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禼,字公才,邛州依政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赵禼,字公才,邛州依政人。第进士,为汾州司法参军。郭逵宣抚陕西,辟掌机宜文字。种谔擅纳绥州降人数万,朝廷以其生事,议诛谔,反故地归降人,以解仇释兵。禼上疏曰:“谔无名兴举,死有余责。若将改而还之,彼能听顺而亡绝约之心乎?不若谕以彼众饿莩,投死中国。边臣虽擅纳,实无所利,特以往年俘我苏立、景询辈尔。可遣询等来,与降人交归,各遵纪律,而疆场宁矣。如其蔽而不遣,则我留横山之众,未为失也。”又徙逵帅鄜延,为逵移书执政,请存绥州以张兵势,先规度大理河川,建堡砦,画稼穑之地三十里,以处降者。若弃绥不守,则无以安新附之众。援种世衡招蕃兵部敌屯青涧城故事。朝廷从之,活降人数万,为东路捍蔽。夏人屡欲款塞,每以虚声摇边。诏问方略,禼审计形势,为破敌之策以献。遣裨将曲珍、吕真以兵千人分巡东西路。夏人方以四万众自间道欲取绥,道遇珍,皇骇亟战,真继至,夏众败走。交阯叛,诏为安南行营经略、招讨使,总九将军讨之。禼以郭逵老边事,愿为裨赞,于是以逵为宣抚使,禼副之。逵至,辄与禼异,固争不能得。禼分遣将吏伐木治攻具,设伏击之,斩首数千级,馘其渠酋,遂皆降。元祐初,梁乙埋数扰边,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既而以重兵压境,诸将亟请益戍兵为备,禼因遣人诘夏,夏兵遂去。乙埋终不悛。使间以善意问乙埋:“必欲寇,第数来,恐汝所得不能偿所亡。能改之,吾善遇汝。”遗之战袍、锦彩,自是乙埋不复窥塞。禼乃纵间,国中疑而杀之。五年,拜端明殿学士,迁太中大夫。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宋史·赵禼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
B.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
C.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
D.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稼穑是我国对农事的总称,多以春耕为穑,秋收为稼,即播种与收获,泛指农业劳动。
B.款塞即叩塞门,指外族前来通好或到边界表示归顺,与“觑边”“窥塞”“寇边”相对。
C.交趾原指中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盘腿而坐的行为,后与“安南”都指越南北部地区。
D.学士原指读书人或学者,文中是一种官职名称,现指授予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的学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3分)
A.赵禼一心平叛,不计个人名利。交趾叛乱时,朝廷让赵禼统兵平叛,他推荐自己以前的上级郭逵为主将,自己甘愿任副职,赵禼设伏兵击贼,取得大胜。
B.赵禼精于谋略,为国屡立功勋。他能审时度势,为朝廷献破敌之策;梁乙埋多次侵扰边关,他以武胜之,以文劝之,最后用离间计将其除去。
C.赵禼富有才华,处事很有见地。他考中进士,在郭逵手下任文职;在种谔擅自纳降一事上,他反对诛种谔、返故地归降人,认为双方可交换人员,各守纪律,以保边疆安宁。
D.赵禼深晓边事,治理卓有成效。他向朝廷建言,应做好绥州的规划,建设堡寨,分析了放弃绥州的后果并援引了种世衡治边旧例,得到朝廷认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将改而还之,彼能听顺而亡绝约之心乎?不若谕以彼众饿莩,投死中国。
(2)必欲寇,第数来,恐汝所得不能偿所亡。能改之,吾善遇汝。
参考答案
10.B
11.A (“春耕为穑,秋收为稼”说法错误,应是“春耕为稼,秋收为穑。”)
12.C (“他反对诛种谔、返故地归降人” 说法错误,他并不反对诛杀种谔)
13.(1)如果改变此做法并送还夏国,他们能听从顺服,不再有断绝盟约的想法吗?不如告诉夏国,他们的部众由于饥饿,走投无路投向我国。(关键词“亡”“谕”“饿莩”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2)如果你一定要入侵,只管多派人来,恐怕您所得到的不能补偿您所失去的。如果您能改过,我方也将会好好地对待您。(关键词“寇”“第”“善”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赵禼,字公才,邛州依政人。他考中进士,担任汾州司法参军。郭逵在陕西任宣抚使,朝廷征召赵禼掌机宜文字。种谔擅自收容绥州数万来降者,朝廷认为他惹事生非,商议杀种谔,将土地和归降的人还给夏国,以解怨仇免去战事。赵禼上疏说:“种谔无缘无故采取这种做法,死有余辜。如果改变此做法并将众送还夏国,他们能听从顺服,不再有断绝盟约的想法吗?不如告诉夏国,他们的部众由于饥饿,走投无路投向我国。边疆大臣虽然擅自接纳了他们,但其实毫无益处,只因以前夏国俘虏了我们的苏立、景询等人。可以遣送景询等人回来,与归降的人交换,以后各自遵守纪律,边界就安宁了。如果夏国扣留而不遣送,那么我们留下横山的归附民众,也不算失策。”朝廷又调郭逵为鄜延帅,赵禼为郭逵起草公文给执政大臣,建议保存绥州,来扩充军队的实力,先规划大理河川,建设堡寨,画出可以耕种的土地三十里,以安置归降的人。若舍弃绥州不做好防守,就没办法安抚刚刚归附的民众。他又被引种世衡招募蕃部兵马屯守青阙城的旧例。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使数万名降人存活,成为东路屏障。夏国多次想来通好,却经常用虚张声势的做法扰动边境人心。皇上诏问对付夏国的策略,赵禼审时度势,提出了破敌之策进献。派遣偏将曲珍、吕真率领兵士干人分别进行东西路。夏国刚以四万大军欲从小路攻取绥州,途中与曲珍部队相遇,惊惶失措,仓促应战,吕真接着率兵赶到,夏国大败而逃。交趾叛乱,赵禼被征召为安南行营经略、招讨使,率领九名大将前往征讨。赵禼认为郭逵熟悉边境事务,愿意担任郭逵的副职,于是朝廷任命郭逵为宣抚使,赵禼任他的副职。郭逵到任后,总是与赵禼意见不同,赵禼坚持和郭逵争论不能取得同意。赵禼分遣兵将砍伐树木准备进攻的器具,设埋伏攻打敌军,斩杀几乎敌人,俘获了敌军首领,于是交敬投降。无祐初年,梁乙埋多次侵扰边境。赵禼知道西夏即将入侵,发公文给西路将领刘安说:“西夏入侵边塞,你就直接率轻装精兵突袭夏国境内重地。”后来夏国果然来侵犯边境,刘安等突袭了洪州,俘虏斩首很多,夏国于是前来进贡。不久夏国用重兵压境,诸将领急忙请求增兵防备。赵禼因北派遣使者责问夏国,夏国便退兵了。梁乙埋始终不悔改。赵禼派间谍以善意问梁乙埋:“如果你一定要入侵,只管多派人来,恐怕您所得到的不能补偿您所失去的。如果您能改过,我方也将会好好对待您。”赠送给梁乙埋战袍、锦彩,从此染乙埋不再侵扰边境。赵禼使用离间计,夏国人怀疑梁乙埋,杀死了他。元祐五年,授任他为端明殿学士,迁太中大夫。去世时六十五岁。
(节选自《宋史·赵禼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
B.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
C.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
D.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稼穑是我国对农事的总称,多以春耕为穑,秋收为稼,即播种与收获,泛指农业劳动。
B.款塞即叩塞门,指外族前来通好或到边界表示归顺,与“觑边”“窥塞”“寇边”相对。
C.交趾原指中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盘腿而坐的行为,后与“安南”都指越南北部地区。
D.学士原指读书人或学者,文中是一种官职名称,现指授予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的学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3分)
A.赵禼一心平叛,不计个人名利。交趾叛乱时,朝廷让赵禼统兵平叛,他推荐自己以前的上级郭逵为主将,自己甘愿任副职,赵禼设伏兵击贼,取得大胜。
B.赵禼精于谋略,为国屡立功勋。他能审时度势,为朝廷献破敌之策;梁乙埋多次侵扰边关,他以武胜之,以文劝之,最后用离间计将其除去。
C.赵禼富有才华,处事很有见地。他考中进士,在郭逵手下任文职;在种谔擅自纳降一事上,他反对诛种谔、返故地归降人,认为双方可交换人员,各守纪律,以保边疆安宁。
D.赵禼深晓边事,治理卓有成效。他向朝廷建言,应做好绥州的规划,建设堡寨,分析了放弃绥州的后果并援引了种世衡治边旧例,得到朝廷认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将改而还之,彼能听顺而亡绝约之心乎?不若谕以彼众饿莩,投死中国。
(2)必欲寇,第数来,恐汝所得不能偿所亡。能改之,吾善遇汝。
参考答案
10.B
11.A (“春耕为穑,秋收为稼”说法错误,应是“春耕为稼,秋收为穑。”)
12.C (“他反对诛种谔、返故地归降人” 说法错误,他并不反对诛杀种谔)
13.(1)如果改变此做法并送还夏国,他们能听从顺服,不再有断绝盟约的想法吗?不如告诉夏国,他们的部众由于饥饿,走投无路投向我国。(关键词“亡”“谕”“饿莩”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2)如果你一定要入侵,只管多派人来,恐怕您所得到的不能补偿您所失去的。如果您能改过,我方也将会好好地对待您。(关键词“寇”“第”“善”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赵禼,字公才,邛州依政人。他考中进士,担任汾州司法参军。郭逵在陕西任宣抚使,朝廷征召赵禼掌机宜文字。种谔擅自收容绥州数万来降者,朝廷认为他惹事生非,商议杀种谔,将土地和归降的人还给夏国,以解怨仇免去战事。赵禼上疏说:“种谔无缘无故采取这种做法,死有余辜。如果改变此做法并将众送还夏国,他们能听从顺服,不再有断绝盟约的想法吗?不如告诉夏国,他们的部众由于饥饿,走投无路投向我国。边疆大臣虽然擅自接纳了他们,但其实毫无益处,只因以前夏国俘虏了我们的苏立、景询等人。可以遣送景询等人回来,与归降的人交换,以后各自遵守纪律,边界就安宁了。如果夏国扣留而不遣送,那么我们留下横山的归附民众,也不算失策。”朝廷又调郭逵为鄜延帅,赵禼为郭逵起草公文给执政大臣,建议保存绥州,来扩充军队的实力,先规划大理河川,建设堡寨,画出可以耕种的土地三十里,以安置归降的人。若舍弃绥州不做好防守,就没办法安抚刚刚归附的民众。他又被引种世衡招募蕃部兵马屯守青阙城的旧例。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使数万名降人存活,成为东路屏障。夏国多次想来通好,却经常用虚张声势的做法扰动边境人心。皇上诏问对付夏国的策略,赵禼审时度势,提出了破敌之策进献。派遣偏将曲珍、吕真率领兵士干人分别进行东西路。夏国刚以四万大军欲从小路攻取绥州,途中与曲珍部队相遇,惊惶失措,仓促应战,吕真接着率兵赶到,夏国大败而逃。交趾叛乱,赵禼被征召为安南行营经略、招讨使,率领九名大将前往征讨。赵禼认为郭逵熟悉边境事务,愿意担任郭逵的副职,于是朝廷任命郭逵为宣抚使,赵禼任他的副职。郭逵到任后,总是与赵禼意见不同,赵禼坚持和郭逵争论不能取得同意。赵禼分遣兵将砍伐树木准备进攻的器具,设埋伏攻打敌军,斩杀几乎敌人,俘获了敌军首领,于是交敬投降。无祐初年,梁乙埋多次侵扰边境。赵禼知道西夏即将入侵,发公文给西路将领刘安说:“西夏入侵边塞,你就直接率轻装精兵突袭夏国境内重地。”后来夏国果然来侵犯边境,刘安等突袭了洪州,俘虏斩首很多,夏国于是前来进贡。不久夏国用重兵压境,诸将领急忙请求增兵防备。赵禼因北派遣使者责问夏国,夏国便退兵了。梁乙埋始终不悔改。赵禼派间谍以善意问梁乙埋:“如果你一定要入侵,只管多派人来,恐怕您所得到的不能补偿您所失去的。如果您能改过,我方也将会好好对待您。”赠送给梁乙埋战袍、锦彩,从此染乙埋不再侵扰边境。赵禼使用离间计,夏国人怀疑梁乙埋,杀死了他。元祐五年,授任他为端明殿学士,迁太中大夫。去世时六十五岁。
* 赵禼,字公才,邛州依政人。第进士,为汾州司法参军。郭逵宣抚陕西,辟掌机宜文字。种谔擅纳绥州降人数万,朝廷以其生事,议诛谔,反故地归降人,以解仇释兵。禼上疏曰:“谔无名兴举,死有余责。若将改而还之,彼能听顺而亡绝约之心乎?不若谕以彼众饿莩,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