美术场馆
公共艺术教育的特点
就我国目前教育体制的特点来看,主要着重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而作为社会教育一部分的美术场馆,完全应该担负起公共艺术教育在社会教育中的部分职责。以中国美术馆为例,虽不是最早开放公共艺术教育的美术馆,但是作为拥有数以万计精英级藏品的场馆,对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工作力度将对我国所有的美术场馆起到带头的作用。现代美术场馆的公共艺术教育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不同于我国传统的学校教育:
第一,教育环境。美术场馆的沟通媒介、教学场地以及设施和氛围都是独有的,这是因为美术场馆公共艺术教育中的教育与被教育都是以展览和艺术品为媒介的,这就区别于传统的学校教育。在美术场馆公共艺术教育中,受教育的人员可以亲身实地同艺术真品或者仿品进行接触,而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受教育者更多的是学习纸质印刷品上的内容,这两者是有很大差距的。
第二,教育模式。教育模式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传统的学校艺术课程教育是以国家制定的课程内容为标准进行的系统性知识教育,而美术馆公共艺术教育不存在这些条框的束缚,而是在国家教育方针下进行的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可以看出,传统的学校艺術教育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国家的要求进行有计划的知识学习,而美术馆公共艺术教育是一种自主的学习方式,强调探究形式的学习,具有自发性。所以说,美术馆是一个开放的教育机构,不同于传统的学校教育方式,采用一种自我引导下的没有标准答案的学习方式。
第三,教育对象。就美术馆公共艺术教育来说,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实施者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师,而是为人们提供讲解服务的相关志愿者、场内的工作人员或者公共讲座的主持人员。美术场馆公共艺术教育作为一项全民模式的教育活动,其受教育的范围比传统的学校教育更加广泛,各阶层、各年龄、各种社会背景以及各行业的人都包含在内,这也体现了美术场馆公共艺术教育的公共性。
第四,教育内容。对于教育的内容,这两者有着重点上的不同,其中美术场馆的公共艺术教育是艺术领域的意识培养,具体来说就是,美术的鉴赏、评价、人文知识以及美术史等都包含在内,通过这样的教育来培养艺术领域中人们对艺术创作、批评以及艺术史、美学的感知和综合素养。而传统的学校艺术教育更加注重艺术创作和基本知识的教导,忽视艺术评价、鉴赏等能力的培养。同传统的学校艺术教育相比,美术馆教育相对更加具有片段性,侧重以主题性教育为主要内容。
三、美术场馆公共艺术教育同传统的学校教育相结合
美术场馆的公共艺术教育模式和学校的教育模式具有互补的关系。学校通过系统性的教育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并培养高素质的艺术人才,而美术场馆则是普及艺术常识,进而提升国民的艺术素养,在这方面两者是一致的。这样看来,学校艺术教育与美术场馆公共艺术教育共同发展的前景还是很美好的。
第一,对学校和美术场馆的公共艺术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对学校和美术场馆的资源和人员进行共享和整合,让学生能够更加近距离地感受珍贵的艺术作品,并能够接受具有丰富经验的美术馆讲解人员的专业的艺术知识普及。因此,学校与美术场馆应该同步进行艺术品的欣赏和美学知识的教授,逐步完善教育体系。
第二,补充学校艺术教育内容,督促师生共同学习。开展艺术展品的参观活动,为师生提供同艺术家近距离交流的机会,进而让师生进行自主的探究和思考,这种学习的意义远超传统的课堂学习。
第三,跟随新课改脚步,大力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制度的改革。在现如今国家大力推行新课改的浪潮下,美术场馆应该积极同学校合作,落实美术课程改革,开设艺术教育的实践课程,通过展览以及讲座,培养学生的创作性意识。
艺术教育与美育范文 篇三
关键词:健美操;教育功能;艺术欣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7-0212-02
健美操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有氧运动,其最主要的特点是持续时间较长,运动难度属于中低范畴,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主要目标在于锻炼人的心肺功能,是一项能够有效强健体魄、改善身体循环、排除脂肪、维持身体健康轻盈的运动。而且能够更好地体现出形体美,改善人的仪态,因此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健美操都有着很好的发展势头。但近年来,随着更多新兴运动的陆续产生并迅速发展,健美操面对着逐渐被社会遗忘的趋势,因此,只有对其优势进行深入的了解,并找出能够充分发挥出其教育功能与欣赏价值的途径,才能确保健美操在当前新兴运动层出的背景下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健美操的教育功能
当前我国全面步入素质教育的阶段,国家也开始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全方面的发展,而且对于学生的体魄、仪态、心态、精神面貌也有了更加明确的培育要求。虽然许多院校已开始寻找各种方式来提升学生的素质,但多数依然停留在丰富知识体系的层面,并未注重对学生体魄与精神的培养。但是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并非单纯提升学生的知识素养,而是要将学生培养为精神饱满、心态积极、身体健康、姿态优雅的新时代优质人才,这也是当今社会企业对人才的最基本需求。因此,国内的院校应当更加注重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培育,确保学生能够有更好的精神状态与健康状态作为其发展的支撑。而健美操则正是能够全面提升学生身心综合素养的有效渠道。就教育功能来说,健美操的教育功能是十分全面的。
(一)陶冶思想,提高学生的审美境界
健美操是一种具有欣赏性的运动,其每个动作中都蕴含着韵律美、力量美及柔韧美与人体的线条美,也展现着积极、正面、欢快的现念。此外,健美操还分为搏击操、踏板操、水中健美操等许多种类,每种健美操类别都有着自身的独有特点,会带给学生完全不同的视觉冲击,而且不同的配乐与动作编排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独特美感。随着节奏、动作频率与动作幅度的变化,更会让人学生在学习与欣赏健美操的过程中对美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可以说健美操对陶冶学生思想来说,是最具优势的选择。
(二)强健体魄,确保学生的健康发展
健美操这项运动,本就是为强身健体而产生的,致力于通过韵律性的全身运动来提升身体的协调性、平衡性、肌肉强度以及柔韧性等,而且难度并不是学生无法企及的,总体来说是中低难度、高强度的运动。当今我国学生的学习压力普遍很大,根本没有时间顾及身体,但强健的体魄才是支持其学习与生活的最基础要素,所以只有身体的健康得以保持,学习才会更加有效率。而健美操则是能够充分提升学生各项身体机能的运动。哑铃操、杠铃操以及搏击操等力量型的操,可以有效强化学生的肌肉强度,促进血液循环,提升抵抗力。而健身球操、水中健美操等柔韧性的操,则能够提升学生的柔韧性与平衡感,而且能达到校正体形、柔性排除体内脂肪的效果。除此之外,还可以有效改善学生浮躁、耐心不足的问题,使学生更加有耐心,达到修身养性的目标。许多学生因迫于学校、家长的期待与要求以及自己对于就业的紧迫感,都在日复一日地埋头在书海中不断学习,但却从未意识到如果失去健康,那么一切的努力都将成为徒劳。所以,无论是学校、学生的父母亲人,还是学生自身,都应当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意识到健美操对于改善学生体魄的重要作用,使健美操强健体魄的作用得到最好的发挥。
(三)调动情绪,改善负面的心态
积极、正面、开朗、勇敢、自信的心态,不但是支撑学生学习的核心因素,也是确保学生未来发展的核心因素。当前社会上的每个企业对于员工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以及自信积极的心态。如果学生的精神状态一直是无精打采、积极负面的,其学习成果自然不会理想。而健美操则是一项能够有效调动学生情绪、改善学生心态的运动,其配乐普遍是节奏感很强的、能够充分激发人体内动力的强劲乐曲或欢快乐曲,让学生跟着音乐、随着教练的口令动起来,在感受音乐与节奏的过程中,不但能够忘却一切不愉快,而且能够使体内的压力得到充分的宣泄。力量型的操可以调动学生的力量,提升自信心,让学生的力量在踢腿、挥拳等动作中得到释放。而柔性的操则能够让学生的烦躁心态逐渐趋向平淡,更加淡然地去思考,提升耐性,达到修身、修心的目的。学生可以在挥汗如雨、酣畅淋漓的训练过程中,遗忘外界带来的所有压力,回归本真的自己。
(四)改善仪态,让学生体态更加优雅
一个人的仪态,是决定着企业对其第一印象的核心因素,坐姿、站姿、走姿,姿态上的每个细节,都是外人判定一个人素质的基准。所以,学生想要在后续的社会发展中更加有竞争力,就要矫正其不正确的姿态,而健美操最为主要的功能之一便是纠正姿态、修正体型。力量型的操注重体现气势与自信,可以纠正驼背、探头、习惯性低头等不良姿态,呈现出更加刚正、自信的姿态。柔性的操则能够在矫正体形、挺拔身姿的同时让学生的站姿、坐姿与走姿更加自然,不会显得生硬,这样一来也能够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给人更好的印象。姿态得到改善,学生会在与人交流和交往时显得更加自信,摆脱因不良姿态凸显出的不自信、胆怯、粗俗和生硬等印象,这对学生的一生都非常有益。
二、健美操的艺术鉴赏
健美操同时具有教育性与鉴赏性。无论是团体操、搏击操、动感单车等日常的健美操类型,或是专业的竞赛性健美操,都能够在观赏时带给学生在视觉、听觉等多个方面的享受,提升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特别是竞赛性的专业健美操,其对韵律、节奏、参与人员之间的配合以及动作的难度,都有更高层次的要求,所以在观赏中,学生能够更加明显地感觉到成员之间的高度统一性与协调性。而且能够随着乐曲以及表演者的动作变化,深入感受表演者希望营造出的意境,或空灵,或热烈,或欢快,或刚劲。表演者的表现方式不同,诠释出的感觉也会完全不同,情感也会完全不同,非常值得分析与研究。
(一)传统健美操的鉴赏价值
传统健美操的类型是较为丰富的,这也使其鉴赏性有了进一步提升。例如,动感单车的表演,传达出的是自然、青春、热情、积极、健康的感觉,通过观赏,能够充分感受到表演者在表演中所传达出的青春、阳关美感,如同海滩上的阳光一样,清新、热烈。搏击操传达出的则是刚毅、强劲、自信的力量美,注重让人感受到如同拳手一样的帅气与野性。柔性健身操传达出的则是高雅、柔韧、淡然的自然美感,注重让人感受到如兰、竹一样的雅致之美。每种操的美感不同,传达出的理念也各不相同,这便给予欣赏者更加多元化的欣赏体验。正是这样的多元化欣赏,才能够充分满足当今学生的多元化艺术需求,在欣赏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专业竞技性健美操的鉴赏价值
相较传统的健美操来说,专业的竞技性健美操是经过更加系统的人员选拔、技能训练以及演出编排的,因此,就观赏性来说,必然是要比普通健美操更胜一筹的。首先,竞技性的专业健美操,在人员的选拔上更加重视整体性与统一性,在表演时,也会带给观众更加舒适的观赏体验。其次,在动作的编排上,竞技性的健美操会更加注重技术性,难度也会更高,在欣赏时,抛接、层叠等高难度的动作,会让观众感到更加惊艳,受到视觉上的冲击。最后,在演出编排上会更加专业,更加注重选曲与表演动作的协调性以及表演的整体意境。因此,在观赏时,观众能够更加明确地感受到整个表演所要表达的主题与情感,在感受与体验的过程中得到思想上的熏陶。
三、结语
近年来,素质教育开始大规模普及,成为国教育领域的主流趋势,毫无疑问,人的各项素质中,身体与精神素质都是至关重要的。在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已经充分探讨了健美操对于改善学生身体与精神状态的重要作用,可以说是确保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升学生精神境界与鉴赏能力的有效措施。通过多方面的分析结果来看,健美操的学习与鉴赏必然是今后我国教育领域实行全面素质的主要趋势,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其最终的教育目标都是身心的全面发展。所以,教育领域只有认清趋势,将健美操的学习与鉴赏更好地渗透到教学当中,让学生在提升知识量的同时,能够借助健美操来缓解身心压力、改善体育精神状态,才能够以更加充沛的精力以及更好的心态迎接今后的学习与工作。
参考文献:
[1]杨加玲。健美操的教育功能与艺术欣赏[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5(1).
[2]吴平。健美操对体质弱势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4,34(6).
[3]郭瑞平。健美操文化及其社会价值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7(5).
[4]王跃慧。浅析时尚健美操在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中的作用[J].学周刊,2015,(4).
[5]李沛,马鸿韬,孟宪君,等。健美操概念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0).
艺术教育与美育范文 篇四
[关键词] 《一曲难忘》;电影音乐;钢琴教育;审美价值;教育价值
影视作为视听结合的综合艺术,具有易接受性、娱乐性、受众广泛的特点。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音乐已经成为电影语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精美的电影配乐不但增强了电影的艺术审美价值,也起到了传播和普及音乐艺术、提高受众音乐欣赏水平的作用。电影作为一种音乐教育资源,也吸引了钢琴教学工作者的极大关注。1945年上映的影片《一曲难忘》由查尔斯·维多执导,并获第奥斯卡最佳音响、最佳剪辑、最佳音乐等六项提名。影片是一部关于“钢琴诗人”肖邦生平的故事片,片中描写了19世纪20年代沙皇铁蹄践踏着肖邦的祖国波兰,肖邦流亡巴黎并取得事业成功,其后为援助在祖国浴血奋战的仁人志士他巡回演出筹资,直至劳累和病痛夺去他的生命。这部影片中的音乐、剧情与人物描写相结合,是钢琴艺术的极佳教育素材。影片配乐中大量引用肖邦的经典钢琴曲,使影片具有极高的音乐审美价值。并且,从学生审美与教育需求、增强学生对钢琴曲的理解与认知、培养学生高尚的艺术情操等角度上看,该影片也同时具有很高的音乐教育价值。本文从这两方面来探讨影片在钢琴教育中的应用。
一
《一曲难忘》引用了肖邦多部经典钢琴曲,如《降A大调波罗乃兹舞曲》《E大调练习曲》《革命练习曲》等。片中情节与音乐的默契配合,使音乐在调动情感上的作用表现得更加突出,音乐有力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观众在欣赏影片的同时,得到了很好的音乐审美体验。
影片从片头字幕出现,背景中《降A大调波罗乃兹舞曲》奏起,这支乐曲是肖邦创作众多波罗乃兹舞曲中的一首,也是肖邦的代表作之一。该舞曲作为主题曲贯穿影片始终,在片中以各种形态多次出现,其磅礴的气势、铿锵的旋律契合了肖邦在片中爱国者、革命者的形象,歌颂了祖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片头音乐是《降A大调波罗乃兹舞曲》的一部分,其他部分在片中随情节发展得到了完整的演绎。肖邦流亡巴黎后,埃尔斯纳向出版商费耶尔极力推荐肖邦,可费耶尔却不感兴趣。这时悠扬的钢琴声从屋外传来,正是《降A大调波罗乃兹舞曲》,肖邦的音乐得到了当时已经成名的年轻钢琴家李斯特的赞叹。邂逅的二人因音乐而惺惺相惜,背对背坐在两架钢琴前的二人形成合奏,由肖邦一手弹主音部而李斯特一手弹辅音部,二人在合奏同时分别腾出一只手从背后互握,完成了两位音乐大师初次见面的历史性握手。而乐曲在二人配合下奔流而出,极大地调动了观众的热情,亦加深了主题曲在观众心中的印象。该曲在肖邦首次巴黎音乐会上公演,当天他却收到了战友为掩护自己出境而牺牲的噩耗。在弹奏《降A大调波罗乃兹舞曲》时,肖邦仿佛看到了战友殷红的鲜血,悲愤的他难以继续演奏,迈着沉重的步伐离开了会场。音乐仿佛是为战友哀鸣,诉说着波兰人民在沙皇铁蹄蹂躏下的苦难。在肖邦与恋人乔治·桑隐居期间他对这支曲子不断修改,在与乔治·桑就革命问题争执时,这首乐曲被肖邦反复弹奏。在拒绝乔治·桑劝阻后,投身巡回演出的肖邦为祖国同胞的革命行动筹款,从罗马到柏林再到阿姆斯特丹……终于,在巴黎演出时,他最后一次弹奏《降A大调波罗乃兹舞曲》,体力衰弱之极的他倒下了。《降A大调波罗乃兹舞曲》作为主题曲倾诉了肖邦对祖国的满腔热爱,也成为观众久久难以忘怀的一曲。
除了《降A大调波罗乃兹舞曲》,影片中出现的《E大调抒情练习曲》也是广为人知的作品,在片中这段乐曲用来渲染肖邦和乔治·桑的浪漫的恋情。《E大调抒情练习曲》特别明显地表现出了浪漫派钢琴风格的基本特征——追求鲜明的色彩和丰富的感情,同时展现了客居法国的肖邦对祖国的深切思念之情。[1]在乔治·桑初次帮助困顿的肖邦时,这首爱情主题曲就为他们二人奏起。在乔治·桑的家庭音乐会上,乔治·桑和李斯特欺骗了在场的听众,在所有的灯烛熄灭的情况下,以肖邦代替李斯特演奏,优美的琴声使众人陶醉。在乔治·桑用闪亮的烛光把演奏者肖邦照亮后,掌声雷动,人们欢迎着这个天才。《E大调抒情练习曲》明丽的旋律伴随着相恋的二人在鸟语花香的乡间住所诺昂,他们二人形影不离,爱情滋润下的乔治·桑完全无法忍受失去肖邦,她极力反对肖邦的巡回音乐会,这里《E大调抒情练习曲》作为爱情主题的音乐与爱国主题的《降A大调波罗乃兹舞曲》交替响起,正如肖邦在国家与爱情之间的挣扎。
影片中另一首脍炙人口的乐曲是《革命练习曲》,是肖邦在去巴黎的途中得知华沙起义失败而作,就像一把利剑直指沙俄侵略者。《革命练习曲》第一次出现是在一位公爵的家庭音乐会上,肖邦看到沙皇派驻波兰的总督坐在宾客的上座,愤怒的他走到总督面前,义正词严地宣布:“我不在沙皇刽子手面前弹琴。”说完拂袖而去。《革命练习曲》恰在这时响起,乐曲如号角般的音响击打在侵略者的心头,接着滚滚如雷声般描绘了爱国之士风起云涌的斗争,继而是低沉的乐曲表现对革命形势的忧虑,但最后归于坚定的尾段表达了肖邦对革命终会成功的信念。这段乐曲在公爵的满座嘉宾惊愕无语的沉默气氛中喷薄而出,以排山倒海的气势冲击着观众的听觉,使肖邦的形象更加高大、丰满。此外,《革命练习曲》在影片中多次伴随着肖邦的战友出现,也体现出《革命练习曲》是为革命斗士而作。肖邦在公爵家庭音乐会弃演之后,惹来了杀身之祸,一筹莫展之际,战友伸出援手,帮助他离开波兰逃往巴黎,这时《革命练习曲》由低回渐强,象征着肖邦命运的峰回路转,在他成功逃离时乐曲达到新的高度,预示肖邦将要开始崭新的旅程。当肖邦巴黎首演获知战友牺牲的噩耗时,《革命练习曲》在背景中亦变得低沉,而在肖邦为祖国募捐的音乐会上,《革命练习曲》则像战友一样陪伴他,为祖国继续奉献着自己的力量。《革命练习曲》奔腾的旋律诠释了肖邦的革命热忱和坚定信心。可见,影片中的钢琴曲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适宜作为钢琴教学资源。
二
视听语言相结合的电影作为钢琴教育素材,还有利于解决对独立音乐作品教育的抽象性,更利于学生的接受。有调查显示大学生上网观看影视作品的占60%以上。作为最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最大众化的影视艺术,它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进行思想和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综合感知能力、提高艺术审美修养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因此,教师首先需要做的工作便是寻找到合适的电影素材,从学生的接受角度、审美习惯出发,选择经典的影视剧为教学材料,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一曲难忘》正是具有这样艺术教育价值的典型电影作品。
首先,这部电影从音乐到内容都十分契合钢琴学习者的审美要求与教育要求。该电影的主角便是世界著名的钢琴家,被艺术界称做“钢琴诗人”的肖邦。作为19世纪欧洲音乐浪漫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他把一生都奉献给自己热爱的音乐事业,并有大量优秀的钢琴曲留世,成为许多后来者学习、借鉴与欣赏的珍贵素材。影片《一曲难忘》向观众讲述的正是肖邦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和呕心沥血的艺术生涯。这对于每一个钢琴艺术的学习者来说,是最为合适不过的音乐启蒙教育。肖邦从一个出生于贫苦家庭、默默无闻的平凡人,历尽艰难,几经波折,依靠自己对音乐的热爱、勤奋与坚持,最终成长为人人敬仰的世界级钢琴大师。这一音乐世界的领路人,对于那些充满了音乐理想并为之奋斗的年轻人来说,具有很强的激励、引导与教育作用。音乐中的人生,人生中的音乐两者互相映照,令人感慨难忘。
其次,电影音乐与故事情节、演员的精彩演绎融合得丝丝入扣。很多曲目对于学生来说都十分熟悉,它们与特定的环境融合在一起,产生不同的艺术表现力与欣赏体验。如,肖邦在巴黎出版商费耶尔家里偶遇早已成名的李斯特。而此时,李斯特正弹奏着肖邦作曲的《降A大调波罗乃兹舞曲》,并询问该曲作者。两个人因音乐而获得心灵上的相通,合奏了这一曲目。琴声节奏明朗,轻快,充满了友好、和谐与欢乐的气氛。而同样是这首曲子,当它出现在后来的音乐会上时,其情感与风格却大相径庭。那是正值音乐会当天,肖邦得知朋友为了掩护自己逃脱被捕而牺牲了性命。他悲愤、痛苦地在音乐会上弹奏了这曲被誉为“波兰精神”的《降A大调波罗乃兹舞曲》,然而强烈的情绪淹没了肖邦的整个身心,使他一度不能自已而暂停演奏,曲风也从哀伤徒然变为激昂。最终,他留下未完成的钢琴曲,沉重离场。这些特定的场面,赋予了钢琴曲以不同的情感色彩,具有鲜明的人格特征,给人以不同的审美体验,进而使学生对音乐产生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认识。这部获得奥斯卡多个奖项的影片,对于教学接受者来说是一场难得的视听享受。整部影片洋溢着时而舒缓悠扬、时而激情迸发、时而沉静压抑的钢琴曲。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克服抽象音乐教学的枯燥与平淡。在电影衬托下,钢琴曲被赋予了鲜明的人格化特征,营造出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感性空间。
最后,这部电影对培养学生高尚的艺术情操也富有重要意义。教学钢琴、演奏钢琴,不仅是在进行一种高雅的纯粹艺术活动,而且也是在进行一种高尚的人格教育与塑造工作。[3]
在高校钢琴教学中,强调专业教学与陶冶学生的高尚的艺术情操相结合,对于学生的成长与事业的成功都具有关键性意义。在《一曲难忘》中,涉及此类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肖邦在成长过程中,始终将自己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怀有浓厚的爱国热情,他对敌人的恨与对知己、师长的爱都是如此强烈和真实。他面对“沙皇屠夫”无所畏惧,慨然拒绝为其演奏;为了支持同胞们的革命行动,他呕心沥血,为其募捐,直至生命终结。他用音乐作为自己的语言,将自己毫无保留地奉献给音乐事业和自己的国家、同胞。肖邦用自己的音乐实现了人生价值,也为其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与敬仰。影片所折射出这位伟大音乐家的精神力量,涤荡、冲击着学生心灵,使其感受到当音乐与高尚的品性结合在一起所生发出的无穷魅力。通过观赏该影片,教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和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对学生进行人格和爱国情感的教育,全面提高音乐专业学生素养。
影片《一曲难忘》不仅体现出丰富的音乐审美价值,更具有突出的音乐教育价值。观看《一曲难忘》使学生在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同时,产生对钢琴音乐的认同和激发学习钢琴的强烈兴趣。本文仅以影片《一曲难忘》探讨了电影在钢琴教育中的作用,以期对丰富钢琴教学手段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大麟。影片《一曲难忘》中的肖邦和他的音乐[J].当代电影,1998(03).
[2] 李淑银。影视资源与大学生美术教育[J].电影文学,2010(17).
艺术教育与美育范文 篇五
关键词: 艺术教育 幼儿教学 改进对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艺术教育在人们心中的地位逐步的提高。艺术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备受人们的关注。但人们对于艺术教育的理解过于片面,只是单纯地通过兴趣班学习,并没有对其进行深入的理解。
一、艺术教育的含义
艺术教育是指以幼儿现有的身心发展水平为基础,通过艺术的形式对幼儿的音乐、美术及文学等方面进行适当的艺术教育,以各种不同的艺术方式感染幼儿,并挖掘幼儿对美的感知力、创造力和认知力,培养幼儿优良的道德情操和文明行为,使之身心得以健康快乐地成长。幼儿艺术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幼儿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
二、艺术教育的意义
1.艺术教育对幼儿审美培养的意义
审美是对艺术价值最基本的判断,其主要功效之一是培育幼儿的审美兴趣和审美能力。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艺术教育将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作为重点,然后通过各种活动把不同的艺术形式、内容巧妙地融为一体,让幼儿在艺术活动实践中获得相应的知识,增强审美能力,陶冶艺术情操,从而达到审美育幼的目的。例如通过轻音乐优雅与舒缓的节奏,使身心得到放松;通过摇滚激情与动感的节奏,可以使人变得亢奋。
2.艺术教育对幼儿个性养成的意义
艺术教育称得上是一种心灵教育,它与语言截然不同,语言可以直接要求儿童做某些事,而艺术教育通过不同的艺术活动,用艺术的内在的吸引力感染儿童,让幼儿亲自感悟在艺术活动中所体会到的愉悦、收获、美好,从而达到引导儿童个性的发展、认识自我价值的目的。一些教育学家调查发现,大部分从小培养钢琴学习的儿童,个性比较文静。
3.艺术教育对幼儿人格养成的意义
在人们的传统思想里,普遍认为幼儿人格培养与思想道德教育有直接的联系,往往忽视幼儿的艺术教育,然而艺术教育是完美人格得以形成的基石。艺术教育不仅能保护和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在对幼儿人格形成方面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幼儿期,是形成价值体系的关键时期,这种价值体系往往构成人格内容的深层结构。所以在这个关键期,我们必须探讨合适儿童人格成长的教育方式。
三、艺术教育面临的问题
1.传统化的艺术教育观念
大部分家长的艺术观念过于传统,比如许多人简单地认为进行美术的学习是在进行绘画。幼儿的美术教育,就是让幼儿学会怎样绘画是相等的。实际上美术不是绘画,两者更不能相提并论。所以艺术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学会一门艺术技巧,更是让幼儿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真正的艺术是与精神相结合的。
2.过于枯燥的艺术教育方式
根据一些调查结果,发现不少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方式过于模式化,比如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先展示规范动作,然后让幼儿跟着所谓的规范动作一起跳,最后由教师评价哪位小朋友跳得更像,谁的动作更到位,谁的节奏感更强,幼儿无法真正参与舞蹈,肢体的语言表达能力无法得到提高。这样的定式思维教育方法过于死板和机械化,无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兴趣。这不仅抵制幼儿思维的开发,还扼杀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极大地约束幼儿对艺术的领悟能力。
3.艺术教育方面的师资力量缺乏
在现代教育方式中,教师是幼儿获得知识最重要的途径,特别是在幼儿艺术教育中,教师是幼儿获取艺术知识与技能的重要启迪者。可是现在许多就职的幼儿教师,并非专业的艺术类院校毕业的。因为没有接受过艺术类教育的理论课程指导,教师无法系统地规划艺术教育课程,不能很准确地把握艺术教育的学科重点,难以正确地指导儿童进行艺术教育的实践活动。在幼儿艺术教育过程中,教师很可能会因为缺少相应的专业知识,导致无法从整体上带动幼儿思维的转动,也无法引导幼儿领悟真正的艺术理念,更无法及时察觉幼儿的艺术天赋。
四、幼儿艺术教育的改进对策
1.转变幼儿艺术教育的老旧思想
人们应该把对艺术教育的观念由“世俗式”逐步转变为“启蒙式”,通过加大社会和网络对艺术教育的宣传力度,逐渐扩充人们对艺术教育的认知,使之真正了解艺术教育的深层意义和艺术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看待艺术教育的观念,尊重艺术与艺术教育,让家长与老师正确引导孩子,激发孩子对艺术的兴趣,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艺术教育方式多样化
幼儿艺术教育应根据不同时期的幼儿特征,选择艺术教育方式。如今因材施教的教育观念已经在人们的心里根深蒂固,幼儿艺术教育应跟随着时代的发展,推陈出新。艺术教育课程设计必须根据幼儿不同年龄段的实际情况与实际能力,以实施相应的艺术教育。在教育方式上要把理念与现实相结合,学会变通,教师可以在艺术教学时,从艺术观赏的方面出发,慢慢把简单的字词、启蒙的诗歌、感人的故事加入教学,这样不仅可以让教学方式多样化,还可以使幼儿通过艺术对各种知识做到融会贯通,促进身心的共同成长。
3.提高幼儿艺术类教师的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的强弱是决定一个幼儿园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除了提高艺术类幼儿教师的引进力度以外,还要对已有的艺术类幼儿教师进行相关的专业艺术培训,支持鼓励教师去有关的艺术学院学习,同时园方不定期地邀请一些艺术教育名师来园给教师进行指导或开讲座。另外,教师也要在空闲时间,通过网络、书籍等各种渠道及手段自主学习,不断丰富和充实自己的艺术知识与技能。
参考文献:
[1]陈蕾。幼儿艺术教育的本义[J].早期教育,2→www.xuanchuanyuan.com←002,07:16-17.
[2]赵丽芳。幼儿艺术教育现状及发展思路[J].吉林教育,2014,10:117.
[3]仲霞芳。幼儿绘画教育的现状与研究[J].时代教育,2014,10:290.
艺术教育与美育范文 篇六
关键词:艺术教育;美育;情感
贯穿古今,艺术对人类文化的作用不容小觑。早期的人类艺术多以诗歌和舞蹈作为表现形式,或抒发人类情感陶冶情操,或与宗教巫术有关。即便如此,也着力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与前进。因而,对艺术的普及和发展是我们应当重视的问题,我们研究艺术教育,既需借以古人之前见,又需结合当代之实况,联系实际探讨艺术教育问题。
一、中外艺术教育问题概述
艺术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我国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开始重视艺术的普及和实施,乐是我国古代艺术的表现形式,早期的艺术教育以礼乐结合作为开端,是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重大措举。西方的艺术教育最早可追随到古希腊时期,那时的艺术多以宗教和原始巫术相关联,它们既是艺术,又是文化。
(一)中国艺术教育概述
我国从周代开始,就将礼与乐正式结合在了一起,制礼作乐,礼乐并举,成就了周公时期的和谐社会。儒家经典《周礼》规定,授教之人必须懂乐,授教内容也应与“乐”相关联,例如“礼”就是由“乐德”、“乐语”、“乐舞”三部分组成,分别指的是与乐相结合的德行、语言和歌舞。到了孔子时期,对“礼乐”的重视更为盛行。孔子列礼乐为六艺之首,提出教育应当以乐为原则,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礼乐相济”的理论基础。近代以来,我国著名学者王国维提出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将审美教育与德智教育相提并论。我国近代大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更是把德国美学家席勒的思想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相结合,提出“以美育代宗教”主张,倡导美学,还提出了实施美育的办法,但都因当时社会条件不允许而未能实现。
(二)西方艺术教育概述
西方的艺术最早盛行于古希腊时期,当时人们将诗、歌、舞结合在一起,推动了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到了18世纪,德国著名美学家席勒提出培养品格完善的人必须经过美育的熏陶,并在《美育书简》中正式提出“美育”这一概念,突出了美育在人类文化中的重要作用。近代以来,西方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开始强调科学的重要性,科学逐步取代了艺术的地位。直到20世纪20年代后,人们在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下,重新认识到艺术的重要性,艺术教育也不断被人类提及和强调。
二、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艺术促进了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艺术教育对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
(一)培养人类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
艺术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的艺术教育是指培育出有艺术技能的人,此义并非我们所谈及的艺术教育。广义上的艺术教育是指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通过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来提高人们的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力,并最终以培养出健全的审美心理为目的。当今社会,随着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科学的重视不断提高,理性的科学带给人们不断的创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便利了人类生活,但这种高物质化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带给人们巨大的精神压力,人类身心的物质和精神产生分裂,使人如同机器一般没有精神的寄托,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急需在艺术的天地中获得放松,感受艺术作品带给人们的精神愉悦,让人类身心的感性与理性达到平衡,使人类的审美心理结构的得以健全,这样才能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人的全面发展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是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平衡,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艺术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核心,不仅能够健全人的审美心理结构,对人类思维能力的提高和道德的完善也有重要作用,人的思维能力分为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两种,二者虽有区别却密不可分,逻辑思维主要应用于科学,形象思维主要应用于艺术,如果只重视其中一种,就会产生机械唯物论的偏见,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对艺术的爱好丰富和培养了他的想象力、感知力和创造力,爱因斯坦虽致力于科学研究,但在闲暇之余,也喜欢欣赏音乐和阅读小说。道德强调“真”与“善”,艺术则是“真、善、美”的统一,因而,艺术教育对促进道德的完善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艺术教育的实施,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三、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
我们实施艺术教育,首先就应该认识到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
(一)艺术基本知识的普及与艺术修养的提高
艺术的基本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完善地欣赏艺术作品,用更具体的理论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艺术创作的角度出发,充分的感受深刻的审美体验。掌握艺术的基本知识能够提高艺术修养,艺术修养是人文修养的集中体现,人文修养是全面发展的人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艺术基本知识的普及和艺术修养的提高是艺术教育的任务与目标之一。
(二)审美心理结构的健全与想象力的发挥
前面我们已经了解到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对人类的重要意义。艺术的精神活动不受时间与空间的制约,能够充分发挥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知道,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在艺术创造活动中,我们必须通过想象才能将生活素材提炼出来,构成生动的艺术画面。审美心理结构的健全和想象力的发挥是艺术教育任务和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培养完美的人格
艺术是审美情感的集中体现,艺术家将自己的思想情感注入到艺术作品当中,运用丰富的艺术媒介表现出来,人们在认真欣赏艺术作品时,联系自身经历,与艺术家产生共鸣,反省自身,使欣赏者进入到更高的精神境界,成为一名具有完美人格、全面发展的人,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这也是艺术教育的最终任务和目标。
四、结语
艺术教育以审美价值为基础,具有美学的意义和艺术的魅力。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育出具有完美人格、全面发展的人,这一类型的人是当今社会最需要的人才,它们不仅能促进科学技术的提高,还具有高尚的品格、睿智的大脑,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因此,艺术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对现阶段社会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工作,我们应大力发展艺术教育,进一步完善艺术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张黔。艺术原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艺术教育与美育范文 篇七
音乐艺术在艺术体操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对艺术体操的表演过程起着渲染气氛、陶冶观众情操的作用,而且可以加强人们对社会生活和艺术美的理解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在艺术体操的表演过程中,如若没有音乐因素添加的话,带给观众的影响是巨大的。在视觉欣赏方面虽说不会有影响,对聋哑人来说音乐的因素也不能起着决定性因素。但对正常观众来说,音乐因素的缺失导致表演的现场感没有那么强烈。对观众来说,整体氛围的渲染力不强,听觉的空白减少了观众无限的想象空间。对表演者来说,很多具体的表演动作都是根据音乐因素来起承转合的。尤其是上一个动作与下一个动作的转变是需要音乐来做提示与衔接的。因此,艺术体操中音乐因素的审美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卓越的艺术体操表演者是能够将音乐因素、动作因素、身姿因素、现场氛围等因素巧妙地相互结合在一起,并能加上表情的变化,融入其中,达到与观众浑然一体的高超境界。通过肌肉张弛有度的放松与收缩,充分展现出人的波浪美、自然美以及弹性美,从而激发艺术体操爱好者对美的更高追求。
二、艺术体操中美术因素的审美教育
美术作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且运用于生活,所以说,怎样根据学生实际经验和已学知识,构建具有强烈生命力的情感审美是美术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世界著名美术教育家赫伯•里德曾经讲过,美术的形成是同人类诞生一起发生的,无论是从历史学,还是心理学,甚至是哲学角度,都能看得到美术的影子,因此,赫伯•里德提出要把美术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并使之成为一切艺术教育的核心内容,如今看来,这种观点已得到了世界的广泛认可。所以我们时常都会听人说道“:艺术体操是活动的画,活动的雕塑。”诚然,艺术体操其实就是一个人体作画的过程。可见,在艺术体操运动中,美术教育工作是极其有必要的,它不但可以给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理念,而且学生在对美术作品进行赏析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升了自身的艺术涵养,从而加深他们对艺术形式的理解。可以这么说,美术其实就是连接艺术与实践的桥梁,也是解决艺术演变为一种形式并应用于实际的一把钥匙。在艺术体操中,学生可以通过探索、研究与发现,最终体验到自己的审美立场,并且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收集艺术信息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体操艺术形式的理解并发扬创新。通过视觉联想,将富有人体自然动作和自我表现作为基础,以节奏为中心的艺术体操动作,升华到具有美术性的造型上来。
三、艺术体操中舞蹈因素的审美教育
艺术体操的表演过程是最直接地将舞蹈因素展示出来的,观众欣赏的部分主要有表演者的优美身姿、现场的表演氛围等。艺术体操是将舞蹈的特点与体育运动完美结合在一起的表演艺术。欣赏体操表演的过程,就是欣赏艺术感受心灵净化的过程。表演者在场上的表演,或静止、或旋转、或跳跃、或伸展等动作,精妙绝伦地将体态美与体育美表现出来。体育的美学带给观众的最深刻的感受就是美的享受,也是这种体操艺术将舞蹈同体育美巧妙地相互结合,将体育艺术中的审美特点表露无遗。通过艺术体操中舞蹈基本动作和各类舞蹈组合的学习与训练,不但接受了形体美的享受,同时也是对美的认识能力提高的过程。
四、艺术体操中文化因素的审美教育
从文化的角度上来看,艺术体操也是一种文化的表现过程。从小的方面来说,艺术体操是体育文化、个人文化相互结合而展现出来的审美艺术。艺术体操中的体育文化,是指借助艺术体操这个载体来表现体育上的文化。具体来说是指体育上给人所带来的精神上的震撼力和威慑力,即顽强拼搏、持久的耐力、勇争第一的强烈的荣誉感等,都是一种体育文化。“更高、更强、更远”便是奥运会所要宣扬的体育文化。每每观看一个体育项目,都能带给观众精神动力。像最经典的篮球、足球、网球比赛最需要的是团队的合作力,取得长跑项目的冠军需要的是参赛者坚韧的耐力……这些都是一种体育文化。而个人文化,也能够通过体操艺术为载体来展现出来。个人在表演艺术体操时,给观众的第一印象就是表演者的姿态美和表演水平,这便是从表演者身上所看到的个人文化。当某个运动员技压全场后取得了艺术体操的冠军,媒体记者便开始对其进行专访报道,紧接着各大媒体便开始报道该运动员踏上艺术体操的历程。这也是一种文化因素。从大的方面来说,一项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更是凸显了国家文化。像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中国走向了世界,让全世界的人们了解并熟悉中国、熟悉北京。从北京奥运会上的体操表演,引来了一大批喜欢中国的外国游客,他们开始游览中国的大街小巷,更有甚者定居在中国,大部分外国游客回国后将中国的文化带向各个国家,这便形成了文化之间的交流。综上所述,艺术体操中的文化因素占有很大的比例,其所造成的审美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任何一种艺术形式、体育种类,其首先要保证自身形态要专业,而不是闭关锁国。让全世界人们能够接受的文化才是成功的文化,文化必定得经过传播,进入接受者这一方并能得到接受者的反馈,这便是成功的文化传播。艺术体操亦是如此,其中所体现的文化因素也需要观众能接受。
五、结语
孩子的美育教育 篇八
关键词:生活化视角;幼儿美术;现状;对策
一、背景
幼儿时期,大脑发育和智力发展较快,美术教育生活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和创新力,可以挖掘孩子的内心情感和感知能力。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可以为幼儿今后的美好生活奠定基础,可以提高幼儿对美术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幼儿美术教育有利于孩子的右脑发展,将美术教育寓于生活之中可以让孩子认识到更多新奇的事物和有趣的知识。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注重对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对美术的认知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孩子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可以让孩子从生活中感受美术、创造美术,进而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品格。
二、幼儿美术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美术教育没有针对性,没有因材施教
美术教育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美术技能教育工作对幼儿美术教育工作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美术教育工作多样化,教学内容多种多样,教学形式也不拘一格,每种美术教育模式都有优势和不足。美术教育虽多样化,但是不代表美术教育可以随意化,也不代表美术教育应该标准化或者模式化。较多的美术教育内容单一,教学方式单调,一些美术教学方法偏离了教育基本要求;一些美术教育工作者没有认真观察幼儿的性格特征和喜好,教学内容过于单一,教学方式死板,没有因材施教,缺少针对性的指导教育,无法对幼儿美术感知和美术能力的提高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2.教育过程中充斥了过多的评价,美术标准要求明显
在幼儿教育阶段,教师应给予孩子更多的思考和辨析的机会,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发掘并感知生活中的美,教师的角色应该是一个陪伴者,或者是一个朋友和引路人,而不应是一个独裁者。但就目前幼儿美术教育工作现状来看,部分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设定美术标准,并主观臆断地评价孩子的作品,往往从直观的角度来理解孩子的美术表现,没有充分发挥想象力和理解力,仅仅将孩子的成果视作一份作业而不是作品,对待美术教育缺少一种神圣感。少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喜欢评价孩子的美术成果,或者定义孩子本身,对幼儿的心理和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没有尊重孩子的意愿,也没有将孩子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部分教师还对美术设定了标准,并根据标准来规范孩子的创造力,阻碍了孩子美术思维的拓展和创新。
三、优化幼儿美术教育工作的措施和对策
1.从生活入手,将生活材料用于美术教育中
以生活的视角,优化幼儿美术教育工作。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搜集美术教育材料。教师要积极从生活中发现美术,提高自己的美术创造能力,积极搜集生活材料,并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将生活材料用于幼儿美术教育工作中。同时,要注重美术知识教育的简单化,幼儿教育不应该采用学术化的教学方式。还应该引导幼儿根据生活中的具体材料展开想象,可以用生活材料的颜色、形状和性质等因素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切忌美术教育的弄虚作假,提高美术教育工作的实用性。
2.美术教育要体现生活的美,体现美术的魅力
我国拥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历史,民间艺术形式众多。每一种民间艺术都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每一种艺术形式都值得传播和延续,都蕴含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美术魅力。教师可以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设备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从而展示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可以搜集相关的小故事,讲解美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学习的自主性,以便实现美术生活化的教育目的和效果。教师还应该在生活中融入美术因素,可以课后作业的形式要求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找寻自己感兴趣的美术元素,并激发幼儿的联想能力,从而达到自我创造的教学效果。
3.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
孩子的美育教育 篇九
在美国,餐桌教育是育儿内容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相比于中国人把喂饱孩子放在首位,他们更重视“吃饱”以外的其他事情。
大多数美国孩子从两岁起开始学习用餐礼仪:吃饭细嚼慢咽,不能发出声音,刀叉不能敲盘子,即使不小心发出声响,也必须跟在座的所有人说声“对不起”。在餐桌上照顾别人的感受,是美国孩子很重要的一课,除了不影响到他人就餐,还要考虑到他人的感受,因为喜欢某道菜而放肆吃,这是不被允许的。大一点的孩子还会帮助父母做一些餐前准备,餐后收拾,减轻父母负担的同时,也让孩子有一种家庭参与感,学到一些接待客人的餐桌礼仪。
这一点对于中国父母来说会觉得不可思议!几乎每个中国孩子都明白:“我现在不吃也不要紧,反正家里的厨房24小时为我开着,我饿了自然会有人给我东西吃。”他们没有主动进食的概念,也不会遵守严格的用餐时间,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父母常常抱怨孩子不爱吃饭的原因。
对于美国人来说,餐桌不仅仅是教育孩子的地方,更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的最温馨场所。美国父母非常重视与孩子的就餐时光,无论平常百姓还是国家总统,都会把和家人的团聚看得比任何事情都更重要。下班回家后,每个人都急匆匆地往家赶,为的就是一家人能围坐在餐桌旁,享受一顿愉快的晚餐。
可能我们很多父母都没有意识到,一家人一起准备、一起享用、一起交谈是多么幸福的事情。中国人的早餐内容丰富,却很少和家人一起享用。我们经常在早餐摊上吃,或者把早餐打包带走。即使在家里吃,也经常是孩子吃饭,妈妈忙着收拾书包。于是,美好的早餐时光就这样被匆忙消耗掉了。美国人的早餐很简单,各种麦片圈圈泡在牛奶里,就是一顿。但是,一家人一定要坐在一起,慢慢享用。尤其是周末的早上,爸爸坐在餐桌旁看报,妈妈给每个人的盘子里放入一个鸡蛋或几片培根,孩子们给每个人的杯子里倒上橙汁,这是很常见的场景。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家人在一起聊天、谈心、说笑,美好的一天就从那一刻开始。孩子从餐桌上学习到互相协作的精神,感受到彼此之间的默契,享受吃饭的乐趣。更重要的是,比起一顿美味精致的早餐,他们更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与父母的沟通和他们之间的那份亲密无间。
阅读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时创造。上面就是宣传员给大家整理的9篇浅谈教学中的美育,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美育的相关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