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海洋的词语
形容海洋的词语:1. 广阔;2. 深邃;3. 清澈;4. 波涛汹涌;5. 咆哮;6. 神秘;7. 蓝色;8. 海蓝;9. 咸味;10. 沉默;11. 海浪;12. 海风;13. 海鸟;14. 海草;15. 海底;16. 珊瑚;17. 海星;18. 海洋生物;19. 海盐;20. 海浪声
形容海洋的词语 相关词语和解释
词语 | 拼音/解释 |
---|---|
海洋 | 海洋 (地理名词)海洋(SEA)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体的总称,海洋的中心部分称作洋,边缘部分称作海,彼此沟通组成统一的水体。 地球表面被各大陆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称为海洋,其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平均水深约3795米。海洋中含有十三亿五千多万立方千米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而可用于人类饮用只占2%。地球四个主要的大洋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大部分以陆地和海底地形线为界。目前为止,人类已探索的海底只有5%,还有95%大海的海底是未知的。 |
海洋生物 | 海洋生物 (生物学术语)海洋生物是指海洋里有生命的物种,包括海洋动物、海洋植物、微生物及病毒等,其中海洋动物包括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包括各种螺类和贝类。脊椎动物包括各种鱼类和大型海洋动物,如红海星,鲸鱼,鲨鱼等。 |
海洋能 | 海洋能 海洋能指依附在海水中的可再生能源,海洋通过各种物理过程接收、储存和散发能量,这些能量以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盐差能、海流能等形式存在于海洋之中。 海洋能的利用是指利用一定的方法、设备把各种海洋能转换成电能或其他可利用形式的能。由于海洋能具有可再生性和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因此是一种亟待开发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新能源。 |
海洋性气候 | 海洋性气候 海洋性气候,指海洋邻近区域的气候。如海岛或盛行风来自海洋的大陆部分地区的气候。由于海洋巨大水体作用所形成的气候 。包括海洋面或岛屿以及盛行气流来自海洋的大陆近海部分的气候。 |
海洋监视卫星 | 海洋监视卫星 海洋监视卫星用于海洋监视、海上作战、监视海上恐怖主义活动,也可用于民用海洋监视。卫星上装载了电视摄像、雷达、无线电侦测机、红外探测器、高灵敏度红外相机等侦察设备,具有探测水面舰船与潜艇;能够利用蓝-绿激光穿透云层和海水,探测到高速潜航的导弹核潜艇,用来判定舰艇的准确位置以及航向数据。 |
海洋岛 | 海洋岛 (我国黄海海域距离大陆最远的海岛)海洋岛,是长山群岛外岛最远的一个海岛,全岛面积18.98平方公里,距大连港76海里,距离县政府所在地大长山岛34海里。海洋岛自然风光优美、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海水清澈无污染——是大连最清洁的海域之一,远离喧闹的城市,是难得的海浴、垂钓、休闲、度假和疗养胜地。 |
海洋公园 | 海洋公园 (公共服务领域汉语词汇)2017年12月1日,《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正式实施,规定海洋公园标准英文名为Marine Park或Ocean Park。 |
内陆国 | 内陆国 内陆国(landlocked state)指没有海岸线的国家,亦即被周围邻国陆地领土所包围的国家,又称陆锁国,如:蒙古。双重内陆国家是指被其他内陆国家所包围的内陆国家。岛国是内陆国的相对概念,意指一个国家的四周皆邻靠海洋,整个国土完全位于岛屿之上。 内陆国又称“陆锁国”、“无海岸国家”。被邻国领土包围因而没有海岸的国家。依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与沿海国平等享有在沿海国领海的无害通过权、公海自由权、和平利用国际海底区域权、公平分享沿海国开发200海浬以外大陆架所缴费用或实物的权利及其他某些海洋权利。为实现上述海洋权利有进出海洋权,并为此享有用一切运输工具通过位于本国与海洋之间的国家士领土的过境自由。悬挂内陆国旗帜的船舶在海港内与其他外国船舶享有同等待遇。此类国家约有30个。 |
南冰洋 | 南冰洋 南冰洋也叫南大洋或南极海,是世界第五个被确定的大洋,是世界上唯一完全环绕地球却未被大陆分割的大洋。南冰洋是围绕南极洲的海洋,是南纬50°以南的印度洋、大西洋和南纬55°-62°间的太平洋的海域。 以前一直认为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一直延伸到南极洲,南冰洋的水域被视为南极海,但因为海洋学上发现南冰洋有重要的不同洋流,于是国际水文地理组织于2000年确定其为一个独立的大洋,成为五大洋中的第四大洋。但在学术界依旧有人认为依据大洋应有其对应的中洋脊而不承认南冰洋这一称谓。 |
內陸國 | 内陆国 内陆国(landlocked state)指没有海岸线的国家,亦即被周围邻国陆地领土所包围的国家,又称陆锁国,如:蒙古。双重内陆国家是指被其他内陆国家所包围的内陆国家。岛国是内陆国的相对概念,意指一个国家的四周皆邻靠海洋,整个国土完全位于岛屿之上。 内陆国又称“陆锁国”、“无海岸国家”。被邻国领土包围因而没有海岸的国家。依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与沿海国平等享有在沿海国领海的无害通过权、公海自由权、和平利用国际海底区域权、公平分享沿海国开发200海浬以外大陆架所缴费用或实物的权利及其他某些海洋权利。为实现上述海洋权利有进出海洋权,并为此享有用一切运输工具通过位于本国与海洋之间的国家士领土的过境自由。悬挂内陆国旗帜的船舶在海港内与其他外国船舶享有同等待遇。此类国家约有30个。 |
大洋盆地 | 大洋盆地 大洋盆地是海洋的主体,约占海洋总面积的45%,其周边有的与大陆裾相邻,有的直接与海沟相接。其中主要部分是水深在4000~5000m的开阔水域,成为深海盆地。深海盆地中最平坦的部分成为深海平原,其坡度一般小于1/1000,甚至小于1/10000,是地标最平坦的地区。 |
东洋 | 东洋 东洋在汉语中主要表示“日本“。字面上的意思是东面的海洋。除了代表日本以外,在日语中还代表东亚地区。近代出现的“东洋”可能源自日本。 日本发明该词主要是用来翻译英文的“Orient”(意为东方),其意义与“西洋”相对,指包括东北亚,东南亚等在内的东方地区。日本也称东洋、扶桑、东瀛等。日语中“日本”一词有多种读法,日本民众一般将这个词读作“にっぽん”( Nippon)或“にほん”( Nihon)而直至20世纪日本政府仍然没有规定日本这个词的标准读音;因此两种读法并存。由于日本地处中国东面的海洋上,故中文使用上又称其为“东瀛”或“东洋”。 |
東洋 | 东洋 东洋在汉语中主要表示“日本“。字面上的意思是东面的海洋。除了代表日本以外,在日语中还代表东亚地区。近代出现的“东洋”可能源自日本。 日本发明该词主要是用来翻译英文的“Orient”(意为东方),其意义与“西洋”相对,指包括东北亚,东南亚等在内的东方地区。日本也称东洋、扶桑、东瀛等。日语中“日本”一词有多种读法,日本民众一般将这个词读作“にっぽん”( Nippon)或“にほん”( Nihon)而直至20世纪日本政府仍然没有规定日本这个词的标准读音;因此两种读法并存。由于日本地处中国东面的海洋上,故中文使用上又称其为“东瀛”或“东洋”。 |
导航卫星 | 导航卫星 导航卫星(navigation satellite):从卫星上连续发射无线电信号,为地面、海洋、空中和空间用户导航定位的人造地球卫星。卫星导航系统的空间部分。导航卫星装有专用的无线电导航设备,用户接收导航卫星发来的无线电导航信号,通过时间测距或多普勒测速分别获得用户相对于卫星的距离或距离变化率等导航参数,并根据卫星发送的时间、轨道参数,求出在定位瞬间卫星的实时位置坐标,从而定出用户的地理位置坐标(二维或三维坐标)和速度矢量分量。由数颗导航卫星构成导航卫星网(导航星座),具有全球和近地空间的立体覆盖能力,实现全球无线电导航。导航卫星按是否接收用户信号分为主动式导航卫星和被动式导航卫星;按导航方法分为多普勒测速导航卫星和时差测距导航卫星;按轨道分为低轨道导航卫星、中高轨道导航卫星、地球同步轨道导航卫星。世界四大卫星导航系统是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前苏联/俄罗斯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 )、欧洲航天局的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和中国的北斗导航卫星定位系统。 1960年 4月美国发射了第一颗导航卫星子午仪1B。此后,美国、苏联先后发射了子午仪宇宙导航卫星系列。通过国际间合作还发射了具有定位能力的民用交通管制和搜索营救卫星系列。 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和苏联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 )是以卫星星座作为空间部分的全球全天候导航定位系统。GPS采用18颗工作星和3颗备份星组成GPS空间星座。GLONASS采用24颗工作星和3颗备份星组成GLONASS空间星座。 (图为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模拟图) 目前我国也有了自己导航卫星“北斗导航卫星定位系统”,是区域性有源三维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英文缩写CNSS。它是继美国的GPS、俄罗斯的C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那么,导航卫星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 说起指南针,人们是很熟悉的。它作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之一,不仅帮助我国古代人民远涉重洋同世界各国人民架起了友谊的桥梁,而且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指南针的奥秘在哪里呢?原来,所有磁体都具“同极性相斥、异极性相吸”的特性,而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磁体,这个大磁体和小磁针由于“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磁针的南极总是指向地球的北极,即指向南方。指南针成了人类导航的工具。根据指南针的原理做成的船舶导航仪器就叫罗盘(磁罗盘)。把一根磁棒用支架水平支撑起来,上面固定着一个从0度到360 度的刻盘,再用一航向标线代表船舶的纵轴,这就是一个简单的磁罗盘。刻度盘上的零度与航向标线之间的夹角叫作航向角,表示船舶以地磁极为基准的方向。这样,在茫茫大海中航行的船舶,可根据夹角的大小判断出航行的方向。 但是,由于地磁场分布不均,常使磁罗盘产生较大的误差。 20 世纪初无线电技术的兴起,给导航技术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人们开始采用无线电导航仪代替古老的磁罗盘。由于无线电波不受天气好坏的影响,它在白天夜里都可以传播,所以信号的收、发可以全天候。用无线电导航的作用距离可达几千公里,并且精度比磁罗盘高,因此被广泛使用。但是,无线电波在大气中传播几千公里过程中,受电离层折射和地球表面反射的干扰较大,所以,它的精度还不是很理想。 当今,每天都有数以百计的船舶航行在茫茫的海洋里。不幸的是全世界大型轮船中,每年都有几百艘在海上遇险。其中有半数事故是由于航行原因造成的,使世界商船队里每年都有几十艘船沉没! 最常见的一种事故就是搁浅。它在沉没的船只中,所占比例比较大。例如,从1969年至1973年间,由于搁浅造成了4000艘船的不幸,其中218艘船已完全报废。另一种航海事故是碰撞,特别是海岸附近、窄水道区和港口通道上,更容易发生,当然,这与船只不断增加也有关。例如,通过英吉利海峡的舰船,一昼夜就有400~500艘,由于昼夜或浓雾中航行,船只碰撞的危险时刻存在,难怪海员们说这里是危险的航道。 虽然航海技术和设备在不断完善,但仍不能满足今大的要求。现在航道上出现的差错,不仅给船只和乘员带来巨大的危险,而且常常给周围环境、海洋中的动物世界带来巨大的危害。从超级油轮上流出的石油,有时把沿海几公里的水面都给盖住了,并引起几千种海洋动物和鸟类的死亡…… 正因为如此,人们请求卫星来帮忙。1958年初,美国科学家在跟踪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时,无意中发现收到的无线电信号有多普勒效应,即卫星飞近地面接收机时,收到的无线电信号频率逐渐升高;卫星远离后,频率就变低。这一有趣的发现,揭开了人类利用人造地球卫星进行导航定位的新纪元。卫星定位导航,是由地面物体通过无线电信号沟通自己与卫星之间的距离,再用距离变化率计算出自己在地球或空间的位置,进而确定自己的航向。 这种设在天上的无线电导航台,就是现在的导航卫星,也可以说是当今的“罗盘”。目前已有不少国家利用人造地球卫星导航。这种导航方法的优点主要是:可以为全球船舶、飞机等指明方向,导航范围遍及世界各个角落;可全天候导航,在任何恶劣的气象条件下,昼夜均可利用卫星导航系统为船舶指明航向;导航精度远比磁罗盘高,误差只有几十米;操作自动化程度高,不必使用任何地图即可直接读出经、纬度;导航设备小,很适宜在舰船上安装使用。于是,卫星导航系统应运而生了。 |
導航衛星 | 导航卫星 导航卫星(navigation satellite):从卫星上连续发射无线电信号,为地面、海洋、空中和空间用户导航定位的人造地球卫星。卫星导航系统的空间部分。导航卫星装有专用的无线电导航设备,用户接收导航卫星发来的无线电导航信号,通过时间测距或多普勒测速分别获得用户相对于卫星的距离或距离变化率等导航参数,并根据卫星发送的时间、轨道参数,求出在定位瞬间卫星的实时位置坐标,从而定出用户的地理位置坐标(二维或三维坐标)和速度矢量分量。由数颗导航卫星构成导航卫星网(导航星座),具有全球和近地空间的立体覆盖能力,实现全球无线电导航。导航卫星按是否接收用户信号分为主动式导航卫星和被动式导航卫星;按导航方法分为多普勒测速导航卫星和时差测距导航卫星;按轨道分为低轨道导航卫星、中高轨道导航卫星、地球同步轨道导航卫星。世界四大卫星导航系统是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前苏联/俄罗斯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 )、欧洲航天局的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和中国的北斗导航卫星定位系统。 1960年 4月美国发射了第一颗导航卫星子午仪1B。此后,美国、苏联先后发射了子午仪宇宙导航卫星系列。通过国际间合作还发射了具有定位能力的民用交通管制和搜索营救卫星系列。 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和苏联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 )是以卫星星座作为空间部分的全球全天候导航定位系统。GPS采用18颗工作星和3颗备份星组成GPS空间星座。GLONASS采用24颗工作星和3颗备份星组成GLONASS空间星座。 (图为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模拟图) 目前我国也有了自己导航卫星“北斗导航卫星定位系统”,是区域性有源三维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英文缩写CNSS。它是继美国的GPS、俄罗斯的C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那么,导航卫星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 说起指南针,人们是很熟悉的。它作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之一,不仅帮助我国古代人民远涉重洋同世界各国人民架起了友谊的桥梁,而且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指南针的奥秘在哪里呢?原来,所有磁体都具“同极性相斥、异极性相吸”的特性,而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磁体,这个大磁体和小磁针由于“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磁针的南极总是指向地球的北极,即指向南方。指南针成了人类导航的工具。根据指南针的原理做成的船舶导航仪器就叫罗盘(磁罗盘)。把一根磁棒用支架水平支撑起来,上面固定着一个从0度到360 度的刻盘,再用一航向标线代表船舶的纵轴,这就是一个简单的磁罗盘。刻度盘上的零度与航向标线之间的夹角叫作航向角,表示船舶以地磁极为基准的方向。这样,在茫茫大海中航行的船舶,可根据夹角的大小判断出航行的方向。 但是,由于地磁场分布不均,常使磁罗盘产生较大的误差。 20 世纪初无线电技术的兴起,给导航技术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人们开始采用无线电导航仪代替古老的磁罗盘。由于无线电波不受天气好坏的影响,它在白天夜里都可以传播,所以信号的收、发可以全天候。用无线电导航的作用距离可达几千公里,并且精度比磁罗盘高,因此被广泛使用。但是,无线电波在大气中传播几千公里过程中,受电离层折射和地球表面反射的干扰较大,所以,它的精度还不是很理想。 当今,每天都有数以百计的船舶航行在茫茫的海洋里。不幸的是全世界大型轮船中,每年都有几百艘在海上遇险。其中有半数事故是由于航行原因造成的,使世界商船队里每年都有几十艘船沉没! 最常见的一种事故就是搁浅。它在沉没的船只中,所占比例比较大。例如,从1969年至1973年间,由于搁浅造成了4000艘船的不幸,其中218艘船已完全报废。另一种航海事故是碰撞,特别是海岸附近、窄水道区和港口通道上,更容易发生,当然,这与船只不断增加也有关。例如,通过英吉利海峡的舰船,一昼夜就有400~500艘,由于昼夜或浓雾中航行,船只碰撞的危险时刻存在,难怪海员们说这里是危险的航道。 虽然航海技术和设备在不断完善,但仍不能满足今大的要求。现在航道上出现的差错,不仅给船只和乘员带来巨大的危险,而且常常给周围环境、海洋中的动物世界带来巨大的危害。从超级油轮上流出的石油,有时把沿海几公里的水面都给盖住了,并引起几千种海洋动物和鸟类的死亡…… 正因为如此,人们请求卫星来帮忙。1958年初,美国科学家在跟踪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时,无意中发现收到的无线电信号有多普勒效应,即卫星飞近地面接收机时,收到的无线电信号频率逐渐升高;卫星远离后,频率就变低。这一有趣的发现,揭开了人类利用人造地球卫星进行导航定位的新纪元。卫星定位导航,是由地面物体通过无线电信号沟通自己与卫星之间的距离,再用距离变化率计算出自己在地球或空间的位置,进而确定自己的航向。 这种设在天上的无线电导航台,就是现在的导航卫星,也可以说是当今的“罗盘”。目前已有不少国家利用人造地球卫星导航。这种导航方法的优点主要是:可以为全球船舶、飞机等指明方向,导航范围遍及世界各个角落;可全天候导航,在任何恶劣的气象条件下,昼夜均可利用卫星导航系统为船舶指明航向;导航精度远比磁罗盘高,误差只有几十米;操作自动化程度高,不必使用任何地图即可直接读出经、纬度;导航设备小,很适宜在舰船上安装使用。于是,卫星导航系统应运而生了。 |
海水 | 海水 海水是海中或来自海中的水。海水是流动的,对于人类来说,可用水量是不受限制的。海水是名符其实的液体矿产,平均每立方公里的海水中有3570万吨的矿物质,世界上已知的100多种元素中,80%可以在海水中找到。海水还是陆地上淡水的来源和气候的调节器,世界海洋每年蒸发的淡水有450万立方公里,其中90%通过降雨返回海洋,10%变为雨雪落在大地上,然后顺河流又返回海洋。海水淡化技术正在发展成为产业。有人预计,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人类解决水荒的最后途径很可能是对海水的淡化。 |
海洋潮汐 | 海洋潮汐 海洋潮汐(ocean tide) 海水受潮汐力作用而产生的海洋水体的长周期波动现象。这种波动又称潮波。它在铅直方向表现为潮位升降,在水平方向表现为潮流涨落。 海洋潮汐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古代称白天的河海涌水为“潮”,晚上的称为“汐”,合称为“潮汐”。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 |
大陆架 | 大陆架 大陆架,是大陆沿岸土地在海面下向海洋的延伸,可以说是被海水所覆盖的大陆。在过去的冰川期,由于海平面下降,大陆架常常露出海面成为陆地、陆桥;在间冰期(冰川消退,如现在),则被上升的海水淹没,成为浅海。 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通常被认为是陆地的一部分。又叫“陆棚”或“大陆浅滩”。它是指环绕大陆的浅海地带。 大陆架含义在国际法上,指邻接一国海岸但在领海以外的一定区域的海床和底土。沿岸国有权为勘探和开发自然资源的目的对其大陆架行使主权权利。 大陆架有丰富的矿藏和海洋资源,已发现的有石油、煤、天然气、铜、铁等20多种矿产;其中已探明的石油储量是整个地球石油储量的三分之一。 |
季风 | 季风 (地理气象学概念)由于大陆和海洋在一年之中增热和冷却程度不同,在大陆和海洋之间大范围的、风向随季节有规律改变的风,称为季风。形成季风最根本的原因,是地球表面性质不同,热力反映的差异。由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大陆地形等因素造成的,以一年为周期的大范围的冬夏季节盛行风向相反的现象。分为夏季风和冬季风。 |
飘洋过海 | 飘洋过海【解释】渡过海洋。多指去异国他乡或远处。【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一回:“飘洋过海寻仙道,立志潜心建大功。” |
大陸架 | 大陆架 大陆架,是大陆沿岸土地在海面下向海洋的延伸,可以说是被海水所覆盖的大陆。在过去的冰川期,由于海平面下降,大陆架常常露出海面成为陆地、陆桥;在间冰期(冰川消退,如现在),则被上升的海水淹没,成为浅海。 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通常被认为是陆地的一部分。又叫“陆棚”或“大陆浅滩”。它是指环绕大陆的浅海地带。 大陆架含义在国际法上,指邻接一国海岸但在领海以外的一定区域的海床和底土。沿岸国有权为勘探和开发自然资源的目的对其大陆架行使主权权利。 大陆架有丰富的矿藏和海洋资源,已发现的有石油、煤、天然气、铜、铁等20多种矿产;其中已探明的石油储量是整个地球石油储量的三分之一。 |
季風 | 季风 (地理气象学概念)由于大陆和海洋在一年之中增热和冷却程度不同,在大陆和海洋之间大范围的、风向随季节有规律改变的风,称为季风。形成季风最根本的原因,是地球表面性质不同,热力反映的差异。由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大陆地形等因素造成的,以一年为周期的大范围的冬夏季节盛行风向相反的现象。分为夏季风和冬季风。 |
大陆桥运输 | 大陆桥运输 大陆桥运输(Land Bridge Transport)是指利用横贯大陆的铁路(公路)运输系统,作为中间桥梁,把大陆两端的海洋连接起来的集装箱连贯运输方式。简单的说,就是两边是海运,中间是陆运,大陆把海洋连接起来,形成海--陆联运,而大陆起到了"桥"的作用,所以称之为"陆桥"。而海----陆联运中的大陆运输部分就称之为"大陆桥运输"。 |
鲯鳅 | 鲯鳅 鲯鳅,学名:Coryphaena hippurus (Linnaeus, 1758),是鲯鳅科鲯鳅属的一种大洋性鱼类,体较大体延长侧扁,前部高大,向后渐变细。头大,背部很窄,成鱼头背几呈方形,额部有一骨质隆起,随成长而越明显,尤以雄鱼为甚。口大,端位;下颌略突出上颌。上下颌、锄骨、腭骨及舌面均具齿。 为大洋性回游鱼类,常可发现成群於开放水域,但也偶而发现於沿岸水域。一般栖息於海洋表层,喜生活於阴影下,故常可发现成群聚集於流木或浮藻处的下面。日行性,性贪食,常追捕飞鱼及沙丁类等回游性表层鱼类,有时会跳出水面捕食。广泛分布於各大海洋之热带及亚热带区海域。鲯鳅在中国的越冬场处于黄海南部外海至东海北部,春季鱼群向西向北生殖洄游,游向沿岸水域产卵。 鲯鳅游速快,肉质鲜美,是常用的料理食材。 |
臺灣海洋大學 | 辞典解释台湾海洋大学 tái wān hǎi yáng dà xué 国立大学之一。创办于民国四十二年,原名「台湾省立海事专科学校」。五十三年改制为台湾省立海洋学院,六十八年改制为国立台湾海洋学院,七十八年再改制为国立台湾海洋大学。设有海运、水产、理工三个学院。现址位于基隆市北宁路。 |
鯕鰍 | 鲯鳅 鲯鳅,学名:Coryphaena hippurus (Linnaeus, 1758),是鲯鳅科鲯鳅属的一种大洋性鱼类,体较大体延长侧扁,前部高大,向后渐变细。头大,背部很窄,成鱼头背几呈方形,额部有一骨质隆起,随成长而越明显,尤以雄鱼为甚。口大,端位;下颌略突出上颌。上下颌、锄骨、腭骨及舌面均具齿。 为大洋性回游鱼类,常可发现成群于开放水域,但也偶而发现于沿岸水域。一般栖息于海洋表层,喜生活于阴影下,故常可发现成群聚集于流木或浮藻处的下面。日行性,性贪食,常追捕飞鱼及沙丁类等回游性表层鱼类,有时会跳出水面捕食。广泛分布于各大海洋之热带及亚热带区海域。鲯鳅在中国的越冬场处于黄海南部外海至东海北部,春季鱼群向西向北生殖洄游,游向沿岸水域产卵。 鲯鳅游速快,肉质鲜美,是常用的料理食材。 |
标准海水 | 标准海水 标准海水 经过放置和严格的过滤处理,调整其氯度为19.38‰左右(其氯度值准确测定到0.001‰)的大洋海水。密封于玻璃安瓿瓶中。国际上以此作为测定海水的氯度和盐度的统一标准。使用标准海水代替其他标准溶液来测定海水氯度的优点,可以避免受原子量改变的影响。1937年国际上制作了一批氯度为19.381‰的标准海水。为使用方便,有的国家根据国际标准海水,制备了本国的标准海水。中国标准海水由中国海洋大学生产,其氯度值与中国海平均氯度数值相近,在17—19‰左右。 |
海牛 | 海牛 (哺乳纲海牛科动物)海牛(学名:Trichechu ;英文名:Manatee):仅1科1属3种。美洲海牛、亚马逊海牛和非洲海牛。海洋哺乳动物,形状略像鲸,前肢像鳍,后肢已退化,尾巴圆形,全身光滑无毛,皮厚,灰黑色,有很深的皱纹。以海藻或其他水生食物为食。皮可以制革,脂肪可以炼油。 海牛外形呈纺锤形,颇似小鲸,但有短颈,与鲸不同。体长2.5-4.0米,体重达360千克左右;海牛皮下储存大量脂肪,能在海水中保持体温;前肢特化呈桨状鳍肢,没有后肢,但仍保留着一个退化的骨盆;有一个大而多肉的扁平尾鳍;躯干基本无毛,仅嘴唇周围有须,头部有触毛;头大而圆,唇大,由于短颈,头能灵活地活动,便于取食;鼻孔的位置在吻部的上方,适于在水面呼吸;眼小,视觉不佳;高频听觉良好,低频则退化。 生活于大西洋温暖水域,通常在浅海及河口,仅少数种类栖息在河流中。行动迟缓。雄海牛睾丸生在腹腔中。雌兽具双角子宫,环状胎盘。每年繁殖1次,妊娠期约1年,每胎在水中产1仔。草食。 |
邮轮 | 邮轮 (海洋上的定线、定期航行的大型客运轮船)邮轮的原意是指海洋上的定线、定期航行的大型客运轮船。“邮”字本身具有交通的含义,而且过去跨洋邮件总是由这种大型快速客轮运载,故此得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多数军用工业向民用工业转型,航空业随之出现并飞速发展。原来的跨洋型邮轮相比航空运输,速度慢、消耗时间长,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通常所说的邮轮,实际上是指在海洋中航行的旅游客轮。 11月6日,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美国嘉年华集团、意大利芬坎蒂尼集团合作设计建造2+4艘13.5万总吨Vista级大型邮轮合同正式签署生效。 |
郵輪 | 邮轮 (海洋上的定线、定期航行的大型客运轮船)邮轮的原意是指海洋上的定线、定期航行的大型客运轮船。“邮”字本身具有交通的含义,而且过去跨洋邮件总是由这种大型快速客轮运载,故此得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多数军用工业向民用工业转型,航空业随之出现并飞速发展。原来的跨洋型邮轮相比航空运输,速度慢、消耗时间长,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通常所说的邮轮,实际上是指在海洋中航行的旅游客轮。 11月6日,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美国嘉年华集团、意大利芬坎蒂尼集团合作设计建造2+4艘13.5万总吨Vista级大型邮轮合同正式签署生效。 |
地球资源卫星 | 地球资源卫星 地球资源卫星(earth resources satellite):简称资源卫星。勘探和研究地球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人造地球卫星。卫星所载的多光谱遥感设备获取地物目标辐射和反射的多种波段的电磁波信息,并将其发回地面接收站。地面接收站根据各种资源的波谱特征,对接收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判读,得到各类资源的特征、分布和状态资料。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采用合成孔径雷达和光学遥感器相结合的地球资源卫星,具有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特点。地球资源卫星按勘探的区域分为陆地资源卫星和海洋资源卫星(海洋观测卫星或海洋卫星)。地球资源卫星能迅速、全面、经济地提供有关地球资源的情况,对土地利用、土壤水分监测、农作物生长、森林资源调查、地质勘探、海洋观测、油气资源勘查、灾害监测和全球环境监测等地球资源开发与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美国、前苏联/俄罗斯、法国、欧洲航天局、加拿大、印度和中国等相继发射了地球资源卫星。 |
海沟 | 海沟 海沟(trench)是位于海洋中的两壁较陡、狭长的、水深大于5000m(如毛里求斯海沟5564m)的沟槽,是海底最深的地方,最大水深可达到10000米以上(马里亚纳海沟11034m)。 |
水母 | 水母 (刺胞动物门钵水母纲浮游生物)水母(英文名称:Jelly Fish):是水生环境中重要的浮游生物,属于刺丝胞动物钵水母纲。水母是一种非常漂亮的水生动物。它的身体外形就像一把透明伞,伞状体的直径有大有小,大水母的伞状体直径可达2米。伞状体边缘长有一些须状的触手,有的触手可长达20-30米。 水母身体的主要成分是水,并由内外两胚层所组成,两层间有一个很厚的中胶层,不但透明,而且有漂浮作用。它们在运动时,利用体内喷水反射前进,远远望去,就像一顶顶圆伞在水中迅速漂游;有些水母的伞状体还带有各色花纹,在蓝色的海洋里,这些游动着的色彩各异的水母显得十分美丽。 无论是热带的水域﹑温带的水域﹑浅水区﹑约百米深的海洋,甚至是淡水区都有它们的影踪。水母早在六亿五千万年前就存在了,它们的出现甚至比恐龙还早。全世界的水域中有超过250余种的水母,它们分布于全球各地的水域里。全部生活在海洋中。 |
远洋 | 远洋 (汉语词汇)远洋(ocean)是指距离大陆外的海洋、大洋,其沉积物可分为五种沉积类型:陆源沉积、生物沉积、粘土沉积、火山沉积和自生沉积。 |
海溝 | 海沟 海沟(trench)是位于海洋中的两壁较陡、狭长的、水深大于5000m(如毛里求斯海沟5564m)的沟槽,是海底最深的地方,最大水深可达到10000米以上(马里亚纳海沟11034m)。 |
飄洋過海 | 【解释】渡过海洋。多指去异国他乡或远处。【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一回:“飘洋过海寻仙道,立志潜心建大功。” |
海洋學 | 辞典解释海洋学 hǎi yáng xué 研究世界海洋物理和化学特性,海洋里的动植物,以及海洋的起源、地质结构等方面的学科。 英语 oceanography德语 Ozeanografie (Geo)法语 océanographie |
遠洋 | 远洋 (汉语词汇)远洋(ocean)是指距离大陆外的海洋、大洋,其沉积物可分为五种沉积类型:陆源沉积、生物沉积、粘土沉积、火山沉积和自生沉积。 |
海水声道 | 海水声道 海洋中易于声传播的水层。由于海水中温度、盐度的分布不均,再加上压力作用,造成声速分布不均而形成。人们以此建立海洋水声系统,进行水下通信,接收遇险船舶求救信号,记录海底地震和火山爆发的时间和地点,军事上用以建立海上警戒、反潜、防潜作战系统等。 |
有孔虫 | 有孔虫 有孔虫(学名:foraminifera),是一类古老的原生动物,5亿多年前就产生在海洋中,至今种类繁多。由于有孔虫能够分泌钙质或硅质,形成外壳,而且壳上有一个大孔或多个细孔,以便伸出伪足,因此得名有孔虫。有孔虫是海洋食物链的一个环节,它的主要食物为硅藻以及菌类、甲壳类幼虫等,个别种的食物是砂粒。有孔虫是浮游生物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大多数海洋生物的重要的食物来源。 |
测量船 | 测量船 又称“水道测量船”、“海道测量船”。专供在海上勘测航道并绘制海图等的船舶。除正常航行设备外,还配备必需的装备及测量仪器。具有较好的低速航行及机动性能,较大的续航力和自持力。常兼作海洋磁场引力和海底地貌等海洋调查。 |
有孔蟲 | 有孔虫 有孔虫(学名:foraminifera),是一类古老的原生动物,5亿多年前就产生在海洋中,至今种类繁多。由于有孔虫能够分泌钙质或硅质,形成外壳,而且壳上有一个大孔或多个细孔,以便伸出伪足,因此得名有孔虫。有孔虫是海洋食物链的一个环节,它的主要食物为硅藻以及菌类、甲壳类幼虫等,个别种的食物是砂粒。有孔虫是浮游生物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大多数海洋生物的重要的食物来源。 |
海洋觀測 | 辞典解释海洋观测 hǎi yáng guān cè 对海洋的种种现象加以观察、探测,是研究海洋最重要的基础。内容包括:水温、水深、潮流等的测定,潮汐涨落的调查,海水、泥沙、生物等的采集研究及海上的气象观测等。 |
海军航空兵 | 海军航空兵 海军航空兵,是在海洋上空遂行作战任务的海军的一个重要兵种。它是夺取海战区制空权的主要兵力,是海战场的重要突击力量和重要保障力量。海军航空兵可以单独地或协同海军其他兵种及其他军兵种完成多种海上作战任务。 海军航空兵通常由轰炸航空兵、歼击轰炸航空兵、歼击航空兵、强击航空兵 、侦察航空兵 、反潜航空兵部队和执行预警、电子对抗、空中加油、运输、救护等保障任务的部队组成。具有远程作战、高速机动和猛烈突击的能力,是海洋战区夺取和保持制空权的重要力量,海军的主要突击兵力之一,能对海战的进程和结局产生重大影响。 |
季风气候 | 季风气候 季风气候是指受季风支配地区的气候,是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混合型。夏季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高温潮湿多雨,气候具有海洋性。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冷气流影响,气候寒冷,干燥少雨,气候具有大陆性。一年中随同季风的变化,降水发生明显的季节变化,东亚、南亚和东南亚为三个典型的季风气候区,但因纬度地理位置等的差异,季风气候各有特征。 |
洋海 | 洋海 洋海是汉语词汇,拼音yáng hǎi,意思是海洋。 |
海軍航空兵 | 海军航空兵 海军航空兵,是在海洋上空遂行作战任务的海军的一个重要兵种。它是夺取海战区制空权的主要兵力,是海战场的重要突击力量和重要保障力量。海军航空兵可以单独地或协同海军其他兵种及其他军兵种完成多种海上作战任务。 海军航空兵通常由轰炸航空兵、歼击轰炸航空兵、歼击航空兵、强击航空兵 、侦察航空兵 、反潜航空兵部队和执行预警、电子对抗、空中加油、运输、救护等保障任务的部队组成。具有远程作战、高速机动和猛烈突击的能力,是海洋战区夺取和保持制空权的重要力量,海军的主要突击兵力之一,能对海战的进程和结局产生重大影响。 |
季風氣候 | 季风气候 季风气候是指受季风支配地区的气候,是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混合型。夏季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高温潮湿多雨,气候具有海洋性。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冷气流影响,气候寒冷,干燥少雨,气候具有大陆性。一年中随同季风的变化,降水发生明显的季节变化,东亚、南亚和东南亚为三个典型的季风气候区,但因纬度地理位置等的差异,季风气候各有特征。 |
重洋 | 重洋 重洋指远洋,也指海洋。 |
海洋漁業 | 辞典解释海洋渔业 hǎi yáng yú yè 在海洋中采取或养殖生物的事业。可分为远洋渔业、近海渔业与沿海养殖渔业。 德语 Seefischerei (S) |
赤潮 | 赤潮 (生态现象)赤潮(harmful algal bloom, HAB),又称红潮,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类”或“红色幽灵”。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赤潮并不一定都是红色,主要包括淡水系统中的水华,海洋中的一般赤潮,近几年新定义的褐潮(抑食金球藻类),绿潮(浒苔类)等。 “赤潮”,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它是由海藻家族中的赤潮藻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地增殖造成的。海藻是一个庞大的家族,除了一些大型海藻外,很多都是非常微小的植物,有的是单细胞生物。根据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海水有时也呈现黄、绿、褐色等不同颜色。 |
海水温度 | 海水温度 海水温度是反映海水热状况的一个物理量。海水温度有日、月、年、多年等周期性变化和不规则的变化,它主要取决于海洋热收支状况及其时间变化。 |
温带海洋性气候 |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是全年温和潮湿的气候。它的特征十分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四季降水比较均匀。分布在纬度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这类气候全年在盛行西风影响下,西岸常有暖流影响,增温增湿,西风从暖洋面吹来,降水颇多。冬季常有温带锋面气旋来袭,因而尽管全年有雨,秋冬降雨量通常略多于春夏。雨以小雨和小阵雨居多,几乎没有雷雨。气旋频繁过境,年降雨量500-700mm,在地形有利地区(如北美洲西北部)多达2500mm以上。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最暖月又低于22℃,年较差远小于同纬度的内陆与东岸地区。属于这一气候的有西北欧、加拿大太平洋沿岸、智利南部、澳大利亚东南部、新西兰等小部分。除亚洲、非洲和南极洲没有外,其余各大洲都有,其中以欧洲大陆西部及不列颠群岛最为典型。 |
里海 | 里海 里海(英语:Caspian Sea)是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位于欧洲和亚洲的交界处,面积最大的淡水湖则是苏必利尔湖。里海一共与5个国家接壤,也是世界上接壤最多国家的湖。 里海拥有与海洋相似的生态系统,海运业发达。里海在地理学上属性为‘海迹湖’,它与黑海最后分离成为一个内陆湖泊,距今不过1.1万多年。里海的英语名、俄语名(Каспийское море)以及哈萨克语名都是“卡斯皮海”,“卡斯皮”是拉丁文继承自希腊语对里海西南岸高加索东部人的称呼。里海在现代波斯语(波斯文دریای خزر)、阿塞拜疆语、土库曼语等其它突厥语族语言中为“哈扎尔海(可萨海)”,来自9世纪时它附近的哈扎尔王国(可萨汗国)。现代波斯语也有دریای مازندران的称呼,是按伊朗马赞德兰省而来。里海的中文译名按西文海的原意也使用“海”字,繁体写法可以有“裡海”、“裏海”或“里海”(注,我国大陆地区“裡”字内码与台湾地区不同,通过复制粘贴查不到,它就是“表里如一”的“里”,简化后同表示里程单位的“里”)。 里海虽称海,但却是一个巨大的内陆咸水湖,之所以叫海,是因为面积足够大,以及其性质偏向于海水,如颜色,海滩等。 |
词海 | 词海 意思:原应是诗文的海洋,喻指众多诗文的汇集。后又代表语言词汇海量的意思,即词语很多。 词:诗文,词语等 海:海洋 唐 元稹 《献荥阳公诗五十韵》:“词海跳波涌,文星拂坐悬。” |
詞海 | 词海 意思:原应是诗文的海洋,喻指众多诗文的汇集。后又代表语言词汇海量的意思,即词语很多。 词:诗文,词语等 海:海洋 唐 元稹 《献荥阳公诗五十韵》:“词海跳波涌,文星拂坐悬。” |
裡海 | 里海 里海(英语:Caspian Sea)是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位于欧洲和亚洲的交界处,面积最大的淡水湖则是苏必利尔湖。里海一共与5个国家接壤,也是世界上接壤最多国家的湖。 里海拥有与海洋相似的生态系统,海运业发达。里海在地理学上属性为‘海迹湖’,它与黑海最后分离成为一个内陆湖泊,距今不过1.1万多年。里海的英语名、俄语名(Каспийское море)以及哈萨克语名都是“卡斯皮海”,“卡斯皮”是拉丁文继承自希腊语对里海西南岸高加索东部人的称呼。里海在现代波斯语(波斯文دریای خزر)、阿塞拜疆语、土库曼语等其它突厥语族语言中为“哈扎尔海(可萨海)”,来自9世纪时它附近的哈扎尔王国(可萨汗国)。现代波斯语也有دریای مازندران的称呼,是按伊朗马赞德兰省而来。里海的中文译名按西文海的原意也使用“海”字,繁体写法可以有“裡海”、“里海”或“里海”(注,我国大陆地区“裡”字内码与台湾地区不同,通过复制粘贴查不到,它就是“表里如一”的“里”,简化后同表示里程单位的“里”)。 里海虽称海,但却是一个巨大的内陆咸水湖,之所以叫海,是因为面积足够大,以及其性质偏向于海水,如颜色,海滩等。 |
海洋生態系 | 辞典解释海洋生态系 hǎi yáng shēng tài xì 海洋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组合。以藻类为主要生产者,消费者则包括贝类、虾、鱼、龟及水生哺乳动物等。通常依海水深度的不同,可以分为沿岸区和远洋区。 |
北海 | 北海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级市)北海,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级市,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南端,北部湾东北岸。西北距首府南宁206公里,东距广东湛江198公里,东南距海南海口市147海里。地势总体呈北高南低,地形平坦开阔;气候属海洋性季风气候,具有典型的亚热带特色;下辖3个区、1个县,总面积3337平方千米;2017年总人口175.42万人。 北海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重要组成城市。北海区位优势突出,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处于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域结合部的中心位置,是中国西部地区唯一列入全国首批14个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也是中国西部唯一同时拥有深水海港、全天候机场、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城市。 2017年,北海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29.8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增长10.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90.54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68.66亿元,增长10.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70.64亿元,增长13.3%。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例为15.5:54.4:30.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2%、52.5%、41.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4378元。2018年11月,入选中国城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 |
海水发光 | 海水发光 海水发光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海洋中发出的一种闪烁性或阵发性的光亮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