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俭,雍州新丰人,隋相州刺史、皖城公威之孙也”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张俭,雍州新丰人,隋相州刺史、皖城公威之孙也。俭即高祖之从甥也。贞观初,以军功累迁朔州刺史。时颉利可汗自恃强盛,每有所求,辄遣书称敕。缘边诸州,递相承禀。及俭至,遂拒不受,太宗闻而嘉之。俭又广营屯田,岁致谷十万斛,边粮益饶。及遭霜旱,劝百姓相赡,遂免饥馁,州境独安。后检校①胜州都督,以母忧去职。俭前在朔州,属李靖平突厥之后,有思结部落,贫穷离散,俭招慰安集之。其不来者,或居碛北,既亲属分住,私相往还,俭并不拘责,但存纲纪,羁縻而已。及俭移任,州司谓其将叛,遽以奏闻。朝廷议发兵进讨,仍起俭为使,就观动静。俭单马推诚,入其部落,召诸首领,布以腹心,成匍匐启颡而至,便移就代州。即令检校代州都督。俭遂劝其营田,每年丰熟。虑其私蓄富实,易生骄侈,表请和籴,拟充贮备,蕃人喜悦。边军大收其利。迁营州都督,兼护东夷校尉。太宗将征辽东,遣俭率蕃兵先行抄掠。俭军至辽西,为辽水汛涨,久而未渡,太宗以为畏懦,召还。俭诣洛阳谒见面陈利害因说水草好恶山川险易太宗甚悦仍拜行军总管兼领诸蕃骑卒为六军前锋时有获高丽候者,称莫离支将至辽东,诏俭率兵自新城路邀击之,莫离支竟不敢出。俭因进兵渡辽,趋建安城,贼徒大溃,斩首数千级。以功累封皖城郡公,赏赐甚厚。其后,改东夷校尉为东夷都护,仍以俭为之。永徽韧,加金紫光禄大夫。四年,卒于官,年六十,谥日密。俭兄大师,累以军功仕至太仆卿、华州刺史。俭弟延师,累授左卫大将军,封范阳郡公。龙朔三年,卒官,赠荆州都督,谥日敬,陪葬昭陵。唐制三品已上,门列桑戟,俭兄弟三院,门皆立戟,时人荣之,号为“三戟张家”。
(选自《旧唐书·张俭传》,有删节)
4.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俭诣洛阳/谒见面/陈利害/因说水草好恶/山川险易/太宗甚悦/仍拜行军总管/兼领诸蕃骑卒/为六军前锋
B.俭诣洛阳谒见/面陈利害/因说水草好恶/山川险易/太宗甚悦/仍拜行军总管/兼领诸蕃骑卒/为六军前锋
C.俭诣洛阳谒见/面陈利害/因说水草好/恶山川险/易太宗甚悦/仍拜行军总管/兼领诸蕃骑卒/为六军前锋
D.俭诣洛阳谒见面/陈利害/因说水草好恶/山川险易/太宗甚悦/仍拜行军总管/兼领诸蕃/骑卒为六军前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贞观”,是唐朝君王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社会主要用来纪年的名号,首创于汉武帝,一个皇帝有一个年号,也可以有多个年号。
B.“屯田”,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武,有军屯与民屯之分,以军屯为主。
C.“谥”,即谥号,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褒扬的一个称号。
D.“陪葬”,古代丧葬习俗,既指人、俑或物品陪同死者一起埋葬,也指臣子或妻妾的灵柩葬在帝王或丈夫的墓旁;这里指张延师死后葬在昭陵旁。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俭不畏强横。当时颉利可汗白恃强大,每每向边境索求物品,边境各州长官全都奉命,张俭到任后却拒不奉命,受到太宗皇帝的嘉奖。
B.张俭关心百姓。张俭因广营屯田而使边境粮食丰饶,在霜灾旱灾年间,劝勉百姓互相周济;在代州任职期间,鼓励百姓耕作田地,充实家产。
C.张俭诚心待人。朝廷想发兵征伐思结部落,便起用张俭,来观察那里的动静;张俭独自骑马到思结部落中去,召集各位首领,用真心打动了他们。
D.张俭英勇果敢。张俭率军到了辽西,辽河涨水,他的军队久而未渡,太宗认为他懦弱;后来,他又率兵渡辽,冲锋在前,斩敌首数千级。
7.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俭移任,州司谓其将叛,遽以奏闻。(5分)
(2)虑其私蓄富实,易生骄侈,表请和籴,拟充贮备,蕃人喜悦。(5分)
参考答案
4.B(根据语法、句式、虚词及文化知识来判断)
5.C(不只褒扬,还有贬和中性的称号)
6.D(“冲锋在前”为无中生有)
7.(1)等到张俭调到胜州任职,朔州的官员说思结部落将要叛乱,立即把这事奏报给朝廷让皇上知道。(移任、遽、闻各1分;句意2分)
(2)他考虑百姓私自贮蓄殷实,容易生发骄逸奢侈之心,上表请求官府公平购买百姓粮食,打算扩充府库粮食储备,思结部落的人很是高兴。(易、表、拟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张俭,是雍州新丰人,是隋朝相州刺史、皖城公张威的孙子。张俭是高祖皇帝堂兄弟的外甥。贞观初年,他凭军功多次升官做了朔州刺史。当时颉利可汗依仗自己强盛,常常(向边境)索取财物,总是发来文书称“敕旨”。因此边界各州长官,只好互相奉命。等到张俭到任,他就拒抗不接受,唐太宗听说后就嘉奖他。张俭又广泛地开垦屯田,每年收到谷物十万斛,边界的粮食更加丰饶。等到遭受霜冻旱灾,他劝勉百姓互相周济,于是百姓免除了饥饿,惟独他的州境安宁。后来他代理胜州都督,因为遭母丧而离职。张俭以前在朔州,恰好李靖平定突厥后,有个叫思结的部落,(人们)贫穷分散,张俭招抚他们并让他们安定地聚集一块。那些不来聚集的人,有的居住在碛北,他们的亲人已经分散居住,(即使)私自互相往来,张俭也不拘押责斥(他们),只要(他们)心存法律制度,只是怀柔他们(使之不生异心)罢了。等到张俭调到胜州任职,朔州的官员说思结部落将要叛乱,立即把这事奏报给朝廷让皇上知道。朝廷商议发兵前往讨伐,于是(夺服)起用张俭做使官,就此观察(思结的)动静。张俭只身一马以诚相待,到思结部落中去,晷集各首领,用忠心诚意来向他们陈述利害,(他们)都跪拜着请罪归顺,于是张俭被调到代州做官。不久让他代理代州都督。张俭于是劝代州百姓垦田力耕,每年谷物丰熟。他考虑百姓私自贮蓄殷实,容易生发骄逸奢侈之心,上表请求官府公平购买百姓粮食,打算扩充府库粮食储备,思结部落的人很是高兴。边界军队也大大地得到了好处。升调到营州任都督,兼护东夷校尉。太宗将要征讨辽东,派遣张俭率领蕃兵先去劫取财物。张俭的军队到了辽西,因为辽河涨水,很久不能渡过,太宗皇帝认为(他)畏惧胆小,召(他)回来。张俭到洛阳去拜见,当面陈述形势利害,于是叙说(辽西一带)水草好坏的情形,山川险易的状况,太宗(听后)非常高兴,仍让他担任行军总管,兼率领各部落的骑兵,担任六军的先锋。当时捕获到高丽国等候莫离支的人,称说莫离支将到辽东,皇上下诏让张俭率领军队到新城路上拦截攻击他们,莫离支竟然不敢出来。张俭于是领兵渡过辽河,快速到达建安城,贼人大败,(张俭的军队)斩首达数千级。(张俭)凭功勋累次封皖城郡公,赏赐非常优厚。此后,(朝廷)改东夷校尉为东夷都护,仍然用张俭做东夷都护。永徽初年,加官金紫光禄大夫。永徽四年,死在官场上,享年六十岁,(皇帝赐他)谥号叫“密”。张俭兄长张大师,因军功累次官至太仆卿、华州刺史。张俭的弟弟张延师,累次授官左卫大将军,封范阳郡公。龙朔三年,死在官场中,赠官荆州都督,谥号“敬”,陪葬在昭陵旁。唐制三品以上,门前阵列用赤黑色布套裹着的木戟,张俭兄弟三家门院,门前都立放着木戟,当时人们以此为荣,号称“三戟张家”。
(选自《旧唐书·张俭传》,有删节)
4.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俭诣洛阳/谒见面/陈利害/因说水草好恶/山川险易/太宗甚悦/仍拜行军总管/兼领诸蕃骑卒/为六军前锋
B.俭诣洛阳谒见/面陈利害/因说水草好恶/山川险易/太宗甚悦/仍拜行军总管/兼领诸蕃骑卒/为六军前锋
C.俭诣洛阳谒见/面陈利害/因说水草好/恶山川险/易太宗甚悦/仍拜行军总管/兼领诸蕃骑卒/为六军前锋
D.俭诣洛阳谒见面/陈利害/因说水草好恶/山川险易/太宗甚悦/仍拜行军总管/兼领诸蕃/骑卒为六军前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贞观”,是唐朝君王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社会主要用来纪年的名号,首创于汉武帝,一个皇帝有一个年号,也可以有多个年号。
B.“屯田”,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武,有军屯与民屯之分,以军屯为主。
C.“谥”,即谥号,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褒扬的一个称号。
D.“陪葬”,古代丧葬习俗,既指人、俑或物品陪同死者一起埋葬,也指臣子或妻妾的灵柩葬在帝王或丈夫的墓旁;这里指张延师死后葬在昭陵旁。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俭不畏强横。当时颉利可汗白恃强大,每每向边境索求物品,边境各州长官全都奉命,张俭到任后却拒不奉命,受到太宗皇帝的嘉奖。
B.张俭关心百姓。张俭因广营屯田而使边境粮食丰饶,在霜灾旱灾年间,劝勉百姓互相周济;在代州任职期间,鼓励百姓耕作田地,充实家产。
C.张俭诚心待人。朝廷想发兵征伐思结部落,便起用张俭,来观察那里的动静;张俭独自骑马到思结部落中去,召集各位首领,用真心打动了他们。
D.张俭英勇果敢。张俭率军到了辽西,辽河涨水,他的军队久而未渡,太宗认为他懦弱;后来,他又率兵渡辽,冲锋在前,斩敌首数千级。
7.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俭移任,州司谓其将叛,遽以奏闻。(5分)
(2)虑其私蓄富实,易生骄侈,表请和籴,拟充贮备,蕃人喜悦。(5分)
参考答案
4.B(根据语法、句式、虚词及文化知识来判断)
5.C(不只褒扬,还有贬和中性的称号)
6.D(“冲锋在前”为无中生有)
7.(1)等到张俭调到胜州任职,朔州的官员说思结部落将要叛乱,立即把这事奏报给朝廷让皇上知道。(移任、遽、闻各1分;句意2分)
(2)他考虑百姓私自贮蓄殷实,容易生发骄逸奢侈之心,上表请求官府公平购买百姓粮食,打算扩充府库粮食储备,思结部落的人很是高兴。(易、表、拟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张俭,是雍州新丰人,是隋朝相州刺史、皖城公张威的孙子。张俭是高祖皇帝堂兄弟的外甥。贞观初年,他凭军功多次升官做了朔州刺史。当时颉利可汗依仗自己强盛,常常(向边境)索取财物,总是发来文书称“敕旨”。因此边界各州长官,只好互相奉命。等到张俭到任,他就拒抗不接受,唐太宗听说后就嘉奖他。张俭又广泛地开垦屯田,每年收到谷物十万斛,边界的粮食更加丰饶。等到遭受霜冻旱灾,他劝勉百姓互相周济,于是百姓免除了饥饿,惟独他的州境安宁。后来他代理胜州都督,因为遭母丧而离职。张俭以前在朔州,恰好李靖平定突厥后,有个叫思结的部落,(人们)贫穷分散,张俭招抚他们并让他们安定地聚集一块。那些不来聚集的人,有的居住在碛北,他们的亲人已经分散居住,(即使)私自互相往来,张俭也不拘押责斥(他们),只要(他们)心存法律制度,只是怀柔他们(使之不生异心)罢了。等到张俭调到胜州任职,朔州的官员说思结部落将要叛乱,立即把这事奏报给朝廷让皇上知道。朝廷商议发兵前往讨伐,于是(夺服)起用张俭做使官,就此观察(思结的)动静。张俭只身一马以诚相待,到思结部落中去,晷集各首领,用忠心诚意来向他们陈述利害,(他们)都跪拜着请罪归顺,于是张俭被调到代州做官。不久让他代理代州都督。张俭于是劝代州百姓垦田力耕,每年谷物丰熟。他考虑百姓私自贮蓄殷实,容易生发骄逸奢侈之心,上表请求官府公平购买百姓粮食,打算扩充府库粮食储备,思结部落的人很是高兴。边界军队也大大地得到了好处。升调到营州任都督,兼护东夷校尉。太宗将要征讨辽东,派遣张俭率领蕃兵先去劫取财物。张俭的军队到了辽西,因为辽河涨水,很久不能渡过,太宗皇帝认为(他)畏惧胆小,召(他)回来。张俭到洛阳去拜见,当面陈述形势利害,于是叙说(辽西一带)水草好坏的情形,山川险易的状况,太宗(听后)非常高兴,仍让他担任行军总管,兼率领各部落的骑兵,担任六军的先锋。当时捕获到高丽国等候莫离支的人,称说莫离支将到辽东,皇上下诏让张俭率领军队到新城路上拦截攻击他们,莫离支竟然不敢出来。张俭于是领兵渡过辽河,快速到达建安城,贼人大败,(张俭的军队)斩首达数千级。(张俭)凭功勋累次封皖城郡公,赏赐非常优厚。此后,(朝廷)改东夷校尉为东夷都护,仍然用张俭做东夷都护。永徽初年,加官金紫光禄大夫。永徽四年,死在官场上,享年六十岁,(皇帝赐他)谥号叫“密”。张俭兄长张大师,因军功累次官至太仆卿、华州刺史。张俭的弟弟张延师,累次授官左卫大将军,封范阳郡公。龙朔三年,死在官场中,赠官荆州都督,谥号“敬”,陪葬在昭陵旁。唐制三品以上,门前阵列用赤黑色布套裹着的木戟,张俭兄弟三家门院,门前都立放着木戟,当时人们以此为荣,号称“三戟张家”。
* 张俭,雍州新丰人,隋相州刺史、皖城公威之孙也。俭即高祖之从甥也。贞观初,以军功累迁朔州刺史。时颉利可汗自恃强盛,每有所求,辄遣书称敕。缘边诸州,递相承禀。及俭至,遂拒不受,太宗闻而嘉之。俭又广营屯田,岁致谷十万斛,边粮益饶。及遭霜旱,劝百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