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分明的成语 (54个)

41

天理昭彰

成语拼音:
tiān lǐ zhāo zhāng
成语解释:
昭彰:显。旧称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
成语出处:
元·无名氏《冯玉兰》第三折:“这一个天理昭昭,谁想到有今朝。”
42

天理昭昭

成语拼音:
tiān lǐ zhāo zhāo
成语解释:
昭昭:显。旧称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
成语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 论语 吾与回也章》:“伊川有天理昭彰语。”
43

一薰一莸

成语拼音:
yī xūn yī yóu
成语解释:
薰:香草。莸:臭草。香臭夹杂,往往只闻其臭不闻其香。故用来比喻一善一恶之中,善易消而恶难除。有两个意思:(1)比喻善易消恶易存,或善不能止恶,恶能消善。(2)一香一臭,善恶
成语出处:
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 《左传》 僖公四年: 一薰一莸, 十年尚犹有臭。先秦‧左丘《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
44

尔为尔,我为我

成语拼音:
ěr wéi ěr,wǒ wéi wǒ
成语解释:
尔:你。你是你,我是我。指两者界限,互不沾边
成语出处: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公孙丑》:“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
45

纲挈目张

成语拼音:
gāng qiè mù zhāng
成语解释:
指撒网时,举起网上的大绳,所有网眼都张开。比喻抓住主要环节,以带动其余;或抓住要领,条理。同“纲举目张”。
成语出处:
清 魏源《道光丙戌海运记》:“于是南北并举,纲挈目张。”
46

混混沌沌

成语拼音:
hùn hùn dùn dùn
成语解释:
迷糊不清的样子,模糊一片,不
成语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53回:“仍然不知稼穑艰难,混混沌沌的过日子。”
47

浑浑沌沌

成语拼音:
hún hún dùn dùn
成语解释:
混杂、不的样子,也指糊涂无知的样子,形容迷糊,不清醒
成语出处:
先秦 孙武《孙子 势》:“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
48

化日光天

成语拼音:
huà rì guāng tiān
成语解释:
①谓太平盛世。②比喻众目昭彰、是非的场合。
成语出处:
太平天国《太平诏书》:“尧、舜化日光天,由为君能正;禹、稷身显后狂,由为臣能正。”
49

井井有理

成语拼音:
jǐng jǐng yǒu lǐ
成语解释:
井井:形容整齐有条理;理:事理。形容做事条理,丝毫不乱
成语出处:
战国·赵·荀况《荀子·儒效》:“井井兮其有理也。”
50

截然不同

成语拼音:
jié rán bù tóng
成语解释:
截然:界限;像割断的一样。形容两种事物没有一点必然联系。
成语出处:
鲁迅《坟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直到近来,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才知道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
51

历历可辨

成语拼音:
lì lì kě biàn
成语解释:
历历:,清楚。可以清晰地辨别清楚。
成语出处:
唐·张读《宣室志·韩生》:“圉人因寻马踪,以天雨新霁,历历可辨。”
52

历历可见

成语拼音:
lì lì kě jiàn
成语解释:
历历:、清楚。看得清清楚楚
成语出处:
宋 洪迈《夷坚甲志 郑邻再生》:“殿前挂大镜,照人心腑,历历可见。”
53

森严壁垒

成语拼音:
sēn yán bì lěi
成语解释:
原指军事戒备严密。现也用来比喻彼此界限划得很
成语出处:
毛泽东《西江月 井冈山》词:“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54

抑扬顿挫

成语拼音:
yì yáng dùn cuò
成语解释:
抑:降低;挫:转折。形容声音高低起伏;节奏;和谐悦耳。一般指音乐、朗诵。有时也指文学作品。
成语出处:
宋 张戎《岁寒堂诗话》卷上:“而子建诗,微婉之情,洒落之韵,抑扬顿挫之气,固不可以优劣论也。”
* 关于分明的成语 形容分明的成语 描述分明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