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霆《踏莎行·晚景》阅读答案及赏析
踏莎行·晚景
陈霆
流水孤村,荒城古道。槎牙老木乌鸢噪。夕阳倒影射疏林,江边一带芙蓉老。
风暝寒烟,天低衰草,登楼望极群峰小。欲将归信问行人,青山尽处行人少。
注释:
①槎牙:错杂不齐貌。鸢:俗称鹞鹰。
②芙蓉老:荷花凋残。
1、此词上片中划线的几句从哪些角度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4分)
2、词的下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种情感是怎样抒发的?(4分)
参考答案
⑴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写出了环境的孤寂、荒凉的特点(4分,角度和特点答对各2分)
⑵思乡之情。①环境烘托,环境越荒凉、越凄清,思乡之情就越发深重。(如答融情于景亦可)②行动表现,登楼远望群峰,结果连个可托归信的行人都难见到。(心理描写亦可)(4分,“思乡之情”答对给1分,其它两点答对一点给两分,答对两点给三分。)
赏析:
作者在写这首词时,时在深秋,人在贬所(他因得罪当时炙手可热的宦官刘瑾而被贬安徽六安),可谓是时亦悲凉,人亦悲凉。
词的上片写秋日傍晚的景色:流水围绕着孤零零的村落,一座破败荒凉的古城前是一条萧条荒凉的古道。傍晚时分,槎枒参差的古木老树上,归巢的群鸦老鹰在聒噪不停,夕阳斜照穿过了萧疏的树林,在地上拉出了长长的影子,江边一带的枯荷在寒风中索索作响,一片萧瑟衰败的景象。上片主要用了宋秦观《满庭芳》“夕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的词意,如唐李贺《江楼曲》“鲤鱼风起芙蓉老”诗意,其中“荒城古道”这一意象的增添,点出了作者当时所处之地,暗逗出贬臣的幽怨之情,使羁情之中又添几分贬愁。“射”字下得尤为刻意,较秦观词更显苍劲凄厉。
下片写登楼所见及所感:登楼远眺,风摇夕烟,暮色渐起;天空寥廓低垂,与无垠的衰草密相连接。在楼上望去,连绵起伏的群山显得那么邈渺低小。我想向远方来的人打听我复归的消息,但在这外人罕到的荒山僻乡,连行人也难觅!过片二句用了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的词意,来承接上片所写晚景,过渡自然,然后再纵笔写由晚景引发的贬臣之情。结句“青山近处行人少”,出于宋欧阳修《踏莎行》“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却又不囿于欧词,而能翻出新意。欧词是从思妇思游子的角度,言原野的尽头是春山,游子却在更远的春山之外,渺不可寻;而陈词则从游子思乡的角度,言游子在连行人都不到的青山尽处思乡,渺无音信,更倍觉孤独凄苦。这首词多处融化了前人的诗句,几乎是“无一字无来历”,但却自然浑成,一如心中流出,没有东拼西凑之感,这首先得益于作者以真情实意来熔铸前人诗意。特别是结句能在前人名句的基础上翻出新意,表现自己独特的感受,且情意深切,让人读至此眼睛一亮,始味出前面化用前人的词句诗意,非是作者无能,拾人牙慧,而是当时作者写的乃是千载游子贬臣最常见、又最伤感之景,触发的是万古迁客骚人最深沉、又最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情,这里与其说是化用前人的诗句,不如说是融会前人羁情,然后再独出机杼,在积淀的共鸣中表现此刻的独特感受。
总体来说,此词抒写离情别绪。上片写离别时的情景。情似游丝,泪眼相觑。一溪烟柳,难系
兰舟。写尽了离别况味。下片写别后相思之苦。愁绪无数,无法排遣。全词凄迷哀婉,
愁思无限。
陈霆,字声伯,浙江德清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及第,官刑科给事中。博学多闻,工诗词、古文。著有《水南稿》、《渚山堂词话》等。
陈霆
流水孤村,荒城古道。槎牙老木乌鸢噪。夕阳倒影射疏林,江边一带芙蓉老。
风暝寒烟,天低衰草,登楼望极群峰小。欲将归信问行人,青山尽处行人少。
注释:
①槎牙:错杂不齐貌。鸢:俗称鹞鹰。
②芙蓉老:荷花凋残。
1、此词上片中划线的几句从哪些角度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4分)
2、词的下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种情感是怎样抒发的?(4分)
参考答案
⑴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写出了环境的孤寂、荒凉的特点(4分,角度和特点答对各2分)
⑵思乡之情。①环境烘托,环境越荒凉、越凄清,思乡之情就越发深重。(如答融情于景亦可)②行动表现,登楼远望群峰,结果连个可托归信的行人都难见到。(心理描写亦可)(4分,“思乡之情”答对给1分,其它两点答对一点给两分,答对两点给三分。)
赏析:
作者在写这首词时,时在深秋,人在贬所(他因得罪当时炙手可热的宦官刘瑾而被贬安徽六安),可谓是时亦悲凉,人亦悲凉。
词的上片写秋日傍晚的景色:流水围绕着孤零零的村落,一座破败荒凉的古城前是一条萧条荒凉的古道。傍晚时分,槎枒参差的古木老树上,归巢的群鸦老鹰在聒噪不停,夕阳斜照穿过了萧疏的树林,在地上拉出了长长的影子,江边一带的枯荷在寒风中索索作响,一片萧瑟衰败的景象。上片主要用了宋秦观《满庭芳》“夕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的词意,如唐李贺《江楼曲》“鲤鱼风起芙蓉老”诗意,其中“荒城古道”这一意象的增添,点出了作者当时所处之地,暗逗出贬臣的幽怨之情,使羁情之中又添几分贬愁。“射”字下得尤为刻意,较秦观词更显苍劲凄厉。
下片写登楼所见及所感:登楼远眺,风摇夕烟,暮色渐起;天空寥廓低垂,与无垠的衰草密相连接。在楼上望去,连绵起伏的群山显得那么邈渺低小。我想向远方来的人打听我复归的消息,但在这外人罕到的荒山僻乡,连行人也难觅!过片二句用了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的词意,来承接上片所写晚景,过渡自然,然后再纵笔写由晚景引发的贬臣之情。结句“青山近处行人少”,出于宋欧阳修《踏莎行》“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却又不囿于欧词,而能翻出新意。欧词是从思妇思游子的角度,言原野的尽头是春山,游子却在更远的春山之外,渺不可寻;而陈词则从游子思乡的角度,言游子在连行人都不到的青山尽处思乡,渺无音信,更倍觉孤独凄苦。这首词多处融化了前人的诗句,几乎是“无一字无来历”,但却自然浑成,一如心中流出,没有东拼西凑之感,这首先得益于作者以真情实意来熔铸前人诗意。特别是结句能在前人名句的基础上翻出新意,表现自己独特的感受,且情意深切,让人读至此眼睛一亮,始味出前面化用前人的词句诗意,非是作者无能,拾人牙慧,而是当时作者写的乃是千载游子贬臣最常见、又最伤感之景,触发的是万古迁客骚人最深沉、又最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情,这里与其说是化用前人的诗句,不如说是融会前人羁情,然后再独出机杼,在积淀的共鸣中表现此刻的独特感受。
总体来说,此词抒写离情别绪。上片写离别时的情景。情似游丝,泪眼相觑。一溪烟柳,难系
兰舟。写尽了离别况味。下片写别后相思之苦。愁绪无数,无法排遣。全词凄迷哀婉,
愁思无限。
陈霆,字声伯,浙江德清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及第,官刑科给事中。博学多闻,工诗词、古文。著有《水南稿》、《渚山堂词话》等。
* 踏莎行·晚景陈霆流水孤村,荒城古道。槎牙老木乌鸢噪。夕阳倒影射疏林,江边一带芙蓉老。风暝寒烟,天低衰草,登楼望极群峰小。欲将归信问行人,青山尽处行人少。注释:①槎牙:错杂不齐貌。鸢:俗称鹞鹰。②芙蓉老:荷花凋残。1、此词上片中划线的几句从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