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字是生的成语 (148个)

121

无事

成语拼音:
wú shì shēng shì
成语解释:
犹言无事非。无缘无故找岔子,存心制造麻烦。
成语出处:
明·李贽《读》:“无风扬波,无事事。”
122

顽铁

成语拼音:
wán tiě shēng guāng
成语解释:
硬铁放出光辉。比喻人遇到好的机会就会大为改观
成语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4回:“俗语道得好:运去黄金减价,时来顽铁光。”
123

顽铁

成语拼音:
wán tiě shēng huī
成语解释:
硬铁放出光辉。比喻人遇到好的机会就会大为改观
成语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运去黄金失色,时来顽铁辉。”
124

望文

成语拼音:
wàng wén shēng xùn
成语解释:
见“望文义”。
成语出处:
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临部》:“《左襄二十六传》……按即‘潜’字之变,杜望文训耳。”
125

望文

成语拼音:
wàng wén shēng yì
成语解释:
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涵义;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做出不确切的解释。文:文字;语句;义:意义。
成语出处:
清 张之洞《輶轩转语 语学》:“不然,空谈臆说,望文义,即或有理,亦所谓郢书燕说耳。”
126

朽木

成语拼音:
xiǔ mù shēng huā
成语解释:
指由枯转荣,比喻事物得以新
成语出处:
清·李渔《比目鱼·假神》:“朽木花,白骨肌,都亏你再把鸿钧铸。”
127

虚室

成语拼音:
xū shì shēng bái
成语解释:
虚:使空虚;室:指心;白:指道。心无任何杂念,就会悟出“道”来,出智慧。也常用以形容清澈明朗的境界。
成语出处:
《庄子 人世间》:“瞻彼阕者,虚室白,吉祥止止。”
128

寻事

成语拼音:
xún shì shēng fēi
成语解释:
形容有意制造事端,制造纠纷。
成语出处:
艾芜《乌鸦之歌》:“现在他也只有忍了,人家往往要来寻事非,正愁找不着漏洞哩。”
129

休养

成语拼音:
xiū yǎng shēng xī
成语解释:
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活;恢复元气。息:人口繁殖。
成语出处:
唐 韩愈《平淮西碑》:“高宗、中、睿,休养息,至于玄宗,受报收功。”
130

鸦巢

成语拼音:
yā cháo shēng fèng
成语解释:
乌鸦的窝里出了凤凰。比喻贫苦人家培养出了才化的人物。
成语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僧问:‘如何是异类?’显端曰:‘鸦巢凤。’”
131

予夺

成语拼音:
yǔ duó shēng shā
成语解释:
《周礼·天官、大宰》的“八柄”中有予、夺、、诛(责备)等权力。后因以“予夺杀”泛指帝王掌握的赏罚死大权。
成语出处: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天地阴阳》:“为人主者,予夺杀,各当其义。”
132

一室

成语拼音:
yī shì shēng chūn
成语解释:
整个房间里充满了愉快欢乐的气氛。
成语出处:
133

遇事

成语拼音:
yù shì shēng duān
成语解释:
见“遇事风”。
成语出处:
《中国民间故事选·秧状元》:“他常常遇事端,专找岔子。”
134

遇事

成语拼音:
yù shì shēng fēng
成语解释:
一有机会就挑拔是非,引起事端。
成语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赵广汉传》:“见事风,无所回避。”
135

缘文

成语拼音:
yuán wén shēng yì
成语解释:
文:文字,指字面。只根据字面理解内容,牵强附会,不求甚解。亦作“望文义”。
成语出处:
宋·朱熹《答吕子约·论语》:“读书穷理,须认正意,切忌如此缘文义,附会穿穴。”
136

疑心暗鬼

成语拼音:
yí xīn shēng àn guǐ
成语解释:
指因为多疑而产各种幻觉和错误判断。
成语出处:
宋 吕本中《师友杂志》:“尝闻人说鬼怪者,以为必无此理,以为疑心暗鬼,最是切要议论。”
137

疑心

成语拼音:
yí xīn shēng guǐ
成语解释:
指无中有地乱猜疑,导致自己吓唬自己
成语出处:
宋·吕本中《师友杂志》:“尝闻人说鬼怪者,以为必无此理,以为疑心暗鬼,最是切要议论。”
138

一线

成语拼音:
yī xiàn shēng jī
成语解释:
还有一点儿存的希望(一线:极其细微;微少;机:存的机能;指存)。
成语出处: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若借温太真之事,为小人开一线路,借范尧夫之言,为君子忧后来之祸,则失之矣。”
139

掩映姿

成语拼音:
yǎn yìng shēng zī
成语解释:
掩映:隐约映衬。指景物互相衬托更显出景物的美
成语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20回:“两边碧渠如镜,掩映姿。”
140

造谤

成语拼音:
zào bàng shēng shì
成语解释:
谤:诽谤。假造诽谤他人的言语以挑起事端
成语出处:
《清史稿·王恕传》:“若告贷银米以给口食,则必计其能还而后之,狡黯之流遂谓官有偏私,不免造谤事。”
* 第三个字是生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