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常考易错 (442个)
-
121
沧海遗珠
- 成语拼音:
- cāng hǎi yí zhū
- 成语解释:
- 大海里的珍珠被采珠人所遗漏。比喻埋没人才或被埋没的人才。
- 成语出处:
- 《新唐书 狄仁杰传》:“异其才,谢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
-
122
曾几何时
- 成语拼音:
- céng jǐ hé shí
- 成语解释:
- 曾:曾经;几何:多少;时:时间。才过了多少时间。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
- 成语出处:
- 宋 赵彦端《介庵词 新荷叶》词:“回首分携,光风冉冉菲菲。曾几何时,故山疑梦还非。”
-
123
草菅人命
- 成语拼音:
- cǎo jiān rén mìng
- 成语解释:
- 菅:一种多年生的茅草;泛指野草、杂草。把人的性命看得像野草一样轻贱;随意加以摧残。指反动统治者滥施淫威;任意残害人命。也作“草菅民命。”
- 成语出处: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1卷:“所以说为官做吏的人,千万不要草菅人命,视同儿戏!”
-
124
出类拔萃
- 成语拼音:
- chū lèi bá cuì
- 成语解释:
- 出:超过;类:同类;拔:超出;萃:草丛生的样子;比喻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超出那一类;高出那一群。形容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
- 成语出处:
-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
125
侧目而视
- 成语拼音:
- cè mù ér shì
- 成语解释:
- 侧目:斜着眼睛;视:看。斜着眼睛看人;不敢用正眼去看。形容拘谨畏惧或愤怒的样子。
- 成语出处: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汲郑列传》:“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卿,果然。必汤也,令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
-
126
魑魅魍魉
- 成语拼音:
- chī mèi wǎng liǎng
- 成语解释:
- 魑魅:也作“螭魅”;古代传说中山里湖沼里的鬼怪妖精;魍魉:亦作“罔两”;古代传说中的山川精怪。指害人的鬼怪。后用来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原作“魑魅罔两”。
- 成语出处: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三年》:“魑魅魍魉,莫能逢之。”
-
127
春秋笔法
- 成语拼音:
- chūn qiū bǐ fá
- 成语解释:
- 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
- 成语出处:
- 宋 俞文豹《吹剑录》:“盖纯用《春秋》笔法也。”
-
128
出奇制胜
- 成语拼音:
- chū qí zhì shèng
- 成语解释:
- 奇:奇兵;计;制胜:夺取胜利。①原指作战时运用奇兵或奇计;出敌人不意;制服敌人。②泛指用新奇的、出人意外的办法获胜。
- 成语出处:
- 唐 陆贽《论替换李楚琳》:“楚琳卒伍凡材,厮养贱品,因时扰攘,得肆猖狂,非有陷坚殪敌之雄,出奇制胜之略。”
-
129
蚕食鲸吞
- 成语拼音:
- cán shí jīng tūn
- 成语解释:
- 食:吃;吞:整个儿咽下去。像蚕啃桑叶一样一点一点来;或像鲸鱼吃食一样大口大口吞。比喻强国用逐步侵占或一举吞并的方式侵略弱国领土。
- 成语出处:
-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六》:“汝先遗二孤侄,汝蚕食鲸吞,几无余沥。”
-
130
椎心泣血
- 成语拼音:
- chuí xīn qì xuě
- 成语解释:
- 椎心:捶胸脯;泣血:因哭泣眼睛红肿得像流出血似的。用拳头捶打着胸脯;眼睛因哭泣而红肿;像要流出血一样。形容极度悲恸。
- 成语出处:
- 汉 李陵《答苏武书》:“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
131
城下之盟
- 成语拼音:
- chéng xià zhī méng
- 成语解释:
- 盟:盟约;和约。因强敌兵临城下而被迫签订的屈辱性和约。
- 成语出处: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桓公十二年》:“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
-
132
陈言务去
- 成语拼音:
- chén yán wù qù
- 成语解释:
- 陈旧的言辞一定要去掉。指写作时务必要去掉陈旧的言辞
- 成语出处:
- 唐 韩愈《答李翊书》:“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
-
133
处之泰然
- 成语拼音:
- chǔ zhī tài rán
- 成语解释:
- 处:处理;对待;之:代词。泰:毫不在意很放心的样子。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沉着镇定。也指对事情无动于衷。也作“泰然处之”。
- 成语出处:
- 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宋 朱熹注:“颜子之贫如此,而处之泰然,不以害其乐。”
-
134
德薄才疏
- 成语拼音:
- dé bó cái shū
- 成语解释:
- 薄:浅;疏:空虚。品行和才能都很差。常作谦辞。
- 成语出处:
- 明 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八回:“小弟德疏才薄,怎敢承当此位!若得居末,尚自过分。
-
135
对簿公堂
- 成语拼音:
- duì bù gōng táng
- 成语解释:
- 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公堂: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在法庭上受审问。
- 成语出处:
- 《史记·李将军列传》:“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
-
136
独步天下
- 成语拼音:
- dú bù tiān xià
- 成语解释:
- 独步:独一无二,特别突出。超群出众,无人可比。
- 成语出处: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逸民传 戴良》:“我若仲尼长东鲁,大禹出西羌,独步天下,谁与为偶!”
-
137
雕虫小技
- 成语拼音:
- diāo chóng xiǎo jì
- 成语解释:
- 雕:刻;虫:鸟虫书。我国古代的一种字体;西汉时学童所学的一门功课。雕刻鸟虫书的小技巧。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
- 成语出处:
- 《隋书 李德林传》:“雕虫小技,殆相如、子云之辈。”
-
138
大动干戈
- 成语拼音:
- dà dòng gān gē
- 成语解释:
- 干、戈:古代两种兵器。原指进行战争。现多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 成语出处:
- 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
139
咄咄怪事
- 成语拼音:
- duō duō guài shì
- 成语解释:
- 咄咄:表示惊讶的声音。使人惊讶的怪事。形容事情不合情理;叫人不能理解。
- 成语出处: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黜免》:“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
140
大放厥词
- 成语拼音:
- dà fàng jué cí
- 成语解释:
- 厥:其;他的。原指极力铺陈辞藻。现含贬义;指人夸夸其谈大发议论;而且言不中肯。有时也指胡说八道。
- 成语出处:
- 清 赵翼《殴北诗话 苏东坡诗》:“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
* 高考常考易错