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次膺,莱州人”阅读答案及翻译
辛次膺,莱州人。幼孤,从母依外氏王圣美于丹徒。俊慧力学,日诵千言。甫冠,登政和二年进士第,历官为单父丞。值 山东乱,举室南渡。用参政孟庾荐,召对,奏“用人贵于务实,施令在于必行。愿敕郡邑省耕薄征,务农抑末。”见高宗于建康行宫,首言救世之弊,上称善,敕以所奏榜朝堂。
绍兴间,擢右正言。奏:“愿阅兵将,亲简拔,揽恩威之柄,使人人知朝廷之尊。左右近习,久则干政,愿杜其渐。”又奏:“今主议者见小利忽大计,偏师偶胜,遽思进讨,便谓攻为有余;警奏稍闻,首陈退舍,便谓守为不足。愿严纪律,谨烽燧,明间探。”上皆信纳。王伦使北请和,次膺言:“宣和海上之约,靖康城下之盟,口血未干,兵随其后。今日之事当识其诈。”
时秦桧在政府,为其妻兄王仲薿叙两官。次膺劾仲薿奴事朱勔,投拜金酋,罪在不赦。又劾知抚州王唤违法佃官田,不输租。唤,桧之妻兄也。章留中。次膺再论之曰:“近臣奏二人,继闻追寝除命,是皆桧容私营救,陛下曲从其欲,国之纪纲,臣之责任,一切废格。借使贵连宫掖,宠任非宜,臣亦得论之,而大臣之姻娅,乃不得绳之耶?望陛下奋乾刚之威,戒蒙蔽之渐。”
求去,除直秘阁、湖南提刑。金好成,次膺极愤慨,痛谏曰:“臣近观邸报,乃知朝廷遽欲屈己称藩,臣未知其可。‘父之仇不与共戴天,兄弟之仇不反兵’。弃仇释怨,降万乘之尊以求说于敌,天下之人,果能遂亡怨痛以从陛下之志乎?”书奏,不报。金陷三京。
次膺罢,奉祠。秦桧以其负重名,欲先移书,当稍收用,次膺笑而不答。阅十六年,贫益甚,亡毫发求于人。桧死,起知婺州,擢权给事中。丁母忧,乞纳禄。后孝宗即位,手诏趣召。历御史中丞、同知抠密院事,后拜参知或事。以疾力祈免。乾道六年五五月卒,年七十九。
次膺孝友清介,立朝謇谔。仕宦五十年,无丝毫挂吏议。为政贵清静,先德化,所至人称其不烦。善属文,尤工于诗。
(选自《宋史 》本传,有删改)
4.下面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今主 /议者见小利/忽大计偏/师偶胜/遽思避讨/便谓攻/为有余警/奏稍闻/首陈退舍/便请守/为不足愿/严纪律/谨烽燧/明间探
B.今主议者/见小利忽大计/偏师偶胜/遽思避讨/便谓攻为有余/警奏稍闻/首陈退舍/便谓守为不足/愿严纪律/谨烽燧/明间探
C.今主/议者见小利忽大计/偏师偶胜/遽思避讨/便谓攻/为有余警/奏稍闻/首陈退舍/便谓守/为不足愿/严纪律/谨烽燧/明间探
D.今主议者/见小利忽大计/偏师偶胜/遽思避讨便谓攻/为有余/警奏稍闻/首陈退舍便谓守/为不足/愿严纪律/谨烽燧/明间探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 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宋元明清时期,一般是指会试及第者。
B.绍兴:南宋高宗的年号,帝王年号纪年法是中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法之一。国君改用新的年号称为“改元”。
C.邸报:古代地方长官在京师设邸,邸中传抄皇帝谕旨、臣僚奏章,边防战报等报给地方长官。唐时已有,宋始称“邸报”。
D.丁……忧:也称“丁……艰”,指遭逢父母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内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
6.下列关于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
A.辛次膺是南宋名臣,他年轻时不仅聪慧俊朗,而且勤勉努力、日诵千言,刚刚二十岁就考中了进士。他善写文章,尤其擅长写诗。
B.辛次膺力主抗金,曾劝谏高宗接受宣和、端康年间的教训,不要因与金议和而遭受欺诈。在宋金和约达成后,他极其愤慨、反对。
C.辛次膺不畏强权,针对秦桧利用职权为其姻亲加官,奏章弹劾,历数秦桧妻家族投降金朝、佃占官田的无耻行径,建议予以严惩。
D.辛次膺刚正不阿,终因势单力薄被秦桧忌害。罢官赋闲长达十六年,他虽生活困苦但绝不屈服。直到孝宗即位,他才被再次起用。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投语。(10分)
(1)借使贵连宫掖,宠任非宜,臣亦得论之,而大臣之姻娅,乃不得绳之耶?(5分)
(2)弃仇释怨,降万乘之尊以求说于敌,天下之人,果能遂亡怨痛以从陛下之志乎?(5分)
参考答案
4.B
5.A(宋元明清时期,“进士”一般是指殿试及第者。)
6.D(“直到孝宗即位,才被再次起用”不准确,原文说“桧死,起 知婺州,擢权给事中”是高宗朝的事情。)
7.(1)假使是和皇室宫廷有关联的贵戚,得到皇帝的偏爱与信任不适宜,我也一定要弹劾他,而对于朝中大臣的姻亲,竟然不能够将他约束了吗?(“借使”、“宠任”、“论”、“绳”,句意通顺,各1分,共5分,意思对即可)
(2)陛下放弃仇恨,宽释怨怼,使您这万乘之尊的帝王身份降下来来取悦仇敌(金朝),天下的百姓,果真就能消除他们的怨痛来遵从陛下的志向吗?(“降”、“说”、“果”、“从”,句意通顺,各1分,共5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辛次膺,字起季,莱州人。幼年丧父,跟着母亲依附外祖父王圣美家住在丹徒。辛次膺清俊聪敏,勤于学习,每日诵读诗书都达到一千多字。刚刚弱冠(二十岁),就考中政和二年进士,历任官职做到单父县丞。时逢山东大乱(公元1128年,金人进攻山东,北宋刘豫任知济南府,他见北方大乱,杀勇将关胜而降,山东大乱),举室南渡。借助参政孟庾的推荐,宋高宗召见他令他回答有关政事、经义等方面的问题。辛次膺奏言“(皇帝)用人贵于人要务实,施令在于必定实行。希望皇帝敕令各郡邑视察农耕减轻征税,各地要重视农业抑制商业。”辛次膺后来在建康行宫拜见高宗,首先言及解决当世的弊病,皇帝听了认为很好,敕令将他所走的奏章张贴在朝堂之上 。
高宗绍兴年间,擢官担任右正言。他上奏说:“希望皇帝亲阅兵将,亲自选拔将领,皇帝需要抓揽住施及恩威的权柄,使人人都知道朝廷的尊严。倘若皇帝周边亲信大臣熟悉军事,久久而久之则会造成亲信干政的弊病,希望皇帝杜绝这样逐步渐染的苗头。”辛次膺又上奏说:“如今朝廷中主张议的人,见到小利就忽视大计,在主力军翼侧协助作战的部队偶一胜利,便急忙想着进讨敌人,自以为攻击敌人是绰绰有余,警戒的奏章刚刚听说,便首先陈奏退舍 主张,说是坚守是不足取的,希望皇帝能够让军队严明纪律,认真注意烽燧的警戒,审明间谍密探。”皇帝都予以采纳。王伦出使北方金朝请求议和,辛次膺进谏曰:“宣和年间我朝与金朝签订海上之约,靖康年间我朝与金朝的城下之盟,条约都是刚刚签订完毕,金兵紧接着就来了。如今两朝议和应当明辨北朝得为欺诈。”
当时秦桧在朝廷任宰相,他为妻子的伯父王仲薿加叙两官。辛次膺上疏弹劾王仲薿曾经奴事奸臣朱勔,后来又投拜金朝,罪在不能赦免的。又弹劾抚州知府王唤违法租赁官田,不交纳租税。王唤,是秦桧妻兄。他的奏章留在宫中,没有回复。辛次膺再论此事说:“近来臣奏王仲薿、王唤二人,接着听闻皇帝追停原来授官的任命,这些都是秦桧纵容私心加以营救的,陛下不顾事实,听任他的愿望,国家的纪纲,臣子的责任,一切都搁置而不实施了。假使是和皇帝宫廷有关连的贵戚,得到皇帝的偏爱信任不适宜,我也一定弹劾他,而对于朝中大臣的姻亲,皇帝竟然不能够将他约束吗?希望陛下奋起您的乾刚之威,惩戒被蒙蔽的端倪。”
辛次膺请求去职,担任直秘阁、湖南提刑。宋金和约修成,辛次膺听说后极其愤慨,痛谏说:“臣近来观看邸报,才知到朝廷突然委屈自己向金朝自称藩国,臣不知这样做对不对。古语说‘父之仇不报不与敌人共戴天,兄弟之仇不报不撤兵’。陛下放弃仇恨,宽释怨怼,使您这万乘之尊的帝王身份降下来来取悦仇敌(金朝),天下的百姓,果真就能消除他们的怨痛来遵从陛下的志向吗?”书奏,朝廷没有回复。不久,金朝攻陷宋的三座城。
辛次膺罢官后,奉祠(宋代设宫观使、判官、都监、提举、提点、主管等职,以安置五品以上不能任事或年老退休的官员等)。秦桧因为辛次膺身负大名,想先移书(发送公告),然后渐渐地收用辛次膺,辛次膺看了后,笑而不答。辛次膺罢官过了十六年,贫困的厉害,但没有一丁点儿央求于人。秦桧死后,辛次膺才起知婺州,不久升迁代理给事中。遭遇母丧,请求纳禄(辞官)。后来孝宗即位,手诏急促召见辛次膺。后来辛次膺历任御史中丞、同知枢密院事,最后拜参知政事,他因为有病极力请求辞官。乾道六年闰五月去世,享年七十九。
辛次膺孝友清介,立朝正直敢言。他做官五十年,没有丝毫被处分定罪的拟议。他为政强调清静,注重首先要以德化人,所到之处的百姓都称他不繁文缛节。辛次膺善写文章,尤精通诗歌。
绍兴间,擢右正言。奏:“愿阅兵将,亲简拔,揽恩威之柄,使人人知朝廷之尊。左右近习,久则干政,愿杜其渐。”又奏:“今主议者见小利忽大计,偏师偶胜,遽思进讨,便谓攻为有余;警奏稍闻,首陈退舍,便谓守为不足。愿严纪律,谨烽燧,明间探。”上皆信纳。王伦使北请和,次膺言:“宣和海上之约,靖康城下之盟,口血未干,兵随其后。今日之事当识其诈。”
时秦桧在政府,为其妻兄王仲薿叙两官。次膺劾仲薿奴事朱勔,投拜金酋,罪在不赦。又劾知抚州王唤违法佃官田,不输租。唤,桧之妻兄也。章留中。次膺再论之曰:“近臣奏二人,继闻追寝除命,是皆桧容私营救,陛下曲从其欲,国之纪纲,臣之责任,一切废格。借使贵连宫掖,宠任非宜,臣亦得论之,而大臣之姻娅,乃不得绳之耶?望陛下奋乾刚之威,戒蒙蔽之渐。”
求去,除直秘阁、湖南提刑。金好成,次膺极愤慨,痛谏曰:“臣近观邸报,乃知朝廷遽欲屈己称藩,臣未知其可。‘父之仇不与共戴天,兄弟之仇不反兵’。弃仇释怨,降万乘之尊以求说于敌,天下之人,果能遂亡怨痛以从陛下之志乎?”书奏,不报。金陷三京。
次膺罢,奉祠。秦桧以其负重名,欲先移书,当稍收用,次膺笑而不答。阅十六年,贫益甚,亡毫发求于人。桧死,起知婺州,擢权给事中。丁母忧,乞纳禄。后孝宗即位,手诏趣召。历御史中丞、同知抠密院事,后拜参知或事。以疾力祈免。乾道六年五五月卒,年七十九。
次膺孝友清介,立朝謇谔。仕宦五十年,无丝毫挂吏议。为政贵清静,先德化,所至人称其不烦。善属文,尤工于诗。
(选自《宋史 》本传,有删改)
4.下面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主 /议者见小利/忽大计偏/师偶胜/遽思避讨/便谓攻/为有余警/奏稍闻/首陈退舍/便请守/为不足愿/严纪律/谨烽燧/明间探
B.今主议者/见小利忽大计/偏师偶胜/遽思避讨/便谓攻为有余/警奏稍闻/首陈退舍/便谓守为不足/愿严纪律/谨烽燧/明间探
C.今主/议者见小利忽大计/偏师偶胜/遽思避讨/便谓攻/为有余警/奏稍闻/首陈退舍/便谓守/为不足愿/严纪律/谨烽燧/明间探
D.今主议者/见小利忽大计/偏师偶胜/遽思避讨便谓攻/为有余/警奏稍闻/首陈退舍便谓守/为不足/愿严纪律/谨烽燧/明间探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 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宋元明清时期,一般是指会试及第者。
B.绍兴:南宋高宗的年号,帝王年号纪年法是中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法之一。国君改用新的年号称为“改元”。
C.邸报:古代地方长官在京师设邸,邸中传抄皇帝谕旨、臣僚奏章,边防战报等报给地方长官。唐时已有,宋始称“邸报”。
D.丁……忧:也称“丁……艰”,指遭逢父母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内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
6.下列关于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辛次膺是南宋名臣,他年轻时不仅聪慧俊朗,而且勤勉努力、日诵千言,刚刚二十岁就考中了进士。他善写文章,尤其擅长写诗。
B.辛次膺力主抗金,曾劝谏高宗接受宣和、端康年间的教训,不要因与金议和而遭受欺诈。在宋金和约达成后,他极其愤慨、反对。
C.辛次膺不畏强权,针对秦桧利用职权为其姻亲加官,奏章弹劾,历数秦桧妻家族投降金朝、佃占官田的无耻行径,建议予以严惩。
D.辛次膺刚正不阿,终因势单力薄被秦桧忌害。罢官赋闲长达十六年,他虽生活困苦但绝不屈服。直到孝宗即位,他才被再次起用。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投语。(10分)
(1)借使贵连宫掖,宠任非宜,臣亦得论之,而大臣之姻娅,乃不得绳之耶?(5分)
(2)弃仇释怨,降万乘之尊以求说于敌,天下之人,果能遂亡怨痛以从陛下之志乎?(5分)
参考答案
4.B
5.A(宋元明清时期,“进士”一般是指殿试及第者。)
6.D(“直到孝宗即位,才被再次起用”不准确,原文说“桧死,起 知婺州,擢权给事中”是高宗朝的事情。)
7.(1)假使是和皇室宫廷有关联的贵戚,得到皇帝的偏爱与信任不适宜,我也一定要弹劾他,而对于朝中大臣的姻亲,竟然不能够将他约束了吗?(“借使”、“宠任”、“论”、“绳”,句意通顺,各1分,共5分,意思对即可)
(2)陛下放弃仇恨,宽释怨怼,使您这万乘之尊的帝王身份降下来来取悦仇敌(金朝),天下的百姓,果真就能消除他们的怨痛来遵从陛下的志向吗?(“降”、“说”、“果”、“从”,句意通顺,各1分,共5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辛次膺,字起季,莱州人。幼年丧父,跟着母亲依附外祖父王圣美家住在丹徒。辛次膺清俊聪敏,勤于学习,每日诵读诗书都达到一千多字。刚刚弱冠(二十岁),就考中政和二年进士,历任官职做到单父县丞。时逢山东大乱(公元1128年,金人进攻山东,北宋刘豫任知济南府,他见北方大乱,杀勇将关胜而降,山东大乱),举室南渡。借助参政孟庾的推荐,宋高宗召见他令他回答有关政事、经义等方面的问题。辛次膺奏言“(皇帝)用人贵于人要务实,施令在于必定实行。希望皇帝敕令各郡邑视察农耕减轻征税,各地要重视农业抑制商业。”辛次膺后来在建康行宫拜见高宗,首先言及解决当世的弊病,皇帝听了认为很好,敕令将他所走的奏章张贴在朝堂之上 。
高宗绍兴年间,擢官担任右正言。他上奏说:“希望皇帝亲阅兵将,亲自选拔将领,皇帝需要抓揽住施及恩威的权柄,使人人都知道朝廷的尊严。倘若皇帝周边亲信大臣熟悉军事,久久而久之则会造成亲信干政的弊病,希望皇帝杜绝这样逐步渐染的苗头。”辛次膺又上奏说:“如今朝廷中主张议的人,见到小利就忽视大计,在主力军翼侧协助作战的部队偶一胜利,便急忙想着进讨敌人,自以为攻击敌人是绰绰有余,警戒的奏章刚刚听说,便首先陈奏退舍 主张,说是坚守是不足取的,希望皇帝能够让军队严明纪律,认真注意烽燧的警戒,审明间谍密探。”皇帝都予以采纳。王伦出使北方金朝请求议和,辛次膺进谏曰:“宣和年间我朝与金朝签订海上之约,靖康年间我朝与金朝的城下之盟,条约都是刚刚签订完毕,金兵紧接着就来了。如今两朝议和应当明辨北朝得为欺诈。”
当时秦桧在朝廷任宰相,他为妻子的伯父王仲薿加叙两官。辛次膺上疏弹劾王仲薿曾经奴事奸臣朱勔,后来又投拜金朝,罪在不能赦免的。又弹劾抚州知府王唤违法租赁官田,不交纳租税。王唤,是秦桧妻兄。他的奏章留在宫中,没有回复。辛次膺再论此事说:“近来臣奏王仲薿、王唤二人,接着听闻皇帝追停原来授官的任命,这些都是秦桧纵容私心加以营救的,陛下不顾事实,听任他的愿望,国家的纪纲,臣子的责任,一切都搁置而不实施了。假使是和皇帝宫廷有关连的贵戚,得到皇帝的偏爱信任不适宜,我也一定弹劾他,而对于朝中大臣的姻亲,皇帝竟然不能够将他约束吗?希望陛下奋起您的乾刚之威,惩戒被蒙蔽的端倪。”
辛次膺请求去职,担任直秘阁、湖南提刑。宋金和约修成,辛次膺听说后极其愤慨,痛谏说:“臣近来观看邸报,才知到朝廷突然委屈自己向金朝自称藩国,臣不知这样做对不对。古语说‘父之仇不报不与敌人共戴天,兄弟之仇不报不撤兵’。陛下放弃仇恨,宽释怨怼,使您这万乘之尊的帝王身份降下来来取悦仇敌(金朝),天下的百姓,果真就能消除他们的怨痛来遵从陛下的志向吗?”书奏,朝廷没有回复。不久,金朝攻陷宋的三座城。
辛次膺罢官后,奉祠(宋代设宫观使、判官、都监、提举、提点、主管等职,以安置五品以上不能任事或年老退休的官员等)。秦桧因为辛次膺身负大名,想先移书(发送公告),然后渐渐地收用辛次膺,辛次膺看了后,笑而不答。辛次膺罢官过了十六年,贫困的厉害,但没有一丁点儿央求于人。秦桧死后,辛次膺才起知婺州,不久升迁代理给事中。遭遇母丧,请求纳禄(辞官)。后来孝宗即位,手诏急促召见辛次膺。后来辛次膺历任御史中丞、同知枢密院事,最后拜参知政事,他因为有病极力请求辞官。乾道六年闰五月去世,享年七十九。
辛次膺孝友清介,立朝正直敢言。他做官五十年,没有丝毫被处分定罪的拟议。他为政强调清静,注重首先要以德化人,所到之处的百姓都称他不繁文缛节。辛次膺善写文章,尤精通诗歌。
上一篇:苏洵《木假山记》阅读答案及全文翻译赏析
下一篇:《晋文公伐曹》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 辛次膺,莱州人。幼孤,从母依外氏王圣美于丹徒。俊慧力学,日诵千言。甫冠,登政和二年进士第,历官为单父丞。值山东乱,举室南渡。用参政孟庾荐,召对,奏“用人贵于务实,施令在于必行。愿敕郡邑省耕薄征,务农抑末。”见高宗于建康行宫,首言救世之弊,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