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记文言文复习策略
杂记文言文复习策略
杂记,文体名,泛指记人事、山水、建筑、风俗、书画、杂物等文字,它包括名胜游记(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山水游记(如柳宗元的《永州八记》)、书画杂物记(如韩愈的《画记》)、人事杂记(如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四类,题目中多含有书、志、题、记等。运用杂记的文体写作方式比较灵活。在复习备考杂记这一文体的文言文阅读时,考生应从以下几点上多加注意:
一
-总体阅读,整体把握
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是做好文言文阅读的前提和基础。阅读时,首先要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材料,紧扣材料的主旨,对材料作出初步的分析。整体阅读才能高屋建瓴地驾驭阅读材料,才能胸中有数,才能完整准确地分析评价人物及事件。如阅读训练中所选恽敬的《游庐山记》一文,通读后才会知道这篇游记,以游踪为线索,在重点描绘云气瀑布变幻多奇的同时,时而寻访古迹,时而有人物点缀,所有这些似是闲笔,其实却丰富了记游内容,烘托了欢乐气氛。
-结合文体,把握关键
对于叙事类的杂记,要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尤其要注意时间的变化,地点的转移,人物的多少,人物的关系,事件的前因后果等。对于说明类的杂记,则要注意说明的对象、说明的内容,说明的方法等。同时要注意抓关键语句,如中心句、段落的起始句,尤其是作者的评述性文字、议论的话语等。对议论性文字要字斟句酌,分析这些议论形成的根据。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的“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等,都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抓住题干,注意技巧
在阅读题目时,要注意读全、读准题干,即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一个不漏,准确把握题干中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还是选错。同时还要注意答题技巧。如实词词义解释题,要特别注意与现代汉语意思一致的解释,因为这种情况往往是错的;虚词用法判别题要借助所学诗文句子中的解释,由已知推断未知;翻译句子题首先要阅读与所译句子有关的上下文,再选定两至三个关键实虚词,确定最恰当的解释,同时注意句中有无特殊句式或词类活用等。
二
在做这部分文言文阅读时,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误区有以下几点:
-实词错误判断
杂记类文间不同于传记类文章,传记类文章中有完整的情节、清晰的事件、鲜明的人物等,而杂记类文章则相对不太明显,这就为阅读这类文章增添了难度。另外杂记类文章中有不少古今“微殊”的实词,如果不了解这些变化,误以今义释古义,要么语意不通,要么歪曲原意。特别是一些差别细微,用今义解释似乎也“通”的词句,更不可马虎放过。比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中的“去”,今义多为“从所在地到某地”,而在这里则为“离开”的意思。
应对策略:
结合语境,代入分析,把试题选项中各个解释放入各自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即为正确答案。
-虚词知识零乱
有的考生以高考大纲规定的虚词,一知半解,对虚词的用法掌握得不全面、不完整,因此解答失误。比如苏轼《石钟山记》中“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中的“以”,如果不了解“以”的用法,就不能得出它为“介词,把”的正确判断。
应对策略:
对规定的虚词结合例句归纳其基本用法,加以整理,使之系统化。另外虚词考查中半数的句子来自课文,因此要对课文相当熟悉,否则,就不能依据语境来理解虚词的用法。
-信息归类误换
有的考生不能分清所给材料的`类属,以致归类失误。
应对策略:
明确题干中筛选信息的指向,依据要求分清主次。在明确筛选信息的方向后,要认真分析各种事情的性质,依据情理分清哪些是符合的,哪些是不符合的。首先找出明显不符合题干要求的语料,然后即可排除包括此语料的选项。同时对有一定难度的相关语料进行综合比较,在比较中选出更符合题干要求的一个。
-内容概括片面
有的考生不能理解材料的内容,在概括和把握文中的观点时概括片面。
应对策略:
对文章的内容梳理归纳,要完成从局部到整体的全面把握,现由整体到局部的剖析理解的过程,以题目为中心,搜索信息,对选项作比较,找差异点,看归纳是否全面,分析针对点是否准确。答题主要考虑的就是全面和准确这两点。所以做这样的题目,应将句子放回到原文中,全面理解,综合分析。
-翻译关键失误
或者以今义当古义,或者该译的词没有译出来,或者省略的成分没有译出,或者翻译得不恰当等等。如要求翻译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不了解句中“微”的意义和“吾谁与归”是宾语前置的特殊句式,就很难翻译正确。
应对策略
一是从微观上,能把握句子中实词、虚词用法和意义,对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现象、特殊句式等都有个准确把握。二是从宏观上,善于联系前后文推敲判断,整体理解,切忌断章取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