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语.颜渊(12.11)》)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论语·子路(13.3)》)
1. 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写一个出自《论语·子路(13.3)》语段的成语(1分)。
2. 《论语.颜渊(12.11)》中第一个“君”“臣”“父”“子”的词性都是▲,而第二个“君”“臣”“父”“子”则为▲。(2分)
3:孔子认为做事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参考答案
1.(1分)参考答案:名正言顺或名不正,言不顺
2.(2分)参考答案:名词,动词
3.做事成功的关键是名正言顺。
译文:
齐景公向孔子问政.孔子说:"君要象个君,臣要象个臣,父要象个父,子要象个子."齐景公说:"说得好极了!如果君不象君,臣不象臣,父不象父,子不象子,即使粮食很多,我能吃得着吗 "
[参考译文]子路说:“卫国的国君等待您去治理政事,您打算首先做什么?”孔子说:“那一定是纠正名分上的用词不当吧!”子路道:“您的迂腐竟到了如此地步吗!为什么要纠正呢?”孔子说:“真粗野呀,子路!君子对于他所不懂的,大慨采取存疑的态度。名分不正,说出话来就不顺;话不顺,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制度)就兴办不起来;礼乐(制度)兴办不起来,刑罚就不能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会(惶惶不安)不知道将手脚放在哪里。所以君子确定一个名号,一定有理由可以说出来,说出来的话一定行得通。君子对于自己所说的话,是从不马虎的。
二: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论语·颜渊》)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离娄篇下》)
1.相较后世“三纲五常”的思想,孔子和孟子的共同主张是什么?(2分) 。
2.对于君臣关系,孟子的主张比起孔子来有什么发展?(3分)
参考答案:
1.孔孟主张对君臣双方应都有要求,强调君臣各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2分)
2.孔子只是笼统地提出君臣应各守礼义,(1分)而孟子谈得相当具体,他站在劳动人民的立场上,对君主的要求更加严明,其爱憎情感更加鲜明,其主张更有人民性。(2分)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论语·子路(13.3)》)
1. 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写一个出自《论语·子路(13.3)》语段的成语(1分)。
2. 《论语.颜渊(12.11)》中第一个“君”“臣”“父”“子”的词性都是▲,而第二个“君”“臣”“父”“子”则为▲。(2分)
3:孔子认为做事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参考答案
1.(1分)参考答案:名正言顺或名不正,言不顺
2.(2分)参考答案:名词,动词
3.做事成功的关键是名正言顺。
译文:
齐景公向孔子问政.孔子说:"君要象个君,臣要象个臣,父要象个父,子要象个子."齐景公说:"说得好极了!如果君不象君,臣不象臣,父不象父,子不象子,即使粮食很多,我能吃得着吗 "
[参考译文]子路说:“卫国的国君等待您去治理政事,您打算首先做什么?”孔子说:“那一定是纠正名分上的用词不当吧!”子路道:“您的迂腐竟到了如此地步吗!为什么要纠正呢?”孔子说:“真粗野呀,子路!君子对于他所不懂的,大慨采取存疑的态度。名分不正,说出话来就不顺;话不顺,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制度)就兴办不起来;礼乐(制度)兴办不起来,刑罚就不能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会(惶惶不安)不知道将手脚放在哪里。所以君子确定一个名号,一定有理由可以说出来,说出来的话一定行得通。君子对于自己所说的话,是从不马虎的。
二: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论语·颜渊》)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离娄篇下》)
1.相较后世“三纲五常”的思想,孔子和孟子的共同主张是什么?(2分) 。
2.对于君臣关系,孟子的主张比起孔子来有什么发展?(3分)
参考答案:
1.孔孟主张对君臣双方应都有要求,强调君臣各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2分)
2.孔子只是笼统地提出君臣应各守礼义,(1分)而孟子谈得相当具体,他站在劳动人民的立场上,对君主的要求更加严明,其爱憎情感更加鲜明,其主张更有人民性。(2分)
上一篇:《宋定伯捉鬼》原文与翻译
下一篇:“向敏中,字常之,开封人”阅读答案及翻译
*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语.颜渊(12.11)》)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