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学校的四字词语
形容学校的四字词语:1. 紧凑有序;2. 精英聚集;3. 纪律严明;4. 知识渊博;5. 素质全面;6. 自由开放;7. 环境优美;8. 活力四射;9. 创新创造;10. 人文关怀;11. 精神奋发;12. 团结友爱;13. 竞争激烈;14. 教学先进;15. 实践丰富;16. 学科齐全;17. 经验丰富;18. 公平公正;19. 艺术氛围;20. 科技领先
形容学校的四字词语 相关词语和解释
词语 | 拼音/解释 |
---|---|
高等学校 | 高等学校 (中国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高等学校是大学、专门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的统称,简称高校。从学历和培养层次上讲,包括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其中大学一般指综合型高等院校,专门学院包括了医科大学、戏曲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高职高专院校包括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等。 高等学校泛指对公民进行高等教育的学校,与大学词义相近。大学,是指综合性的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和授权颁发学位的高等教育机构。现在的大学一般包括一个能授予硕士和博士学位的研究生院和数个专业学院,以及能授予学士学位的一个本科生院。 截至2017年5月31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914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631所(含独立学院265所),成人高等学校283所。 中国大陆高等教育系统拥有双一流、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等项目来推进高校建设。 |
技工学校 | 技工学校 技工学校简称为“技校”。 技校属于人社部门或劳动部门主管,发技工证和技工学校毕业证书,不是教育部门颁发的学历文凭。 招生层次包括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中等技工学校属于中等教育,是培养中等技术工人,层次上相当于高中,但学历是中技,中级技工;而高技属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技技术工人,包括技术学院、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与大学专科同等层次,但学历是高技,高级技工。技工学校毕业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厅)印制的技工学校毕业证书和初级,中级、高级或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技工学校开设的专业学制一般分:一年制、两年制、三年制、四年制、五年制等。技工学校培养学员更注重劳动技能的提高,培养的一般为实用型劳动者。 |
学校 | 学校 (教育机构)学校(英语:School),是指教育者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教育活动的组织机构。名称起源于民国。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有计划的以影响受教育学校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并最终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达到预定目的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是教育制度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育的具体活动受到社会需求影响,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趋势,承担着对社会输送人才的职能。一般说来,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学校主要分为五种: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 2016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 51.2万所,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拥有校舍建筑面积总量达32.6亿平方米。 |
补习学校 | 补习学校 补习学校(Fortbidungs schule),亦称“继续学校”。德国具有职业教育性质的教育机构。源于 17、18 世纪的星期日学校。随着工商业发展的需要,19 世纪初开始在市镇设立星期日工业补习学校,主要招收国民学校的毕业生,或从事手工业的和工厂中的青少年工人。约自 1870 年起,德国各州开始规定补习教育的义务制。1891年,《营业条例》要求雇主须让 18 岁以下的徒弟和职工去补习学校学习。1919年制定的《魏玛宪法》第 145 条规定,无论男女均须接受八年制普通义务教育,并在此基础上进入部分时间制的补习学校学习至 18 岁。 |
函授学校 | 函授学校 函授学校是相对于面授学校而提出的,函授学校是以通讯为主要教学方式的学校。教育对象主要为离不开工作学习岗位的在职人员或者在校生,业余学习的一种教育方式。 |
工读学校 | 工读学校 工读学校是为教育挽救有违法犯罪行为的青少年学生开办的学校。在党委领导下,以教育部门为主,共青团、公安部门积极配合举办。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工读学校还只限于城市。对去工读学校的学生,在城市要经区以上教育部门、共青团组织和公安机关联合组成的招生委员会审査批准,还要征得家长的同意。在工读学校教育好了的学生,应送回原学校或调换学校继续上学,或安置就业,不应影响升学、工作分配和参军。 |
专门学校 | 专门学校 专门学院,在日语中称为“専门学校”(せんもんがっこう),许多人在将日语翻成中文时,为了图方便,将其翻译成“专门学校”。其实在日语中的“専门学校”一般只招已经满18周岁以上的学生。 1~3年为毕业后的称号为“専门士”,4年毕业后为“高度専门士”。 |
中等技术学校 | 中等技术学校 中等技术学校是苏联中等专业学校的基本类型之一。培养具有中等专业教育程度的各种专门人才。招收不完全中学、完全中学和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入学须经考试。学习年限视学校专业和学生来源而定:不完全中学毕业生学习 4 年, 接受专业教育和中学高年级水平的普通教育;完全中学毕业生学习一年半至两年,只接受专业教育;夜课制或函授制学校毕业生学习一年零 10 个月至两年半。 |
公立学校 | 公立学校 公立学校是由政府财政拨款。一般而言,公立学校的数量和办学规模都远远超过私立学校,而且,学习费用相对较低,教学设施较为完善。不仅如此,有些国家的公立学校提供免学费教育,如德国、瑞典、意大利、法国等国家。但公立大学入学门槛较高,申请竞争较为激烈,只有那些学习成绩特别优秀的申请人,才能获得费用低廉、高质量的教育机会。 |
家事学校 | 家事学校 据《辞海》解释: 家事学校:专门教授家庭事务管理的学校。 王西彦《人的世界》里有云:“我原想把她也培植成一个艺术家的,做哥哥的介绍道,但现在我的主意改变了——我要她去进这里的一个家事学校。” |
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 | 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 海淀区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成立于1958年,隶属北京市海淀区体育局,专门从事各项体育项目早期训练和培训工作,多年来为国家队和北京队输送了大批优秀后备人才。我校设有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和武术等项目,均配备专职教练员,教练员们都曾是专业运动员,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有丰富的专业经验和较高的运动训练水平。各项目多年来在北京市的各级比赛中均名列前茅,运动员多次代表国家、北京市参加各类比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
法国国立行政学校 | 法国国立行政学校 法国培养高级文官的学校。1945年创建于巴黎。招收对象主要为高等院校毕业生和在行政部门服务五年以上的文官。学制为三年。教学方式分实习和课堂教育两种。毕业生根据成绩分别进入政府上层或中层领导机构,充当行政官员或经济管理官员。 |
干部学校 | 干部学校 干部学校,拼音是gan bu xue xiao,主要用来培养,训练干部,简称干校。 |
高等學校 | 高等学校 (中国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高等学校是大学、专门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的统称,简称高校。从学历和培养层次上讲,包括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其中大学一般指综合型高等院校,专门学院包括了医科大学、戏曲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高职高专院校包括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等。 高等学校泛指对公民进行高等教育的学校,与大学词义相近。大学,是指综合性的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和授权颁发学位的高等教育机构。现在的大学一般包括一个能授予硕士和博士学位的研究生院和数个专业学院,以及能授予学士学位的一个本科生院。 截至2017年5月31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914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631所(含独立学院265所),成人高等学校283所。 中国大陆高等教育系统拥有双一流、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等项目来推进高校建设。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简称“对外经贸大学”、“贸大”,坐落于中国首都北京市。学校始于1951年创建的贸易部高级商业干部学校,1954年合并组建为北京对外贸易学院,1960年列入首批64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1996年2月,被国家教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列为“211工程”第一批重点建设的四十所高等学校之一。1984年,学校正式更名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因当时主管其的部门“对外经济贸易部”得名。2000年6月,与原中国金融学院合并为新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学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拥有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五大学科门类,以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国际经济法)、金融学、工商管理、外语(商务外语)等优势专业为特色的多科性财经外语类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由教育部、商务部共建。学校是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20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是5所“教育部教育战略与规划研究中心”高校之一、15所全国重点外语类高校之一,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虚拟学院”首所中国成员高校。 截至2016年9月,学校现有在校学生1.6万余人,其中本科生8300余人,研究生4900余人,来华留学学历生2500余人,为中国大陆地区留学生比例最高的高等院校。 |
清华大学 |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简称“清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为九校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亚洲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清华—剑桥—MIT低碳大学联盟成员,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 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因水木清华而得名,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其建校的资金源于1908年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清华大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成为多科性工业大学。1978年以来逐步恢复和发展为综合性的研究型大学。 水木清华,钟灵毓秀,清华大学秉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坚持“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办学风格和“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培养特色,弘扬“爱国奉献、追求卓越”传统和“人文日新”精神。恰如清华园工字厅内对联所书——“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 |
校服 | 校服 (学生服装)校服(拼音:xiào fú)是学校规定的统一样式的学生服装,中小学学生普遍穿着。 校服最早起源于欧洲。学校为了规范管理,统一的着装。一般在学校的重大活动中会要求学生统一着装,一般学校校服有该校校徽,也直接影响到学校形象。在学校的日常生活中,穿上校服能够展现学生精神抖擞、活力飞扬的一面,也是学生青春时代的专属标志。 |
學校 | 学校 (教育机构)学校(英语:School),是指教育者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教育活动的组织机构。名称起源于民国。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有计划的以影响受教育学校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并最终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达到预定目的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是教育制度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育的具体活动受到社会需求影响,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趋势,承担着对社会输送人才的职能。一般说来,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学校主要分为五种: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 2016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 51.2万所,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拥有校舍建筑面积总量达32.6亿平方米。 |
清華大學 |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简称“清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为九校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亚洲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清华—剑桥—MIT低碳大学联盟成员,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 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因水木清华而得名,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其建校的资金源于1908年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清华大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成为多科性工业大学。1978年以来逐步恢复和发展为综合性的研究型大学。 水木清华,钟灵毓秀,清华大学秉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坚持“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办学风格和“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培养特色,弘扬“爱国奉献、追求卓越”传统和“人文日新”精神。恰如清华园工字厅内对联所书——“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 |
校训 | 校训 校训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它既是一个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所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体现学校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文内介绍了中外学校校训,校训的比较,校训的创作,校训的作用。 |
校园 | 校园 (词语概念)校园,指大学、学院或学校校园中的各种景物及其建筑;凡是学校教学用地或生活用地的范围,均可称作校园。 校园又分为幼儿园,小学校园,中等学校校园,高等院校校园。 |
補習學校 | 补习学校 补习学校(Fortbidungs schule),亦称“继续学校”。德国具有职业教育性质的教育机构。源于 17、18 世纪的星期日学校。随着工商业发展的需要,19 世纪初开始在市镇设立星期日工业补习学校,主要招收国民学校的毕业生,或从事手工业的和工厂中的青少年工人。约自 1870 年起,德国各州开始规定补习教育的义务制。1891年,《营业条例》要求雇主须让 18 岁以下的徒弟和职工去补习学校学习。1919年制定的《魏玛宪法》第 145 条规定,无论男女均须接受八年制普通义务教育,并在此基础上进入部分时间制的补习学校学习至 18 岁。 |
校訓 | 校训 校训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它既是一个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所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体现学校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文内介绍了中外学校校训,校训的比较,校训的创作,校训的作用。 |
校園 | 校园 (词语概念)校园,指大学、学院或学校校园中的各种景物及其建筑;凡是学校教学用地或生活用地的范围,均可称作校园。 校园又分为幼儿园,小学校园,中等学校校园,高等院校校园。 |
校风 | 校风 校风即学校的风气。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体现学校人员精神面貌,体现在教师的教风、学校干部的作风、各班级的班风、学生的学风上,还存在于学校的各种事物和环境之中。良好的校风既是教育和管理的成果之 一,又在教育和管理上具有特殊的作用,它有一股巨大的同化力、促进力和约束力,是一种精神力量和优良传统。建设好的校风是学校管理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
校歌 | 校歌 校歌是一所学校规定的代表该校的歌曲,是学校办学理念、校园精神和学校特色的集中体现。一般各大高校都有自己的校歌。 校歌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常是一个学校对内的号召和激励,对外的形象展示和宣言,它反映的既有办学者、教育者的理想、要求、愿望,又有受教育者的感受、追求和成长心声。 |
校刊 | 校刊 校刊是由学校出版的阅读刊物,是学生自主管理的一环,通常为每学年或每学期发行一期。依出版时间不同,又可分为季刊、月刊、周刊、日刊等,而依出版式样不同,又可称做校报。名称上不一定称做校刊二字,可为其他自行命名的称呼,校刊为一种统称。校刊的编辑群多为学生组成,一般而言是由学校的学生会所主持,部分学校亦有独立出来的社团专门执行校刊编辑事宜,如校刊社。 |
马背学校 | 马背学校 “马背学校”系指牧区教师骑着马到各放牧点巡回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过去牧民长期过着游牧生活,当地儿童入学十分困难。为了让这些广大牧区儿童受到正规的文化教育,1947年成立自治区之初开始,政府派出教师骑着马,带着黑板和教科书,到相隔遥远的各个蒙古包中授课,或是几个就近家庭的孩子集中到某个蒙古包上课。这种流动式教学,被牧民亲切地称为“马背学校”。“马背学校”一时成为草原牧区的办学方向。到上世纪70年代,随着牧民逐渐定居,苏木、嘎查逐步实现固定的学校和教室,“马背学校”渐渐被全日制学校教育模式所替代。 “马背学校”,尽管教学条件简陋,但不仅为牧区儿童提供能够就近上学受教育的机会,也大大减轻牧民的负担,为牧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早期扫文盲事业的推进起到极其重要的积极作用。 |
工讀學校 | 工读学校 工读学校是为教育挽救有违法犯罪行为的青少年学生开办的学校。在党委领导下,以教育部门为主,共青团、公安部门积极配合举办。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工读学校还只限于城市。对去工读学校的学生,在城市要经区以上教育部门、共青团组织和公安机关联合组成的招生委员会审查批准,还要征得家长的同意。在工读学校教育好了的学生,应送回原学校或调换学校继续上学,或安置就业,不应影响升学、工作分配和参军。 |
函授學校 | 函授学校 函授学校是相对于面授学校而提出的,函授学校是以通讯为主要教学方式的学校。教育对象主要为离不开工作学习岗位的在职人员或者在校生,业余学习的一种教育方式。 |
校風 | 校风 校风即学校的风气。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体现学校人员精神面貌,体现在教师的教风、学校干部的作风、各班级的班风、学生的学风上,还存在于学校的各种事物和环境之中。良好的校风既是教育和管理的成果之 一,又在教育和管理上具有特殊的作用,它有一股巨大的同化力、促进力和约束力,是一种精神力量和优良传统。建设好的校风是学校管理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
助学金 | 助学金 联邦助学金(Federal Student Aid)是对于在合格的高等院校注册上学的学生支付学校开销方面提供的财务支援。高等院校包括4年制或2年制公立或私立高教学校、职业专科学校或商业专科学校。学校开销包括学杂费、食宿费、书本和学习用品费、交通费等。多数的联邦助学金是依据需要而设置的。联邦助学金最常见的有三类:奖学金、贷款和工读金。 |
校庆 | 校庆 校庆是学校教育管理的一种特殊教育活动,是在指定时间组织在校师生、社会知名校友及有关人士参加的庆祝活动,常选择建校周年纪念日,是学校的重大庆典日。往往选取学校成立日或学校有重大意义事件的发生日为之。一般的校庆是指学校自创建或落成之日,一般的习惯是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 |
学风 | 学风 学风即学校的学习风气。从广义上讲就是学校师生员工在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等方面的风格,也是学校全体师生知、情、意、行在学习问题上的综合表现。学风是凝聚在教与学过程中的精神动力、态度作风、方法措施等,它依不同学校的不同特点表现出独有的特色和丰富的内涵,并通过学校全体成员的意志与行动,逐步地形成和固化,成为一种传统和风格。这些传统和风格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大的作用,对学校的发展和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将培养重心放在人才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水平和素养。 |
學風 | 学风 学风即学校的学习风气。从广义上讲就是学校师生员工在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等方面的风格,也是学校全体师生知、情、意、行在学习问题上的综合表现。学风是凝聚在教与学过程中的精神动力、态度作风、方法措施等,它依不同学校的不同特点表现出独有的特色和丰富的内涵,并通过学校全体成员的意志与行动,逐步地形成和固化,成为一种传统和风格。这些传统和风格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大的作用,对学校的发展和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将培养重心放在人才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水平和素养。 |
夜校 | 夜校 (夜间上课的学校)夜校,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yè xiào,即夜间上课的学校。多指业余学校。夜校是为了给一些想提高自身专业技能的同志机会,利用晚上、非工作时间进行再教育的一种教学模式。 夜校招生的对象主要有在职人员、应往届高中毕业生、应往届大专毕业生等等,一切想要通过成人教育提高能力及学历的都可以参加学习。 |
公学 | 公学 公学(英文:Public school)指英国的公共学校,公学部分与皇室有关,另有是由一些较富有的社会人士设立,为他们的子女提供教育。公学最早时是为比较贫穷人家或平民的子弟提供教育的场所,但到十八世纪逐渐发展成为贵族学校,入读这种学校的基本条件并不是学费,而是家庭背景。校方会先衡量申请者的家庭是否合乎学校的校风,即指该家庭是否属于中产或贵族,才决定招收这位学生与否。 与公立学校有区别。 |
助學金 | 助学金 联邦助学金(Federal Student Aid)是对于在合格的高等院校注册上学的学生支付学校开销方面提供的财务支援。高等院校包括4年制或2年制公立或私立高教学校、职业专科学校或商业专科学校。学校开销包括学杂费、食宿费、书本和学习用品费、交通费等。多数的联邦助学金是依据需要而设置的。联邦助学金最常见的有三类:奖学金、贷款和工读金。 |
女校 | 女校 仅招收女性的实行单性别教育的学校,多为高中或大学。单性别教育在二十世纪中叶前是主流,大部分中学、大学都是男校或女校。众多文化(如宗教原因)都主张单性别教育,而它在世上众多地方得到实行。最近,因教育研究的发展,越来越多人认识到男女在成长阶段的不同点,重新建立了大量男校、女校。女校教育理念基于“男、女学习方法有差异,所以需要根据性别将他们分开教育”,致力于培养优秀的、拥有高贵气质的女性。除与普通学校相同的文化课外,女校还会开设形体训练、朗诵、诗歌鉴赏、舞蹈、礼仪等提高现代社会女性整体素质的课程。 |
公學 | 公学 公学(英文:Public school)指英国的公共学校,公学部分与皇室有关,另有是由一些较富有的社会人士设立,为他们的子女提供教育。公学最早时是为比较贫穷人家或平民的子弟提供教育的场所,但到十八世纪逐渐发展成为贵族学校,入读这种学校的基本条件并不是学费,而是家庭背景。校方会先衡量申请者的家庭是否合乎学校的校风,即指该家庭是否属于中产或贵族,才决定招收这位学生与否。 与公立学校有区别。 |
校慶 | 校庆 校庆是学校教育管理的一种特殊教育活动,是在指定时间组织在校师生、社会知名校友及有关人士参加的庆祝活动,常选择建校周年纪念日,是学校的重大庆典日。往往选取学校成立日或学校有重大意义事件的发生日为之。一般的校庆是指学校自创建或落成之日,一般的习惯是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 |
專門學校 | 专门学校 专门学院,在日语中称为“専门学校”(せんもんがっこう),许多人在将日语翻成中文时,为了图方便,将其翻译成“专门学校”。其实在日语中的“専门学校”一般只招已经满18周岁以上的学生。 1~3年为毕业后的称号为“専门士”,4年毕业后为“高度専门士”。 |
求学 | 求学 (高考资讯·指导杂志)《求学》杂志是中国第一本高考资讯·指导杂志,其编委会由全国百所高校招办主任联合组成,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南京大学校长蒋树声、上海交通大学校长谢绳武等顶级人物担任常务理事,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王后雄、中国教育报社常务副社长刘堂江、上海考试院副院长沈本良等知名人士担任资深顾问,工作站、作者遍布全国高校。《求学》致力于全面系统地推介我国现代高等教育资源,提高学生的高考应试能力,全面指导高考,并以其丰富翔实的资讯和权威实用的指导赢得了广大高中生读者及其家长、老师的青睐和喝彩。 求学 (汉语词语)求学,是汉语词汇,出自《敦煌变文集·秋胡变文》,解释为在学校学习;上学。 |
专科学校 | 实施专业教育,修业年限较短的高等学校。如师范专科学校、农林专科学校、水利专科学校等。根据我国改革学制的决定:专科学校修业年限为二年至三年,招收高级中学毕业生及具有同等学力者入学。 |
中等教育 | 中等教育 中等教育是在初等教育基础上继续实施的教育。 实施中等教育的各类学校为中等学校,普通中学是其主要部分,担负着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以及为国家建设培养劳动后备力量的双重任务。普通中等专业学校、中等师范学校,担负着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培养中等专业人才的任务。另外还有职业初中、职业高中、成人高中、成人中专、中等技工学校等。 |
东京大学 | 东京大学 东京大学(The University of Tokyo,日文平假名:とうきょうだいがく),简称东大(とうだい),是一所本部位于日本东京都文京区的世界级著名研究型综合大学。作为日本最高学术殿堂和七所旧帝国大学之首,其在全球都享有极高的声誉。 东大诞生于1877年,由“东京开成学校”与“东京医学校”在明治维新期间合并改制而成,初设法学、理学、文学、医学四个学部和一所大学预备学校,是日本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亚洲最早的西制大学之一,其部分科系最早可以溯源到灵元天皇时期,作为资本主义文明浪潮冲击下的直接产物,东大在日本社会有着举足轻重的历史性地位。学校于1886年更名为“帝国大学”,这也是日本建立的第一所帝国大学;1897年,其易名为“东京帝国大学”,以区分同年在京都创立的京都帝国大学;二战后的1947年9月,其正式定名为“东京大学”。 截至2014年,东大培养了包括9名诺贝尔奖得主、6名沃尔夫奖得主、1名菲尔兹奖得主、16位日本首相、21位(帝国)国会议长在内的一大批学术名家、工商巨子、政界菁英,在日本国内的影响力和知名度都无可比拟。作为一所世界顶尖的综合大学,东大在2016年CWUR世界大学排名中名列世界第13位、日本第1位;其在ARWU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位列世界第20位、日本第1位。目前,东京大学设有10个学部,15个研究生院,11个附属研究所,13个大学研究中心,3个附属图书馆和2个高等研究所。除了本乡、驹场、柏三个主校区,东京大学的附属机构遍布全国。 |
公立學校 | 公立学校 公立学校是由政府财政拨款。一般而言,公立学校的数量和办学规模都远远超过私立学校,而且,学习费用相对较低,教学设施较为完善。不仅如此,有些国家的公立学校提供免学费教育,如德国、瑞典、意大利、法国等国家。但公立大学入学门槛较高,申请竞争较为激烈,只有那些学习成绩特别优秀的申请人,才能获得费用低廉、高质量的教育机会。 |
求學 | 求学 (高考资讯·指导杂志)《求学》杂志是中国第一本高考资讯·指导杂志,其编委会由全国百所高校招办主任联合组成,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南京大学校长蒋树声、上海交通大学校长谢绳武等顶级人物担任常务理事,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王后雄、中国教育报社常务副社长刘堂江、上海考试院副院长沈本良等知名人士担任资深顾问,工作站、作者遍布全国高校。《求学》致力于全面系统地推介我国现代高等教育资源,提高学生的高考应试能力,全面指导高考,并以其丰富翔实的资讯和权威实用的指导赢得了广大高中生读者及其家长、老师的青睐和喝彩。 求学 (汉语词语)求学,是汉语词汇,出自《敦煌变文集·秋胡变文》,解释为在学校学习;上学。 |
校外辅导员 | 校外辅导员 校外辅导员指的是 直接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学校教育的接 受程度,了解学生学习、思想及家庭的变化,并据此对教学和学生活动提出建议和意见。 2、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帮助学生解决各种思想难题,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情趣、品格,适应未来的职业需求;3、积极支持和配合校团委开展各项活动,搞好学校和部队共建文明工作。 |
校学 | 校学 xiào xué 校学(校学) 学校。 汉 扬雄 《法言·孝至》:“辟廱以本之,校学以教之,礼乐以容之,舆服以表之。” 宋 文彦博 《圣驾幸太学赋》:“尚乃惕严衷而驭朽,思嘉谟而涉渊,以为治国之道,校学为先。” |
学历 | 学历 (教育文凭)学历,指曾在学校结业或毕业之后得到的一纸文凭,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是指最后也是最高层次的一个学历证书,以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实施学历教育、由国家认可的文凭颁发权力的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所颁发的学历证书为凭证。 学历 (汉语词语)学历,读作:xué lì 泛指个人求学的经历,包括曾在国家政府批准备案的学历性质教育类的学校毕业并且获得该学校的毕业证书。 |
学院 | 学院 学院(英文名:College、Institute或Academy)主要指门类科目较少、专业性强的高等教育机构。 学院可以作为独立的学校,同时很多大学也拥有自己下属的二级学院(与系相同)或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设置的独立学院。 学院 (名词)学院,名词。犹学校。书房。 高等学校的一种。学政。学院衙门。 |
學歷 | 学历 (教育文凭)学历,指曾在学校结业或毕业之后得到的一纸文凭,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是指最后也是最高层次的一个学历证书,以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实施学历教育、由国家认可的文凭颁发权力的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所颁发的学历证书为凭证。 学历 (汉语词语)学历,读作:xué lì 泛指个人求学的经历,包括曾在国家政府批准备案的学历性质教育类的学校毕业并且获得该学校的毕业证书。 |
學院 | 学院 学院(英文名:College、Institute或Academy)主要指门类科目较少、专业性强的高等教育机构。 学院可以作为独立的学校,同时很多大学也拥有自己下属的二级学院(与系相同)或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设置的独立学院。 学院 (名词)学院,名词。犹学校。书房。 高等学校的一种。学政。学院衙门。 |
校學 | 校学 xiào xué 校学(校学) 学校。 汉 扬雄 《法言·孝至》:“辟廱以本之,校学以教之,礼乐以容之,舆服以表之。” 宋 文彦博 《圣驾幸太学赋》:“尚乃惕严衷而驭朽,思嘉谟而涉渊,以为治国之道,校学为先。” |
校外輔導員 | 校外辅导员 校外辅导员指的是 直接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学校教育的接 受程度,了解学生学习、思想及家庭的变化,并据此对教学和学生活动提出建议和意见。 2、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帮助学生解决各种思想难题,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情趣、品格,适应未来的职业需求;3、积极支持和配合校团委开展各项活动,搞好学校和部队共建文明工作。 |
學曆 | 学历 (教育文凭)学历,指曾在学校结业或毕业之后得到的一纸文凭,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是指最后也是最高层次的一个学历证书,以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实施学历教育、由国家认可的文凭颁发权力的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所颁发的学历证书为凭证。 学历 (汉语词语)学历,读作:xué lì 泛指个人求学的经历,包括曾在国家政府批准备案的学历性质教育类的学校毕业并且获得该学校的毕业证书。 |
校友 | 校友 校友是指曾经在同一个学校或研究院、所共同学习、工作过的人。一般指共同学习半年以上才构成校友。校友的别称:同窗,同学。 |
校规 | 校规 校规是学校所定的学生必须遵守的规则,用来规范一个学校的师生的语言和行为。校规具有一定的约束和指导作用,旨在为师生营造更加和谐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
学制 | 学制 学制是指学校制定的制度。学制具体规定了学校的性质,学校的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和学校之间的关系,学制在中国有几千年的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