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炯、宗泐《战城南》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战城南》
唐·杨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战城南
元·宗泐
进兵龙城南,转战天山道。
烽烟涨平漠,杀气霾荒徼。
将军重爵位,天子尚征讨。
不辞斗死多,但恨生男少。
1、这两首诗表现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杨诗着重表现对将士们不畏苦难、忠心报国精神的赞美与敬佩;而宗诗侧重对阵亡将士的哀悼和对战争的反感。(2分)前一首诗人通过冰冻之水让战马受伤寒,秋风使人愁绪增添还有黄尘漫天来侧面烘托将士的英勇,战士方寸报国之心犹如白日一样明明白白来表现诗人的情感;后一首通过不惜战死的将士多,只是嫌国内生的男孩太少来直接表现主题——反对战争及对不关心战士生命的上层阶级的不满。(2分)
2、第一首诗尾联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
答:尾联使用了对仗、比喻、对比、烘托、借景抒情(任选两种)等艺术手法。(2分)诗人把将士们的“忠心”比作“白日“,形象生动地表明了战士们一心征战、保家卫国的坚贞纯正之心;而这样的内心又与漫天黄沙、弥漫千里的灰暗的战争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将士们的英勇与忠贞。(2分)
二:
阅读杨炯《战城南》,完成试题。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1)这首诗作者是以什么人的口气来讲述的?流露了怎样的感情?
(2)颔联“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写战争景象用了什么手法?我们可以从中读到什么?
【参考答案】
(1)作者是以征战者的口气来讲述的。在叙述军旅生涯时,作者豪情满怀,信心百倍,充满了胜利的希冀,洋溢着浓烈的爱国之情。
(2)颔联用近似白描的手法描绘战场的景象:战旗猎猎,盔明甲亮,刀光血影,隐隐可见。我们从诗句里可以深深地触摸到征战者脉搏激剧的跳动。看到征战者在东闯西突的搏杀的身影。
附杨炯《战城南》赏析
诗歌的首联“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以对句开起。上句“塞北途辽远”,开门见山交待战争的地点,描绘出了塞外广袤的环境。一个“辽”字,一个“远”字,表现出塞北的广阔无际,也给诗歌增加了空间感。对句“城南战苦辛”与题目照应,正面描叙战争场景,其中的“苦辛”暗示了汉乐府中的《战城南》中“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惨景,只是写得含蓄而粗狂。这里,诗人通过朴实真挚语言,对战场的概述,在给读者想象空间中,感受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颔联“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诗人承上“辛苦”而来,用近似白描的手法描绘战场的景象。你看,在诗人的笔下,那战场上的战旗猎猎,盔明甲亮,刀光血影,却写得如诗如画。比喻句的运用不但形象生动,而且写出了军队威武和博大的气势,而且写出了士兵斗志。诗人在诗歌中,选择了“幡旗”和“甲胄”两个意象,不但抓住了古代战场特色,也把描写的镜头拉近,突出了威武雄壮的气魄。
颈联“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诗意承上而转,由物(外在的)及人,进入了人的内心世界。上句“冰水寒伤马”,化用陈琳《饮马长城窟行》中的诗句:“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这里表面上是写马,实则写人,巧妙地表达边地苦寒不宜“稽留”之意。下句“悲风愁杀人”,化用宋玉《九辨》中的“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的句意,表现了将士们在秋风凛冽,塞外草衰,一派萧瑟之气,倍添征人思乡怀归的愁绪。可以说,这里,诗人进入了将士们的内心世界,不但反映了广大塞外将士的思想和情绪,而且也表现了诗人对将士们的同情,对战争的反感的思想倾向。
尾联“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以景作结,倍增哀伤的情感。上句“寸心明白日”,其中“白日” 喻指君主。《文选·宋玉<九辩>》:“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 张铣注:“白日喻君,言放逐去君。”这里诗人借此,不但表现了将士们的心中充满了明亮的阳光,而且也通过“明白日”含蓄而生动地揭示了将士们“报效国家,报效君王”的内心世界。下句“千里暗黄尘”,既是描绘大漠黄沙乱飞的自然景色,也用以渲染战争的激烈,表现出征尘千里遮天蔽日的景象。诗人在诗歌的结尾,以景作结,借景抒情,把情感聚集其中,不但表现出将士们报效君王,驰骋疆场,视死如归的伟大精神,也表现出诗人对将士们的敬佩与对战争的反对。
总之,杨炯这首《战城南》,格调雄浑激越,洋溢着浓烈的爱国之情。同时,在描写中,用词语新颖,用典恰当,具有丰富内涵,不但极具感染力,而且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唐·杨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战城南
元·宗泐
进兵龙城南,转战天山道。
烽烟涨平漠,杀气霾荒徼。
将军重爵位,天子尚征讨。
不辞斗死多,但恨生男少。
1、这两首诗表现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杨诗着重表现对将士们不畏苦难、忠心报国精神的赞美与敬佩;而宗诗侧重对阵亡将士的哀悼和对战争的反感。(2分)前一首诗人通过冰冻之水让战马受伤寒,秋风使人愁绪增添还有黄尘漫天来侧面烘托将士的英勇,战士方寸报国之心犹如白日一样明明白白来表现诗人的情感;后一首通过不惜战死的将士多,只是嫌国内生的男孩太少来直接表现主题——反对战争及对不关心战士生命的上层阶级的不满。(2分)
2、第一首诗尾联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
答:尾联使用了对仗、比喻、对比、烘托、借景抒情(任选两种)等艺术手法。(2分)诗人把将士们的“忠心”比作“白日“,形象生动地表明了战士们一心征战、保家卫国的坚贞纯正之心;而这样的内心又与漫天黄沙、弥漫千里的灰暗的战争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将士们的英勇与忠贞。(2分)
二:
阅读杨炯《战城南》,完成试题。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1)这首诗作者是以什么人的口气来讲述的?流露了怎样的感情?
(2)颔联“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写战争景象用了什么手法?我们可以从中读到什么?
【参考答案】
(1)作者是以征战者的口气来讲述的。在叙述军旅生涯时,作者豪情满怀,信心百倍,充满了胜利的希冀,洋溢着浓烈的爱国之情。
(2)颔联用近似白描的手法描绘战场的景象:战旗猎猎,盔明甲亮,刀光血影,隐隐可见。我们从诗句里可以深深地触摸到征战者脉搏激剧的跳动。看到征战者在东闯西突的搏杀的身影。
附杨炯《战城南》赏析
诗歌的首联“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以对句开起。上句“塞北途辽远”,开门见山交待战争的地点,描绘出了塞外广袤的环境。一个“辽”字,一个“远”字,表现出塞北的广阔无际,也给诗歌增加了空间感。对句“城南战苦辛”与题目照应,正面描叙战争场景,其中的“苦辛”暗示了汉乐府中的《战城南》中“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惨景,只是写得含蓄而粗狂。这里,诗人通过朴实真挚语言,对战场的概述,在给读者想象空间中,感受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颔联“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诗人承上“辛苦”而来,用近似白描的手法描绘战场的景象。你看,在诗人的笔下,那战场上的战旗猎猎,盔明甲亮,刀光血影,却写得如诗如画。比喻句的运用不但形象生动,而且写出了军队威武和博大的气势,而且写出了士兵斗志。诗人在诗歌中,选择了“幡旗”和“甲胄”两个意象,不但抓住了古代战场特色,也把描写的镜头拉近,突出了威武雄壮的气魄。
颈联“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诗意承上而转,由物(外在的)及人,进入了人的内心世界。上句“冰水寒伤马”,化用陈琳《饮马长城窟行》中的诗句:“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这里表面上是写马,实则写人,巧妙地表达边地苦寒不宜“稽留”之意。下句“悲风愁杀人”,化用宋玉《九辨》中的“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的句意,表现了将士们在秋风凛冽,塞外草衰,一派萧瑟之气,倍添征人思乡怀归的愁绪。可以说,这里,诗人进入了将士们的内心世界,不但反映了广大塞外将士的思想和情绪,而且也表现了诗人对将士们的同情,对战争的反感的思想倾向。
尾联“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以景作结,倍增哀伤的情感。上句“寸心明白日”,其中“白日” 喻指君主。《文选·宋玉<九辩>》:“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 张铣注:“白日喻君,言放逐去君。”这里诗人借此,不但表现了将士们的心中充满了明亮的阳光,而且也通过“明白日”含蓄而生动地揭示了将士们“报效国家,报效君王”的内心世界。下句“千里暗黄尘”,既是描绘大漠黄沙乱飞的自然景色,也用以渲染战争的激烈,表现出征尘千里遮天蔽日的景象。诗人在诗歌的结尾,以景作结,借景抒情,把情感聚集其中,不但表现出将士们报效君王,驰骋疆场,视死如归的伟大精神,也表现出诗人对将士们的敬佩与对战争的反对。
总之,杨炯这首《战城南》,格调雄浑激越,洋溢着浓烈的爱国之情。同时,在描写中,用词语新颖,用典恰当,具有丰富内涵,不但极具感染力,而且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上一篇:徐晶《送友人尉蜀中》阅读答案
下一篇:周朴《春日游北园寄韩侍郎》阅读答案
* 《战城南》唐·杨炯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战城南元·宗泐进兵龙城南,转战天山道。烽烟涨平漠,杀气霾荒徼。将军重爵位,天子尚征讨。不辞斗死多,但恨生男少。1、这两首诗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