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塞上听吹笛》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1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比较两首边塞诗的思想感情。
(2)比较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
(1)高诗通过“雪净”、“月明”等景,表现将士归来、胡马北去的和平宁谧;写笛声,表现盛唐豪情和些许怀乡之情。 李诗通过“似雪沙”“如霜月”,表现边塞环境的险恶和景象的荒寒;写笛声,表现怀乡的迷惘和悲凉。
(2)高诗妙用通感,将《梅花落》笛曲的听觉转化为梅花飘落的视觉,边地无梅引发故乡梅联想。
李诗恰切比喻,“沙似雪”、“月如霜”,写出边塞环境的险恶和荒寒。
二:
1、这两首诗都是边塞诗,都写月夜闻笛,感情基调有何异同?(5分)
2、两首诗的结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 ① 两首诗都表达了征人思乡的感情。(1分) ② 高诗写冰雪消融,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风传笛曲,一夜之间声满关山,意境澄澈壮阔,感情哀而不伤(乐观开朗)(2分)。 ③ 李诗写月
如秋霜,充满寒意,夜风送来呜咽的芦笛声,意境寒冷凄清(愁惨),感情悲凉哀怨。(2分)
2、 ① 高诗寓情于景(1分),由听到的《梅花落》的乐曲想象故乡的梅花四处飘散,一夜之中洒满关山的情景,从而让读者感受到诗中寄寓的思乡的感情;(2分)
② 李诗直接抒情(1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望乡”直接点明思乡之情。
(2分) 或:李诗叙事抒情,通过叙写征人望乡,表现思乡之情。(2分)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比较两首边塞诗的思想感情。
(2)比较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
(1)高诗通过“雪净”、“月明”等景,表现将士归来、胡马北去的和平宁谧;写笛声,表现盛唐豪情和些许怀乡之情。 李诗通过“似雪沙”“如霜月”,表现边塞环境的险恶和景象的荒寒;写笛声,表现怀乡的迷惘和悲凉。
(2)高诗妙用通感,将《梅花落》笛曲的听觉转化为梅花飘落的视觉,边地无梅引发故乡梅联想。
李诗恰切比喻,“沙似雪”、“月如霜”,写出边塞环境的险恶和荒寒。
二:
1、这两首诗都是边塞诗,都写月夜闻笛,感情基调有何异同?(5分)
2、两首诗的结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 ① 两首诗都表达了征人思乡的感情。(1分) ② 高诗写冰雪消融,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风传笛曲,一夜之间声满关山,意境澄澈壮阔,感情哀而不伤(乐观开朗)(2分)。 ③ 李诗写月
如秋霜,充满寒意,夜风送来呜咽的芦笛声,意境寒冷凄清(愁惨),感情悲凉哀怨。(2分)
2、 ① 高诗寓情于景(1分),由听到的《梅花落》的乐曲想象故乡的梅花四处飘散,一夜之中洒满关山的情景,从而让读者感受到诗中寄寓的思乡的感情;(2分)
② 李诗直接抒情(1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望乡”直接点明思乡之情。
(2分) 或:李诗叙事抒情,通过叙写征人望乡,表现思乡之情。(2分)
上一篇:张弘范《点绛唇》阅读答案
下一篇: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 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
* 1塞上听吹笛 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1)比较两首边塞诗的思想感情。 (2)比较两首诗的表现手法。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