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年感悟的文言文
暮年感悟的文言文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岁月悠悠,如白驹过隙,往事越千年,古今同慨,而今的我,转眼已近古稀之年,怎能不感慨时光流逝之无情。好在贱体粗安,衣食无忧,含饴弄孙,自得其乐。
扪心自问,平生胸无大志,所以,庸庸碌碌,得过且过,优哉游哉,倒省去不少的烦恼。荀子曰:“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自己是劣等根器之人,有什么好抱怨的呢?那不是自寻烦恼吗?现在退休了,更是超然于物外。《菜根谭》云:“心无物欲,即是秋空霁海。”又云:“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知足者常乐这句话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真正有此心态的能有几人?韩愈说:“人之生世,如梦一觉,其间利害,竟以何校?当其梦时,有乐有悲,及其既觉,岂足追惟?”就是说,人生在世,如同大梦醒来,其间的利与害,究竟有什么值得去计较的?人在睡梦中,有欢乐也有悲伤,等梦醒之时,还有什么可以去追忆啊?王勃对人生就悟得比较透,他说:“君子安贫,达人知命。”不无些道理。列子说得更是透彻:“且久生奚为?五情好恶,古犹今也;四体安危,古犹今也;世事苦乐,古犹今也;变易治乱,古犹今也。既闻之矣,既见之矣,既更之矣,百年犹厌其多,况久生之苦也夫?”是呀,要长生不死干什么呢?情感的好恶,古今相同;躯体的'安危,古今相同;人间的苦乐,古今相同,社会的动乱,古今相同,既然已经听过,已经见过,已经经历过,活到百岁都嫌太多,何况长生不死还要经受许多痛苦呢?一切淡然处之,岂无快乐?
逝去的岁月俱往矣,时光是不会倒流的。现在安度晚年,如庄子所言:“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一位朋友书赠我一联:翠竹黄花皆佛性,流水白云是禅心。正好描述了我此时的心境。正如佛经所云:青青翠竹,尽是真如;郁郁黄花,无非般若。是呀,而今追求的就是内心的宁静。平平淡淡即是福。投身大自然是求得心境淡泊的好途径。天气晴和,不时信步出游,施施而行,散漫而游。人流如织的地方是基本不去的,就喜欢到人迹罕至的荒山野岭。正如王安石所言:“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沿崎岖山路盘旋,一路听幽泉,观怪石,景随步换,见青树翠蔓,绿草争茂,佳木葱茏,真所谓“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荫。”山高云浮,溪流鸟鸣,仰而观山,俯而听泉,偶尔一声鸟鸣,更显四周的静寂。内心空灵,自有一种禅韵。时而远游,沿溪溯源,两岸垂柳拂面,山溪时缓时急,蜿蜒而行,不觉间又见苍山古木,竹树烟云。漫步松荫之下,横卧茂草之中,听山涧潺潺流淌,喝山泉之甘液,送夕阳,赏晚霞,心凝形释,与万物冥合,乃一大乐事也。故苏轼云:“予之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闲来无事,静夜默坐斗室,“依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儒佛道各家典籍,偶择一卷,细细品味,静虑冥思,荡涤心尘,体验宁静的禅趣。
有时不出门就静看庭中翠竹,绿色微浸,枝叶婆娑,风声竹响,愈喧愈静。听的是心境,悟的是人生,如此淡泊亦是一种享受。间或细雨蒙蒙,一帘雾霭,竹韵清幽,此中意境,恬静娴逸,自然会忘却尘世的喧嚣。朱子曰:“胸中泰然,岂有不乐!”《周易系辞》云:“乐天知命,故不忧。”斯言诚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