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长衡《八大山人传》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八大山人①者,故前明宗室,为诸生,世居南昌。弱冠遭变,弃家遁奉新山中,剃发为僧。不数年,竖拂称宗师。
住山二十年,从学者常百余人。临川令胡君亦堂闻其名,延之官舍。年余,竟忽忽不自得。遂发狂疾,忽大笑,忽痛哭竟日。一夕,裂其浮屠服,焚之,走还会城②。独自徜徉市肆间,常戴布帽,曳长领袍,履穿踵决,拂袖翩跹行。市中儿随观哗笑,人莫识也。其侄某识之,留止其家。久之疾良已。
山人工书法,行楷学大令、鲁公,能自成家;狂草颇怪伟。亦喜画水墨芭蕉、怪石、花、竹及芦雁、汀凫,翛然无画家町畦。人得之,争藏以为重。饮酒不能尽二升,然喜饮。贫士或市人屠沽邀山人饮,辄往;往饮,辄醉。
一日,忽大书“哑”字署其门,自是对人不交一言,然善笑,而喜饮益甚。或招之饮,则缩项抚掌,笑声哑哑然。又喜为藏钩拇阵③之戏,赌酒胜,则笑哑哑,数负,则拳胜者背,笑愈哑哑不可止,醉则往往欷觑泣下。
予客南昌,雅慕山人,属北竺澹公期山人就寺相见。至日大风雨,予意山人必不出。顷之,澹公持寸札曰:“山人侵蚤已至。”予惊喜趣乎笋舆,冒雨行相见,握手熟视大笑。夜宿寺中剪烛谈,山人若痒不自禁,辄作手语势。已乃索笔书几上相酬答,烛见跋④不倦。
赞曰:世多知山人,然竟无知山人者。山人胸次汩淳郁结,别有不能自解之故,如巨石窒泉,如湿絮之遏火,无可如何,乃忽狂忽喑,隐约玩世,而或目之曰狂士,曰高人,浅之乎知山人也!哀哉!
(选自邵长衡《八大山人传》,有删节)
【注】①八大山人:明末著名画家朱耷晚年的自号。②会城:南昌。③藏钩拇阵:猜拳游戏。④跋:通“茇”,蜡烛根。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君亦堂闻其名,延之官舍 延:招请。
B.履穿踵决,拂袖翩跹行 决:折断。
C.翛然无画家町畦 町畦:田界,比喻规矩。
D.澹公持寸札曰 寸札:短信。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久之疾良已 之二虫又何知
B.其侄某识之 其皆出于此乎
C.然善笑,而喜饮益甚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D.乃忽狂忽喑,隐约玩世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通过描写人物言行表现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塑造了八大山人这一明代遗老形象。
B.文章重在写八大山人工书善画的才华和志不得伸的命运,为天下不得志者发一叹惋。
C.本文写八大山人清晨冒雨来与作者相见的情景,含蓄地表现了山人孤独寂寞的心境。
D.末段模仿太史公的笔法,表达作者对八大山人的同情和对他不被世人所了解的慨叹。
1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 予惊喜趣乎笋舆,冒雨行相见,握手熟视大笑。 (3分)
(2)属北竺澹公期山人就寺相见。至日大风雨,予意山人必不出。(4分)
参考答案
16.B 决:露出
17.D ( A之:前项助词,不译;后项指示代词,这。B其:前项代词,他的;后项副词,大概。C而:前项连词,表递进,后项表目的。D乃:均为副词,就。)
18.B(本文的写作重点是八大山人狂悖言行下的内心苦痛,目的并非“为天下不得志者发一叹惋”。)
19.(1) 我又惊又喜,急忙上了一顶竹轿,冒着雨前去见他,握着手仔细对视大笑。
(2)嘱托北竺澹公约八大山人前往山寺相见。到这一天,大风下大雨,我料想山人一定不会出门。(趋、笋舆、熟、属、大风雨、意等词为采分点,句子通顺)
参考译文
八大山人,是前代明朝的宗室,获得生员的资格,世代居住在南昌。年轻时遭遇变故,抛开家逃到奉新县的山中.剃发做了僧人。没过几年,手持佛尘被称为高僧。
(八大山人)住在山中二十年,跟随他学习的经常有一百多人。临川县令胡亦堂听说他的名声,请他到官衙。一年多后,他恍惚不得意,于是发作疯病,忽而大笑,忽而整日痛哭。一天晚上,撕裂了自己的僧服,焚毁它,跑回了会城(南昌)。他独自在集市中徘徊,常常戴着旧布帽,披看破长袍,鞋子破烂,露出脚跟,甩着袖子,像跳舞一样轻快地行走。市中的人跟着观看嘲笑他,没有人认得出他。他的侄子认出了他,就留他住在自己家。很长时间,病才好了。
山人擅长书法,行楷学习大令(王献之)、鲁公(颜真卿),能够自成一家;写的狂草非常怪异而有气势。也喜欢画水圣芭蕉、怪石、花、竹及芦雁、汀凫(野鸭),自由自在而不受画家规矩的约束。人们得到了他的画都争着收藏,把它看得很贵重。他喝酒不能喝完二升,但是喜欢饮酒。贫困的读书人或市井中屠杀牲畜、卖酒水的人,邀请他喝酒,他就去;每次去喝酒总是喝醉。
一天,他忽然在门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哑”字,从此对人不说一句话,然而喜欢笑,并且更喜欢喝酒了。有人请他喝酒,他就缩着脖子,拍着手掌“哑哑”地笑。又喜欢游戏猜拳,赌酒胜了就“哑哑”地笑,输得多了就用拳打胜者的后背.笑声更加“哑哑”地不可停止,喝醉了就常常叹息落泪。
我客居南昌,非常仰慕八大山人,就嘱托北竺澹公约山人前往山寺相见,到这一天,大风下大雨,我料想山人一定不会出门。不一会儿,澹公拿着短信说:“山人天刚亮就已经到了。”我又惊又喜,急忙上了一顶竹轿,冒着雨前去见他,握着手仔细对视大笑。夜里在山中住宿,点烛交谈,八大山人犹如身体发痒忍不住地想要与人交流,就借助手势进行表达。随后竟然索要笔在桌上写字来酬答我,直到蜡烛燃尽露出烛根也不知疲倦。
我认为:世上认识八大山人的人很多,但竟没有一个真正了解他的人。山人心中情感愤激郁结,另有无法自我排遣的缘故,如同巨石阻挡了泉水,如同湿絮阻遏了烈火,没有什么办法,就忽狂忽哑,依稀有玩世的态度,而有的人看待他,说是狂士,说是高人,他们对山人的了解真是太浅了呀!可悲啊!
住山二十年,从学者常百余人。临川令胡君亦堂闻其名,延之官舍。年余,竟忽忽不自得。遂发狂疾,忽大笑,忽痛哭竟日。一夕,裂其浮屠服,焚之,走还会城②。独自徜徉市肆间,常戴布帽,曳长领袍,履穿踵决,拂袖翩跹行。市中儿随观哗笑,人莫识也。其侄某识之,留止其家。久之疾良已。
山人工书法,行楷学大令、鲁公,能自成家;狂草颇怪伟。亦喜画水墨芭蕉、怪石、花、竹及芦雁、汀凫,翛然无画家町畦。人得之,争藏以为重。饮酒不能尽二升,然喜饮。贫士或市人屠沽邀山人饮,辄往;往饮,辄醉。
一日,忽大书“哑”字署其门,自是对人不交一言,然善笑,而喜饮益甚。或招之饮,则缩项抚掌,笑声哑哑然。又喜为藏钩拇阵③之戏,赌酒胜,则笑哑哑,数负,则拳胜者背,笑愈哑哑不可止,醉则往往欷觑泣下。
予客南昌,雅慕山人,属北竺澹公期山人就寺相见。至日大风雨,予意山人必不出。顷之,澹公持寸札曰:“山人侵蚤已至。”予惊喜趣乎笋舆,冒雨行相见,握手熟视大笑。夜宿寺中剪烛谈,山人若痒不自禁,辄作手语势。已乃索笔书几上相酬答,烛见跋④不倦。
赞曰:世多知山人,然竟无知山人者。山人胸次汩淳郁结,别有不能自解之故,如巨石窒泉,如湿絮之遏火,无可如何,乃忽狂忽喑,隐约玩世,而或目之曰狂士,曰高人,浅之乎知山人也!哀哉!
(选自邵长衡《八大山人传》,有删节)
【注】①八大山人:明末著名画家朱耷晚年的自号。②会城:南昌。③藏钩拇阵:猜拳游戏。④跋:通“茇”,蜡烛根。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君亦堂闻其名,延之官舍 延:招请。
B.履穿踵决,拂袖翩跹行 决:折断。
C.翛然无画家町畦 町畦:田界,比喻规矩。
D.澹公持寸札曰 寸札:短信。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久之疾良已 之二虫又何知
B.其侄某识之 其皆出于此乎
C.然善笑,而喜饮益甚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D.乃忽狂忽喑,隐约玩世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通过描写人物言行表现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塑造了八大山人这一明代遗老形象。
B.文章重在写八大山人工书善画的才华和志不得伸的命运,为天下不得志者发一叹惋。
C.本文写八大山人清晨冒雨来与作者相见的情景,含蓄地表现了山人孤独寂寞的心境。
D.末段模仿太史公的笔法,表达作者对八大山人的同情和对他不被世人所了解的慨叹。
1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 予惊喜趣乎笋舆,冒雨行相见,握手熟视大笑。 (3分)
(2)属北竺澹公期山人就寺相见。至日大风雨,予意山人必不出。(4分)
参考答案
16.B 决:露出
17.D ( A之:前项助词,不译;后项指示代词,这。B其:前项代词,他的;后项副词,大概。C而:前项连词,表递进,后项表目的。D乃:均为副词,就。)
18.B(本文的写作重点是八大山人狂悖言行下的内心苦痛,目的并非“为天下不得志者发一叹惋”。)
19.(1) 我又惊又喜,急忙上了一顶竹轿,冒着雨前去见他,握着手仔细对视大笑。
(2)嘱托北竺澹公约八大山人前往山寺相见。到这一天,大风下大雨,我料想山人一定不会出门。(趋、笋舆、熟、属、大风雨、意等词为采分点,句子通顺)
参考译文
八大山人,是前代明朝的宗室,获得生员的资格,世代居住在南昌。年轻时遭遇变故,抛开家逃到奉新县的山中.剃发做了僧人。没过几年,手持佛尘被称为高僧。
(八大山人)住在山中二十年,跟随他学习的经常有一百多人。临川县令胡亦堂听说他的名声,请他到官衙。一年多后,他恍惚不得意,于是发作疯病,忽而大笑,忽而整日痛哭。一天晚上,撕裂了自己的僧服,焚毁它,跑回了会城(南昌)。他独自在集市中徘徊,常常戴着旧布帽,披看破长袍,鞋子破烂,露出脚跟,甩着袖子,像跳舞一样轻快地行走。市中的人跟着观看嘲笑他,没有人认得出他。他的侄子认出了他,就留他住在自己家。很长时间,病才好了。
山人擅长书法,行楷学习大令(王献之)、鲁公(颜真卿),能够自成一家;写的狂草非常怪异而有气势。也喜欢画水圣芭蕉、怪石、花、竹及芦雁、汀凫(野鸭),自由自在而不受画家规矩的约束。人们得到了他的画都争着收藏,把它看得很贵重。他喝酒不能喝完二升,但是喜欢饮酒。贫困的读书人或市井中屠杀牲畜、卖酒水的人,邀请他喝酒,他就去;每次去喝酒总是喝醉。
一天,他忽然在门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哑”字,从此对人不说一句话,然而喜欢笑,并且更喜欢喝酒了。有人请他喝酒,他就缩着脖子,拍着手掌“哑哑”地笑。又喜欢游戏猜拳,赌酒胜了就“哑哑”地笑,输得多了就用拳打胜者的后背.笑声更加“哑哑”地不可停止,喝醉了就常常叹息落泪。
我客居南昌,非常仰慕八大山人,就嘱托北竺澹公约山人前往山寺相见,到这一天,大风下大雨,我料想山人一定不会出门。不一会儿,澹公拿着短信说:“山人天刚亮就已经到了。”我又惊又喜,急忙上了一顶竹轿,冒着雨前去见他,握着手仔细对视大笑。夜里在山中住宿,点烛交谈,八大山人犹如身体发痒忍不住地想要与人交流,就借助手势进行表达。随后竟然索要笔在桌上写字来酬答我,直到蜡烛燃尽露出烛根也不知疲倦。
我认为:世上认识八大山人的人很多,但竟没有一个真正了解他的人。山人心中情感愤激郁结,另有无法自我排遣的缘故,如同巨石阻挡了泉水,如同湿絮阻遏了烈火,没有什么办法,就忽狂忽哑,依稀有玩世的态度,而有的人看待他,说是狂士,说是高人,他们对山人的了解真是太浅了呀!可悲啊!
上一篇:“康茂才,字寿卿,蕲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下一篇:柳永《望海潮、蝶恋花》教案
* 八大山人①者,故前明宗室,为诸生,世居南昌。弱冠遭变,弃家遁奉新山中,剃发为僧。不数年,竖拂称宗师。 住山二十年,从学者常百余人。临川令胡君亦堂闻其名,延之官舍。年余,竟忽忽不自得。遂发狂疾,忽大笑,忽痛哭竟日。一夕,裂其浮屠服,焚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